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他“博览群书,特好兵书……注孙武十三篇,皆传于世”(孙盛《异国杂语》),就其注《孙子》十三篇而言.他是首创作注者,并为十二家注中最好的一家。他在《孙子注》中去“烦富”正“旨要”,对孙武某些军事原则作了发挥和补充,表现出了他的朴素军事辩证法思想。 (一) 曹操分析了战争中的许多矛盾现象,如众寡、强弱、攻守、进退、奇正等,看到了有些事物是矛盾的统一体,提出“在利思害,在害思利”的观点。这就是说,在战争中必须考虑利与害两个方面,在不利情况下,要同时看到有利条件,提高胜利的信心;在顺利情况下,要同时看到危害的存在,消除可能发生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苗族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作专门的探讨,认为苗族先民无论是对自然本身,还是在天人关系问题上都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3.
《周易》的辩证法是中国哲学史的源头,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变易的思想是其本身固有的本质内涵,变易中有不易,不易中有变易,是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周易》在强调人们改造世界时,并不是盲目的,而是主张以人道对天地之道的准确反映,有意识地、能动地协调人与世界的关系。《周易》是一部行而上哲学巨著。  相似文献   

4.
唐甄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唐甄的朴素辩证法的特点有三: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刻性;表达的生动形象性和简炼明晰性;鲜明的时代性和政治性。唐甄的朴素辩证法存在不彻底性和从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治则思想,既宗《黄帝内经》“谨守病机”、“治病求本”之旨,又大胆创新,多有发挥。其精华集中体现在明标本、析逆从、辨邪正、调阴阳、平升降等六大方面。  相似文献   

6.
7.
表里失和是一个病理概念。所谓表与里是相对而言的,从阴阳归类事物的属性来看,表里的含意范围极其广泛,它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条件下,所表示的表里概念有不同的内容。诸如内外、上下、浅深;营卫、经脉、脏腑等都可以表里这个概念而分别之。表里失和就是在表里概念之下,来分析理解表里之间在病理方面的关系上的失调的,也就是说一切表或里在病理上的反映,就人体生理角度而言都属于表里失和。下面仅就《伤寒论》一书中有关内容结合我个人的认识,略加论述。  相似文献   

8.
甘草之功用,向来被视为调和药性。然而,方书之祖《伤寒论》对甘草的应用却不尽然。医圣张仲景对甘草的应用有温补阳气、益气养阴、缓急止痛、清热解毒及调和诸药等多重功效,而非仅仅止于调和。旨在通过分析、讨论《伤寒论》中甘草的具体应用,来归纳总结其不同功效,以与同道共享,甘草的临床功效甚众,而非止调和一端!  相似文献   

9.
《墨经》中饱含有深刻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墨家认为,人们通过思虑探求,使许多生动的直观转化或提高到抽象思维,但抽象思维不一定是理性认识,强调而不得之。抽象思维只是认识过程的一个中间站,它既可以通向真理,也可以滑入谬误。抽象思维是否正确,只有由实际验证。墨家旗帜鲜明地主张分清是非,践行真理,批判错误。墨家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统一物的分裂并弃旧立新,这个过程表现为合、正、宜、必。墨家的辩证法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是基本契合的,只是比较简单和粗线条。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是中医药的宝贵财富,不仅为临床工作者留下了丰富的治疗体系方案,而且以注脚的形式记载了大量的中药炮制方法。他们是处方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证了《伤寒论》中炮制方法的科学性,分析其学术思想的历史意义,从而认定张仲景对中药炮制的贡献,堪称中药炮制的鼻祖。  相似文献   

11.
《逸周书》政治辩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依顺民众的欲恶而民众服从其统治,“设其利而民自至”的思想;德刑并用,赏罚兼施的思想;文与武两种政治手段配合运用的思想;“福在受谏”、“慎政在微”的听取反对意见,防止矛盾发展的思想;全面性、主动性、由表及里的识人思想。其中,有些思想与作者的无神论倾向、与作者的哲学辩证法思想因素有关联。其政治辩证法思想,吸取和综合了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学派思想,并且具有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学派倾向性。  相似文献   

12.
柳淑娟 《科技信息》2007,(36):263-263
本文以《伊利亚特》为例,分析了《荷马史诗》朴素的人本主义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3.
用艺术辩证法系统剖析《红楼梦》是个全新的角度,本是作的艺理论新《红楼辩证析》的“前言”。它从艺与生活、艺创作与优秀思想化传统的关系,概括地论述了《红楼梦》含有艺术辩证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这部伟大的悲剧作品,艺术氛围的创造:悲喜相映;人物性格的刻画:冷热相济;故事情节的取舍:藏露相当。整部作品充盈着艺术辩证法。  相似文献   

15.
浅议《数学分析》中的辩证法与教师的主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教师,学生,教材是教学中三个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由这三个基本因素产生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的三对矛盾.如何促使这三对矛盾的转化,达到提高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深入研究的问题.在三个基本因素中,教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学生是一个最活跃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占着主体的地位,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心理学家鲁宾斯基讲过:“对个性的外来影响,只有通过内部的东西才起作用”.也就是说,教师所讲内容,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因才能起作用,才能转换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思想品德等.所以教师…  相似文献   

17.
《谈谈辩证法问题》是伟大革命导师列宁于一九一五年写的一篇哲学笔记。在他生前未公开发表,一九二五年第一次发表在《布尔什维克》杂志第5—6期上。《谈谈辩证法问题》虽然是一篇笔记式的短文,但它却是列宁精深地研究了哲学史上的哲学家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之后,写成的一篇关于辩证法的纲要性的文章。它是对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包括反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和自然科学新成就的哲学概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之痞证,历代各家多解释心下痞塞,但满不痛。笔者从《说文》、经典著作、痞证的形成及临证治痞证的心得分析认为,痞证之但满不痛,应理解为满而不通,痞证当有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是祖国古典医学名著之一,也是学习祖国医学的必读之书。但由于该书写作年代久远,辞义深奥,又因历代医家各呈己见,给本来不易学习的《伤寒论》又增添了不必要的障碍。在同一条文中,对促脉的理解就有虚有实、有热有寒,使学习该书的人莫衷一是。本文综合促脉的历史沿革,促字在汉代的意思,并结合历代医家对其的注解,得出了促脉的机理为病情发生转化的时刻,是机体奋起抗邪的征象。同时又根据此种机理对其脉形进行了初步推测,《伤寒论》中"脉促"的脉象当为综合了浮脉之脉位、数脉之脉数、大脉之脉形、实脉之脉势,且无歇止的一种脉象。这是对《内经》中关于促脉认识的继承和发展,与《脉经》中所描述的"促脉"虽名同而实异。  相似文献   

20.
<正> 概述《伤寒论》是东汗末年公元三世纪初(200—201年)张中景的名著,是祖国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原书分《伤寒论》和《杂病论》两个部分。后经西晋王叔和、东代林亿等的整理,始传至今,全书共十卷、22篇、397条、112方。以六经分篇,依次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及霍乱、劳复等。《伤寒论》是在《素问》、《难经》等理论思想指导下,总结了汗代以前的医学成就,作者是在博采众方,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而写成的。它重点探讨了人体感受风寒之邪所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