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PTN组网是城域传输网实现3G及全业务统一承载的先进组网模型,目前已成为各大移动运营商建设下一代中小型城域传输网的重要解决方案。提出了面向3G和全业务运营的绍兴移动PTN+OTN组网思路和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卫星通信网以其完善的网管系统、全面的业务支持、小型化的结构设计以及支持移动通信,成为通信、宽带多媒体业务系统等的重要通信手段.本文主要介绍了软件无线电的概念、关键技术及其在卫星通信中的应用,并讨论了软件无线电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当前,移动通信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速发展,转眼之间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与前两代技术相比,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可以提供多种宽带信息业务。但是由于3G系统使用上代网络作为中心,因此具有智能化不足的局限性。所以,在3G商业化尚未完成之际,世界范围内的通信行业纷纷将目光聚集在下一代的移动通信技术之上:文章阐述了4G通信系统的特点,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陈新  王洪源 《科技信息》2007,(33):189-189,223
1.引言由于技术复杂,研究周期长,同迅速发展的地面光纤技术与网络、移动通信技术与网络相比,公共卫星通信呈现缓慢发展之态势。实现我国由电信大国向电信强国的转变,必须组建含卫星通信网在内的天地一体通信网,提供多层次、多样性的通信信息服务。卫星通信以其覆盖广、通信容量大、通信距离远、不受地理环境限制、质量优和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关注,并迅速发展,与光纤通信、数字微波通信一起将成为现代远距离通信的支柱。  相似文献   

5.
基于卫星通信和3G技术的消防通信指挥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消防通信系统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卫星通信和3G技术的应用及其优缺点提出了基于卫星通信和3G技术的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的架构,讨论了实现该通信指挥系统的关键技术及系统的组成部分,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是高效的.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小天线地面站卫星通信网的技术要点和应用前任在解释VSAT名词的涵义后,依次说明卫星通信地面天线缩小的过程;VSAT通信的运用方式,VSAT卫星线路的频段选择;VSAT终端站和忠站的设备,VSAT通信网的信息业务、多址使用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卫星通信网以其完善的网管系统、全面的业务支持、小型化的结构设计以及支持移动通信,成为通信、宽带多媒体业务系统等的重要通信手段。本文主要介绍了软件无线电的概念、关键技术及其在卫星通信中的应用,并讨论了软件无线电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该文结合下一代传送网POTN技术,围绕中国移动城域传输网现状与未来业务需求进行分析,探讨POTN技术在城域传输网中的应用策略,为后期的网络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3G、4G时代的到来以及5G技术的研究对图书馆的发展影响很大。探讨了多媒体会议系统的应用前景和意义,阐述了国内外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多媒体会议系统的功能及组成。  相似文献   

10.
NGN是"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 ATION NETWORK或"新一代网络的缩写.NGN究竟指的是什么,不同的人肯定会有不同的看法.在中国,人们往往把NGN与软交换联系在一起,甚至把它们等同起来.但是,从国际上有关NGN的研究与行动上来看,NGN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例如以智能光网为核心的下一代光网络;以MPLS,IPV6为重点的下一代IP网络;采用3G,4G的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等.本文将重点探讨NGN的网络功能结构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高速率、强稳定性的通信技术是保障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有效和可靠的基础,近些年无线通信技术凭借组网灵活、成本低廉、运维简单的优势广泛应用于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在对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组成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的原理技术特点,着重分析了ZigBee、WiFi、4G/5G、LoRa和NB-IoT 5种典型无线通信技术在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的应用,并探讨了目前无线通信技术在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技术在结构监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介绍了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包括了从1G、2G、2.5和2.75G、3G到4G各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性能指标、所遇到的难题或存在的缺点、以及目前的解决方法,最后说明了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白光LED具有电光转换效率高、节能、可靠、使用寿命长、高速调制特性,是公认的下一代绿色照明产品。室内白光LED照明通信是将LED照明技术和光通信技术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新技术,这种通信的距离从数米到数十米,具有安全节能、通信容量大等显著特点,作为一个全新的无线通信手段,已经引起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是今后无线通信的一个重要方向。介绍了国内、外室内白光LED照明通信发展现状,分析了应解决的关键技术,并预测了室内白光LED照明通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屠子谦 《科技资讯》2014,(31):21-22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世界正在变的越来越小,信息的交流也变的更为顺畅,同时人们对无线移动通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4G技术已逐步在世界范围内开始部署,这也激励了科技工作者们继续探索未来无线移动通信的技术。未来无线通信的发展必将面临着非常高的移动终端密度和如何提高频谱利用率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将会是未来移动通信的重点。要解决上述问题,文章尝试着从以下几种相互关联的技术中给出答案:小基站技术、设备与设备互联技术、云端无线接入网络技术和无线网络最优接入技术。  相似文献   

15.
文章着重介绍了3G技术的代表W-CDMA系统及其关键技术。通过分析GSM、W-CDMA在覆盖与容量、及核心网之间的差异,重点突出了3G技术的在移动数据承载能力,指明了2.5G技术在承载能力和业务实现的局限性。最后本文对移动通信技术的未来做了一些简单的总结,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移动通信和NGN网络的发展,实现NGN终端和3G手机之间的多媒体互通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3G网络中的无线多媒体通信协议是3G-324M,而NGN分组网络中的多媒体通信标准则是H.323/SIP,支持两种设备互通必须解决不同层面的问题。为此,提出了基于软交换技术实现3G无线多媒体与NGN网络互连的方案,并深入探讨了方案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7.
光纤射频传输技术(ROF)是未来综合宽带通信网的最具前景的解决方案.本文介绍了ROF系统的典型系统架构与优势,分析了ROF与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系统、智能交通系统、超宽带传输系统相结合的关键技术.指出了基于ROF的宽带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面向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的无线接入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支持物联网(intemet of things,IoT)应用的机器类通信(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MTC)成为未来移动通信网络的重要业务组成部分.随着MTC对广域连接需求的快速增长,通过蜂窝网承载IoT应用成为必然的趋势,蜂窝物联网也成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5G)的重点技术之一.特别地,海量机器通信(massive MTC,mMTC)被定义为5G网络三大通用场景之一.传统的无线接入技术很难适应mMTC的需求,因此,面向mMTC的无线接入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在简单介绍传统随机接入过程之后,总结分析了现有mMTC接入新技术,并指出现有技术方案在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应用场景下的局限性,而近年来兴起的基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接入机制成了解决此问题最具潜力的技术方案之一.分析了AI用于接入控制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一种基于Q学习的mMTC智能接入点选择机制,为将来基于AI的mMTC接入控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9.
3G-324M是3GPP制定的第一个适合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多媒体终端标准,由具有容错特性的视音频编码和H.324移动扩展终端标准组成。MPEG-4视频编码具有的高压缩比和容错特性使得其在无线信道上进行多媒体通信成为可能,因此主要论述MPEG-4视频容错编码在3G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5G移动通信网络关键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适应未来海量移动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加快新业务新应用的开发,第五代移动通信(fif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5G)网络应运而生.目前,国内外已经逐渐明确了5G的愿景和需求,如何将现有技术和多种潜在的新技术进行融合以实现5G网络成为下一步的研究与发展重点.面向未来5G的技术发展,介绍5G的概念、应用场景以及终端用户对5G的相关需求;然后,重点阐述5G在无线网络方面具有发展前景的10大关键技术,包括:超密集异构网络、自组织网络、D2D (device-to-device)通信、M2M (machine-to-machine)通信、软件定义无线网络、信息中心网络、内容分发网络、移动云计算、软件定义网络/网络功能虚拟化、情景感知技术.给出了每种技术的基本概念或原理,以及应用到5G网络时潜在的研究问题.最后概述了5G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