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安徽科技》2010,(5):27
本刊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首次发现量子关联可以不被环境破坏。相关论文发表在4月12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子刊《自然-通讯》创刊号上。  相似文献   

2.
《今日科技》2009,(5):22-22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郭光灿院士和韩正甫教授所带领的团队与芜湖市政府协作,在该市建成世界首个“量子政务网”,并投入试运行。量子政务网采用了我国具有全部知识产权的单向量子保密通信方案和设备,  相似文献   

3.
《合肥科技》2007,(4):15-15
国际上第一个量子密码网络系统近日在京测试运行。记者从中国科技大学获悉,由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利用自主创新的量子路由器,在北京网通公司商用通信网络上率先完成四用户量子密码通信网络的测试运行,确保了网络通信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科技潮》2009,(6):7-7
5月18日,由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试验室郭光灿院士和韩正甫教授带领的团队,与芜湖市政府密切协作,在芜湖建成的世界上第一个“量子政务网”运行成功。量子政务网采用了我国具有全部知识产权的单向量子保密通信方案和设备,以及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核心组网技术。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科技大学获悉,由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李传锋博士研究组突破量子力学中"经典"的不确定关系,并验证了新形式的海森堡不确定原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  相似文献   

6.
《安徽科技》2008,(11):54-56
近40年来,郭光灿院士紧紧围绕国家信息安全等重大科技需求,在光学与量子信息等领域突破其实际应用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科技成果,并成功实现转化,使中国科技大学成为我国量子信息领域最重要的研发基地,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  相似文献   

7.
《安徽科技》2008,(5):28-28
日前,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郭光灿院士领导的量子光学小组实现了高精度的量子相位测量,冲破了“标准量子极限”。并十分接近于量子力学的理论极限——海森堡极限。这种新颖的相位测量方案原则上突破了因测量引发光子数损耗的局限,可望在其他物理量的高精度测量中得到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8.
《华东科技》2011,(12):48-48
近日,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李传锋、黄运锋研究组成功制备出八光子纠缠态,刷新了多光子纠缠制备与操作数目的世界纪录。11月22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信》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前沿科学》2011,5(4):91-92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实验验证了新形式的海森堡不确定关系。李传锋博士研究组完成的实验表明,在待测粒子的"量子信息"事先被存储的情况下,"经典"的不确定关系能够被违背。相关研究成果以"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entanglement-assisted entropic uncertaintyprinciple"为题,发表在10月的《自然一物理学》  相似文献   

10.
《安徽科技》2012,(6):28-2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李传锋研究组,在固态系统中首次实现单光子偏振态的量子存储器,保真度达99.9%,刷新世界纪录。研究成果5月11日发表在美国《物理评沦决报》上,并被美国物理学会网站“物理概要”栏目作亮点报道。  相似文献   

11.
11月29日《光学快报》报道,中国科技大学郭光灿院士领导的课题小组,在国际上首次解决了量子密钥分配过程的稳定性问题,经由实际通信光路实现了125km单向量子密钥分配。这是迄今为止国际上公开报道的最长距离的实用光纤量子密码系统。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在量子信息领域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陈耕等人在测量设备不可信条件下实验获知了未知量子纠缠态保真度信息,首次在国际上实现了量子纠缠态的自检验。该研究成果于12月13日发表在国际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量子纠缠是量子信息领域的重要资源。学术界通常采用量子态层析的办法来测定量子纠缠态,这种方法类似于医院中的CT扫描。通过量子态层析可以重构出纠缠态的形式,进而获得纠缠态的保真度等重要信息。然而量子态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讯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获悉,该实验室李传锋研究组首次实现了量子惠勒延迟选择实验,制备出了光的波-粒叠加状态。研究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9月份的《自然-光子学》上。现在对光的理解可归结为玻尔的互补原理,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波动性和粒子性这两种属性既对立又互补,一个实验中具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率领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纳米机电系统(NEMS)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实验室教授郭国平、副研究员邓光伟等与美国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教授田琳合作,在研究两个石墨烯纳米谐振器的模式耦合过程中,创新性地引入第三个谐振器作为声子腔模,成功实现非近邻的模式耦合,  相似文献   

15.
国内新闻     
实现高精度量子相位测量在测量时间等基础物理量时,其测量精度可超过受噪声所限的标准量子极限(即噪声极限),但却无法逼近海森堡极限。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孙方稳和柳必恒在郭光灿院士指导下,利用双模光子数态和独创的多光子投影测量方法,避免了光子损耗,实现了高精度的量子相位测量,冲破了"标准量子极限",并十分接实现高精度量子相位测量在测量时间等基础物理量时,其测量精度可超过受噪声所限的标准量子极限(即噪声极限),但却无法逼近海森堡极限。  相似文献   

16.
正当两个量子产生"纠缠",一个变了,另一个也会瞬变,无论之间相隔多远——借助神奇的量子纠缠现象,人类可实现量子通信,但还面临很多挑战。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多模式复用的量子中继基本链路,如同"鹊桥",可将量子世界里天各一方的"牛郎织女"间的通信速率提升4倍。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与南京邮电大学盛宇波等人合作,利用高品质的超纠缠源,首次实现11公里远距离量子纠缠纯化,纯化效率比此前国际最好水平提升6000多倍。该成果日前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量子中继是在噪声信道中实现长距离量子通信的重要途径,而量子纠缠纯化是量子中继中的关键操作,利用量子纠缠纯化操作可以从两份纠缠度较低的纠缠态中提炼出一份纠缠度较高的纠缠态。  相似文献   

18.
吴长锋 《安徽科技》2011,(12):36-36
本刊讯(记者)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李传锋、黄运锋研究组成功制备出八光子纠缠态,刷新了多光子纠缠制备与操作数目的世界纪录。11月22日,《自然·通信》在线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量子纠缠态是实现各种量子信息过程的基础。由于光子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播速度快等优点,多光子纠缠态的制备和操控一直是量子信息领域的研究重点和难点。目前世界上普遍利用晶体中的非线性过程来产生多光子纠缠态.由于此过程是概率性的,因此产生多光子纠缠态的难度会随着光子数目的增加而成倍增大。此前,国际学术界已报道的纪录是最多能制备出六光子纠缠态。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提出并实验实现"无噪声光子回波",成功将背景噪声从1光子降低到0.0015光子,首次观察到单光子的光子回波并实现高保真度的固态量子存储。该成果已于7月19日发表于《自然·通讯》,对研发量子优盘和量子网络具有重要意义。光子回波是原子与一系列电磁波脉冲相互作用时发出的相干辐射,是存储和操纵光的有力工具。光子回波作为光与物质作用的一种基本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段世文 《科技信息》2001,(10):31-34
什么是量子通信? 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是近年来国际上新兴的最前沿学科。按照中国科学院量子物理与信息研究计划学术带头人郭光灿的解释,量子是一种“十分玄妙”的东西。他比喻说,如果一只老鼠准备绕过一只猫,按照经典物理理论,它要么从左边要么从右边穿过。而按量子理论,它可以同时从猫的左边和右边穿过。量子这种常人难以理解的特性使得具有5000个量子位(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可以在大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