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比较研究、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普通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理解、目的、接受程度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目的明确,72.10%的男大学生和72.89%女大学生非常关心自身的体质健康状况;89.83%的男大学生和87.03%的女大学生非常喜欢《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认为测试指标能够反映体质健康状况;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指标总体上可接受。  相似文献   

2.
向剑锋 《科技信息》2012,(2):323-323,327
本文以10个网球选修班级为例,根据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设计运动处方,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体质弱项分组进行身体素质练习,期末再次进行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分析显示,经过一个学期的"运动处方"式教学,学生身体素质全面提高,表明"运动处方"式体育教学是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对江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培养大学生体育兴趣,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素质及培养终身体育思想奠定基础。同时,为今后进一步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健全高校体育管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尚远芳  张良玉 《科技信息》2009,(30):I0264-I0264,I0266
大学生作为我国21世纪初第一生产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是科教兴国的基石,他们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我国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2004年教育部发布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学生体质健康的多项指标均有所下降,深感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意识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从而分析影响他们体育意识的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旨在促进他们健康体质的良好发展,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相似文献   

5.
自2002年以来,我国制定并实施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全国各类高等学校全面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然而,最新体质监测数据表明,大学生体质下降,引起了全社会高度关注,各高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只注重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形式和完成任务,缺乏测试后评估、反馈和干预过程。因此,基于现代健康管理理论,开展学校体育运动,可以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我国教育部就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相关规定由来已久,早在2005年在国家教育部以及体育总局的要求下,各个院校就相继开始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关工作要求,并以此标准为导向开始对其中涉及到的各项具体健康测试工作进行实施。与此同时,体质健康测试基于其科学性、全面性等属性特征,能够对当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提供必要的依据作用。为此,本文对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与体育教学的渗透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希望借助此研究,对促进体质测试工作的优化及在教学中作用的发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陕西省10所普通高校学生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旨在全面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更新体育教育和健身观念,促进大学生的自身发展。结果发现:男女生毕业时的身高和体重较入学时都有所增长,并且女生的身高增长幅度大于男生,体重则反之,身体形态等级的比例也有较明显的变化,男生和女生的正常体重比例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男女生从入学—毕业生时肺活量、台阶试验测试结果显示:"低—高—低"趋势;男女生的立定跳远和握力均有所提高。但两年体育课结束时的水平要高于毕业时的水平;女生体质健康状况明显高于男生,两年体育课结束时的得分最高。表明参加体育锻炼之后,其体质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的体质状况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的生命力活力程度,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体质能够为其日后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一个基本的保证.介绍了大学生体质测试的研究背景,对目前体质测试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对提高大学生体质测试效果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希望以此促进大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9.
自1996年国家体委第22号令《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施行办法》(试行)颁布以来至2012年国家教育部全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公报指出,我国大学生体质无论在身体形态、心肺功能还是身体素质方面均有下降的趋势.高校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的主力军,国家栋梁,大学生体质问题将影响我国人才储备,对高校大学生的体制健康变化规律进行多种形式的测试研究,尤其是纵向跟踪的体质测试研究很有必要,从一定程度上能体现大学生身体素质差异问题,现就出现的问题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0.
马荣珂  单大卯 《科技信息》2010,(18):279-280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以不可阻挡的潮流渗入大学校园。作为山东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针对教育部对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各项要求,提出设计了"基于校园网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智能测试系统",力争为在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和达标测试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准确的服务。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多年对高校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发现,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并不能真实反映和评价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测试的目的及测试预想达到的功能并不能实现,测试的数据缺乏实效性。就测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测试者、被测试者及测试器材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针对实际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为体质健康测试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完成《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测试工作,对我校2005级本科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进行规范的测试,获得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基本资料,并与《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的成效,也为我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提出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我国大学生体质监测与评价的科学化水平,采用逻辑分析法,对目前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评价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探讨。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存在测试项目不完善、测试流程不规范和评价方法不科学等问题,需要完善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规范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评价流程和构建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动态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困扰我国大学生体质多年下降的难题,安庆师范大学组建了"阻断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攻关团队"。从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制度建设、科学管理,多举措完善大学生健康教育机制体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显然,这一经验可为我国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实施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雷 《科技信息》2011,(27):127-127
文章分别从测试项目、测试仪器、测试时间、测试场地、测试的宣传等方面分析辽宁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现状,指出现存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以保证体测工作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我国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体质健状况进行调查,对影响体质健康的可持续影响进行分析,并从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发展角度提出了关于体育教学改革的措施:依据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发展趋势来制定和探索相应的体育教育目标;打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建立一套适合现代学生的新教学体系;从大学生体质出发开发体育课程对大学生的能力培养;确立学生的主体性,给予适时的锻炼动机性激励和培养,并保持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平衡,从而不断完善和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事业。  相似文献   

17.
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大学生近一个月的睡眠质量进行调查,分析探讨睡眠质量各因素与体质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睡眠状况令人担忧,31.14%的大学生有睡眠质量问题;睡眠质量与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呈强相关。在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日趋下降的今天,提高睡眠质量是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我国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体质健状况进行调查,对影响体质健康的可持续影响进行分析,并从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发展角度提出了关于体育教学改革的措施:依据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发展趋势来制定和探索相应的体育教育目标;打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建立一套适合现代学生的新教学体系;从大学生体质出发开发体育课程对大学生的能力培养;确立学生的主体性,给予适时的锻炼动机性激励和培养,并保持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平衡,从而不断完善和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事业。  相似文献   

19.
马书爽 《科技资讯》2013,(32):227-227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是为了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以便更好的指导教学,但是在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基于此,本文就对目前大学体质健康测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井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便更好的指导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  相似文献   

20.
张万秋 《科技信息》2010,(10):271-272,273
长期以来,我国群众体育工作以"增强人民体质"为目标,而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群众体育工作也悄悄地将目标转移为"促进健康"。本文从体质与健康的概念及"增强体质"与"促进健康"的关系出发,论述了体育部门以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一系列工程来"促进健康",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结合国外相关发展经验,建议将"全民健身计划"深化为"全民健康计划",整合体育、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和组织的优势资源共同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