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科技智囊》2003,(1):22-22
近几年,IT技术向大众化发展,IT产品制造的“门槛”逐渐降低,这意味着竞争将日趋激烈,利润空间也在缩小,因此许多企业都把目光移向IT服务市场,竞争形态也由产品竞争转向服务竞争。金融成为最大行业客户尽管全球IT市场一片低迷,但中国市IT服务市场却是一枝独秀,2002年中国IT服务市场规模为504亿元,增长25.4%;2006年中国IT服务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362亿元,保持27.7%的高速增长率,“服务”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像温暖的阳光吸引着仍处在寒冬里的IT企业。为什么IT产业在下滑但IT服务却能逆市而上,原因在于一个企业在IT上的投入…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商务智能五人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末.全球经济开始迅速滑坡企业普遍发展缓慢.IT行业陷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低谷.而商务智能却一枝独秀.异军突起进入高速发展状态。有人说,商务智能热潮初现之日就是IT应用系统“告别历史”之时!商务智能是后IT时代最后、最重要的应用工具,是IT应用系统的历史终结者!那么究竟什么是商务智能?它为何会一举成为令企业言听计从的爱人?在商务智能热潮已经席卷了整个欧美的今天.作为亚太IT市场的推动者.中国如何才能真正走进这个“告别”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正> 随着20世纪中叶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以信息技术(IT)为核心的高新技术革命拉开了序幕。时至今日,信息技术已成为覆盖范围最广,渗透性最强,倍增效应最大的一项技术。随着IT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信息技术产业(IT产业)迅速崛起,已成为美日等世界大国竞争追逐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毫无疑问,在新的世纪里,谁能在IT产业的发展上领先一筹,谁就能成为竞争中的胜者,我国的IT产业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展却异常迅猛。虽然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和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全球IT产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严冬",我国的IT产业也受到巨大的冲击。但毕竟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GDP年均在8%以上,FDI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论IT治理及其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IT系统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并且它们对IT系统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加,IT系统正在从传统的后台支持转变为业务发展的直接驱动力。IT系统也越来越繁杂,涉及企业的战略、组织、流程、人员等,IT系统的重要性与复杂性又使得它本身成为一个巨大的威胁。随着这种风险的来临,IT治理应运而生。人们应关注这个新兴领域,为IT产业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提供全新的视角。分析了IT治理的定义,论述了IT治理的作用及实现,并展望了IT治理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李春波 《科技智囊》2001,(11):107-109
市场格局、营销渠道、产品开发、价格政策、广告宣传、内部管理、售后服务……也许世界IT史上,还从来没有哪一个人能在短短15天内完成从纯粹外行到业内精英的转化。如果那也是一种学习,只能说是一场学习的革命  相似文献   

6.
中国IT产业的发展这些年来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但我国信息产业的许多领域在国际上并没有竞争力,因而也引起了不少研究IT企业的文章,其中IT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其中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重点闸述新泽西州发展IT产业的近况 ,新泽西州是美国发展IT产业最成功的几个地方之一 ,该州比美国其他各州具有较多的发展IT产业人才优势。美国颁布《1 996电信法》后 ,新创高科技公司的快速崛起 ,促进该州IT产业新的飞跃 ,州政府对新的高科技公司的扶持和鼓励是该州IT产业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力 ,AT&T和Lucent这两大电信业巨无霸面对新创高科技公司的激列竞争和冲击 ,制订了走出电信业发展中转型迷茫怪圈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毫无疑问,1999年是中国IT产业发生质变的一年,从这一年起,中国IT业正式从“PC时代”快速过渡到“互联网时代”,突破产业界限,初步形成主导整个社会的“大IT产业”雏形。1999年,中国IT业的十大总结。  相似文献   

9.
地子政务建设在2004年进入到了一个实质性的阶段。有数字显示,中国的电子政务市场规模在2004年将达到400亿元,用于软件和信息服务的投资将超过140亿元。这对中国的IT企业和研究单位来讲都是一个重大发展机遇。中国的IT企业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抓住这个机遇,研发出先进的产品和技术以适应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云计算是近年来最为热门的IT技术,也被认为是互联网乃至整个IT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企业对云计算的兴趣在不断地提高,云计算在全世界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作为肩负着向高校学生传递最新信息技术任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将进一步贴近企业发展的需求开设新的课程。本文在分析了云计算涵盖的广度和深度的基础上,探讨了《云计算与基础设施云部署》课程作为计算机公共课程开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以扩大学生的应用知识层面,拓展学生对新技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20年前,戴尔以“一鼓作气”的作风创造了信息产业“直销模式”的商业神话;今天,同样的直销模式,却成为戴尔公司在中国扩张的绊脚石!面对日益严峻的中国市场,“禅让”出CEO的宝座却仍在IT界叱咤风云的迈克尔·戴尔低调访华,在短短几天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而向来以出其不意闻名于世的他,这次会给戴尔中国一个怎样的明天?  相似文献   

12.
IT英语新词表达的是IT文化中词语使用人的思想、概念和感情,反映全新的IT发展观。IT科技革命把英语词汇发展推向全新的、科技化的发展平台,其明显的阶段性发展特征使新词的产生和发展同样经历了初始阶段、多媒体阶段和网络阶段;分析表明,IT英语新词构词大体有以下几种取向:组合新词、引申新词、生成新词、字母新词。IT英语新词随着IT科技的发展而发展,但随之新生的词语不是很快被淘汰就是被认可、流传。为了使得语言使用者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两个变数,持续关注和研究IT英语新词以及及时地反映英语语言词汇系统变化情况就成了一种必需和必然。  相似文献   

13.
IT是高新技术的代表 ,是渗透性强 ,倍增效益高的科技生产力 .随着IT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不断地为组织创新提供新的基础 ,企业必须构建新型组织以保持未来的竞争优势 .在分析IT演进的基础上 ,研究了IT结构的构成及其在企业组织中的应用价值 ;构造了一个基于价值创造的IT价值类型框架 ,并结合案例进行了分析 .  相似文献   

14.
殷俊  李洁 《科技潮》2001,(1):63-63
现在的IT快车据说已经驶入了"后PC时代"。在IT业的各大展览展示会上,PC似乎已经变成了昨日黄花。在2000年秋季Comdex上,比尔·盖茨先生却坚定地宣称:PC是计算的中心。确实,无论IT业的今日新宠是谁,PC仍将是人们进行数据计算最普遍使用的工具。放眼国际国内,各PC厂家你方唱罢我登场,力争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如何在这号称后PC的时代做好PC,PC厂家也许都各有装满妙计的锦囊,而打好服务这张  相似文献   

15.
黄焕荣 《广东科技》2013,(12):33+27
在IT服务外包时,企业和IT外包商面临各种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双方不得不寻找科学IT治理方法。ITIL可为使双方达致双赢提出指导,这为企业带来减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好处,也为IT外包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力支持。针对IT外包存在的问题,结合ITIL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在IT外包服务上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与启迪。  相似文献   

16.
随着就业形势的发展,单一的IT专业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日语课程的导入逐渐被导入到学生培养目标中来,复合型人才的发展更能顺应当今社会条件的发展。日语课程的建设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中来。  相似文献   

17.
美国IT产业塑造了美国的新经济。通过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000年美国IT产业以及IT教育发展的状况,试图从就业市场的角度找出两者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关系,进而对产业与教育的互动发展提出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曾几何时,以“外包”响誉国际的印度软件企业纷纷进驻中国市场,这些来自南亚的巨擎令业界广为关注!而3年时间过去了,这曾经的焦点,如今在中国市场上却风光不在。走近印度IT企业——究竟是什么令“印度象”在华裹足不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于谦  周小平  孙斌  张艳秋 《科技资讯》2014,(13):241-243,246
随着高校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支撑高校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高校的IT软硬件规模也不断扩大,对IT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目前高校IT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引入了质量管理理念,探索建立了一套适合于高校的IT质量管理模型,并依据此模型按分步实施的原则建立了IT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将规范了IT质量管理的流程,提高了IT质量管理的水平和效率,为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建设》2014,(9):8-9
长期以来,包括思科、IBM、谷歌、高通、英特尔、苹果、Oracle和微软等"八大金刚"在内的多家外国跨国软硬件巨头公司,占据着中国IT市场大片江山。然而,随着我国对信息安全、信息消费等信息领域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IT领域的国产化不断加速,中国的IT行业、IT生产商、服务商和运营商也迎来了新的春天,弯道超车或在不远的将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