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盖丽静  乔凌华 《科技信息》2012,(16):276-276
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把包括竞技体育在内的整个现代发展建立在节约资源、增强环境支撑能力及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基础之上,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竞技体育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配置,以及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竞技体育的人力资源开发主要包括运动员、教练员和管理人员等方面。我国竞技体育50余年的发展在人力资源开发上有过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大量亟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以后,这些问题不解决,竞技体育的人力资源会出现危机,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2.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和支撑基础,而近年来由于内外环境的变化,很多因素阻碍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发展。主要有:青少年的总量减少是目前后备人才资源减少的根本问题;项目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后备人才的均衡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文化教育质量是制约其发展的主导因素之一;竞技体育的负面影响也极大地阻碍了后备人才的贮备;竞技体育运动员的目前退役安置措施也较大地影响了后备人才的贮备;整个竞技体育的培养体系的不畅也极大地影响了后备人才的发展;管理体制的不畅也较大地影响了后备人才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旨在辩证的分析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探讨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文章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1)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可持续发展;2)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包括:①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竞技能力和竞技潜力的可持续发展;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科学文化素养和健全人格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如下:1)明确我国目前竞技体育体制的管理主体,对症下药,责权明确;2)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竞技体育发展问题,把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合理、健康的开发竞技体育资源;3)辩证的看待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与竞技体育市场化以及体教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26届深圳大运会上我国的成绩进行分析,旨在为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提供咨询。研究表明:我国高校竞技体育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我国在深圳大运会夺金项目集中;篮、足、排整体较弱,竞技实力呈阴盛阳衰;夺金高校地域差异显著;将项目分为优势、潜优势、劣势三类。建议:正视成绩,体教结合,体育回归教育;拓宽金牌覆盖面;加强三大球发展;重视中西部高校竞技体育;优势、潜优势及劣势项目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运用SWOT分析法对河南竞技体育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河南省竞技体育有着人力资源和地理、文化、人种的优势,并已逐步形成了武术、自行车、射击等优势项目群,同时面临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机遇,这些为河南竞技体育的再次腾飞奠定了基础。但同时河南竞技体育还存在着经费严重不足、田径和游泳等基础项目竞争力不强、项目之间发展不平衡、三大球水平较低等劣势,而且面临着后备人才出现萎缩、部分重点项目缺乏可持续性的威胁,都成为影响河南省竞技体育发展的“瓶颈”。在综合考虑河南竞技体育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战略,为该省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吕梅 《科技信息》2013,(4):340-340
现代竞技体育已成为了一个国家和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及科技等综合实力的"橱窗"。我国培养的大批竞技体育优秀人才参加世界大赛,为国争光,提升了社会主义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为竞技体育事业的腾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培养全面发展的智能型竞技后备人才是教育和体育部门共同的责任。学校体育在竞技人才培养上有义务也有巨大的优势,应该树立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将竞技人才的培养融入到教育大环境当中。在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女子院校中,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推动学校乃至地区的竞技体育发展,值得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比较等研究方法,对新疆与中亚部分国家优势项目、人力资源结构及地缘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新疆竞技体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从如何充分体现突出民族地区竞技体育项目优势,挖掘人才优势,利用地缘优势等方面去努力,充分加强与中亚竞技体育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尤其是在重合优势项目上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建立和完善符合本地区经济实力的“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战略,以期为新疆竞技体育更快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体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竞技体育需要高等教育的支撑.竞技体育结合高校是培养我国体育人才的一种新的模式,其意义不仅在于解决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运动训练问题,实际上涉及探索我国竞技体育训练体制与教育体制如何改革及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体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竞技体育需要高等教育的支撑。竞技体育结合高校是培养我国体育人才的一种新的模式,其意义不仅在于解决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运动训练问题,实际上涉及探索我国竞技体育训练体制与教育体制如何改革及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汪乐飞 《科技信息》2011,(6):258-258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普通高校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困境进行了分析,试图找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旨在为提高普通高校竞技体育人才质量,推动竞技体育发展,提出一些基本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体育的竞技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为了进一步促进体育强国长久之计的顺利实现,应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以保持我国的体育大国的地位。采用文献研究、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探索,并通过对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获得内在规律,期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供完善策略。  相似文献   

12.
竞技体育的发展离不开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与管理.我国传统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为新中国竞技体育的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新时期下,社会对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培养的运动员是高文化、高素质的高水平运动员,是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本文采取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方法分析了目前国内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与管理的现状,同时从江苏省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实践基础出发,立足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并以训练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全方位地对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新形势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并为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中实行"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可行性提供理论支撑,为体育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重庆市竞技体育的现状与发展态势、人力资源结构等进行分析,找出制约重庆市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探讨并制定重庆市竞技体育未来的发展战略和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4.
竞技体育是一种特殊的体育文化现象,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是以竞技体育文化为内核的活动形式.本文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竞技体育文化与培养高素质人才之间的关系,分别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阐述了竞技体育文化在人才素质培养中的价值和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浅析江苏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培养大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竞技体育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江苏省少年业余体校25年来的实践说明它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方面具有投资效益好,成材率高的特点,是符合竞技体育发展规律和要求的,应该统一认识,进一步办好省少年业余体校。本文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6条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流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日益激烈的体育人才争夺加剧了人才的流动,而人才非正常流失问题正成为我国竞技体育改革和发展的一块心病,也日渐成为制约竞技体育持续发展的瓶颈。在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背景下,对我国体育人才非正常流动的弊端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遏制对策。  相似文献   

17.
竞技体育美学文化在我国存在忽视连续、全面发展的现象。我国竞技体育由于强调了其工具性而忽视了主体性 ,导致竞技体育美学文化表现为突出广义的人性精神美和社会价值 ,忽视了人性的物质美、形式美。当前世界竞技体育的发展主流是高度的职业化和成熟的商业化 ,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在这种形式下 ,要想实现我国竞技体育产业化 ,竞技体育美学文化及中国的体育文化必需同步、全面发展。在此期间 ,吸纳和兼容现代竞技体育文化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董海洋 《科技资讯》2009,(36):228-228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观念的转变和流动的制度性障碍逐步被打破,全国性和国际性的竞技人才流动越来越多。同时我国竞技体育市场化,体育人才资濠流动的范围以及人才资源流动中的经济因素也在不断增加。本文通过阐述竞技体育人才流动的现状,提出了应对当前体育人才不合理流动的一些策略。正确认识及应对竞技体育人才流动中出现的问题,对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通过分析在金字塔式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下,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近几年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多元化培养模式,旨在推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经过多年的研究、试点和论证以及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高校办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条件已日渐成熟,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根据新形势的变化,探讨了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工作在拥有良好的发展机遇面前的同时,还要应对很多的挑战,得出高校优秀竞技体育工作后备人才的培养,要有利于我国竞技体育人才资源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