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理念下,高校数学教育主干课程《数学教学论》改革思路是,结合授课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学生研讨、试讲活动,使学生在尝试教学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数学教育基本理论,掌握中学数学教学技能。该研究立足改变传统的评价理念和方法,提出了包括教育理论评价、实践训练评价、教学研究评价等模块的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模式,着力构建学生学习评价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但有于有些教师对"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应该采用延时评价;注重过程评价"等观点的片面理解,使小学数学学习评价走入了误区,就出现了以下几种现象。  相似文献   

3.
李雪 《科技资讯》2010,(14):210-210
生物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创设教学情境,将新课程理念深入课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存在的问题,完善评价机制,充分在课堂中体现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教师应关注新的教学的思想,树立新课标理念;教师要关注新教材、熟悉新教材体系;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关注课程评价改革,倡导发展性评价.  相似文献   

5.
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但传统的学生评价体系存在诸多不足,比如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过于关注学业成绩、过分注重他人评价等,必须进行改革。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学生评价体系应该具有以下特点:注重对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的评价;提倡评价标准的多元化;重视评价内容的多样性;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坚持评价方法的多样化;突出评价过程的动态化。  相似文献   

6.
范莉 《科技信息》2010,(15):287-287,420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会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注重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方法的教学,但是落实到新课程中,形成学生的有效学习才是数学教学追求的目标。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打破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创新的主人。新课程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的是"有效的学习",减少学生学习的无用功,真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种种现状要求教师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研究适合本班学情的每个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7.
黄婷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1):166-166,38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强化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它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张学生的知、能、情协调发展;力求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探索,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应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实行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形式多样化.这就要求地理教师提高业务研究的水平,不断创新把自己塑造成"新型教育者",保证和促进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以来,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关注度逐渐上升。同时由于素质教育的深化,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对课本局部知识的传授了,各个学科的教师对本年级的学科课程教学开始朝着更加完整性、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深化教学。其中,数学学科作为长期积累性的学科,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任务能够产生极大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通过实施新课程改革效果凸显。抽象、单调的数学概念教学,转化为具体、生动、贴近生活的趣味性活动。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10.
1、问题的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1可以说,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此次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围绕着这个核心,我国的教育工作者探索一些新的学习形式。比如,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方式。但就数学教学而言,这些新的学习形式所涉及到的知识专而不泛,不适合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使用。数学知识体系中概念之间有着严格的逻辑关系,包括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局部到整体的序列…  相似文献   

11.
方裕 《科技信息》2006,(3):137-138
数学学习成绩的评价问题,历来是讨论得比较多的问题;用发展性的眼光看数学成绩的评价,应该更加着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它将评价与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评价纳入学习活动中,并将评价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一部分,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学生的发展。数学学习的过程评价是为了及时反馈和调节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为了检查。  相似文献   

12.
刘向红 《甘肃科技》2011,27(4):179-181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创造性的理解这些评价理念,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是保证新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为例,对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双语课程改革进行论证。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双语改革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具有良好专业素养和双语沟通能力的旅游人才。在课程的设置上应考虑专业的适应度;在教学进级上应采用循序渐进的双语渗透法;在教学组织环节,提倡教学目的的多元化、手段多样化,关心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及构建合理的双语评价体系。在论证过程中发现,目前实施双语教学方面的主要主要来自学生本身外语水平的参差不齐和双语课程教材的短缺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新课程标准呼唤语文教师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应积极寻求多元化策略,引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文章从动态生成的角度,对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几个主要问题,在操作层面做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5.
陈静浪 《科技信息》2008,(23):238-239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数学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数学教学应重视知识发生过程;数学教学应是以完成“意义建构”为目标,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在数学教学中创造协作互动的空间,通过协作才能完成学习的任务;数学教学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教师起主导作用;数学教学中要进行情境设计,创设符合学科特色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  相似文献   

16.
杨雄仪 《科技知识动漫》2007,(10X):28-28,49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新课程标准呼唤语文教师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应积极寻求多元化策略,引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文章从动态生成的角度,对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几个主要问题,在操作层面做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7.
浅议新课程条件下的情境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课程改革中情境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 ,由于新课程改革是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的教学体系 ,因此 ,情境教学更加显示出他在教学中的必要性。直观情境教学、问题情境教学、推理情境教学等 ,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种教学手段的应用 ,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不仅仅是改变教材,而且是学生学习方法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模式,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价值观三位一体。本文从把握数学新课程标准,挖掘教材教育因素;数学中教师要准确地角色定位;健全对学生新的评价机制等几方面对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作了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涌现出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在新课程观下的高职数学教学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有效的整合,通过实施分层教学、开展数学实验、进行多元化评价等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凸显高职办学特色,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振花 《科技信息》2010,(35):J0044-J0045
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教育的现实则是在学生眼中"数学是枯燥乏味的,非常严肃的一门学科",在具体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如果能够利用情感教学,创造和谐的情感氛围,贯穿情感的交流,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数学,这无疑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