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雪梅  亢瑾 《科技信息》2011,(36):314-314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综合表现,它反映出研究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学术水平、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学位论文,可以看出研究生是否掌握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是否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因此,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近几年,为了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研究生培养规模迅速扩大,招生人数急剧增加。如何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保证培养质量已成为各高校目前人才培养面临的首要问题。而研究生在选题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困惑,本文力求为河北省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选题提供理论参考。本文主要通过内容分析法,对河北省体育学科通过答辩并获得硕士学位的全日制研究生的所有学位论文共计260篇进行了编码、登录和分析。主要对论文数量、选题、研究方法、统计方法以及论文的参考文献进行了分析。旨在揭示河北省体育学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现状以及对照我国对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要求进行相应比较,从而考察河北省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状况。  相似文献   

2.
从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和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出发,通过对当前体育学研究生培养现状的梳理,探讨符合体育学科特点,又满足社会需求的体育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3.
学术氛围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珊 《科技资讯》2010,(31):249-249,252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阶段,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针对目前研究生教育中创新能力培养问题,探讨了创新能力与学术氛围的关系,以及学术氛围对于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积极作用,并就目前的培养现状,提出了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的几个途径,对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专家调查法对西部普通工科院校导师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运用回归分析发现导师治学态度、学术道德素质等11个因素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正相关关系,并提出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道德问题日益突出,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科教界的广泛关注.由于社会不正之风和个人名利思想的影响,高校中还存在着一些学风不正、学术不端的现象.从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对未来我国体育科教事业兴衰影响的高度分析了体育学科研究生科学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从“提高科学道德意识”、“培养良好学风”、“建立相关制度和管理规范”、“发挥导师的表率作用”等方面论述了体育学科研究生科学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合作提高工科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对我国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产学研合作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表明,产学研合作是提高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下,我国研究生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加强教学实践环节,优化课程设置和学科结构;改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安徽省学术型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学术型体育硕士研究生以中小学为主要就业流向,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供需矛盾,课程设置不能适应就业的需要;通过学校、社会和研究生自身三方面对促进研究生就业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公安院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还存在研究生科研动机功利、教学方式单一、研究生科研经费不充足、科研环境和学术氛围较差等问题。应从改革研究生招生制度、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加大培养经费投入等方面入手,改进公安院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9.
创新能力就是一个人(或群体)通过创新活动、创新行为而获得创新成果的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开设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强化研究生创新意识;营造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学术环境;抬高导师的门槛,强化导师责任制;重视研究生社会实践,探索“产、学、研”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应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该文将以天津工业大学为例,针对目前机械类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研究。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中存在的N,II,提出了通过培养创新体制、培育创新环境,加强实践创新平台建设来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探讨并构建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则成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的基本制度保障和智力支持.由于我国在环境科学研究生教育方面相对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因此需要加快完善我国环境科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体系及发展模式.本文从我国环境科学专业研究生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出发,通过对美国阿肯色大学植物土壤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培养情况的介绍和分析,为我国环境科学专业研究生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借鉴.本研究建议,我国环境科学专业研究生教学模式应从完善学科教育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拓宽知识平台以及搭建知识与技能的桥梁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提高我国环境科学专业研究生的专业水平与学术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丁玲玲  宋淑华 《科技信息》2012,(27):198+200-198,200
对云南省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实践环节等4个方面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对两所院校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云南省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合理设置课程、多种模式培养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食品学科是偏实践性的应用型学科,但长期以来,食品学科的教学模式都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该文就食品科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背景及意义、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培养创新能力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在江西省高校抽样得到的376份有效问卷和分层回归方法,探讨了创新政策、社会支持和个人主动性对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机理。在控制了年龄、性别、专业、年级、工作经验等变量后,回归结果表明:政策感知、社会支持和个人主动性对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其中研究生的个人主动性正向调节政策、同学关系等外部因素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将样本分别按照性别、学科、工作经历和高校类型分类回归后对比解释变量回归参数的变化,发现创新政策、社会支持、个人主动性及其调节效应对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会因学生性别、学科、工作经历和高校类型而异。这表明制定差异化、个性化的创新支持政策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并激发研究生个人主动性是提升我国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是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也是衡量研究生教育成败的关键。研究生阶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科学的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诸因素作了相应的分析,并提出了创新环境、优化导师队伍、强化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和改革研究生教学与管理等措施从而提高研究...  相似文献   

16.
对于法律史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而言,只有以扎实的基本专业知识为基础,学术创新才不至于成为无源之水。法律史课程教学在加强研究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课程教学既可以有效地加深研究生对该学科既有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可以为研究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做好工具性的准备工作。因此,法律史课程教学在我国当代法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军事装备发展对应用型人才以及学科基础理论发展对学术型人才的需要,以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探索综合性军事院校应用型和学术型硕士分类培养的思路。应用型硕士的培养应紧贴部队装备发展实际,面向部队现役装备着重培养研究生在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等相关领域的工程实践能力;学术型硕士在控制学科基础理论的牵引下,加大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等)的培养和学科前沿的跟踪,着重加强研究生的数理基础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软件工程专业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质量,本文提出基于"双项目"导向的提高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方法,项目分为校际学术科研项目和校企联合工程项目两类,通过项目落实,拓展研究生的专业视域,提升研究生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缩短学习与生产之间的适应周期,对软件工程专业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对其他工科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具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学校体育学科的实践思考,就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论述,以期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性体育人才,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现有研究生教育忽视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其开展独立创新性研究的能力不足。积极构建研究生知识创新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导师“导”的育人作用,深度挖掘学生“学”的自主性,强调以“追求学术真理”作为培养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提高的着力点,将有效解决研究生人才培养过程中知识创新能力不足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