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复杂地下洞室群施工系统仿真与进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问题 ,提出了集循环网络计算机仿真技术、可视化面向资源仿真建模技术、网络计划分析与优化技术及基于GIS的动态演示技术于一体的地下洞室群施工系统分析理论方法 ,为选择合理的施工组织方式和最佳的机械设备配置方案、编制可行的施工进度计划和直观掌握了解地下洞室群施工过程提供了有力的分析方法 .研制开发了地下洞室群施工系统仿真与进度分析计算机软件 ( ESAS) ,在溪洛渡地下洞室群施工组织设计中获得了成功的应用 .  相似文献   

2.
为简化水电工程混凝土坝施工仿真的建模,同时实现施工过程中复杂动态时空逻辑关系的直观表达,提出了基于GIS的混凝土坝施工三维动态可视化仿真方法。通过计算分析不同方案下大坝施工的具体技术指标,可得到合理的大坝混凝土浇筑进度计划,并应用GIS技术在建立的混凝土坝施工系统数字模型基础上,用三维动态演示技术将复杂的大坝施工过程用运动着的画面形象逼真地描绘出来,从而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可视化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施工状态"集合"与数值仿真模型模拟状态"集合"之间的动态映射关系,建立混凝土重力坝三维全尺度施工过程结构安全与进度耦合动态仿真方法,动态仿真分析坝段群任一施工进度面貌下的结构安全状态;运用VTK实现了坝段群施工全过程结构安全与进度状态的耦合动态可视化;采用C#.Net和APDL开发了一套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三维全尺度结构安全与进度耦合动态仿真及可视化系统。该系统能够为快速、全面把控坝段群施工过程结构安全和进度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基于可视化仿真的水电工程施工进度分析与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基于可视化动态仿真的水电工程施工进度分析与控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GIS的施工进度可视化动态仿真方法,实现了施工进度仿真建模、计算及结果的可视化;提出了结合柔性网络计划技术的进度分析与优化方法,包括工期分析及资源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可视化动态仿真的施工进度实时管理与控制方法;进行了实例分析,其成果在工程施工进度管理当中的成功应用表明所提方法具有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水利水电工程三维动态可视化仿真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水利水电工程三维动态可视化仿真技术,实现图形辅助仿真建模、全过程动态仿真计算和基于GIS的仿真可视化。图形辅助建模采用层次化和模块化建模思想,通过组合图形元素建立模型,有效地降低了建模的复杂性。全过程动态仿真采用“双仿真钟”模式,兼顾了仿真的整体性和细节性,对整个施工动态过程进行仿真。用GIS实现仿真的三维可视化改变传统的仿真结果的表现模式,为施工系统分析和管理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实际工程应用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坝施工三维动态可视化仿真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混凝土坝施工三维动态可视化仿真原理,并介绍了在GIS系统和VC++的基础上集成开发的仿真软件,实现了可视化技术与仿真技术的有机结合。通过该软件对大坝施工的不同方案的比选,确定了最为经济合理的机械配套方案,并得到了相应的坝块浇筑顺序、机械利用率、施工浇筑月强度等指标,同时将复杂的施工过程用运动的三维画面形象地描述出来,为全面地掌握复杂施工过程提供了的途径,极大提高了混凝土坝施工组织设计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水电工程施工系统三维动态图形仿真技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钟登华  宋洋  黄河  郑家祥 《系统仿真学报》2003,15(12):1766-1770
针对当前三维动态图形仿真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水电工程施工领域应用要求的特点,文章研究了基于GIS的水电工程施工系统三维动态图形仿真方法及应用。文中首先探讨了基于GIS的可视化仿真技术原理与方法,然后在水电工程施工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三维动态图形仿真系统的仿真信息的可视化组织方法及开发模式,分析了工程施工三维数字模型的构造过程,最后详细介绍了系统功能的实现。开发了一个能科学、直观、逼真地表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三维动态图形仿真系统,为工程施工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钟登华  宋海良  王帅 《系统仿真学报》2008,20(20):5548-5552,5557
针对TBM施工涉及因素众多、地质条件复杂的特点,提出将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引入施工仿真,对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长隧洞TBM施工进行动态可视化仿真研究.构建了TBM施工区域三维地质模型;全面考虑地质因素的影响,按照不同岩性条件选取参数并建立仿真模型,进行隧洞TBM施工过程仿真分析;根据仿真成果将施工信息与三维动态面貌进行耦合,实现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TBM施工过程动态可视化.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改变了仿真结果传统的表现模式,为全面地掌握长隧洞TBM施工过程提供一种新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9.
基于虚拟现实的地下洞室群可视化系统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动态仿真的复杂性,基于桌面虚拟现实技术,利用高效的图形渲染引擎,开发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仿真可视化系统.将仿真结果与可视化系统相结合,建立可实时交互查询的虚拟工程施工场景,利用逼真的三维动画演示展现地下洞室群施工过程.该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直观的、交互的平台,为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及工程认知服务.  相似文献   

10.
基于X3D的仿真可视化支撑服务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3D集成XML,Java以及流媒体技术支持基于Web的三维可视化建模和渲染,是当前Web3D的标准.网格技术是一种新兴的Internet计算模式,通过构造动态的虚拟组织实现计算资源的共享与协作.本文将X3D技术与网格技术、J2EE技术相结合,构建基于Web的仿真可视化支撑环境体系结构和相应的可视化支撑服务,实现广域网内基于浏览器访问、共享和组装多种武器、地形、特效的三维模型,快速定制和构建三维可视化应用,构造虚拟仿真环境.对仿真可视化支撑环境体系结构及服务实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复杂地下洞室群施工交通运输系统仿真与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钟登华  李景茹 《系统仿真学报》2002,14(2):140-142,145
采用领导 具技术对呈现高度复杂的随机性的复杂地下洞室群施工交通运输系统进行研究。按系统分析的理论方法,将道路规划情况,工作面布置情况,车辆配置情况和各种影响因素纳入一个整体模型。运用仿真技术对交通运输系统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得到交叉路口的行车密度,排队情况,等待时间及各工作面的装载机利用率,汽车利用率等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了优化分析,为设计人员制定了优化合理的设备配套方案,论证道路系统布置的可行性和合理安排施工进度计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交通流自组织及其基于自组织理论的管控模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论证了交通流中存在自组织现象,对交通流中的耗散、相变和协同进行了数学描述,利用小波分析对交通流中的分形进行了初步的实证研究;最后,提出了一种以序参量优化为主导管控、以输入信息为诱导管控并相互集成的、基于自组织理论的交通流管控模式.  相似文献   

13.
基于小波分解与重构的交通流短时预测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交通流短时预测是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系统的关键问题之一 .随着预测时间跨度的缩短 ,交通流量的变化显示出越来越强的不确定性 ,使得一般的预测方法难以奏效 .本文探讨了小波分析在交通流短时预测中应用的可行性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分辨率小波分解与重构的交通流短时预测方法 ,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 ,讨论了模型参数的确定 ,给出了仿真实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4.
施工网络进度计划的多目标优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通过对施工网络进度计划的研究 ,提出一种新的评价准则——工程质量 ,并建立了网络计划的数学模型 .同时综合前人已研究出的各种优化方法 ,得出网络计划的多目标优化模型 .由于各优化目标之间的矛盾性 ,用多目标决策理论可以科学客观地优化网络计划.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聚类算法无法解决复杂分布数据聚类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旋转最小-最大超盒的聚类算法。该算法首先对数据急归一化处理,然后借助旋转最小-最大超盒对样本空间进行划分,从而生成一系列的初始分类,最后利用类别间的可融合度概念将初始类别融合为最终的聚类。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无需聚类数目的前提下,对复杂分布数据具有很好的聚类效果,其聚类性能与传统的FCA相比有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铁路编组站到发线运用的排序模型和算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在铁路编组站计算机辅助调度过程中 ,如何编制到发线运用计划的关键问题 .通过分析列车占用到发线的特性 ,建立到发线运用问题的排序模型 .通过分析列车占用到发线时间区间集合的特点 ,运用构造方法给出到发线运用问题的实用算法.  相似文献   

17.
多工艺方案二阶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论述零件信息模型和零件多工艺决策信息模型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基于黑板结构和层次递阶工艺设计的多工艺生成模型 ,该层次递阶工艺设计结构分为工艺分析层、工艺决策层、详细工艺设计层和多工艺方案评价层 .然后针对多工艺生成模型生成的多工艺方案 ,提出了一种工艺方案的多对象、多层次二阶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并对一个回转类零件三种可行工艺方案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 ,各方案的各项指标的权重是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 ( Analytic H ierarchy Process,AH P)确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