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六盘山盆地西南缘构造与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盘山盆地是在古生代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地面构造调查、地震与非地震勘探表明,喜马拉雅运动以来,在盆地西南缘山带发育由多条逆冲断层及夹于其中的逆冲席所组成的复杂的叠瓦型冲断构造,该构造带与酒西盆地祁连山山前带具有类似的构造特征和油气成藏背景,成藏地质条件优越,是六盘山盆地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之一.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柴北缘地区逆冲推覆构造的发育背景、发育模式 ,平面、剖面展布特征及其分带性 ,并对主干逆冲断裂带及其间的推覆体带、逆冲席带和低应变区的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 ,同时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构造反演来研究推覆构造的发展演变模式及其形成机理 ,指出其逆冲叠瓦扇带和隐伏逆冲前缘带是最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 图 6,参 8  相似文献   

3.
三塘湖盆地二叠纪构造层划分及其构造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二叠纪构造层的划分及其构造特点。方法依据三塘湖盆地二叠纪地层与上覆地层的区域性不整合关系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及其不同构造层的构造变形差异性,划分出二叠纪构造层,并对其构造格局和残留构造特点进行研究。结果二叠纪沉积盖层形成后,遭受晚海西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导致中央拗陷带残余二叠纪地层中宽缓褶皱和冲断构造组合的发育;在遭受多期构造叠加改造后,残余的二叠纪构造层在盆地中表现为西南部残余厚度大,东北部残余厚度小的现今构造格局。结论二叠纪构造层具有残留盆地的特征,主要含油层分布在条湖凹陷的西南缘和马郎凹陷。  相似文献   

4.
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特征进行了系统论述,结合准噶尔盆地南缘部分地震与钻井资料揭示的深部构造情况,将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单元划分为冲断推覆系统和原置变形系统两大类,其分界面应为霍玛吐前锋断裂,此断裂在深部资料上显示为向南倾斜的台阶状逆断层。  相似文献   

5.
黄骅盆地孔西构造带的构造几何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震和钻井资料揭露的孔西构造带前第三系潜山的地质特征可以归纳为:构造带总体上不对称;构造带内部有地层重复现象;石炭—二叠系地层的位置明显高于两侧的同一地层的高度。用由3~4条向东倾斜的逆冲断层组成的叠瓦扇构造模式能够比较合理地解释上述地质特征。该带向东倾斜的逆冲叠瓦状断层组主要影响前侏罗系地层,侏罗—白垩系与卷入逆冲构造变形的古生界地层之间有明显的角度不整合。但是部分地段的逆冲断层前锋也已切割到侏罗—白垩系底部,表明在侏罗-白垩系发育初期仍有逆冲作用。沿着潜山构造带走向,逆冲构造样式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6.
三塘湖盆地的发展演化受不同时期板块构造背景的制约,形成碰撞前陆盆地、周缘前陆盆地及类周缘前陆盆地等原型盆地,相互叠加和改造,形成多种含油气系统。基于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和烃源岩、储集岩和盖层特征,划分出三类含油气系统,即C2+3-P1(*)含油气系统、P2-P2(*)含油气系统、J1+2-J2+3(!)含油气系统,并分析了每类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7.
龙门山冲断带前缘地区发育大量油气田或含油气构造,主要分布在安县构造转换带和灌县构造转换带,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典型地震资料解析,结合沉积相分布特征,研究其构造带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安县构造转换带和灌县构造转换带具有较好的陆相碎屑岩储集层展布特征,并且具有较为有利的构造圈闭,即中浅部发育冲起构造型圈闭,深部发育与滑脱层相关的双重构造圈闭,因此安县构造转换带和灌县构造转换带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8.
新疆东部三塘湖盆地构造演化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三塘湖盆地形成于晚古生代以后,是一个构造演化复杂的中小型含油气盆地,经历了石炭纪到早二叠世盆地基底形成阶段、晚二叠世到白垩纪盆地发育阶段和第三纪以来的后期盆地改造阶段。在基底形成阶段,早石炭世为古准噶尔洋盆俯冲的活动大陆边缘时期,晚石炭世进入哈萨克斯坦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造山时期,早二叠世为碰撞后伸展转换时期。从晚二叠世以后,盆地进入发育阶段。晚二叠世为造山后伸展断陷时期,三叠纪末为挤压隆升时期,侏罗纪-早白垩世盆地进入拗陷时期,早白垩世末期为挤压逆冲时期。从第三纪以来,盆地进入了后期的改造阶段。在整个盆地演化过程中,晚二叠世盆地处于张性成盆环境,并沉积发育了上二叠统芦草沟组泥灰岩、上三叠统小泉沟群和下-中侏罗统水西沟群以暗色泥岩为主的三套烃源岩。受其区域性挤压构造背景影响,早白垩世末期和晚始新世是盆地两个油气成藏关键时刻,特别是新生代晚期盆地的改造对油气能否进入成熟生油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太湖穹窿中逆-逆冲断层均发育在褶皱的翼部,并在平面上成放射状排列。而推覆构造为浅成的、弧立的飞来峰散布在穹窿的外围。通过几何学、运动学的研究,揭示这些构造与太湖穹窿在成因上有密切联系。即当垂直构造力向上顶托形成隆起时,岩层沿下震旦统软弱层发生垂直半径方向的收缩,产生侧向挤压,形成穹窿裙边褶皱,并在褶皱陡翼产生逆-逆冲断层,组合成放射状构造。而在穹窿的中心顶部出现正断层,受正断层切割的顶部地层失去相  相似文献   

10.
滇中楚雄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中楚雄盆地是在扬子板块西南被动大陆边缘发育起来的一个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盆地形成于晚三叠世(印支晚期),经历了自印支期以来的多期次构造运动,具有复杂的构造形态.通过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解析表明,哀牢山碰撞造山带形成后,盆地继续向造山带下发生陆内“A”型俯冲,在盆地内形成了大规模的推覆滑脱构造,将古生界及部分中生界地层深埋其下;燕山期,盆地东部的隆升,形成向盆地内部的挤压推覆;喜山期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盆地基底断裂产生走滑活动,形成盖层内的花状构造.楚雄盆地内发育有古生界至中新生界海相到陆相多套生油层系,经过推覆后深埋于盆地内,得到了较好保存.据盆地埋藏与热演化史研究表明,古生界及三叠系主要生油层系已进入高热演化的干气阶段,揭示了楚雄盆地今后的勘探方向应以寻找天然气为主.  相似文献   

11.
新疆三塘湖盆地构造-热史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以新疆三塘湖盆地为例,探讨复杂叠合盆地的盆地构造.热演化历程。方法多种热指标相互印证,采用Easy舶%模型进行热史反演。结果三塘湖盆地自晚古生代以来经历了海西、燕山、喜马拉雅期等多期不同构造运动的改造;盆地热演化相应划分为二叠纪的急速升温阶段, 三叠纪-早白垩世的缓慢降温阶段,第三纪至现今的基本稳定阶段;早-中二叠世地温梯度高达 4.4-5.2℃/hm,三叠纪一侏罗纪地温梯度3.12-3.93℃/hm,白垩纪以后地温梯度与现今地温梯度相差不大,2.2-2.8℃/hm。结论构造运动的发生期是盆地热体制发生转变的重要时期,此时盆地地温场发生变化,并影响到盆地有机质的演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准噶尔盆地东湾背斜带的构造形成、演化及特征,认为主要是由于来自喜马拉雅运动南北向的挤压力及上覆地层自身重力的双重作用下形成了东湾背斜及上覆宽缓向斜带,讨论了东湾背斜带的含油气性,分析了东湾1井的失利原因是由于受断层活动的影响所致,指出了东湾背斜带有利的勘探目标区是靠近滑脱推覆体的下盘地层,并且在侏罗系中有可能发现自生自储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恢复三塘湖盆地条湖凹陷和马朗凹陷自二叠纪以来的沉降史。方法 利用回剥技术,根据压实校正模型和艾利均衡模型对两凹陷的总沉降量及构造沉降量进行求取。结果 马朗凹陷主要经历了2个隆起期和3个沉降期,条湖凹陷为3个隆起期和4个沉降期;早、中二叠世两凹陷的沉降幅度很大,沉积速率最大可达133.46m/Ma;晚白垩世的隆起幅度最大,地层剥蚀厚度可达846m。结论 晚二叠-早侏罗世,盆地的沉降中心位于条湖凹陷,从中侏罗世西山窑期开始盆地的沉降中心向东迁至马朗凹陷内。  相似文献   

14.
新疆三塘湖盆地沉积成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中国西部叠合型含油气盆地的储集岩类型及其成岩作用特点。方法针对三塘湖盆地不同程度的叠加改造特点,开展盆地尺度上储层成岩作用的整体分析。结果二叠纪裂谷盆地的成岩强度大,以机械压实作用为主,原生孔隙丧失多且早,晚期成岩作用较重要,裂缝是油气运聚的通道和空阀,可出现次生孔隙发育带;三叠纪-古近纪拗陷盆地的成岩作用表现为机械压实和化学压实作用并重,原生孔隙多被保留;晚海西、印支、燕山运动等表生成岩阶段对该区的成岩演化和油气运聚起到重要作用;二叠系中特征的泥云岩和藻云岩可能是在有淡水注入的较高盐度湖泊中经混合作用而形成的。结论三塘湖盆地二叠纪-古近纪的成岩作用特点可作为中国西部叠合型含油气盆地的储集岩成岩作用的代表。  相似文献   

15.
在对三塘湖盆地牛圈湖油田原油物性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油气藏构造条件、运移条件和保存条件等,分析原油物性差异的原因,发现牛圈湖油田侏罗系与芦草沟组原油物性的特征在深度上有较大差别.侏罗系原油埋藏深度相对较浅,相对密度和黏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主要是轻组分运移散失、水洗、氧化等作用的结果.芦草沟组原油埋藏深度相对较大,相对密度和黏度则随深度增加而升高,主要是油气藏中油气重力分异作用的结果.芦草沟组油气藏的保存条件总体要好于侏罗系.在分析原油物性时,还应注意采样、分析时间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三塘湖盆地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群在盆地内部各凹陷的分布及地层划分和时代归属等问题。方法依据新获得的较为丰富的动、植物及孢粉化石资料,综合归纳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充分讨论及对比。结果中、晚三叠世,马朗—方方梁—苇北地区呈隆起状态,遭受风化剥蚀,故马朗凹陷缺失中、上三叠统,盆地西北部的汉水泉凹陷、条湖凹陷和东南部的淖毛湖凹陷为湖泊,接受了中、上三叠统沉积。结论三塘湖盆地由于受晚海西构造运动的影响,致使盆地整体抬升并褶皱,未接受上二叠统和下三叠统沉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了解三塘湖盆地中二叠世芦草沟组发育的一套浊积岩沉积体与油气的关系。方法 通过野外露头观察以及井下资料分析,对该套浊积岩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结果 该套浊积岩岩性同围岩类似,块状层理、平行层理、交错层理和包卷构造较发育;浊积岩体为频繁的火山活动引发的水下沉积体滑塌而形成;浊积岩富含腐殖质,裂缝较发育。结论 该套浊积岩具备生油和储油的能力,对于本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疆三塘湖盆地烃源岩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三塘湖盆地主要有三套烃源岩:中生界上三叠统和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古生界上二叠统湖相低熟烃源岩和古生界下二叠统和石炭系湖相成熟烃源岩.烃源岩在马朗凹陷、条湖凹陷和汉水泉凹陷均有分布,岩性主要为暗色泥岩、煤和碳质泥岩.最有利的烃源岩为马朗凹陷中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油气生成量大且碳酸盐岩含量高的上二叠统芦草沟组烃源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