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朗国王巴列维当政时,常去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美国总统也多次回访。卡特入主白宫之后,在对外关系上十分重视所谓人权问题, 在巴列维国王同卡特总统会谈时自然也必须正视人权这个议题。卡特总统对巴列维国王处理国内人权问题的做法甚为不满。对此,巴列维  相似文献   

2.
今年四月二十四日,美国派遣武装人员营救被扣在伊朗的人质。这一行动以失败告终。嗣后,各国报刊纷纷报道事件经过,并透露了一些内幕情况。下面这篇文章是根据美国《新闻周刊》和《时代》周刊的材料编写的。白宫的不眠之夜一九八○年四月二十四日,卡特总统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已经焦急地度过了将近整整一个白天,时针指向了下午五点。这真是痛苦难熬的时刻:美国一个突击队正在伊朗执行一项重要使命——武装营救被国在德黑兰的五十三名人质。根据周密拟订的计划,这会儿突击队正在向美国大使馆进发。事情进行得如何,吉凶未卜。……而且,国务卿万斯坚决反对采取这一行动,他为此而提出的辞呈还躺在总统办公桌上。  相似文献   

3.
美国总统竞选从年初拉开序幕,经过四个多月来各州预选或党代表选举的激烈较量,形势逐步明朗。但是,目前美国经济状况趋于恶化,加之卡特政府营救在伊朗的人质失败,又给竞选带来新的复杂因素。美国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出现的严重困难,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这有可能对十一月初举行的大选产生难以逆料的影响。卡特、里根分别领先在民主党内,卡特一直占居上风。加利福尼亚州长布朗已宣布退出竞选。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三月二十五日在第二大州纽约  相似文献   

4.
辩论门事件     
美国下届总统的竞选运动,要到今年秋天才揭开序幕。但在民主、共和两党敲响竞选锣鼓之前,美国报界却爆出一个冷门,透露了在上届大选中里根竞选班子从白宫内部获取有关卡特竞选策略材料的内幕新闻。事情首先是由《时代》周刊记者巴特雷在他的新著《同历史赌博》一书中泄露的。1980年10月28日卡特与里根进行最后一次电视竞选辩论之前,里根的高级助手搞到了一  相似文献   

5.
布什的支持率由高到低,特别是他在经济问题上所得的支持率是卡特总统以来最低的。加上其他种种问题,使得——1992年美国大选年的帷幕拉开了。去年12月5日布什总统宣布组成他的1992年竞选班子,并在今年1月正式宣布参加总统竞选。高低跌宕蝉联前景蒙阴影布什自1989年入主白宫以来,公众对他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后布什时代的对外战略走向取决于伊拉克局势、反恐战争以及美国国内政治动向。小布什在白宫的任期还剩下最后的一年多。作为连任的美国总统,他已不可能再参加下一任美国总统的竞选。从历史的经验看,连任总统的最后一两年往往会成为执政的"垃圾时间",如今的布什恐怕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7.
1979年,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发动了伊斯兰革命,伊朗从此走上了政教合一国家的发展模式。1997年,伊朗进行第七届总统大选,改革派哈塔米当选,成为伊斯兰革命后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今年6月8日,伊朗将举行第八届总统选举。哈塔米拟连任。民意测验结果显示,他将稳操胜券。此次大选,哈塔米提出的竞选口号为“继续改革”。为变革而战四年前,哈塔米宣布竞选总统时,他在伊朗政坛  相似文献   

8.
伊朗扣押美国人质的事件已时隔几年了。人质事件当时在外刊上众说纷纭,材料之多,可谓汗牛充栋。但能提供较多背景材料的,《出使伊朗》算得上是一本。美国驻伊朗最后一任大使威廉·沙利文以他在伊朗期间的活动为素材,在此书中记述了1971—1979年伊朗政治舞台上出现的众多人物、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以及美国同伊朗各派政治势力紧张的幕后活动。  相似文献   

9.
卡特是美国第三十九任总统。他是民主党人,当选州长和总统后,以吉米·卡特的名字签署一切正式文件。因此,美国一般称他为吉米·卡特。吉米(Jimmy)是詹姆斯(James)的昵称。卡特一九二四年生,他的夫人罗莎琳幼年就与他相识。她被认为是卡特  相似文献   

10.
正特朗普在美国总统选举的竞选活动中多次强调,要在美国和墨西哥之间修一堵墙,以阻挡非法移民。他修建隔离墙的根本目的在于阻止非法移民进入美国。美国总统大选已经尘埃落定,特朗普战胜希拉里成为美国下一任总统。由于特朗普本人极具个性,时有惊人之论,在他整个竞选过程中,中  相似文献   

11.
一十一月五日,美国大选就将开始,决定掌握美国今后四年政权的白宫主人。这次大选为什么特别惹人注意?这是由于下列两种原因: 第一、从美国国内的观点来看,罗斯福总统参加第三次竞选,是打破了美国一百多年来的传统的习惯。第二、就目前国际的形势来说,罗斯福总统和威尔逊总统一样,已经成为一个国际的人物,他象征着今天美国的全部外交政策,他竞选的成功和失败,多少足以反映美国统治层对于干预欧洲战争的新意向——前进一步或后退一步。英国要求罗斯福总统联任,轴心国家反对罗斯福  相似文献   

12.
2009年伊朗总统竞选期间发生的政治动荡,被公认为是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政治网络营销、运用新媒体介入伊朗内政,为达到其“进攻型”公共外交目的所引起的。通过伊朗总统竞选风波这一事件,可以看出以政治网络营销为代表的制网权,已经上升到与制海权、制空权同等重要的地位,政治网络营销成为国际竞争的新武器.分析政治网络营销对国际政治形势产生的影响,对于深入学习国外政治营销经验和有效开展政治网络营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1月20日,唐纳德·特朗普宣誓就任美国第45任总统。在充满民粹主义和孤立主义、保守主义色彩的简短就职演说中,特朗普阐述了施政理念和政策主张,同日更新的白宫网站也发布了特朗普的施政蓝图,从而正式开启了美国政治的"特朗普时代"。急于兑现竞选承诺自富兰克林·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新总统施政的第一个100天被视为可以突破规则制约、力推政策议程的最关键时期,也是新总统与国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正式就职美国第45任总统,他在竞选前后很多惊世骇俗的"豪言壮语"或将逐步落实。其中,多次被点名批评的"墨西哥制造"预计今后少不了特朗普的责难和挤兑。特朗普对"墨西哥制造"的言行在特朗普就任前夕,对"墨西哥制造"开火的前哨枪声已经响起。特朗普成功地阻拦了福特和通用汽车前往墨西哥建厂,并反对日本丰田汽车  相似文献   

15.
美国四年一度的总统选举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参加角逐的名义上是三人,即:民主党候选人、现任总统卡特,共和党候选人、前加利福尼亚州州长里根,以及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加竞选的共和党众议员安德逊。但安德逊实力单薄,已经在打“退堂鼓”了。11月4日的选择将在卡特和里根二人当中作出。这些日子里,人们见面谈天总离不开“谁能当选下届总统”这个问题,而答案总是千篇一律:“现在还难说,还要看。”选举结果出乎多数人的意外,这种情况是有过的。卡特在1976年的获胜就是一例。但已如此临近投票而人们普遍不愿作出任何估计,这种情况却很少见,而这不是没有原因的。美国总统选举虽说是四年一次,但热衷于入主白宫者却往往在两年前就开始组班底、筹资金、定策略了。进入大选年,竞选活动更是美国政治生活中压倒  相似文献   

16.
国王迁居巴拿马国王与王后住在莱克兰军官寓所三间一套的房间里。他的寝室给人以单调乏味的感觉,难看的蓝绿两色相间的窗帘和地毯更加重了这种气氛。曾自称王中之王和忠诚的保卫者的国王,靠在乙烯苯塑料的躺椅里。国王身旁站着罗勃脱·阿冒,他过去是纳尔逊·洛克菲勒的宣传员,现为国王的私人助理。当国王站起来跟我和我的伙伴劳合·克特勒握手时,身子摇摇晃晃。劳合为白宫有经验的顾问,是卡特派他来的,我认为这一派遣是要在“谈判桌的我们这一边加上一点灰白头发”,以示有点分量。“您认识乔丹先生吧,国王陛下。”阿冒用非常正经肃穆的口气说话,好象在巍峨的宫殿里把我介绍给国王。  相似文献   

17.
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是个热心的食物品尝家。他很喜欢为白宫宴会设计菜谱,还常常和厨师一起去乔治商场采购食品,并津津有味地挑选肉类和蔬菜。在1850年以前,整个白宫的饭莱都是在一个硕大的敞开的壁炉上做的。当第13任总统米勒·菲尔莫尔与妻子第一次把火炉引进白宫时,厨师们对新奇的玩意儿一筹莫展。每当火炉出了什么故障,厨师们便不得不把总统请到厨房来排除“紧急故障”。也正是这位总统派遣美国舰队驶往日本。强迫当时的日本政府改变闭关锁国的政策。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总统林肯  相似文献   

18.
亨利·基辛格的回忆录《白宫岁月》已于十月下旬在美国出版。美、欧一些刊物在此以前已分别发表了此书的某些章节。基辛格曾任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和尼克松、福特两位总统的国务卿,历时共八年。正如美国《时代》周刊摘登《白宫岁月》时指出的,基辛格曾“帮助制定”了当时美国的各项政策,他对“那些动荡的年代”的“非同寻常的描述”,将有助于了解美国对外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某些侧面。下面,我们根据《时代》周刊的节本,摘译了其中的几部分,分期刊出。《白宫岁月》的节译本,年内即将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全译本随后也将由本社译出出版。  相似文献   

19.
时事概览     
《世界知识》2021,(1):8-9
特朗普动用总统权力赦免15人,2020年12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动用总统权力赦免15人。综合美国媒体报道,白宫当晚宣布的获赦人员名单中,包括因在“通俄”调查中作伪证而一度入狱的2016年特朗普竞选团队外交政策顾问乔治·帕帕佐普洛斯和荷兰籍律师亚历克斯·范德兹万,以及四名因参与枪杀伊拉克平民被判12年至终身监禁的前“黑水”保安公司雇员。  相似文献   

20.
观点     
《世界博览》2011,(13):8-9
前驻华大使"候选"白宫【事件】美国当地时间6月21日,美国前驻华大使洪博培正式宣布,要参加2012年总统竞选。目前,他的支持率落后于共和党内另外几个竞争对手,但还是有潜力成为热门人选。洪博培站在新泽西州自由女神公园的自由女神像前宣布参选,承诺坚决阻止美国陷入债务危机。当年里根亦曾在此宣布参选,并成功入主白宫。51岁的洪博培目前的民意支持率只有不到2%,但他此次参选令奥巴马政府感到不安,因他可能在两党均有一定人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