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又揭晓了,最先出炉的是3项自然科学奖。今年每个奖项都有3位科学家分享,可谓是满堂红。诺贝尔奖对于获奖者是莫大的荣誉,对于研究者是极大的激励。读获奖者的故事,找寻走进诺贝尔奖殿堂的路。 相似文献
3.
4.
诺贝尔奖似乎都是颁给那些提出神秘科学理论的大科学家,其实从创立之初,诺贝尔奖的颁奖原则就是奖励为人类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居里夫人的放射线让我们有了X光检查,爱因斯坦把我们引入了光电时代,艾滋病病毒的发现让我们可以有的放矢。今年的诺贝尔奖也不例外,从决定人体衰老和癌症发生的机制,到光纤通信和数码相机,再到维持机体正常运行的蛋白质的合成。原来,可以获得诺贝尔奖的大道理就在我们平平常常的日子里。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10):5-5
10月5日至12日,2009年诺贝尔奖各奖项相继揭晓。与去年相同,今年诺贝尔奖每项奖金仍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按照传统,2009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将在今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纪念日这一天举行。除和平奖颁奖仪式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以外,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文学奖和经济学奖都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 相似文献
6.
如果你还觉得诺奖与我们保持着距离的话,不妨看看身边刚刚出生的婴儿,还有你正在使用的手机或者电脑,以及你需要天天使用的塑料杯子等等,这些其实都渗透着诺贝尔奖的成果。试管婴儿技术为400万生育困难的家庭带来了福音,石墨烯的发现让我们看到突破目前电子设备性能瓶颈的可能,而钯催化剂的应用则大大提高了有机化工合成的效率。2010年的诺奖毫无悬念地颁给了这些研究。 相似文献
7.
从10月6日开始,诺贝尔奖陆续揭晓。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一名德国人和两名法国人分享;物理学奖被三名日本人拿走,其中一人是美国国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是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和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钱永健除有美籍华裔的身份外,还是中国导弹之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堂侄。 相似文献
8.
9.
现代科技发展的制度和人文支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书卷 《科技导报(北京)》2009,27(20):9-9
10月初,整个世界又一次迎来诺贝尔奖发布季。今年,欧美9位科学家摘得化学奖、物理学奖、生理或医学奖桂冠,成果分别是"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研究"、"光 相似文献
10.
11.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基和奥利弗.史密斯以及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这三位科学家之所以获奖是因为他们发现了如何操纵小鼠的胚胎干细胞基因,创造了一套完整的“基因敲除小鼠”方式, 相似文献
12.
人体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和B胞有着强大的杀伤力,但“眼神”却不怎么好,看不清细菌病毒;与银河系毗邻的星系正加速运动离开我们,宇宙空间正越变越大;有些固体的结构介于晶体和非晶体之间,似晶非晶。这些在几十年前还是天方夜谭,甚至是可笑的说法,如今已经成为正统的科学理论。我们对自然和科学的认识,似乎看不到尽头,不过,这种打破常规追寻真理的精神,正是诺贝尔奖的真谛之一。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0月8日,举世瞩目的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因在细胞核重编程研究领域作出重大贡献,英国剑桥大学格登研究所所长约翰.格登(John Gurdon)和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共同分享了这一奖项。爱好生物,中学成绩倒数第一1933年10月2日,约翰.格登出生在英国汉普郡迪本霍尔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少年时代,格登被自然界的各种生物深深吸引,甚至在学校养过上千只毛毛虫。尽管格登喜爱生物,但他的生物科成绩却十分糟糕。15岁时,格登在英国著名的贵族 相似文献
14.
15.
<正>罗伯特·莱夫科维茨10月10日,因为对"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两位美国科学家——杜克大学医学中心教授、69岁的罗伯特·莱夫科维茨(Robert Lefkowitz)和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57岁的布莱恩·科比尔卡(Brian Kobilka)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他们破解了人体信息交流系统的秘密,即身体如何感知外部世界,并将信息发送到细胞。该项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新药物的开发。而18年前,G蛋白和G蛋白偶联受体(GPCRs)就曾令他们的发现者——两名美国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16.
编辑工作的三个层面与编辑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跃进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2(1):42-45
编辑工作既是一种认识活动,又是一种实践活动。作为认识活动,它包括认知和评价两个层次,亦即“解读”和“审鉴”两个层面。修改加,划版校对,退稿处理等,则是一种实践活动,是编辑工作的第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7.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揭晓。因在细胞核重编程研究领域作出重大贡献,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John Gurdon)和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共同分享了这一奖项。 相似文献
18.
<正>未来有一天,每个人都将成为自身健康的"庇佑者",不论是衰老、创伤或者疾病,造成组织的缺损和伤害,都可以取自身的体细胞作为"种子",让其重新"逆转"成多能干细胞,并进一步分化为心脏、神经、胰岛、肝脏、肾脏等多种类型细胞,甚至组织器官,最终实现"生命再造"的梦想。如今,在迈向这一梦想的阶梯上,一个被称为"细胞核重编程"的医学理论成为新的基石和里程碑。开启生命再造时代 相似文献
19.
20.
继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之后,2006年12月22日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推进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将关注焦点锁定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上。这也是继2004、2005、2006年之后,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4年锁定“三农”问题,同时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第9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