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2021年12月25日圣诞节当天,备受全球天文届瞩目的"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在法属圭亚那群岛库鲁基地由欧洲阿里亚娜航天公司的"阿里亚娜5ECA+"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人类探索宇宙的壮举迈上新台阶。"哈勃"望远镜的"继承人"在了解韦伯望远镜之前,先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它的"前辈"——"哈勃"太空望远镜。"哈勃"望远镜是1990年4月24日由"发现号"航天飞机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发射升空的,32年来虽然经历过很多曲折(如升空后第一张照片过于模糊,直到1 9 9 3年修复了主镜缺陷并更换相关仪器后才有所改善),但也拍摄到大量令人震撼的宇宙照片,在人类天文观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2.
在太空中运行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是1990年4月24日进入太空的,到现在,哈勃望远镜已经给地球发回了42万张照片,观察了1.7万个天文目标,证实了黑洞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陈丹 《科技潮》2000,(7):156-159
10年前的4月25日,即1990年4月25日,美欧联合研制的哈勃空间望远镜,由发现号航天飞机送入地球轨道,以探索宇宙的奥秘——这项计划已经取得了远远超出预期的成果。10年来,哈勃空间望远镜为我们传回了大约2.9万张高质量的精美图片,而这些图片所展现的是我们似曾相识但更多是陌生的宇宙图景。正如哥伦布当年曾想寻找通往东方的道路,却意外地发现新大陆一样,今天的哈勃空间望远镜也意外地发现了许多人类未曾想象过的天文现象,在天文发展史上展开了新的一页,给人类认识宇宙带来新的飞跃。“哈勃”计划始末哈勃空间望远镜是美国航天局(NASA)与  相似文献   

4.
正韦伯望远镜,作为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继任者",在天文学界乃至全世界大名远扬。最近,它完成了最后测试,即将正式"上班"。韦伯望远镜全名是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长13.2米,宽4.2米,重6.5吨,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欧洲航天局等机构联合研发。其主反射镜口径长达6.5米,由铍制成,被分割成18块六角形镜片,  相似文献   

5.
400年前,伽利略第一次使用望远镜观测天气、探索宇宙。为纪念人类首次使用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共同倡议下,联合国大会把2009年正式定为国际天文年,并将主题定为“探索我们的宇宙”。  相似文献   

6.
2009年是"元大都天文台"建台730周年,又值我国最先进的望远镜LAMOST建成,我国天文学界决定以"郭守敬"冠名LAMOST.为纪念和庆祝这两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天文学事件,2009年11月7-8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召开了主题为"天文仪器与天文学发展"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此次会议由中国古天文联合研究中心主办,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天文馆的大力支持.会议邀请了30多位国内外天文学史家和天文学家参加,其中6位来自国外. 报告的论文以大都天文台和郭守敬的天文学成就为中心,探讨了天文学发展史的多个方面,尤其是中国天文仪器史,涉及古天文遗址研究、天文台和天文仪器、天文观测、天文历法、天文仪器与当代天文学等专题.  相似文献   

7.
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是一架天文观测航天器,它以红外线波段对太空进行天文观测,而且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红外线能够穿透星际尘埃等物质的遮蔽,因此,这架望远镜可以观测到用可见光无法看见的某些天文现象,尤其适合观测恒星的诞生。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在被发射上天以来的一年半的时间里,陆续拍摄到了大量清晰的红外线照片,其中许多照片揭示出以前从未见到过的宇宙景象。  相似文献   

8.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最早是从地球开始的,再从地球扩展到太阳系。20世纪以前,银河系是人类眼里的全部宇宙。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1889-1953)作出了划时代的天文观测结论:直径达10万光年的银河系,在无垠的宇宙中,只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因为他发现,无论朝哪个方向望去,远处的星系都在飞速地远离我们而去。这就是著名的“哈勃定律”。为了避免地球大气层对宇宙观测的影响,1990年4月21日,美国把以“哈勃”命名的座长13.1米、直径4.25米、重量11.25吨的望远镜,由航天飞机送入距…  相似文献   

9.
10月10日,我国首台南极望远镜阵CSTAR(Chinese Small Telescope Array)在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并通过验收。该望远镜阵由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紫金山天文台、国家天文台合作研制,是由4台14.5厘米口径的大视场望远镜装在机架上构成的一个小望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天文学的发展经历元代高峰之后,从明初到万历年间开始止步不前,之后一些西方传教士来到我国,带来了一些先进的天文知识——天文仪器、天文历算、天文著作,使我国的天文学进入一个新的飞速发展时期。但是传教士在天文知识的传播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先进的“日心说”没有及时传入我国,望远镜也未在我国得到正常地使用。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传教本质属性的影响和国人对西学吸收主动性不够。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际上天文大设备的现状和发展态势,简要叙述了国内目前天文观测设备的现状,并指出一批重要观测设备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形成了天文学研究的实测基础.一个突出的例子是由我国天文学家自主创新的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这是一架新型光谱巡天型望远镜,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大型天文光学望远镜技术的突破.正在建设的500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天线望远镜,它的建成将使我国射电天文研究走到世界前列.本文还介绍了一些已经提出的天文地面和空间大设备计划,并对我国未来天文大设备的发展进行了一点战略思考,提出了一些个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10月10日,我国首台南极望远镜阵CSTAR(Chinese Small Telescope Array)在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并通过验收。该望远镜阵由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紫金山天文台、国家天文台合作研制,是由4台14.5厘米口径的大视场望远镜装在机架上构成的一个小望远镜阵,分别配置白光和g、r、i四种滤光片和lkxlk的CCB相机。  相似文献   

13.
利用31颗Landolt标准星进行测光定标观测,给出高美古2.4m望远镜测光系统在UBVRI波段的测光标准.中国丽江高美古天文观测站的消光系数测得为:U波段0.457、B波段0.237、V波段0.104、R波段0.078、I波段0.015.同时也给出高美古2.4m望远镜测光系统到标准系统的颜色转换关系.这些表明高美古天文观测站的大气透明度以及消光能与美国阿柏角天文台相媲美.  相似文献   

14.
天文迷们注意啦:科学家将建造世界最大的天文望远镜,目的是探索……什么?怎么又是最大天文望远镜?我上次好像看到一个什么望远镜也说是世界最大的,难道是我记错了?别急嘛,我还没说完呢!天文望远镜分为两类:光学的和射电的,它们的主要研究对象不太一样,而射电的又有单一天线和多个天线组成一个大的阵列之分,这次我说的这个属于光学望远镜,这下大家明白了吧。  相似文献   

15.
一、认识天文世界的“视觉功能”有史以来直到伽利略年代,人们极目力所及,只能看到六七千颗星星。天文探测的焦点基本上集中在太阳、月亮和几颗比较亮的行星上,范围没有超出太阳系。 16O9年,伽利略用手制的望远镜观察天空,揭示了横亘天上的银河实际上是成千上万个恒星的集聚。他一举突破了大自然加于人体视觉能力的限制,把浩瀚的恒星世界纳进了天文研究的视野。他还用他的望远镜披露了月亮、行星和太阳的  相似文献   

16.
2009年是北京古观象台(元大都天文台)建台730周年,又值我国最先进的望远镜LAMOST建成,国家天文台决定以"郭守敬"冠名LAMOST,并将举行冠名仪式.为纪念和庆祝这两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天文学事件, 2009年11月7-8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主题为"天文仪器与天文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技导报(北京)》2005,23(4):15-15
为实现中国天文学研究的跨越式发展,加快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步伐,国家天文台近期将启动实施8大天文工程。这8大天文工程分别是: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空间太阳望远镜(SST)、500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宇宙第一缕曙光”探测项目(21CMA)、青藏高原天文台选址计划、云南高美占2.4m望远镜建设、云南抚仙湖红外太阳塔建设以及中国月球探测计划。这些项目将代表中国乃至世界天文技术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在宁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简介(待续)苏定强男1936年6月生,上海市人。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研究员、中科院院士。1959年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苏定强长期从事天文光学研究和设计工作。在大望远镜学学系统的研究中,首先提出折轴系统和卡氏系统...  相似文献   

19.
《科技知识动漫》2009,(4):F0003-F0003
为纪念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测星空,第62届联合国会员大会宣布2009年为国际天文年。在今年的天空中,各种天象可谓异彩纷呈,流星雨、日全食等天象将陆续上演。  相似文献   

20.
利用广东省高校天文观测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的300 mm折射望远镜,作者分别对亮星轩辕十四和天狼星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观测,通过CCD采集图像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得到了该望远镜的跟踪精度和极轴指向.结果显示,2013年该望远镜极轴指向和2010年的指向有明显变化,但仍保持着较高的跟踪精度,平均每分钟星象漂移量略小于0.4”.文章的方法可用于望远镜极轴的校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