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层视点     
《创新科技》2006,(7):4-7
成思危: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企业成技术创新主体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率领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专利法执法检查组近日在北京、辽宁进行执法检查。成思危副委员长强调,要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优化创新环境,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检查组认为,近几年来,北京、辽宁两地专利法规和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专利申请和授权量持续增长,执法保护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在保护知识产权和实施成果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成思危强调,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竞…  相似文献   

2.
11月28日,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成思危在财经年会上表示,“十八大”提出强调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补贴和限价不应作为长期政策,需求应南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不能主观臆测;政府也鼓励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3.
创新语录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衡量创新国家不单是从经济实力和科技的发明数、专利数、发表的论文数来衡量,更主要的是看是不是真正以创新作为国家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4.
高层视点     
<正>成思危: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创新能力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于2008年1月14日下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为题,进行十七大报告解读。在回答学生提问时成思危指出,中国高等教育现在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能够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问题,同所谓"通才"教育变成"因材施教"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10月8日下午,2005’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组委会名誉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抵达合肥,参加在10月11日-12日举行的论坛,与来自全国的经济界人士共同讨论“非公经济”。  相似文献   

6.
《创新科技》2008,(5):4-5
成思危说,风险投资不是一个简单的给钱,而是跟创新者共同去创业;在创业板推出之际,他再次强调,“不能让风险投资家应承担的风险转嫁给广大公众投资者”。  相似文献   

7.
9月26日下午,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中国风险投资之父成思危,在第六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中部发展金融论坛上表示,当前中国民间借高利贷的问题相当严重,导致中小企业负担太重,并且影响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8.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估计,人民币4万亿公共投资估计2009年第三季才能起作用,2009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形势将更加严峻。他表示,中国要拉动消费,必须增加百姓财产收入、加强社会保险与刺激房市回暖。  相似文献   

9.
高层视点     
<正>成思危:发展新能源关键在技术突破"目前新能源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是成本太高。发展新能源要从政治、经济和技术三个层次上努力,其中最关键的还是要在技术层面上取得更多的突破。只有技术取得突破,才能谈到经济性。"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过程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成思危在2010年中国过程系统工程年会  相似文献   

10.
李明月 《华东科技》2004,(11):20-22
成思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多年来一直孜孜不倦地倡导、推动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并一直在台前幕后推动中国创业板市场的进程, 被业界亲切地称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2004 年6月25 日,众所期盼的中小企业板终于宣告诞生,掀起了国内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又一阵热潮,在这样的背景下,成思危对这几年来风险投资在中国的发展状况是怎样评价的?他对中国未来风险投资尤其是创业板的发展又持怎样的看法?他对等待上市的企业又有何建议?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成思危先生。  相似文献   

11.
7月16日,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昨日表示,当前企业的社会保障缴费率水平相当高,如果能统筹少交2个或4个百分点,可以对企业建立年金起到更大的激励作用。同时,应加强对企业年金的市场化管理。  相似文献   

12.
观点     
成思危 中国从"躯干国家"到"头脑国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成思危把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分为两种,一种是"躯干国家",另一种是"头脑国家".在他看来,目前的中国还远不是一个"头脑国家",主要原因是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高层视点     
《创新科技》2006,(4):4-7
<正>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成思危:从“躯干国家”到“头脑国家”的艰难转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他把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分为两种,一种是“躯干国家”,另一种是“头脑国家”。在他看来,目前的中国还远不是一个“头脑国家”,主要原因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头脑国家”生产知识、输出知识,而“躯干国家”接受知识、应用知识。中国的知识产量很少,还谈不上输出知识。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迈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而建设创新型国家,仅仅有技术创新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管理创新、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4.
<正>2011年12月10日,城市转型与发展论坛在渝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说,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转型可以讲三个"外转内",即从依靠外需转变为依靠内需、从外延型增长转变为内涵型增长、从外生型动力转为内生型动力。成思危说,要依靠国内消费拉动经济,首先要提高老百姓的购买力,让大家有能力消费,要有一定的制度性安排;其次,要把工资和CPI挂钩,现  相似文献   

15.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智慧城市的4个原则从广义上来说,智慧城市建设第一要以人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9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民建中央原主席成思危在做客强国论坛时表示,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三个"外转内"。成思危说,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于三个"外转内"。第一个"外转内",即从过多依靠外需,转向更多地依靠内需,特别是依靠居民消费。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提高居民的购买力  相似文献   

17.
《华东科技》2002,(11):20-23
2002年8月2日,在市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主任陈步林和市科委副主任张鳌陪同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视察了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和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STSE)。 被业内人士称为“创中国风险投资事业之先”的成思危先生,多年来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他的《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在1998年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被列为“一号提案”。由此,风险投资在中国才真正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8.
《创新科技》2005,(10):4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谈到自主创新时,提出了促进创新的几项措施。第一就是要发展教育事业,竞争说到底是人才创新能力的竞争,那教育就非常重要。经济只能保证我们的今天,科技可以保证我们的明天,只有教育才能保证我们的后天,所以教育一个是提高全民的思想、文化、道德科学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成思危先生是我国著名学者、政治家、经济学家、"中国风险投资事业之父"。他认为,报国是治学和从政的目的,治学是从政的基础。这应该是他的治学方略、人生大转折和卓越贡献的最好注脚。  相似文献   

20.
王学魁教授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14,(2):I0001-I0001
王学魁,男,天津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海洋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委员;中国盐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轻工学会常务理事;天津轻工工程学会理事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