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教育是面向未来的大业。21世纪将要求人的主体性能进一步弘扬;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更具有自尊自信、自我控制、独立判断、自立自理等独立的人格,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强烈的竞争意识、广泛的爱好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因此,我们认为研究德育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德育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论德育过程中学生主体的心理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的过程既是一个教化过程,更是学生主体主动,自觉选择道德价值并付诸道德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既要符合“三个面向”的原则,又要发挥教师育人的主导性。  相似文献   

3.
实践主体性德育就是要着力培养德育“主体”的主体性。因而,它的关键在于科学认识和建构主体性德育的过程体系。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理清德育的“主体”范畴,在此基础上深化认识和丰富主体性德育的内涵和特点。继而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观下,建构“认知—实践—完善和提升”的德育过程体系。  相似文献   

4.
德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基于人的道德品质的一种改造关系,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视野观之,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改造关系衍生出的是主体与主体的互动,而不是主客体关系的对立.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主体在德育交往的时代变迁中,却呈现出曲折复杂的发展状况.以此反观当前我国德育交往与德育主体发展的特殊性,为德育未来走向的价值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性格和思想品德有着特殊的关系。性格的又与环境有关。而传统德育存在忽视性格培养的倾向,并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在德育教学中,应从性格的认知、情绪、意志等方面的特性及对现实的态度等方面来加强对学生优良性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人的主体意识是培养和实现主体能力的基础,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加强高校德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主体意识的涵义及其形成机制,论述了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必要性,并从转变教育管理理念、构建主体性德育模式、建立和完善主体性评价机制与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心理辅导机制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多媒体物理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在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中有其独特的优势.而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人格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人的主体意识是培养和实现主体能力的基础,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加强高校德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主体意识的涵义及其形成机制,论述了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必要性,并从转变教育管理理念、构建主体性德育模式、建立和完善主体性评价机制与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心理辅导机制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德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主体精神、积极个性、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的人。因此德育必须高度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德育的过程又是不断由内化到外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体体验是变化的催化剂。本文从主体体验的角度阐述了德育的过程。使德育成为受教育者主体个性形成、精神培养、品德塑造、人格提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鲁世军 《科技信息》2013,(14):320-320
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发展人、完善人,因此,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体育教学更是如此,更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彻底解放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获得主动权,就必须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学生的各项主体能力,是学生成为合格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1.
陈敏 《科技信息》2007,(11):200-200
教学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受教育者的主题性。教学创新必须以受教育者为主题,以促进人的主题性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12.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教学的目标是培养人,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学习的能力,作文教学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这个总旨:①培养学生个体生命的主体意识;②注重对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④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培养学生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张丽 《科技信息》2009,(17):239-239
当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多数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多数是机械的、被动的,而不是发现式的。本文就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主体性参与意识谈了看法.  相似文献   

14.
在科技、社会、政治飞速发展的今天,德育工作者应该以发展的观念来指导自己。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高校大规模扩招,信息化社会的普及,德育的主体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要求德育的目标及方式也随之改变,加强德育中的学生参与程度,从德育的观念、内容、方式、体制、模式等各个方面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并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改革、转变,使德育具有针对性、客观性,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5.
李永法 《科技资讯》2010,(20):189-190
当前我国高校德育面临巨大困境和严峻挑战,要摆脱困境首先必须转变理念,与时俱进。高校德育改革的出路在于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高校学生工作的实践证明,学生组织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平台,在配合高校实现德育目标方面具有天然的组织优势。各级各类学生组织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当前学生组织在我国各大高校发展迅速,发挥好学生组织在德育中的作用成为高校德育摆脱困境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一群刚刚入学的孩子,他们对学校充满了好奇,每一个孩子脸上都充满了阳光般的笑容,身上都散发出初生牛犊般的气息,他们爱学校、爱老师,为了规范他们的行为,又不至于伤害了孩子那颗天真、纯洁的心,作为他们的班主任,我义不容辞地当起了大妈妈的角色,选择了我认为比较适合他们的办法来教育他们,规范他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也是系统的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主要途径。然而我国中学思想政治课越来越忽略其意识形态的功能,更多的是偏向于知识的传授功能,使思想政治课本该具有的德育功能陷入了困境。本文拟从思想政治课的现状中去寻求增强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旗 《新余高专学报》2008,13(4):127-128
单亲家庭的学生教育问题是班级工作中最难处理的问题之一。从单亲家庭学生的现状、家庭教育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普遍存在于单亲家庭学生中的心理问题,探讨了由此导致的一系列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并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总结出一套时单亲家庭学生实施德育的措施和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9.
王春娟 《科技信息》2012,(32):74-74
本文阐述了高校德育评价的现状及构建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的意义及在构建发展性高校德育评价体系中体现学生主体、注意学生个性及评价过程的动态化及评价结果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高校德育的主体性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德育不仅要在教育管理方法上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更要在培养目标上重视大学生的主体性构建.个体人格尊严的确立和对个人自主选择的尊重既是道德教育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也是道德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德育首先必须是素质教育,高校德育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必须关注大学生的主体性构建,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使之成为积极的建设性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