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术语研究》2013,(6):59-62
世界历史world history一门重要的历史学科,内容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以研究和阐明人类历史的演变,揭示演变的规律和趋向. 世界古代史 ancient history of the world 又称“世界上古史”.世界历史的断代分期,一般指人类社会经历的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阶段.  相似文献   

2.
在科学编史学的传统中历来存在内史论和外史论的争论和困境,为消解两者的对立划分,众多学者做了尝试,其中默顿从科学社会学的社会建制角度提出了新的“外部”概念,试图统一科学的内外部,但仍存在局限性,未能研究科学内部的知识生产。随后科学知识社会学一些代表性人物对默顿的科学编史学进行反思,从亚文化的视角提出新的“内部”,关注具体科学的微观社会领域,考察科学研究中的争论与协商过程,以此联结科学的内外部。这种转向对于开阔科学编史学的研究视野,以及完善科学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智识史与社会史是主流科学史中两大研究传统,这两大研究传统的历史演变构成了科学史学的历史。本文通过对智识史与社会史传统分离和纷争历史的系统疏理,指出两大传统的互补和融合是世纪之交科学史学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4.
今天能有如此多尊贵的客人前来出席马普学会科学史研究所在敝所建立伙伴小组的揭牌仪式,我深感荣幸。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的编史学传统的国家,自司马迁的《史记》开始,某些涉及我们今日之“科学”、“技术”概念的题材就被包括在历代王朝的正史当中。沿着这一传统,20世纪上半叶有一些中国  相似文献   

5.
科学史、人类学与"跨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科学编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科学史研究方法的探讨。本文站在科学编史学的立场上,分析人类学中“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对科学史研究的启示,并结合具体的案例,讨论对这种方法的借鉴和引入可能给科学史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改变,以及这种借鉴的意义何在。  相似文献   

6.
"批林批孔"运动期间中国科技史研究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大革命”后期的“批林批孔”运动中,我国开展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研究中国历史上“儒法斗争”与科学技术发展关系的群众运动,这是一场为满足政治需要而对中国古代科技史进行考查和总结的带有学术意味的活动。本文在分析整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从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批林批孔”运动期间中国科技史研究的状况及其特点,以期为中国科技史的史学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论科学史学的创新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史学蕴涵着对科学创新的价值和意义。这种创新意蕴主要体现为:一是通过科学史学直接促成科学发现;二是通过科学史学,提升科研人员的素质,改善其工作的环境,使其做出科学发明,从而间接地推动科学创新工作。科学史学这两方面的创新意蕴密切相关,经它们之间的交叉、融合可以演化出科学史学创新意蕴的多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科学史学隶属于历史学;历史学语境中的科学史学破除了传统科学史学对科学文本的迷信而走向社会文本,使科学史学分裂为内史与外史,极大地丰富了科学史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同时也引发了科学史学的非科学化倾向;科学史学应当充分利用自己在理论和方法方面独特的科学与史学两栖资源优势,直面科学主义与历史主义等尖锐复杂的历史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问题,在历史学语境中更加深刻地反思包括科学史在内的全部历史.  相似文献   

9.
科学史学是以科学史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本文针对科学史学与科学史研究中存在的模糊问题,从理论上对科学史学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探讨,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界定了科学史学的研究范畴,以期厘清科学史学与科学史的关系,提高科学史学研究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0.
孙健 《科学大观园》2009,(22):57-58
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横空出世,不但成为在一个男权社会里仅有的一位女皇帝,同时也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个奇迹。但是,成功地获得皇位的武则天,身后却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围绕武则天的评价,妖魔化一直占据着传统史学的主流地位。在一系列妖魔化武则天的历史记述中,“武则天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就是典型的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这个被历史学家称作“李约瑟问题”的命题今天仍然是全世界科学史家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科学”和“中国”这两个特定范畴。此文的目的不是对这一问题再添加一个或数个特解,即不讨论与此有关的种种动力因素-无论是从科学内部还是从科学外部;相反,它将对国际上有关“李约瑟问题”的近期研究提供一个广角俯瞰,着重分析这一问题的来源和的发展,指出其在世界范围内科学编史学上的作用,进而将“李约瑟问题”置于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角度来审视它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不仔细地注视方法论历来所依附的那些科学的历史演进,我们就不能理解方法论史。 L.劳丹一、最纯粹的编史学模型最纯粹的编史学模型是一种普遍的而不仅仅是我们的某些哲学史专著或教科书所依据的哲学史观。它的主要特征是:(1)它把方法论理论主要当作一种哲学活动,而不是一种科学活动;(2)它倾向于靠留心“伟大哲学家”的著作来确认科学方法论的历史演变的中心论题,它仅对为数极少的一些科学家的方法论贡献表示赞许,(3)它倾向于想象每当方法论信念发生变化时,这些变化一定是基于形而上学或认识论方面的居先替换,因而,合理地  相似文献   

13.
历史的辉格解释与科学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当代西方的科学史文献中,象“历史的辉格解释”(the whig interpretation of his-tory)或“辉格式的历史”(whig history)这样一些术语,是极为常见的。事实上,在范围更大的历史学界,这些术语也是重要的日常用语。它们涉及到历史研究中一些本质性的问题,是历史学家们区分某种历史研究方法与倾向的重要判据。多年来,历史学家们一直就有  相似文献   

14.
魅力芝加哥     
提起芝加哥,有的人知道它是美国第三大城市,有的人听说它是黑帮出没的“罪恶之城”,还有的人干脆摇头摆手:“芝加哥,有什么?”……总之,也许因为芝城并非传统的旅游胜地,我们对芝加哥一向不太熟悉,或者只是一知半解、印象模糊。然而,芝加哥是一座百业兴旺的繁华都市,是一颗风光如画的“湖畔明珠”,是一个集传统色彩与现代潮流之大成的“美国心脏”。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剖析传统的技术史研究基础上,基于语境分析方法,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对技术编史学的学术规范、研究疆域、方法原则等进行了解读,讨论了技术史应该研究什么、如何认识技术史及怎么去研究等基本问题,论证了技术编史学对于技术史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移植、融合、还是革命?——论中国传统科学的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中国传统科学向近代科学过渡问题,当代学者持不同看法。这些看法可以归结为四种,“移植”说、“转换”说、“融合”说和“革命”说。“移植”说是最流行的看法。这种看法强调了中国传统科学近代化是移植西学的结果这一特征。刁培德提出的“转换”说强调中国传统科学近代化是“哥白尼转换”。①李约瑟(Joseph Needam,1900-)的“融合”说强调不同文明中的传统科学世界化是一个融合的过程。②席文(Nathan Sivin,1931-)则把在西学影响下,中国17世纪天文学复兴看作一场有限的革命。③这几种看法,就其各自概括中国科学近代化某个方面的特点说,都没有错。我比较倾向用“革命”概括中国传统科学近代化。不管对“科学革命”这个词有多少种不同的理解,“革命”这个词既可  相似文献   

17.
由明代发端、历经清代而至民国的中国主流火药史学,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西方火药史学,形成了以火器史和火药史"捆绑"研究为共有特征的近代火药史学。从科学史学史角度看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的以丹药学为基础的火药史研究,成为一种新的现代火药史学。这一研究视角和方法的转型是由曹焕文最早开创的。  相似文献   

18.
再谈中国数学史研究的两次运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的中国数学史研究,在李俨与钱宝琮、吴文俊的倡导下,出现了以“发现”和“复原”为主流特征的两次运动。为了回答对20世纪中国数学史研究存在两次运动的提法的质疑,进一步论述了李钱运动中的“复原”研究与吴运动中倡导的“古证复原”的本质差别。20世纪的中国数学史研究范式的转变,可以看作是科学编史学的一个案例,值得认真的对待。  相似文献   

19.
《制约逻辑》(林邦瑾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版)的主要内容可以看作两个部分:一是批评古典的数理逻辑和传统逻辑——“传统逻辑是模糊的正确,数理逻辑是清晰的错误”;二是讲述作者自称为“清晰的正确”的制约逻辑系统——命题演算Cm,“名词演算”Cn,带等词的“名词演算”Cnd以及“形式数论系统”N。《制约逻辑》对传统逻辑的批评是否有道理,当由传统逻辑工作者去评说,我们不拟代庖。《制约逻辑》对数理逻辑的批评贯穿全书,语  相似文献   

20.
对"李约瑟难题"质疑的再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约瑟难题”有其合理性。质疑难题的“无科学说”、“伪问题说”和“有毛病说”涉及到历史观、科学观、科学史观和方法论等深层次的问题,如“无科学说”只承认中国古代有技术而不承认有科学,否认中国古代科学的光辉成就,是科学史上的一种西方中心论;“伪问题说”反对科学的连贯性和普遍性,是一种科学特殊论和唯近现代科学论,带有“辉格”的色彩;“有毛病说”反对假设的和逆史实的编史学,是一种狭隘的历史观,不利于历史学的现代化。以上诸说在方法论上有一个共同点,都陷入了形而上学的误区,反对李约瑟创立的中西科学史研究的比较法。“李约瑟难题”是李约瑟中西科学史研究比较法的杰作,对中西科学发展史作了共时性的横向比较和历时性的纵向比较,从而抓住了其中的主要矛盾,具有高度的辩证性,对于揭示中西科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是很有益的。因此,应以辩证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中西科学发展史和理解“李约瑟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