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塑造最多的典型形象。而鲁迅塑造的孔乙己,叶圣陶塑造的潘先生,巴金塑造的高觉新,和钱钟书塑造的方鸿渐,最突出地表现了中国旧时代知识分子的弱点,他们是从心理上深刻反映我国封建制度崩溃前后知识分子生存状态的形象,是中外文学史上独有的旧时代总结性的弱点型知识分子形象。这些形象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分子形象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体现,是推动社会变革的现代作家心态的佐证。正因如此,这四个知识分子典型,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四座知识分子形象的高峰。当然,这四个知识分子典型的塑造与作家的写作身份,包括文化环境、生活体验、视角视点、心理诉求以及审察生活的立足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五四运动70周年,知识分子的独立性问题成了许多人探讨的重要内容。《科技导报》1989年第3期发表的《试谈五四精神与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一文,也谈到知识分子的独立性问题。笔者完全赞同每个知识分子要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否定错误,坚持正义,直面人生,开创未来的观点。但对知识分子“形成一种群体的独立力量和品格”等提法(或理论)则不敢苟同。因为,知识分子个体和群体的属性是两回事,不是一回事。在社会变革中,先进的知识分子常常起着先锋作用,这是毫无疑义的,但也必然有一部分知识分子会反其道而行之。所以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群体,不可能形成“一种独立的力量与品格”,五四运动以后的历史就证明了这一论点。《试谈五四精神与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一文说:“在五四传统中,最耀眼的闪光点之一就是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气质”。但事实是,参与五四运动的知识分子,后来有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学术自由是大学理念的一个核心理念。本文通过对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中关于学术自由理念的阐述的分析,得出了大学所应具有的批判意识和批判品格,而其批判品格的获得,是通过大学知识分子的学术自由和担当的社会良心的角色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是影响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因素。加强和改进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当前民族地区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任务。在复杂、多元的全球化背景下,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民族地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群体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在工作中注重政治性与科学性、广泛性与针对性、创新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是加强和改进民族地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高师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中等学校的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这种特定的培养目标决定在培养规格要求中要特别突出高师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品格,应体现从教知识、从教能力和从教品格三者的有机结合。为实现培养目标,达到培养规格的要求,必须以科学的课程体系为载体,弘扬和实践校园文化,使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品格的培育有机地结合。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顾准经历的勾连与分析,从知识分子应该对社会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的角度探讨顾准历史研究的起点与归宿。指出顾准历史研究的起点是现实,顾准历史研究的归宿还是现实,这一现实的具体内容就是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认为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应该继承和发扬顾准的这种独立探索勤奋思考不畏艰险的精神品格,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应有的批判作用,真正担负起知识分子的责任,成为社会的良心。  相似文献   

7.
重读李、杜     
由于长期受大一统的儒家文化以及伴随封建制度发展而派生出来的封建官僚制度——科举制度的影响,造成了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特殊的“从仕”观念。使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文化品格上形成严重的单一性倾向,在社会角色上,由于作为一种权力的话语的拥有者”,具有较严重的“救世主”及“代言人”观念,杜甫不仅是中国古典诗歌“近体诗”,又称“律诗”的集大成者及最高成就者,也是唐以前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仕文化”的典型代表,又由于其伟大的诗歌创作成就,其思想影响了以的的历代诗人和作家。李白则是一个例外.他亦以其创作和生活经历,使我们认识到一种另类的文化品格,他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的一个游离的分子,从严格意义上讲,李白从来没有进入过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他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而言只是一个过客。本文试以李白和杜甫的部分作品及其生活经历,对两位诗人不同的文化品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高师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中等学校的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这种特定的培养目标决定在培养规格要求中要特别突出高师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品格,应体现从教知识、从教能力和从教品格三者的有机结合.为实现培养目标,达到培养规格的要求,必须以科学的课程体系为栽体,弘扬和实践校园文化,使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品格的培育有机地结合.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知识分子民间立场、民间文化形态、民间审美形态、民间隐形结构等一系列学术范畴的建立,突破了文学史叙述在知识分子/政治意识形态、传统/现代等二元结构上的局限,拓展了文学研究的多维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0.
王红梅 《科技信息》2009,(17):187-187
近年来,道德问题是人们广泛讨论的热点问题。品格教育因而倍受各所学校的关注,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还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学校的品格教育就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品格教育的时代特征,以期来指导品格教育的创新性工作。  相似文献   

11.
在当下全球性的知识分子反思语境里来认识屈原,无疑是推动和深化屈原研究的一个新的视阈。本文从以道抗势、德性与创造性的统一、反抗绝望等角度,对屈原的知识分子品格进行了较为细致的阐释,揭示了屈原精神人格的现代意义,旨在达到更准确地评价屈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知识分子中,占多数的是党外知识分子。而统一战线各界代表人物绝大多数也是知识分子,他们分布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在新形势下,如何切实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的工作、认识,重视党外知识分子,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选拔、启用党外知识分子中的先进代表人物,是一项极其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文艺学研究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而文学史研究中,除了对文学史材料的梳理、描述,也即文学史撰写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即文学史理论,也称文学史学。关于"文学史学"过去有多种解释,但是在我看来,对"文学史学"最简单的描述就是:它是关于文学史研究的"研究"。如果说文学史家的任务是从某种立场、观念、理论出发去整理、描述文学史现象,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我国的孔子、孟子和老子,还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无不强调品格教育的重要性;而现代教育也越来越重视良好品格的养成.品格教育与我校和美教育紧密结合,已经在圣菲小学生根发芽.学校以品格教育的课程建设为中心,重点实施了品格教育的路径建设,以锻造一批品格讲师为保障,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  相似文献   

15.
姜夔是我国南宋时期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在宋词发展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创造性地继承与发展题序的表现功能,是姜夔在词史上的重要创获。姜夔词题序的审美特质、艺术品格和文学史意义都值得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6.
李蓁非先生是萍乡教育界老前辈、学者、地方文化名人。《啸歌集》是作者生前编选的诗歌结集。长序从七十多年来中国历史大背景下,解读老一代知识分子的思考,悲欢与坎坷途程,并试图从中探索中国传统士人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化的轨迹。本文分上下两篇。上篇已发表在《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1期,下篇主要解析作者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尤其在改革开放后"振鬣长鸣"抒怀述志诗作,以表现蓁非先生的教师风度、屈贾情怀、诗人气质、志士品格。作者经历了六十多年的风雨征途,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为教育事业贡献一生。  相似文献   

17.
作家张炜塑造了大量知识分子形象,他们在世俗观念的威逼中陷入危机,却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独立品格;他们之所以不被理解而成为"孤独者",源于人们对现代性认识的差异。张炜笔下的知识分子对"启蒙现代性"进行着反思,旨在通过强调"审美现代性"来完善人们对于现代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尹衍波 《中国西部科技》2009,8(12):90-91,89
品格教育是终身教育,职业教育是阶段教育,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阶段教育中,实践职业品格教育,是落实“以就业为导向”这一办学方针的重要措施,是解决院校与企业人才供需两难的有效方法。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教学主要采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可以从导课、讲课和结课三个阶段践行职业品格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和做人的基本操守。  相似文献   

19.
《围城》与《我是猫》是中日两国文学史上的佳作,都描写了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下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他们消极虚弱,缺乏生活理想,面对新时代新思潮,既顺应又嘲笑;既贬斥又无奈。他们爱好广泛又才疏学浅,不屑于同流合污又改变不了自己的处境,只能任时代与命运捉弄。通过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比较,剖析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下的精神困境以及产生的原因,揭示这种困境产生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妓女题材在现代文学史上是较受作家关注的题材,老舍的《月牙儿》和郁达夫的《秋柳》即是对五四文学革命时期两种有关娼妓的记忆,作为主流的苦难记忆与苦闷记忆:前者是与五四启蒙思想合流,后者则是五四知识分子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