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民国前期,山东潍县走上了早期工业化道路,而周边县份却仍深陷于传统经济之中.这种经济分流发轫于清朝中叶,当时潍县商业已比较发达,为其近代早期工业化创造了条件.潍县商业发达的原因除交通优越、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压力、追求利润等经济因素外,还有更深层面的社会原因.科举的失意和因捐纳造成的商人社会地位的上升,使潍县社会阶层构成与邻县有着很大不同,潍县社会观念因之由"重农"转为"重商",并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2.
《潍坊学院学报》2016,(5):34-39
近代潍县的崛起与区域商贸中心地位的形成得益于它的商路枢纽位置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对外贸易又进一步刺激了区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加深和手工业的兴起,商业经济的繁荣又推动了潍县工业化的发展。转口贸易和工商业经济的繁荣加强了它与国内外市场之间的密切联系,使潍县最终发展成为山东重要城市乃至成为华北地区的商贸集散中心。  相似文献   

3.
《潍坊学院学报》2014,(4):81-84
自开商埠毫无疑问会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大推动作用。在区域经济史个案研究中,不少专家学者认为,与济南同时自开商埠的潍县和周村,同济南一样,因为开埠而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然而,本文基于已有的中文文献和新发现的日文史料进行论证发现,潍县、周村实际上没有真正开埠,两地自开商埠与其经济发展并无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30年代,是潍县各方面发展的鼎盛时期。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与当时在潍县主政的厉文礼有很大关系。厉文礼在各方面对潍县进行了积极治理与有效经营,其在潍县有较好的政声和口碑。  相似文献   

5.
山东潍县农村手工业的近代转型主要表现在技术进步和市场导向两个方面。重点分析潍县农村手工业近代转型的历史前提。潍县农村手工业以技术进步和市场导向为主要内容的近代转型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特殊的生态环境、商品经济的早期发展和商品市场的初步发育、区域内外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地方政府倡言实业。  相似文献   

6.
宫梅 《潍坊学院学报》2012,(2):97-99,102
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与文化的积淀,街区的保护是城市历史得以延续的基础。通过对十笏园历史街区改造项目进行研究,对其文化特色、商业项目、空间环境做了分析,总结出开发模式的特点及其规划方法的优劣,寻求在十笏园街区的改造中保护和发展老潍县的独特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7.
《潍坊学院学报》2018,(1):22-25
自1807年马礼逊第一个到中国传教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西方传教士离开,传教工作中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建立学校,传播西学。教会学校为女性地位的提升提供了契机,使其逐步享有了原本在当时的父权社会中不可能享受到的诸多权利。本文以美国长老会在山东潍县兴办的女子学校为例,探讨其在潍县农村地区的发展、把女性培养成专业教师等方面起的作用以及在文化方面对她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潍县因地利之便成为沟通山东沿海与内地之咽喉,晚清以降,开埠通商,及至民国,工商渐趋繁盛,鉴于此,当政者拍摄《潍县大观》,以彰政绩。《潍县大观》详实地记录了潍县的城市面貌、经济状况、教育文化、政治军事等内容,以全景模式涵括当时的社会状况。与此同时,纪录片所展示的内容多有新兴事物,亦体现出潍县由传统向现代之转变。  相似文献   

9.
《潍坊学院学报》2019,(3):16-19
本文以丁叔言、丁锡田、郭业耜等潍县教育社员为代表,考证他们参与中国教育改进社的活动过程。从潍县教育人在民国时期的教育实践,可以看出他们热心当地教育事业,并以此来激励后人学习他们忧国忧民、担当大义的奉献精神,希望对当下教育改革起到借鉴作用。本文也是对地域文化以及乡贤文化的一次发掘,以古鉴今,对我市新时代"文化名市"建设和优秀文化传承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被誉为"十九世纪后期最有影响的传教士教育家"的美国传教士狄考文(Calvin Wilson Matteer,1836年-1908年),曾创立了中国近代第一所教会大学——登州文会馆。狄乐播(1853~1921)原名马蒂尔.罗伯特.姆(Mateer Robert M),是狄考文之三弟,为美国北部长老会牧师。1881年,狄乐播随狄考文来华,先在登州学习语言,后往潍县,传教近40年,他创建的潍县乐道院是今天潍坊市人民医院和潍坊广文中学的前身,著有《太平洋传道录》。  相似文献   

11.
冯彬  巫县平  刘良源 《江西科学》2012,30(1):47-49,60
遵照《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设立"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保护区的通知》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保护的若干意见》2个文件精神,课题组于2010-2011年到江西铜鼓县的修河源头——大沩山和庐山进行野凤仙科考。联想到为实现功能保护区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对接,能否通过野生引种、驯化、组培、投放市场,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潘晓华  潘向华 《科技信息》2010,(35):I0284-I0285
卫慧的小说以其尖锐、混乱、间杂着怪异、叛逆旋风般地席卷文坛。其怪异的美学风格多少让人迷惑:都市繁华世界的华丽想象、另类自由生活的展现、浪漫而又颓废的气氛。本文以欲望为其立足点,通过分析"身体叙事"、"欲望迷宫"、"女性权力话语"这三个角度切入到小说的深层肌理,结合时代的文学生态环境对其创作进行价值审视和精神度量,以期为时代文学的发展提示新的精神向度。  相似文献   

13.
楚艳芳 《长春大学学报》2013,(11):1419-1422
文章通过对“未”文献用例的考察,论述了中古时期新生的语气词“未”的来源及形成过程,并主要依据句法功能(同时参照意义)将处于“VP-Neg”型疑问句中“未”的性质界定为否定性疑问语气词,从而将古汉语中“VP—Neg”型疑问句的性质界定为是非问句。  相似文献   

14.
金平县联防村的黄苦聪人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从高山箐林中搬迁定居至今,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其传统的新米节与"老年"相应置换为中秋节与春节;丧葬仪式延续了传统,而婚俗却有较大变革。这些体现了其习俗文化既坚守传统,又受文化涵化的影响,呈现诸多变迁。  相似文献   

15.
韦拔群既是接受了马列主义理论的知识分子,又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熏陶下的农民领袖。正是这两种思想的融合,铸成了韦拔群的多元文化性格。这一性格的外显,即我们所说的"韦拔群精神"。正是在这一性格的驱使下,他导演了东兰农民革命运动的一幕幕"壮剧"。  相似文献   

16.
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中关于秦汉时期郡尉与县尉的记述有严重漏缺,影响了人们对于当时我国地方行政制度性状的全面认识.由宋代洪适所著《隶释·隶续》一书中所收录的汉代碑刻以及当代所出土居延汉简与尹湾汉墓简牍中有关郡尉与县尉的一些内容来看,我国秦汉时期的地方行政设置中民政、民事与军事、治安的管辖已经有了系统的分立与条块的分割,地方上不是实行的一头政治;相对于后代,秦汉时期在各地的统治据点要多.亦即,当时它们每个郡之中几乎都多出了两个郡城(即两部或三部都尉),而每个县也是这样(即有的县县尉单独有自己的小城).  相似文献   

17.
自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以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助推江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已带动全省"巨变"。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五河一湖"流域保护等各项林业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万年县地处鄱阳湖区山地丘陵向平原过渡中间地带,林业的发展极为重要,就该县森林净化大气环境经济价值进行核实评估,得出价值为10.65亿元。  相似文献   

18.
北魏作为中国书法史的重要阶段,形成了颇具时代特点的书风。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积极推扬、倡"尊魏卑唐"之论。从三个方面切入,一是对康氏所概括的"魏碑十美"给予阐释,二是对其所分的"十六宗"予以辨析,三是对方圆笔法进行论述,旨在推进北魏书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约翰·缪尔被誉为美国自然保护的领袖,其力作《我们的国家公园》曾产生极为广泛的影响。我国作家张炜的散文集《我选择,我向往》蕴涵着浓郁的生态意识。文章运用叙事学相关理论,从叙事方式、叙事话语、叙事视角等方面分析缪尔、张炜上述作品中以"鸟"意象为载体的生态意蕴及各自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海国图志》系魏源愤于鸦片战争失败,为了寻求抵抗西方侵略方策而编辑的一部名著,倾注在这部著作中的“师夷”、“制夷”的反侵略思想,集中反映了魏源的爱国主义情怀。这部书传播到日本后,引起日本社会的广泛共鸣,在介绍和传播“西洋情形与一般近代文化”、“关于国际法和立宪政治的知识”以及影响日本维新运动的发展上曾起过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