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舞蹈中的语言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慧 《甘肃科技》2009,25(2):179-180
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舞蹈与其它综合艺术有许多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在歌剧、音乐剧、戏剧、合唱音乐等舞台表演艺术中,语言因素是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而在舞蹈艺术中,语言艺术却很少参与。从艺术发展的规律看,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结合是一个自然的趋势。着重讨论语言与舞蹈结合的形式,探索和发展语言和舞蹈的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物质生活逐渐改善的同时,对于精神世界的最求也就不断扩大。舞蹈艺术作为能够基本表达人们精神内涵的艺术形式,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有利于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同时,也能促进整个舞蹈艺术形式的升华和与时俱进,为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创造更具有价值的上升空间。该文主要研究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内涵,分析其创作的现状,并讨论编舞技法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杨玉花 《科技信息》2013,(3):485-485
<正>呼吸给予人类的是生命,给予舞蹈的是活力,表演者在表演舞蹈时合理地把握、运用呼吸,有利于创造出最美的舞台形象。舞蹈表演艺术中,舞蹈者在生理呼吸的基础上控制、处理,合理地把握、运用呼吸,使呼吸与舞蹈动作达到高度完善的统一,只有当舞蹈动作的韵律与呼吸韵律完全一致,才能揭示舞蹈艺术全部的美。  相似文献   

4.
杨玉珠 《海峡科学》2013,(10):72-73,75
激情广场舞蹈源于社会生活,是融合了各个舞蹈种类特征的一种舞蹈.近年来,广大群众不仅创造了激情广场舞蹈,还发展了激情广场舞蹈.激情广场舞蹈是我国舞蹈艺术的一个重要艺术形式,是其它艺术活动不可替代的广场艺术.激情广场舞蹈活动的普及,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文雅、活跃多彩,有助于弘扬团结友爱的社会风气、提高艺术品位,尤其是对创建和谐社会的促进是相当明显而有效的.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依靠全民参与和主动创造,人民群众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体,也是和谐文化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激情广场舞蹈在促进和谐社会与精神文明建设中突显了其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与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5.
舞蹈是一种很重要的形体艺术,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情感是贯穿整个舞蹈表演过程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缺乏对情感的表达,那么舞蹈艺术的魅力也就不复存在。可以说情感因素是舞蹈表演艺术的核心和精髓。因此,加强对舞蹈袁演中情感因素的研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舞蹈已经成为基础教育阶段中十分重要的美育途径。进一步在基础教育的不同学段发挥舞蹈艺术的美育功能,就需要结合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与方向,审视舞蹈作品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途径。本文从舞蹈的"形"和"神"两个方面出发,在分析舞蹈艺术审美内涵的同时,思考其对学生的促进发展功能,进而探求舞蹈教学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方向。可以说,舞蹈艺术在素质教育美育部分中的功能是不容替代的,发挥其独有的融合性特点,通过多种艺术形式的交织、视觉与听觉的交融,引导学生对美的向往,提升学生的文化能力、创造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进而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7.
周向东  程海霞 《科技咨询导报》2007,(22):113-113,115
舞蹈艺术是体现真、善、美的艺术,它所具有的功能是可与其他艺术相媲美的。舞蹈美,美在"舞外之情、情外之意"。只有用心去舞蹈,用心描绘动态美,用心体验意蕴美,及心塑造神韵美,才能真正创造和展现舞蹈之美。  相似文献   

8.
姬常虹 《科技信息》2010,(31):I0408-I0409
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经过了历代专业工作者的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长时间的艺术实践所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中国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舞蹈是戏剧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戏曲中保存了丰富的传统舞蹈艺术,文章从中国古典舞蹈与戏曲舞蹈之间的联系、差异着手,运用大量丰富的理论依据和史实资料,做了详尽的分析,在文章最后部分,作者分析了这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古典舞从戏曲舞蹈中吸取了不少元素,有身段、有技法、有剑、有水袖,而戏曲舞蹈从古典舞中也吸取了许多精华,使舞蹈在戏曲艺术中占有极其重...  相似文献   

9.
《霓裳羽衣曲》即《霓裳羽衣舞》,唐代中国宫廷乐舞。霓裳羽衣曲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它在音乐舞蹈史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代是中国乐舞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作品。它深刻展现了唐代大曲的特点,是研究唐代大曲的经典作品。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对此曲的结构和舞姿做了细致的描述。本文对《霓裳羽衣曲》做简明介绍,并认为其亦是唐代大曲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0.
尹秋艳 《科技信息》2009,(17):133-134
纵观新时代的舞台艺术创作,戏曲舞蹈在现代戏、新编历史剧以及整理改编的传统剧目中发挥着良性驱动作用,升华了审美主体价值,成为新时代的精神代言体。许多精品剧目、成功之作便由此而生,极大地丰富了戏曲舞蹈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增加了戏曲舞蹈的材料库存,更大程度地发展了戏曲舞蹈表演艺术。本文主要是谈戏曲舞蹈在当今发展、创新中,重点关涉到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国际标准舞是一项综合性的表演艺术与舞蹈运动,同时舞蹈又是一门对身体条件要求非常苛刻的艺术,因为舞者的相貌、肢体及心理素质等条件既构成了艺术的一部分,又成为一个专业的国际标准舞舞者基本条件.除了这些基本的条件外,一个优秀的国标舞者还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基本功训练,使舞蹈技艺不断攀升,以求得流畅而完美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舞蹈,是一门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人们内心思想感情的艺术,它具有造型的美、动态的美、神韵的美、节奏的美,成为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舞蹈教学作为培养训练超越自然人体的,高度柔韧、协调、优美的"艺术人体",从而在舞蹈艺术工作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艺术中专的  相似文献   

13.
简述回族舞蹈动作与形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回族舞蹈艺术源远流长。它是回族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创造的精神与文化的结晶。回族舞蹈是经过前辈人民艺术性的创造、发展和后代人民的历史性继承,不断创新、逐渐成熟、趋于完美的。迄今,已经成为民族气息浓郁、形式风格独特的一种舞蹈艺术。作为中华舞蹈艺术宝库中的明珠,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喜爱。  相似文献   

14.
在形体舞蹈教学当中,伴奏音乐已经成为了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舞蹈是一门形体表演艺术,注重于视觉美的欣赏效果,那么,音乐则是舞蹈的内在表达,以声音的方式,给人以听觉的享受。将舞蹈艺术与音乐相融合,那么,舞蹈作为音乐的外化形式,是以形体的变化来表达的。因此在形体舞蹈课程教学中,伴奏音乐的选择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形体舞蹈课伴奏音乐选择的思考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5.
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通过人体有韵律的运动来塑造艺术形象。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单调、刻板的沉闷气氛,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参与的兴趣。而把现代化多媒体电视教学运用到课堂中,不但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受到艺术的感染,加强学生模仿能力,而且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其对舞蹈欣赏的水平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舞蹈审美,主要是指人们创造舞蹈美和欣赏舞蹈关这两方面的审美活动。在舞蹈审美活动中,创造和欣赏都集中在舞蹈美这个核心问题上,而舞蹈欣赏活动又必需以创作出的舞蹈作品为前提,同时舞蹈美还应具有独创性和技艺性等。所以如何在舞蹈作品中创造出舞蹈美来,如何用技艺性、综合性等艺术特征演绎出舞蹈美来,这就是我们应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可以说,中国有多少年的文明,就有多少年的舞蹈史.从最蒙昧的上古时代开始,中国传统舞蹈经过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具中国独特形态和神韵的东方舞蹈艺术.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颇为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舞蹈却逐渐脱离出人们的视线.在传承的同时,人们多以发展为宗旨却忽略了传承最原始的舞蹈.现今不管是在教学课堂里还是在舞台上,人们学到的和欣赏到的都已是二度或是几度创造后的舞蹈.这些舞蹈或许要比传统的舞蹈更为“艺术性”.但是一个民族就本质的就是最原生、最传统的舞蹈文化.  相似文献   

18.
董铭 《科技信息》2013,(26):311-311
赣南,江西省的南部,与闽西、粤北接壤,是客家文化发祥、发展与发达之福地。发祥于赣州、发展于龙岩并发达于梅县的客家文化,是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与珠江文化交汇融通的见证。赣南采茶舞蹈可以说正是这种客家文化在民间文化中的体现。作为江西民间舞的代表舞种,在历史时期,它是客家人民的生活、情感、精神和客家文化的真实反映,因而被国家认定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备受关注。赣南采茶舞蹈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在今天,舞蹈对美的要求越来越高,采茶舞蹈在不断地追求舞蹈的内容美、形式美、音效美、意境美的同时,其舞蹈的动态特征及其成因自然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内容,这对于赣南采茶舞蹈的保护、继承、发展和创新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舞蹈艺术是体现真、善、美的艺术,它所具有的功能是可与其他艺术相媲美的。舞蹈美,美在“舞外之情、情外之意”。只有用心去舞蹈,用心描绘动态美,用心体验意蕴美,用心塑造神韵美,才能真正创造和展现舞蹈之美。  相似文献   

20.
脑阁是内蒙古地区一种集戏剧、杂技、美术、舞蹈、音乐、扮演、装饰为一体的综合造型艺术和装扮型广场游艺表演艺术,其设计精巧、色彩绚丽、动感鲜明,极具观赏性,也是民族文化、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的结合体.通过采访脑阁艺术的传承人及查阅相关文献,考察了脑阁在内蒙古地区的发展历史,脑阁架子的类型和脑阁艺术的表现方式及特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