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广东境内分布较均匀的15个测站的降水资料,分析了热带东太平洋地区的海温和南海海温的变化对广东夏季(5~8月,下同)降水的影响,旱(涝)年的前期和同期的大气环流差异,以及广东夏季降水的周期性。结果表明,在ENSO年广东偏涝,而在ENSO次年则偏旱;热带东太平洋年平均△SST与广东夏季降水存在显著的反相关关系;旱年的前期(当年的2~3月)南海海温较涝年偏低;亚洲主要大气环流系统的位置和强度的变化趋势在旱年和涝年的前冬以及同期几乎是相反的;广东夏季降水存在准2~3年、6~7年、34年和11年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2.
利用中国降水逐日站点观测资料以及HadISST海温资料,分析了1961-2010年东北地区70个观测站夏季降水的变化特征以及太平洋海温对东北夏季降水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夏季降水近50a来呈现下降趋势,具有多阶段性,在60年代以及80-90年代存在明显的突变;在1986-1985年以及1986-2010年2个阶段,热带外太平洋与热带太平洋春季和夏季海温都存在与东北夏季降水的相关关键区,两个阶段相关性显著不同甚至相反,是1961-2010年东北夏季降水与太平洋海温总体相关性较弱的原因。东北夏季降水与太平洋海温的相关性可能与海温冷暖背景有关系:在暖的海温背景下,东北降水与热带太平洋海温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而对于热带外太平洋,暖的海温背景下,两者为负相关,冷的海温背景下,两者为正相关,尤其表现在春季,因此太平洋春季海温异常对于东北夏季降水预测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1951-1999年中国夏季江淮流域降水异常与海温异常关系的分析表明,前期及同期各季节三大洋海表温度异常(SSTA)与长江流域降水异常的关系是非常显著的,而对淮河流域降水异常总体上的影响较小,前期冬季SSTA的影响显著区主要有:热带印度洋、黑潮、热带中东太平洋和大西洋,各关键区海温异常对亚洲夏季风的影响特征为:当前期冬季赤道印度洋、黑潮、赤道大西洋和热带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升高(降低),当年夏季印度西南季风和东亚热带辐合带减弱(加强),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北),副热带辐合带加强(减弱),长江流域易发生洪涝(干旱),相关显著性分析表明,前冬赤道印度洋和黑潮区的海温异常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在定义太平洋和印度洋水汽影响边界及其交汇区的基础上,应用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提供的再分析资料,判识出北半球夏季太平洋和印度洋水汽交汇区的具体地理位置,及交汇区中太平洋和印度洋水汽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6,7和8月份太平洋水汽影响边界基本位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地理分界线,即100°E附近.印度洋水汽影响边界都在太平洋上,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逐渐东扩的趋势.太平洋和印度洋水汽交汇区位于西至97.5°E、东至142.5°E的东亚地区.夏季印度洋和太平洋水汽交汇区中,太平洋净水汽贡献率向西向北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印度洋净水汽贡献率的空间分异规律较太平洋的复杂,但大致向东向北呈逐渐减少的趋势;纵向岭谷区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印度洋.  相似文献   

5.
向外长波辐射(OLR)年际变化的时空分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1980~2001年7°S~7°N,0°~360°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计算获得各月OLR的均方差.结果表明:从全年的变化趋势来看,就整个全球纬向平均而言,低纬地区向外长波辐射的变化比中高纬地区向外长波辐射的变化约大1个量级;在80°E~10°W热带中东印度洋、西太平洋暖池以及热带中东太平洋一带(20°S~20°N)的OLR变化最显著,约在1 W/m2左右;其中特别是"暖池"附近OLR的年际变化最大,其次是热带中东太平洋地区,再次是中东印度洋地区;1年当中,夏季6~8月OLR年际变化较小,平均在11 W/m2左右;冬季12~2月OLR年际变化大,平均在1W/m2左右.低纬地区向外长波辐射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突变特征,主要突变时间发生在春末夏初的,6月和秋季的10月.同时,根据上述OLR变化特征确定了OLR年际变化最大的关键区.  相似文献   

6.
选取长江中下游城市武汉、合肥、南昌3站1970年~2009年近40 a夏季(6~8月)高温资料,分析3市夏季高温特征.3市夏季高温日数有增加的趋势,月平均气温也逐步上升,但月平均日照时数在减少.计算1970年~2009年武汉、合肥、南昌夏季高温日数与1、3、5月海表温度场相关系数,结果表明:若1月热带中太平洋、北印度洋海表温度偏高,则武汉、合肥、南昌夏季高温日数偏多,若3、5月热带中太平洋、北太平洋海表温度偏高,则武汉、合肥、南昌夏季高温日数偏多,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7.
北太平洋海面高度低频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北太平洋海面高度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基于1961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简单海洋资料同化(SODA)海面高度再分析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小波分析、交叉小波等方法研究北太平洋海面高度低频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61-2010年期间,北太平洋沿岸地区和副热带海域海面高度存在明显上升趋势,而中纬度太平洋存在下降趋势;海面高度EOF第一模态为年际变化,呈东西反位相分布;第二模态为年代际变化,以黑潮主轴(约30°N)为界,呈"跷跷板"式分布;海面高度异常与Nino3.4指数在热带太平洋和东太平洋呈正相关,在西太平洋为负相关,且相关性随纬度升高而减弱;海面高度异常与太平洋10年涛动(PDO)指数在大洋中纬度海域显著相关,热带中东太平洋海域二者为正相关;北太平洋海面高度年代际变化和年际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为PDO振荡、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ENSO)。  相似文献   

8.
热带海温异常与南海夏季风建立迟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NCEP再分析的海表温度场、风场、高度场的格点资料,应用合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初步探讨了热带印度洋和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与南海夏季风建立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热带印度洋和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在有些年份并不同号,从而对南海夏季风建立迟早的影响并不完全一致.进一步分析表明,热带印度洋和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可能是通过影响热带地区Walker环流建立和加强,进而南海夏季风建立的迟早.  相似文献   

9.
 根据1950~1999年的海温距平和中国夏季(6~8月)雨带分布类型资料,分析了各雨型与前期及同期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21°S~21°N,29°E~81°W)海温异常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不同雨带类型和所对应同期及前期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有很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南地区近50年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中国西南地区103个气象观测站1961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的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突变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该地区近50年夏季降水的空间异常分布、演变规律、突变及周期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地区近50年夏季降水标准化距平场可以划分为七个分区,并根据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将其归为五种类型,即明显增加型、缓慢增加型、平缓变化型、缓慢减少型和明显减少型.近50年夏季降水量在川东渝北和川西高原地区明显增加,而四川盆地则明显减少;贵北渝南和贵南桂北地区呈南北相反的缓慢增加(减少)趋势,云南地区呈东西相反的平缓减少(增加)趋势.夏季降水突变点多集中在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初.且都存在一个准14年尺度的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11.
Indian Ocean temperature dipole and SSTA in the equatorial Pacific Ocean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The observe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data of recent 100 years are analyzed and the existence of the Indian Ocean temperature dipole in the equatorial region is exposed further. It is very clear that the amplitude of the positive phase (higher SST in the west and lower SST in the east than normal)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negative phase (higher SST in the east and lower SST in the west). The dipole is stronger in September-November and weaker in January-April than in other months and it also appears obviously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Although the Indian Ocean dipole in the individual year seems to be independent of ENSO in the equatorial Pacific Ocean, in general, the Indian Ocean dipole has obviously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Pacific Ocean dipole (similar to the inverse phase of ENSO mode). The atmospheric zonal (Walker) circulation over the equator is fundamental to relate the two dipoles to each other.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国南极考察和北极科学考察在南大洋和西北冰洋开展的连续围绕大气和表层海水pCO2及其相关参数观测和海气CO2通量评估,阐述南大洋和西北冰洋碳池的年际变化性,分析探讨其脆弱性,并展望了极区海洋碳池探测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13.
南大西洋、南印度洋冷空气活动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 NCEP1 995~ 1 997年逐日 2 .5°× 2 .5°经纬网格点再分析资料 ,统计分析了 70 0 h Pa逐日 2 4 h变温分布和演变特征 ,讨论了影响南大西洋、南印度洋冷空气源地、路径和季节变化特征 ,以及冷空气活动与大气环流背景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影响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冷空气活动的天气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14.
全球气候变化和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世界海洋开发进程,国际海洋经济地位稳步提升。各国政府的重视和海洋科技的突破带来了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国际海洋资源与空间的激烈竞争和前所未有的海洋生态环境压力。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推动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沿海各国的基本国策。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应及时把握世界海洋大开发的时代机遇,明确国家海洋战略定位,在海洋权益维护、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综合管理等多方面齐头并进,加快我国海洋强国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一个中等复杂程度全球热带海洋模式模拟研究了表面强迫异常引起的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SST)变率.利用1958—1998年表面分析资料作为强迫场,积分海洋模式41年作为控制试验,并利用模式分别做动量(风应力)通量和热量通量无异常变化的平行试验,与控制试验作比较.通过3组试验模拟的上层海洋变率状况的比较,分析了动量和热量通量异常对热带印度洋SST变率的影响,并比较了其影响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模拟的热带印度洋SST变率的主要模态表现为与热带太平洋ENSO相联系的海盆尺度的一致性增暖或变冷特征,次级模态为热带印度洋SST偶极子模态.通过3组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动量通量和热量通量异常强迫对热带印度洋SST变率第一模态均有贡献,但热量通量异常强迫的影响比动量通量异常强迫的作用大.热带印度洋偶极子模态主要受动量(风应力)异常强迫影响,热量通量异常强迫主要起阻尼作用.  相似文献   

16.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in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has been analyzed based on the long-term climatic observational data. Case study showed that strong interannual signals formed at the surface can penetrate the depth of seasonal thermocline, where the anomalies last a couple of years. Artificial time series based on damping with exponential decay of selected strong events agree well with the detected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in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A possible dynamic explanation for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in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was proposed that irregular interannual signals can lead to a slowly evolving climatic background with the interdecadal time scale through damping of the memory about anomalies in the seasonal thermocline.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热带印度洋偶极子(IOD)爆发年其耦合作用迅速消亡是否由海流异常引起,利用1958—2007年热带印度洋月均海表面温度(SST)和海流数据,分析IOD的主要特征,并探讨IOD与ENSO和海流异常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对印度洋偶极子指数(DMI)及其经Hilber-t Huang变换后得到的固有模态函数(IMF)与南方涛动指数(SOI)的相关性分析,指出IOD与ENSO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其中,表现出准2a周期振荡的IMF-3与ENSO相关性最好。通过对IOD爆发年DMI的进一步分析,证实IOD具有季节锁相的重要特征,并探讨该季节变化与海流异常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海流异常在热带印度洋SST的耦合振荡中起重要作用,但是它可能不是引起IOD迅速消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采用 1998年北冰洋表面热量平衡 (SHEBA)试验的飞机探测资料 ,分析北冰洋春、夏季海洋大气边界层 (MABL)的特征。结果表明 :春季北冰洋MABL基本为近中性层结 ,夏季为弱稳定层结 ;春季边界层高度高于夏季。MABL垂直结构可分为近地层、云下混合层、云层和逆温层 ;MABL顶的层积云呈块状分布 ,云层内湍流输送活跃 ;通量输送水平不均匀 ,动量、感热通量多向下输送、潜热通量向上输送 ;春季湍流强度随高度呈现双峰型分布  相似文献   

19.
从竞争情报的角度探讨了“蓝海战略”及其对竞争情报工作的启示,指出“蓝海战略”开启了竞争情报工作的新思维,给竞争情报工作注入了新理念,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清晰的海洋战略对推动国家发展的意义重大,但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国家海洋战略。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中国海洋战略的制定应坚持国家利益原则、法治原则、和平利用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中国海洋战略要达到的政治目标、经济目标、科技目标、环境目标和文化目标,最后提出了推动中国海洋战略制定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