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是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脍炙人口的名言。它象投枪,似七首,刺向那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心脏。虽然在当时,代明而起的清封建王朝似乎固若金汤,这位“梨洲老人”的呼声没有也不可能成为惊天动地的雷呜,他对君主专制的批判也没有激起群众反封建的热潮,然而一个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并且思想敏锐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毕竟超越常人的见识,于无声处看到了封建制度终将灭亡的历史预兆,所以,他能用犀利之笔,写下严厉谴责君主专制的不朽雄文——《明夷待访录》。  相似文献   

2.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被誉为明末清初的“人权宣言”,比卢梭的《契约论》早100年的光景。书中记载了中国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范式,对封建君主专制体制的诸多弊端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大胆地提出了诸多改革设想,为当时浑噩的思想界吹来了一丝凉爽的清风,对后世影响广泛。即使是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明夷待访录》仍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原君》中抨击了维护君主专制的人(小儒),认为他们所谓的“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为君权辩护的无耻说辞。“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本出自《庄子·人间世》,《庄子·让王》对此问题进行了呼应,通过文本可以发现《原君》中的小儒对其内涵进行了曲解:其一是对君主本位的曲解,其二是对君臣关系的曲解,其三是对反抗暴政的曲解。“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与《原君》篇抨击君主专制的思想并不矛盾,黄宗羲并没有否认君臣存在于历史中的事实,其辨明君主职位的指向也正是处于“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前提之下的社会职能问题。同时,黄宗羲也道破了“君臣之义”的历史性,破解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易被曲解的逻辑难题,是对原句思想的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围绕三个问题进行讨论:第一黄宗羲有没有民族气节?他的《明夷待访录》究竟为谁而作?第二,黄宗羲是否朱明孤臣?他的思想是否地主阶级在野派的回光返照?第三,黄宗羲的主张是否曾产生启蒙作用?能否把他的政治思想看作民主思想的萌芽、新时代的曙光?作者通过对黄宗羲写作的两篇著作《留书》和《明夷待访录》的比较分析,对谢刚先生在《<明夷待访录>与清初文字狱》一文中提出的全盘否定黄宗羲的观点进行了全面反驳,并从正面论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明夷待访录》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代表作之一,它集中地反映了黄宗羲的政治思想:强烈的政治关怀与积极入仕的向往,对君主专制的激烈批判与对政治改良的构想,等等.尤其是在构建理想社会体制模式中,他从革除明代弊政角度出发所提出的诸多观点,都具有某种近代启蒙思想萌芽的倾向.但这种思想显然不能与近代民主思想相提并论.正确估价其思想意识发展程度,仅从其作品本身进行文本的解读是很不够的,而应当多方面地联系其所处的特定社会环境及其思想认识的基本倾向.这种整体性、联系性的认识方法在思想史研究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集中表达了他反君主专制的思想。首先,他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其次,对君主专制制度之下的君、臣、帝王之法及相关政策的批判;最后,黄宗羲围绕君权的监督与制衡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很有力度的反思,提出了“有治法而后有治人”、“以宰相而摄天子”、“公其是非于学校”等主张。黄宗羲的政治思想既不可与西方近代的民主启蒙思想相提并论,也不能简单的归为儒家民本论,而有着独特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从马克斯.韦伯的代表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入手,分析了新教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所扮演的角色,揭示了新教伦理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之间非线性的关系,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社会学大师所提出的宗教伦理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哲学·论黄宗羲对于孟子的理解刘述先(1)论黄宗羲思想的民主内涵及其历史地位吴光(1)“工商皆本”与晚明儒家经济哲学的新突破———黄宗羲经济思想现代意义的再诠释吴根友(1)政治世界中的交流工具———罗尔斯的公共理性思想,及其对桑德尔反驳的回应曹瑞涛(1)评张寿安:《以礼代理———凌廷堪与清中叶儒学思想之转变》杨际开(1)黄宗羲与浙东经史学术传统的确立蒋国保(2)黄宗羲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兼论黄宗羲的学术民主思想朱义禄(2)《论语》《孟子》等所见早期儒家的“和谐”观程兆奇(2)道家思想通过向现代生态伦理学的两个基本观念朱…  相似文献   

9.
黄宗羲的学术风格表现为:提倡实学实用,反对空谈性命;重视经史子集之学,倡导西方科学技术;消除门户之见,主张相互沟通;宣传政治启蒙思想,抨击君主专制制度.黄宗羲的学术风格,引导了有清一代传统学术的转型,对乾嘉学者以至清中后期的浙东学派产生很大影响.因而,黄宗羲是中国学术史上里程碑式的著名学者和卓有建树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10.
在《易学象数论》中,黄宗羲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即批评汉代以降的象数学并非《周易》经传的原貌,以及批评汉代以降的义理学抹杀了《周易》经传中本有的象数学.黄宗羲并不一概反对象数学,而是主张象数义理合一论.其对取象说和取义说的调整,是义理派易学的内部整合;其对图书象数学的考证,则是义理派易学对象数派易学的辨伪清算.综合来看...  相似文献   

11.
黄宗羲《学校》一文所包含的主要教育思想,如关于学校职能方面、关于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方面、关于受教育者方面、关于教育内容方面等,都具有深远的研究价值.对这些思想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类,对我们当今的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 一《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以下简称《新教伦理》)是韦伯最为重要而且争议最多的社会学著作,该书的宗旨是揭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内在亲和关系。“资本主义”概念在韦伯的著作中有两个涵义,其一是作为社会形态的资本主义,即继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之后出现的一种社会形态。其二,资本主义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欧洲近代理性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了深入研究在西方占主导地位的这一文化现象,韦伯区分了性质和方式均不相同的四种资本主义形式。掠夺型资本主义“主要通过强力获利,尤  相似文献   

13.
论黄宗羲思想的民主内涵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一个系统批判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实行社会改革的具有民主启蒙性质的政治思想纲领,从而奠定了他作为中国17世纪最伟大的民主启蒙思想家的历史地位。他的“君为民害”论和“民主君客”论,批判了君主专制,伸张的是主权在民、君须为民服务的思想;他提出“藏天下于天下”“贵不在朝廷,贱不在草莽”之说,具有民治、民享、人权平等的思想倾向;“公其非是于学校”的主张,则是对人民议政权和监督权的肯定。  相似文献   

14.
《汉书》论赞中体现的是杂糅谶纬、强调忠顺的儒家思想。具体表现为树正统和饰主阙以及自觉维护封建等级制度与君主专制制度。同时,还显示了作者一定的思想矛盾性。这种思想立场及表现特征的形成与家庭熏陶、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及官修史书的压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两部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的著作。本文拟就两书提出的社会政治思想作一尝试性的比较,以就教于专家们。 (一) 关于国家的起源和本质,恩格斯曾经说过,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历史上富人和穷人的矛盾就是最早的阶级对立。在以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阐述社会历史以前的时代,已有种种关于国家起源和本质问题的观点。 黄宗羲继承前人“智而明者为君”的思想,认为“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已之利,而使天下受其  相似文献   

16.
高芳  卢坤 《凉山大学学报》2004,6(2):174-176,178
马克斯·韦伯在1904~1905年分二次发表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提出关于新教禁欲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具有某种"亲和关系"的命题,在100年间引发了广泛争论,既涉及到命题自身的真实性问题包括对韦伯关于禁欲伦理的教义基础的分析、比较的合法性的怀疑和辩护,又涉及到对韦伯的研究途径和方法可靠性、合理性的思考.无疑,这一百年争论并没有否定和减少命题的历史意义,反而为这部作品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相似文献   

17.
李丹 《科技信息》2009,(27):I0206-I0207
为什么在中国没有产生资本主义?本文以韦伯《儒教与道教》为基础,从中国的文化以及宗教出发,分析了中国社会为什么不能产生资本主义的原因。阐释了制度的建立,需要营建相应的精神氛围、价值观念,才能使制度真正发挥活力,而不是仅仅流于和满足于制度的建构。这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建立法治国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柳敬亭传》是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新增加的篇目之一。课文中写的柳敬亭,与作者黄宗羲大致同时,是明末清初一位极负盛名的说书艺人。关于这位艺人的说书技艺,曾引起不少文人的兴趣,他们纷纷为他作传或专写他的说书风韵,例如明末的小品文代表作作张岱就曾写有一篇题名为《柳敬亭说书》的文章,记叙他在南京的说书情况。这篇文章并不长,为了有助于理解课文中有关这方面的叙写,不妨把它找来看一看。  相似文献   

19.
《黄宗羲全集》第七、八两册《明儒学案》与中华书局本《明儒学案》上、下册,均以郑氏二老阁本为底本,而折中进退于贾本(亦称紫筠斋本)、莫本和《四部备要》本之间。全集本之新版、再版与中华书局本之修订,亦相互借鉴,勘正甚多。但全集本2012年版与中华书局本2008年修订本之间,仍有所出入,所引诸家文集、书信、语录尤甚。今姑参校《四库全书》本(属于贾本)、南昌县学重刻莫氏本《明儒学案》以及诸家文集,对《甘泉学案》四至六做出勘正。  相似文献   

20.
《黄宗羲全集》第七、八两册《明儒学案》与中华书局本《明儒学案》上、下册,均以郑氏二老阁本为底本,而折中进退于贾本(亦称紫筠斋本)、莫本和《四部备要》本之间。全集本之新版、再版与中华书局本之修订,亦相互借鉴,勘正甚多。但全集本2012年版与中华书局本2008年修订本之间,仍有所出入,所引诸家文集、书信、语录尤甚。今姑参校《四库全书》本(属于贾本)、南昌县学重刻莫氏本《明儒学案》以及诸家文集,对《甘泉学案》一至三做出勘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