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华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根基,提升以"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群体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应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针对当代大学生实施文化养成教育,首先要帮助他们认知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强化大学生的文化养成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大学教育的使命,更是责任,有助于大学生提升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觉,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弘扬和光大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
对南京市6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关于中国民族器乐认知度的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对中国民族器乐的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加强学校民族器乐课程建设、发展多元化的民族器乐、提升民族器乐的传播力度等促进大学生更好了解中国民族器乐及本土音乐文化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全媒体与大学生文化自觉和高校图书馆的关联,阐述了其对高校图书馆和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影响,提出了提升大学生文化自觉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民族精神的载体,它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不仅是文化教育,更是精神教育,它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文化传承使命感以及提升自身人文品质和道德素养。因此大学应努力为大学生接受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5.
寝室是高校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场所,其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心理和道德建设影响非凡.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均来自全国各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非汉族大学生比例相对其他非民族地区高校来说较高.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信仰和风俗习俗等诸多因素决定了少数民族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差异性.以吉首大学寝室文化建设为例,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和SPSS软件分析方法,详实地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物质、精神、行为和制度等4个文化层面的现状,并根据调研和统计结果,提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的文化态势,使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培育成为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动力源,是文化建设的基础.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培育,源于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和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的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来自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培育也是一种文化使命和责任,它关系到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有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引导他们厚植爱国情怀,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为更好地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应通过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构塑大学生文化自信语境,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效果,推动家庭教育发展、营造浓厚的大学生文化自信氛围,加强自主学习、提升大学生文化自觉自省意识等措施,从而促进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养成。  相似文献   

8.
道德境界作为人生价值追求目标,集中反映了人的发展程度。新时代大学生应该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这既是人的本质属性规定,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目标要求。高等教育回应时代人才培养之需,引领大学生阅读经典,学习榜样,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和红色文化洗礼,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去,不断提升大学生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是储存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服务机构,其文化自觉的激发途径可分为文化觉醒、文化反思和文化发展3种形式.必须把握图书馆文化新内涵,从思想上、发展规律上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通过传承创新,开展主题文化活动,推动图书馆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加强硬件建设、改善软件环境、提升职工的素质和能力、加强与读者沟通交流、发挥图书馆的文化导向作用等是实现图书馆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文化自觉是国家或区域对自身文化的全面反省和认识,在全球化和本土化语境下,文化翻译自觉是文化自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文化翻译实践中对文化问题的敏感度和"操控"意识.文化翻译实践给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带来一定的文化效应,当前新疆正处于社会全面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期,文化自觉是文化建设和提升新疆文化软实力的前提.作为文化传播桥梁和纽带的文化翻译实践对提升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引领示范作用,增强新疆在核心区的软实力和促进新疆文化"走出去"与国外文化"走进来"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民族文化传统作为当前高校大学生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对于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研究当前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民族文化传统的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当前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民族文化传统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对于加强民族地区高校民族文化传统建设的途径做了尝试性探究。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文化自觉程度的高低,不仅决定着文化品质的优劣,而且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文明进程。如何有效激发并提升社会主义网络文化自觉,已经显得异常迫切和重要。为此,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网络化为指导,以道德自觉自律为基础,以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为支撑,以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和网络化为根本,以政府的文化自觉自省为主导,达到提升社会主义网络文化自觉的目的,并以此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力度,有效地加快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儿童传统游戏课程开发是民族地区幼儿园实施“多元一体化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文化自觉是数民族儿童传统游戏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核心.为此,教师应基于文化自觉,理解和开发少数民族儿童传统游戏课程;创设少数民族儿童传统游戏实施的环境;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通过分析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的特性和现状,论述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出加强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提升民族地区高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对于协调民族地区高校内部的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对于增强民族地区高校的凝聚力和内驱力,提升各民族学生对多元文化环境的适应能力;对于民族地区"贫困文化"的改造,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的"各民族一律平等"政策,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伟大实践,在国际社会的民族政策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新中国成立后,在"各民族一律平等"政策下,各民族的政治社会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民族文化在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呈现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和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实用价值.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民族文化纳入"中华文化"概念框架中,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在新中国70余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民族文化实现了从"实用"到"理念"的观念上的转变和升华,体现了社会主义中国治国理政境界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认同,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民族的基因和精神血脉,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意义重大。针对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缺失的现状,应从打造优质的新媒体文化教育平台和资源,持续推出优秀的传统文化类节目和文化产品,增设中华传统文化相关课程、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实效性等方面探索有效对策,培育和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8.
体育文化自觉是实现体育文化自信和体育强国的前提条件,从文化自觉的视角审视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现象,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合理继承与成功转型;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运用文化自觉相关理论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的现象进行剖析,发现其存在自觉程度不高或不自觉行为,具体表现为:理性认识不足与不合理继承、缺乏系统的传播机制、创新缺位,发展模式固化、不自觉的人为破坏、人们对西方体育文化的依附与对自身文化的自卑心理等;针对这些不自觉的体育文化现象,提出民族传统体育实现文化自觉的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主要表现在:一些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后继乏人,面临失传危险.青年一代崇尚现代文明,对民族传统和文学艺术逐渐失去兴趣,不愿学习继承. 鉴于此,有代表认为非遗,产业化是关键,笔者对此不敢苟同. 笔者以为,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自觉"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文化自觉"一方面是要对自己民族文化有深刻认识,能够讲清楚本民族文化的历史;另一方面是自觉地增强民族文化修养和人格品行.  相似文献   

20.
将民族戏剧引入普通高校戏剧教育、艺术教育的范畴不仅有益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戏剧教育所承载的构建社会话语、传递社会价值、表达社会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应在高校戏剧教育中强化。面对文化多样性和数字时代的新变化和由此而来的文化形态的演进,高校民族戏剧教育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双重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