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处于初级阶段,工艺、设备、技术急需通过引进、吸收、研发、试验、优选、试用,煤层气地质条件和排采技术也需要深化研究。通过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分析,并结合多年的现场经验,为快速发展中国煤层气产业,提出了一些适用建议。  相似文献   

2.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属低孔、低渗块状砂砾岩油藏,有大量发育裂缝,给油藏开发带来了困难,注水开发中部分油井水淹、水窜严重,5次加密调整风险大,为提高油藏调整开发效果,开展以岩心分析资料、微电阻率扫描成像资料为基础,确定了裂缝的发育特征,建立了研究区常规测井资料的裂缝识别模式,完成了单井裂缝识别;借助生产资料及宏观构造分析结果,确定了下乌尔禾组油藏中裂缝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3.
开发利用煤层气是降低油气供应对外依存度、保障煤矿安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资源量达36.8万亿立方米,为常规天然气的70%,世界排名第三。上世纪80年代至2002年,国内照搬美国中低煤阶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在我国未取得成功,截止2002年煤层气累计探明储量仅754亿立方米,未形成工业产量,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3,(23):29-29
该项目采用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弩利技术,形成以煤为原料制备乙二醇(煤制乙二醇)用系列催化剂规模化制备技术,为20万吨级煤制乙二醇工业示范提供催化剂技术支撑;研发新型高效催化剂,为煤制乙二醇用催化剂技术的优化和升级换代提供新的技术储备;在万吨级煤制乙二醇中试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放大和系统集成,形成与系列催化剂最佳性能相匹配的20万吨级煤制乙二醇成套技术,实现20万吨级煤制乙二醇工业示范装置的高效、稳定运行,乙二醇产品质量达到国标优级品指标。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22,(1):73-74
针对长庆特、超低渗及页岩油藏储层渗透率低、微裂缝发育,部分油藏难以建立水驱驱替压力系统,含水上升快,水驱采收率低等开发问题,为改善水驱开发效果, 2009年以来,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针对现有的提高采收率技术特点,结合长庆低渗透储层特征,确定了以空气泡沫驱技术作为长庆特低渗透、超低渗透及页岩油藏改善开发效果并提高采收率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探索我国西北地区侏罗系煤层气成藏潜力,本文在整理分析以往煤炭勘查资料的基础上,以有机地球化学的理论方法为指导,利用煤层气资源评价常用的参数体系,客观评价了青海省中祁连木里煤田煤层气资源潜力。结果表明,木里煤田煤层厚度较大、埋深适中,部分矿区的单层煤厚可达17.97m,埋深在1000m以浅;煤层变质程度总体处于中低变质阶段,煤储层吸附性处于中至好级别,兰氏体积最高21.97m^3/t,兰氏压力最高4.75 MPa。煤储层孔隙度普遍较高,渗透率较大,储层均质性较好。以往资料显示,煤层瓦斯含量多在4m3/t左右,局部地区瓦斯含量可达10m^3/t以上,达到煤层气成藏下限。整体来看,中祁连木里煤田具备形成煤层气藏的基本地质条件,有一定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特低渗透大型岩性油藏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开展了复杂储层岩石电学性质、微观孔隙结构的测井表征技术、测井精细评价与油藏模式分析、有效储层下限标定、测井产能预测等技术攻关,形成了适应陇东地区特低渗透油藏的测井评价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3,(22):67-68
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扶余采油厂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主要完成人:岳湘安齐跃春张立娟潘宏文赵仁保何建华王艳王瑞杰杨文新孙俊玲何举涛郭健潘洪海代士郁郑晓英 我国低渗石油资源量巨大,但开采难度很大,常规技术开采的采收率很低(一般为20%左右),因而对提高采收率技术的需求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9.
张红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21):17-17
经过课题组的努力,中高温太阳能热管接收器的开发与研制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围绕槽式、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的接收器技术,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温、高温太阳能热管接收器方案;完成了中温、高温太阳能热管接收器及各部件的开发,以及整体结构和接收器单元的关键参数优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不仅是煤炭资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同时也是煤层气资源大国。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可以有效弥补天然气的供需缺口,增加洁净能源的供应。而且,煤层气还可直接用于民用燃料、汽车燃料、发电,以及使用范围极广的化工原料。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08,(20):53-53
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采用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理论和技术,开发蔬菜(白菜、甘蓝、番茄、甜辣椒、黄瓜等)和果树(苹果、柑橘、梨、桃、甜樱桃等)重要功能基因的分子标记;对蔬菜和果树高产、优质、抗病、耐逆、雄性不育等重要性状基因/主效QTL进行定位,完善分子育种技术体系;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小孢子培养、大孢子培养、原生质体融合和染色体操作等细胞工程技术,提高细胞工程技术效率,加速蔬菜和果树品种创制速度。通过项目研究,取得如下重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由国家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研究开发。该成果研究、建立了1:5万DLG更新数据质量模型,质量检查指标体系;提出1:5万DLG更新数据质量指标的检查方法和采用程序进行自动检查的算法;基于ArcObjects/ArcEngine,采用高级开发语言VisualBasic和Access数据库搭建了“图形图像操作基础平台”,为质量检查应用软件提供了必要的图形图像操作环境;  相似文献   

13.
施工关键技术要点(1)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工程概况:地理位置及概况;桥隧方案比选;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工程平、纵、横布置,工程施工特点与难点。(2)陆域长距超浅埋、浅埋段施工技术:地质概况,施工技术;施工辅助技术,  相似文献   

14.
项目以沼液为研究对象,从沼液资源化利用与生态化处理达标排放两个方面开展研究。其中沼液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分为4个方向:沼液原液就地精准利用技术;沼液体积减量和浓缩技术研究;沼液生物药肥开发技术;沼液药肥高效利用技术。沼液处理达标排放研究分为3个方向:生物强化优势菌种的筛选分离研究;生物固定化技术研究;各种反应器的提升组合工艺技术研究。该技术成果来源于国家863计划课题“沼液生物药肥开发与生态网槽处理关键技术研究(2006AA062344)”、浙江省科技重大攻关项目“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6C13036)”及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社会发展重点项目“沼液处理集成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2006C13056)”。  相似文献   

15.
从“十五”开始,我国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列入了煤炭和石油的规划,但是,从国家层次上并没有统一的煤层气开发利用规划专项。根据能源专家对我国能源资源的评价,到21世纪中叶,煤炭消费比重也只能降至55%左右,国产化石燃料仍将是一次能源的主要来源,即在未来的50年中,以煤炭为主的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难以改变。因此,开发利用煤层气事业,需要制定国家层次的长远发展战略,并站在长远战略高度进行部署、实施和跟踪管理,切实保障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12,13(7):16-16
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地震勘探逐渐从构造油气藏向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转移,地震资料高分辨率、高信噪比、高保真度的处理与成像成为油藏勘探与开发的迫切需求。高密度地震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在野外地震数据采集时,采用单检波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11,(24):66-67
随着构造与岩性地层油气藏等常规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全球能源需求和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非常规油气资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是未来油气勘探的战略性领域。据美国政府部门统计,目前全球非常规石油资源规模达4495亿吨,与常规石油资源基本相当。全球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规模达3921万亿方,是常规天然气资源的8倍。致密气、煤层气、重油、沥青砂等已成为全球非常规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实验选用三种不同方法生产的麦芽粉:即全麦芽粉(传统技术型)、脱根须麦茅粉(技术改进型1)、发酵麦芽粉(技术改进型2),分别按5%的添加量混和入精饲料中后饲喂三组奶牛,同时记录各组产奶量、测定乳成分和采集粪便测定饲料的消化率。结果显示:①全麦芽粉组有一定增奶效果,但未达到显著;②脱根须麦芽粉组产奶量比对照平均增加2.6%,达到显著;③发酵麦芽粉组产奶量比对照平均增加5.6%,达到极显著。研究结果表明:①传统制法生产的麦芽饲喂奶牛,由于麦芽根须中含有有害活性物质,增奶效果并不显著,使用量大甚至有减奶的反作用;②经工艺改进的发酵麦芽粉,具有了明显的、稳定的增奶效果,是奶牛用麦芽粉较好的生产技术改进办法;⑤发酵麦芽粉可通过改善瘤胃微生态环境,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增加产奶量,是有开发前景的中药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19.
技术的价值伴随着它的设计、发明而诞生,伴随着它的开发、生产而增长,伴随着它的应用、普及而实现。作为其“自然编码”,技术从设计到发明形成它的“内在价值”;作为其“社会编码”,技术从开发到生产形成它的“潜在价值”;作为其“社会表达”,技术从应用到普及形成它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项目在大黄鱼鲜度预测关键技术配套集成熟化、冷却链工艺优化、物流体系建立、成果应用和宣传推广等方面开展协作攻关,加快了成果转化;开发了生产性预冷却技术和预冷却用冰量估算系统以及冷却链温度控制技术和用冰量估算系统,有效减少了初始菌数和延长了货架期;开发的鲜度品质控制技术和货架期预报系统与国外同类技术相比,具有先进性、创新性和更好的实用性;优化了大黄鱼加工流通全过程的工艺与参数,形成了成套技术,在示范企业建立了较完善的冰鲜大黄鱼冷却链物流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