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活性氧族(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含有氧并具有高反应活性的一类自由基或分子,其中超氧阴离子(O2^-,下简称超氧)是一种高活性氧自由基,并且是细胞内ROS的最初生成形式,它广泛参与了细胞信号调节、代谢、生存和凋亡,而其氧化应激是衰老和多种重大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糖尿病以及老年痴呆症等致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南京医科大学课题组近日研究发现,巨噬细胞中有一种蛋白,能像"刹车"一样减轻慢性炎症对机体的损伤,该发现对治疗与肥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有启发意义。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据该校基础医学院陈琪教授介绍,代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脂肪肝、心血管病等,高糖高脂食物摄入过多容易引起肥胖,肥胖会诱发慢性炎症,目前尚无针对炎  相似文献   

3.
糖耐量低减(IGT)是一种处于糖耐量正常和糖尿病之间的异常代谢状态,IGT患病率高于糖尿病的患病率,目前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为9.7%,糖尿病总数约为9240万人;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4,(4):23-24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临床上常见且严重的综合症,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病残率和病死率高,也是心血管疾病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疾病谱也在发生着转变,心脏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加,由此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也越来越多并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心力衰竭的病程可分为四个阶段:A(危险因素阶段),B(无症状的心肌病变阶段),C(症状性心力衰竭阶段)和D(难治性心力衰竭阶段)。目前,国内外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进行了深入和大规模的研究,特别是关于血管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对左室收缩功能减退心力衰竭(EF≤40%)疗效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延缓了这些患者的心力衰竭进程,减少了患者的死亡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这些研究均是对心力衰竭处于阶段C和阶段D、并且左室收缩功能均严重减退(LVEF≤40%)患者进行的。对处于心力衰竭相对早期阶段(阶段A和B),或左室收缩功能相对保持(LVEF>40%)的心力衰竭患者(阶段C),国内外研究尚存在巨大空白。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1,(9):50-51
糖尿病发病率急剧上升,我国患病人数近9240万,每年以170万速度递增,预计2025年,可达1亿.历代医家将糖尿病归属于消渴范畴,按"三消"进行辨证.目前,2型糖尿病人群中有40%~60%缺乏典型"三消"症状,因而按"三消"辨证可致漏诊.当前,现代医学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尚缺乏理想的药物和有效的防治措施,仅限于控制血糖以延缓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而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慢性病变有一定的优势和特长.但糖尿病中医临床辨证尚欠规范,没有统一辨证标准;缺乏对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早期有效干预模式;缺乏降血糖和防治并发症有效中药方药的筛选方法;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机制尚不明确.34年来,针对上述难点,开展了"三型辨证"临床应用及系列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08,(15):51-5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人致死的主要原因,至今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及药物阻止其进展及恶化。本课题针对糖尿病肾病完成了三类中药新药止消通脉宁颗粒临床前全部研究工作,按照国家中药新药评审技术的要求获得了临床研究批文,完成中药新药止消通脉宁颗粒(现名:芪卫颗粒)的Ⅱ期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14,(16):13-13
据我们在“九五”攻关期间,对老年期疾病的研究表明,大多数老年人都患有1种或数种疾病。常见疾病中有:2型糖尿病(5.89%),痴呆(4.6%)和前列腺癌(3.6/万)等,在60岁以后,伴随着身体衰老和退行变的进展,这些疾病呈现增龄性增加。如糖尿病患病率从60岁起,每增加10岁,递增3%~5%。这些宏观数据强烈提示着老年常见慢性疾病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但是临床实践中,一直缺少基因组基础上的分子检测技术,原因是这些疾病的因果关系不明,因此,联结衰老和老年期疾病易感基因进行研究,立足于现有的对糖尿病、痴呆和前列腺癌病因学的知识的理解,探索和中国人糖尿病、痴呆和前列腺癌关联的易感基因,初步建立相应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可使人们加深对这些疾病发生本质的认识,提供潜在临床应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3,(1):59-60
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首敌,彻底阐明其发病机理并寻求相应的治疗措施,是当今世界医学界亟待攻克的一项重大课题。临床研究结果提示,糖尿病与代谢综合症是心血管疾病的诱因,而循环血液中脂联素(APN)含量和/或活性的降低是糖尿病与代谢综合症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猴T淋巴细胞趋向性病毒1型(Simian T-lympholrcpic virus type 1,STLV-1)和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SIV)是猴群中重要的传染性病毒,病毒主要侵害猴的免疫系统,引起免疫器官的病变或免疫机能紊乱,猴群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欠佳、腹泻、体重急剧下降、从而影响动物实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患者并存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的安全方法。方法:分别对61例腹股沟疝患者并存糖尿病、85例无糖尿病腹股沟疝患者时围手术期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生活自理时间、住院天数、恢复日常工作天数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均P〉0.05)。两组手术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围手术期控制好血糖是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14,(3):57-58
反流性食管炎(relfux esophagitis,RE)属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lfux disease,GERD)的范畴,是指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食管粘膜损伤的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现代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RE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不仅可以表现为多种食管刺激症状和食管外症候群,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质量,而且还有向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转归的危险,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躯体、精神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由代谢紊乱引起的肥胖、糖尿病和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成为继癌症后困扰人们的又一大难题,而AMPK作为代谢调控的核心因子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和热门领域。对AMPK调控机制的研究为代谢性疾病的治疗与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日趋紧张的生活节奏以及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3.7亿人,未来20年内糖尿病将达5.5亿。从调查数据看中国的糖尿病现状已非常严峻,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范围糖尿病增长最快的地区,并且成为世界糖尿病大国。  相似文献   

14.
王国卿  童建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0):17-20,23
在中枢核团、外周细胞、整体行为、细胞信使和基因表达等不同水平上,较系统地开展了对生物钟的结构和功能的解析工作,继而深入探讨生物节律的内在控时机理。主要内容是(1)采用电生理、行为测定、形态学观察、生化检测和cAMP/cGMP及其相关酶分子昼夜活性测定等多种方法,探讨了中缝背核(DR)对视交叉上核(SCN)昼夜节律的调节机制。(2)围绕中枢核心钟组织SCN和松果体(PG),观察了PG释放的第一信使褪黑素(MT),作用SCN上不同MT受体亚型→调制SCN昼夜节律性放电、引起SCN中第二信使cAMP、cGMP、Ca^2+和核内第三信使c-fos改变,检测各个信使昼夜节律性含量变化及其代谢调控的生物节律;探讨SCN和PG在昼夜活动度、体温调节功能上的差异;同时将cAMP/cGMP的周期性变化与细胞分裂的昼夜节律相联系,通过多种节律间的参数关系和位相性调控比较,在细胞水平上解析生物节律性活动的振荡特征、SON与PG间的跨膜信号转导及其对昼夜节律的调控机制。(3)研究昼夜模型动物中枢核团(SCN、PG)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核心钟基因、钟相关基因和钟控基因在昼夜节律调控中的作用,明确在中枢生物钟系统中,SCN和PG的昼夜基因表达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同时,通过筛选和鉴定钟基因下游的目的基因,寻找中枢和外周组织中能够特征性表达或者共表达的钟控基因,从而为在分子水平上阐明中枢和外周昼夜节律生物钟间的机制性联系,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吴洋 《科学大观园》2006,(18):94-96
糖尿病是绝对或相对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主要表现为体内三大代谢的紊乱:糖、脂肪、蛋白质。这些物质不能正常代谢,是脾脏运行失职。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之一是糖尿与肾的摄入与消耗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08,(16):57-57
植物激活蛋白(Activator Protein)是一类从多种病原真菌中分离的、具有蛋白激发子功能的新型蛋白质农药,可诱导多种植物产生系统抗性,促进植物生长,改善作物品质。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植物激活蛋白通过激活植物体内免疫系统和代谢调控系统,提高植物自身免疫力,促进植物根茎叶生长,从而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提高作物产量。植物激活蛋白对靶标病原菌无直接杀死作用,因此不会引起病原生理小种产生抗性,对环境、人畜低毒安全、无残留。激活蛋白能显著诱导水稻、白菜、柑桔、烟草、辣椒、棉花等多种作物提高抗病和抗逆能力,生长期减少化学农药用药量达60%,大田示范推广中取得了良好的抗病增产效果,在农产品安全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小康社会,与发达国家一样,为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胃肠动力障碍、胃肠功能性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节律紊乱综合征、迷走亢进、胃动过速(缓)、胃张力过低、胃神经官能症、糖尿病或原发性胃轻瘫、胃下垂、肠易激综合征、慢性结肠炎、便秘等临床常见病)的诊治已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18.
由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研制的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具有表皮和真皮双层结构,含有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组织结构接近天然皮肤。)物理特性良好,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可任意移动、剪切、随意缝合,适合手术需要,具有很强的抗感染能力。适合于治疗大面积烧烫伤、慢性难愈性溃疡(糖尿病性溃疡、褥疮及静脉性溃疡)、疤痕疙瘩切除后的皮肤缺损,其市场前景巨大。  相似文献   

19.
天然大豆中95%以上异黄酮是以各种糖苷形式存在,主要包括黄豆苷(Daidzin)和染料木苷(Genistin)。被摄入机体的大豆异黄酮糖苷在肠道和肝组织中存在的β-葡糖糖苷酶作用下首先被水解为苷元,其中黄豆苷被水解为黄豆苷原(Daidzein),染料木苷被水解为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大豆异黄酮苷元进而被胃肠道内的微生物茵群降解为各种不同代谢产物。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代谢产物具有比大豆异黄酮更高更广的生物学活性,在单一对映体绿色药物、保健品及高级动物饲料方面显示出极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比较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其发病率高,后果严重,如不及早干预治疗可致盲,增加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近年的研究提出了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单体型同DR的发病相关的观点,通过多个位点和基因的联合产生级联效应和环境暴露变量的加合作用,对个体DR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