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消耗量急剧增加,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我国的大气污染呈区域性、复合性、复杂性特征已十分突出。自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后,我国开始了有针对性的对城市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经历了从点源治理到综合防治、从浓度控制向总量控制转变、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向区域污染控制转变,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大气污染仍十分严重,尤其在环境管理技术体系方面仍缺乏针对性,不能适应严重污染城市的空气质量管理。欧洲、北美和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二氧化硫和颗粒物为主要特征的煤烟型污染基本得以控制,但以氮氧化物和臭氧为特征的光化学污染仍在控制中,多年的大气污染控制历程,使得欧美、日本等国在空气质量管理和控制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不仅要借鉴国外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更重要的是结合我国自身污染特点,研究制定符合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现状的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基于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主持并联合多家单位针对重污染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管理关键技术开展了深入且综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4,(6):62-64
1项目来源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规划了通州、顺义、亦庄、大兴、房山、昌平、怀柔、密云、平谷、延庆、门头沟11个新城,这些新城是北京“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中两个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是在原有卫星城基础上,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集聚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加强新城规划,确保11个规划新城的建设安全对全面实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07,(11):57-57
由南开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完成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城市突发重大事故风险控制与应急技术研究及试点”课题(编号:2004BA803805)中的“城市典型公共场所与设施风险评价及安全规划关键技术研究”专题(编号:2004BA803805—03),率先以城市突发重大事故风险辨识与安全规划研究为主线,着重研究城市典型公共场所和基础设施的突发重大事故风险辨识、评价技术及安全规划技术,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推进,我国建设事业迅猛发展,建筑能耗迅速增长。据统计,我国现有建筑面积达到400多亿平方米,真正达到节能标准的不到10%;每年新建建筑约20亿平方米,真正称得上“节能建筑”的还不足1亿平方米,建筑能耗总量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份额已占30%。面对严峻的事实,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全面参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城市创新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和深刻。城市创新涉及到城市的发展阶段、区位功能、产业结构、文化积淀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的体制机制创新,取决于城市在改革开放中,吸纳整合外部各种创新要素的能力和水平,这对于沈阳这样一个老工业基地和区域中心城市尤为如此。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07,(11):59-59
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城市突发重大事故风险控制与应急技术研究及试点”课题(编号:2004BA803805)中,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围绕城市突发重大事故风险控制与应急技术,在工业重大危险源评价与监测技术、城市重大事故演化机理与重大风险监控技术、城市应急能力评估技术以及城市应急辅助决策支持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创新性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7.
粤科TMS填补了国内空白,具有技术起点高、设备兼容性好、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等技术优势,在数字影院多设备控制及影院管理信息化方面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8.
中心城市:休闲经济的空间视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术界关于休闲的讨论,推动了对休闲经济的认识。它启发了我从空间安排角度来思考休闲的经济属性。从空间经济角度来看,休闲经济是中心城市经济的一部分,是一种城市经济的新模式。它的发育和发展是城市经济结构变动的结果,其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就是中心城市休闲经济集聚的规模和水平。如果说城市是区域的结点,那么中心城市就是休闲经济的空间结点。我国的一批中心城市正在按照全国性、省城性、区域性和县城性四个体系层次来加快发展休闲经济,构筑“十五”期间中国城市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所以,笔者希望有更多的人参加这方面的空间研究。  相似文献   

9.
建筑耗能已占全社会能耗的1/5,建筑节能势在必行。科技部节能示范楼通过节能技术集成、环保技术集成及自动化智能系统集成,实现了大幅度节能减排。案例分析表明,节能楼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如建设成本的控制、某些领域国内现有技术的配套性差等。科技部节能楼技术解决方案的经验表明:降低成本的关键问题在于改变观念、认识与宣传误区;解决技术问题的关键是勇于技术集成创新。本文提出,要树立典型,加强宣传,对节能建筑重新认识;同时,构建建筑节能技术标准与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实施体系等。  相似文献   

10.
1982年12月23日下午,国务院代总理万里同志和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同志接见了全国城市发展战略学术思想讨论会部分代表,就我国城市发展的理论和政策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万里同志说,从人类历史讲,有了阶级、国家,就有了城市,开始是政治、军事中心,以后随着经济发展,城市成为经济中心、交通中心。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是综合性科学,又是自然科学,又是社会科学。要很好认识城市的重要性,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全国,城市地位很重  相似文献   

11.
以广东亚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的国家仿真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直从事仿真、控制平台的研制与开发.中心坚持技术创新,发挥中心优势,不仅带动了亚仿公司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国家仿真控制事业的提升和进步.  相似文献   

12.
北京的城市病之所以比其他城市更为严重,根本之点在于城市为维系自身的运行而实际上步入了工业化竞争的行列,而工业化又借助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优势实现了加速发展.这个问题依靠新建卫星城是解决不了的,一条根本出路在于实行京津合并,让天津成为北京的工业因区,以经济功能的剥离实现首都城区的卸荷,从而确保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功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3.
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优良性又有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交优势的第一代杂种用于生产,这就是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优势是很明显的,穗大粒多。水稻有明显的杂交优势,但是它的花很小,一朵花只产一粒种子。要利用水稻的杂交优势,就要想办法培养一种特殊的水稻,就是母水稻。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10,(22):51-51
据统计,我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通过跨地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解决城市用水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现代调水工程水力控制理论是一门新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调水工程中水流机械运动的规律、仿真及控制。该项目的目的就是初步构建这一新学科的理论体系,并开发一系列水力控制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国际上有这么一个名词称“自然家庭计划”,也就是自然计划生育。即根据女性生殖生理特点,避免在生育受孕时间同房,自然达到避孕的目的。目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在采取这种自然计划生育的办法来控制生育,至少有七十多个国家成立这类协会和训练中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我国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的能耗高和运行效率低的问题,以出水稳定达标为约束条件,以节能增效(两高一低:提高处理能力,提高出水排放标准,降低处理能耗)为目标,从工艺、设备、控制与管理四个方面研发和应用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污水处理过程节能增效运行优化成套技术,并以辽宁省某污水处理厂为应用示范场地,取得了满意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中央空调技术正朝着节能与舒适的方向发展,辐射空调系统以其能耗低、舒适性高、噪声低的突出优势,在种类繁多的空调系统中脱颖而出。本文主要介绍辐射空调的特点、主要构成、关键技术以及辐射空调的前案。  相似文献   

18.
基于堆肥反应动力学理论,研究了堆肥发酵二段式氧-温度-湿度(SOTM)综合控制技术;以单片机及远程控制计算机为核心,进行了堆肥好氧发酵过程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实现了发酵过程的智能优化控制,通过适时有效控制堆肥体通风时间、通风量,实现适时适量供氧,调整控制生物最佳降解速率,降低能耗,实现了堆肥发酵的精准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07,(21):22-24
北京邮电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北邮科技园)是全国大学科技园中以信息技术为特色的专业性科技园。紧密依托北京邮电大学优势学科特别是在通信领域的人才和研发优势,通过各级各类通信网络工程研究中心及开放实验室所拥有的技术研究和开发平台,为入园企业提供全方位成果转化的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目标是在信息领域内建设从底端到高端完整的产业链,推动园区内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08,(13):48-48
“城市中心区拥堵收费机制研究”(2005BA414808)是“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现代中心城市交通运输与管理关键技术研究”的课题之一。研究目标是:以缓解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合理配置使用中心区道路资源为宗旨,结合我国城市中心区的布局和功能特点,研究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收费的适用性、可行性及相应的配套措施,探索城市中心区交通与城市功能、城市环境协调发展的相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