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宗贤 《开封大学学报》1999,13(4):36-42,78
儒学是包含着中国人生命气质的一种世界性文化资源。面对新的世纪,儒学研究必须走出中国,走到世界的大文化氛围之中。首先,儒学研究的发展应该面向全人类共同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儒学研究应打破自我中心的心态,确立在多元共存的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最后,儒学研究要重视与其他文化系统的交流和对话。儒学的生命力在于普及和传播。  相似文献   

2.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儒学开始走上复兴的道路.从1978年到2008年间,共召开了204次学术研讨会研究探讨历代儒学思想,取得了可观的学术成果;国际儒联开展了儒学普及运动与儒学高峰论坛等活动;从2004年开始,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纷纷成立,推动了普及汉语教育和文化交流活动;<儒藏>编辑工程开始启动,历代儒家经典和大儒全集纷纷出版;中国各高校纷纷成立国学讲坛,开设国学培训班课程;各地区的儒学学术活动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展望未来,中国儒学复兴运动将走向体系化、现代化、大众化、信息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3.
1960年代美国学者列文森提出的儒学“博物馆化”说认为传统的儒学不仅仅在知识理论上已经无法为现实提供解释和指导,同时也失去了作用于现实社会的能力。列文森认为儒学的“博物馆化”是儒学人文精神与现代工业社会之冲突导致的必然宿命。余英时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儒学“游魂说”则重在反思当代儒学研究与现实生活脱离,从而导致了儒学仅仅成为知识理论化的存在。儒学的人文精神并不与现代工业社会存在根本冲突,恰恰相反,儒学人文教化的精神适足以为解决社会分工带来的异化问题提供文化资源。儒学的复兴必须是学术理论层面的突破和社会文化生活的建设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有一普遍流行的看法,认为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文化注意人与人间之伦理道德,而不重人对神的宗教信仰,如西方的黑格尔、中国的梁漱溟等人。因此儒学的宗教性问题一直是近现代中国儒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试图对以往儒学宗教性研究中的一些核心观点进行梳理,考查诸位学者对儒学宗教性研究的不同纬度,以了解儒学究竟有哪些宗教...  相似文献   

5.
当前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孟子倡导的儒学盛行于中国和世界,在中国和世界掀起儒学热时有不少问题值得思考。本文探讨了五个问题:儒学在中国发展的基本回顾;儒学热盛行于世界的根本原因;孔孟学说的研究中存在什么问题;当前国内儒学热的成就和不足;儒学思想对广西区域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世界博览》2010,(14):13-14
学者建议将儒学用于干部培训。 2010年6月29日,北京大学宣布成立儒学研究院。该院由83岁的北大资深教授汤一介出任院长。汤一介表示,“应该在当前研究儒学,要研究发扬什么、抛弃什么、吸收什么,实现儒学从传统走向现代。”武汉大学国学院长郭齐勇则建议将儒学思想用于干部培训。  相似文献   

7.
孔子创建了博大精深的儒学体系,然而,它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几经改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西汉时由被称为“为儒者宗”的董仲舒提出,并被汉武帝接受,从此儒学正式官方化。在这一过程中,董仲舒对于儒学的改造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儒学适应了封建王朝发展的需要,但儒学本身的发展却从此走上了歧途,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一大遗憾。  相似文献   

8.
李咏梅 《科技信息》2013,(14):211-212
本文从儒学研究在本校的特色性,谈了建立本校儒学特色数据库工作应该注意的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9.
就仁学起源于东夷族,孔孟思想是对先秦时期各民族优秀文化的总结;儒学文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孔子没有删《诗》、《书》,作《春秋》等三个问题作了论述。认为儒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当前儒学文化研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4月8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上海市儒学研究会主办的唐文治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暨"上海市儒学研究会唐文治研究专业委员会"揭牌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大会开幕式上,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胡近,上海市儒学研究会会长朱杰人,清华大学礼学中心主任彭林,唐文治先生曾孙唐德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虞万里在大会上致辞。随后大会举行"上海市儒学研究会唐文治研究专业委员会"揭牌仪式,与会学者共  相似文献   

11.
明末清初的台湾,文化教育远远落后于大陆。自郑成功移植汉学教育,朱子理学始盛于台湾,并逐渐融入治台方略。清代设立了自上而下的府、厅、县三级儒学教育组织,并通过义学、社学、书院各类教育机构普及,构建了一个规模宏大、体系完备的理学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2.
孔子创建了博大精深的儒学体系,然而,它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几经改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西汉时由被称为“为儒者宗”的董仲舒提出,并被汉武帝接受,从此儒学正式官方化。在这一过程中,董仲舒对于儒学的改造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儒学适应了封建王朝发展的需要,但儒学本身的发展却从此走上了歧途,这不有不说是历史的一大遗憾。  相似文献   

13.
梅杏根 《科技信息》2007,(22):133-134
武士道和儒学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它吸收了儒学中忠义礼信等合理价值内涵,使得武士道得以存在下来,可以说如果没有儒学对其理论的支撑,武士道是绝不会得以长久存在下去的。儒学的异化并不等于儒学本身,儒学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段发展变化的,儒学异化的现象是儒学的发展应当注意的地方。儒学的本质就是"仁爱",这是它与武士道最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化的逐步加深,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的失落业已成为现代社会的精神危机。儒学产生于时代的需要,是历代儒者共同生命智慧的结晶。儒学与现代化之关系是生生不断的双向互动过程。背弃儒学的现代化和背向现代化的儒学皆是不可取的。厘清儒学中具有恒常价值和普世性的智慧资源,多向度探寻现代化语境下儒学的价值,彰显儒学新的生命力,已成为对儒学进行创造性转化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一、正确认识儒学教育观 孔于是从事私人讲学的创始人之一,研究教育,对孔子开创的儒学教育观,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批判地继承儒学教育观的精华。开创于封建社会起始期的儒学,有封建社会甚至奴隶社会意识形态的糟粕,是不足为怪的。儒学有些内容是明显的糟粕,如听天由命,维护统治秩序的“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轻视体力劳动,称请教“学稼”、“学圃”的樊迟为“小人”,等等。  相似文献   

16.
儒学"人格"的发展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儒学文化的“人格”演变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儒家文化中的“人格”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前儒学时期是“自然人格”;儒学形成时期是“理想人格”;儒学发展时期是“神化人格”;儒学教条化时期是“工具人格”;儒学解构时期是“批判人格”;后儒学时期是“寻根人格”。  相似文献   

17.
杜晓田 《科技信息》2010,(32):I0026-I0026,I0029
韩国基督教在独裁时期和民主化时期,积极入世,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从此奠定了主流宗教的地位。韩战后基督徒人数飞速发展,促使儒家传统意识从顶到下崩溃,儒学并没有成功包容基督教,反而是基督教本土化后,彻底击败了儒学,对韩国儒学来说是一场巨大的失败。本文通过对基督教对儒家传统的替代作用的研究,探讨儒学思想发扬光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中国文化的结构、格局、未来发展及儒学、现代新儒学等中国文化研究中的十大重要理论问题发表了作者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儒学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核心,而儒家人伦思想又在儒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对儒家人伦思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五伦"概念形成的系统考察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儒家的人伦思想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同时对于"五伦"整个演变过程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研究儒学的各个发展阶段和历史命运,从而更好地认识其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回顾书院讲学一千三百多年的发展情况,据以说明书院与儒学的互动关系。继而根据宋明儒学在书院讲学上的卓越表现,勾勒了书院教育的特质,指出其人文化成的育才功能,在今日仍有匡翼学校之不逮的作用。于是提出现代书院讲学的基本构想,期能引发有心人士共鸣,成为浙江儒学学会规划工作时的考虑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