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创造学简介     
创造学是研究人类创造能力、创造发明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新兴学科。创造学涉及哲学、逻辑学、美学、心理学、人才学、教育学、科学学、管理学、脑科学、体育科学、思维科学和科学技术史等,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美国创造工程学家奥斯本被公认是创造学的创始人,其代表作为1941年发表的《思考的方法》一书。创造学主要包括:以基础理论为主的创造科学;以教育培养、开发、造就创造人才为主,并提供相应理论依据的创造科学;以及研究创造发明的技术方法的创造工程三个方面。创造力的探索、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创造性”人才的探讨是创造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2.
<正>03本书是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尔伯特·A·西蒙的自传。西蒙是一位文理兼通的科学奇才,他从研究社会科学起步,却在政治科学、经济学、心理学、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和科学哲学等领域均颇有建树。20世纪50年代开始,他把关于组织行为决策管理方面的理论应用于经济学,还开创了人工智能、认知科学和信息处理心理学等新学科,开辟了探索人类思维和智能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3.
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至今20年间西方心理学关于创造性或创造力的研究进展,主要从传统研究问题、新的研究领域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对主要观点进行了综述。目的在于了解这些成果和趋势,寻找借鉴,推动创造性人才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浅论经济法研究中的哲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哲学与法学的关系在探讨哲学与经济法的关系时,很有必要先对哲学与科学之关系,以及哲学与法学之关系做一简要概括,以便能更系统的研究哲学与经济法的关系。按照西方哲学的说法,最初的哲学由宗教分化而出,而其后科学又从哲学分化而出,所谓的科学既是对哲学的具体化。哲学探索未知的领域,其探讨的乃是人世间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而且是暂时还无法为人类所完全认知的问题,而科学则是哲学的后续,是对哲学所确定下来之问题的具体化,换言之,哲学在于提出问题,科学在于解决问题,哲学探索工作完成之后续,即为科学研究之开始。哲学乃世界观和方…  相似文献   

5.
问题解决是人类的普遍行为。大至科学发展、社会进步,小至学习工作、个人生活,都离不开人的各式各样的问题解决。因此,研究问题解决的过程,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训练年轻一代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解决创造性问题的能力,已成了当今世界的一大潮流。许多学科,如心理学、科学哲学、问题逻辑学以及科学方法论等纷纷垂青于问题解决的研究,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研究这个问题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1.创造力概述1.1创造力的基本概念创造力是一种特定的思维能力或思维方式。德国的海纳特认为,“创造力意味着从狭隘思维和态度中解放出来,向灵活性、自发性和独立性方向发展”。我国也有学者提出,创造力“是以直观力、想象力、逻辑能力为基础产生改革旧事物所需要的灵感和创造性设想的能力”。1.2创造力的组成一般认为,创造力由以下三部分能力组成: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行为能力、基础能力。其中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核心。  相似文献   

7.
正《天才与算法》这本为我们展现了人工智能是如何逐步变得强大,怎样支持我们人类创造力的,以及它们开始进行创造性的艺术创作。这本书引导读者去认知人类创造力的本质,探索了算法、数学思维和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并为未来人类与机器的共生关系描绘出一个更加积极、出人意料的愿景。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的新时代,带来与思维相关的两个特征:创新与共融。关于创新,如何激发创造性思维?成为热门的话题。从唯物辩证法的哲学的认识论和真理的相对性的高度来探索,发现任何一种思维形式(包括演绎法思维和定势-习惯思维)都具有两重性,即非创造性与创造性并存,在一定条件下,非创造性思维可以转化或激发为创造性思维,产生新知识,获得创新成果。关于共融,如何进行思维的界定和分类,有许多种说法。笔者把心理学与生理学的成果融合起来,形成两大类,即左半脑主导的理性思维和右半脑主导的悟性思维。其基本的思维形式的分类与思维的大类结合,成为两大类7种。把辩证法和共融结合,得到下列结论: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统一,原有知识与新知识的统一,设想与验证的统一,发现与发明的统一,科学(真感)与艺术(美感)的统一。对最后一个结论,笔者以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原理的探索为例加以说明。此原理在工业设计上属首次推出。  相似文献   

9.
一、灵感是客观存在的灵感是人类在创造性活动中出现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对这种奇妙的心理现象的思考和追求由来已久,但在我国曾一度被列为禁区,甚至否定它的存在,认为灵感只是主观臆想而加以批判,1980年7月钱学森在《关于形象思维问题的一封信》中明确指出“灵感”在创造性思维中是不同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思维形式。1981年他两次提议,把灵感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并列,并指出“我们掌握了灵感学,人的创造能力将普遍地极大提高,有利于提高创造性的效率。”爱因斯坦依据自己的科学创造实践得出结论:“我相信直觉和灵感”,他一再强调在科学创造过程中,从科学观察和实验到一种新颖见解的脱颖而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力是指什么?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出:创造力亦称创造性,是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已有知识,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这里的“产品”是指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思维成果,它可以是一种新概念、新设想、新理论。这里的“新颖”主要是指不墨守成规、破旧立新、前所未有。这里的“独特”主要指不同凡响、别出心裁。创造力是人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也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科学哲学"是什么?对于这个与西方科学互相依存的科学研究典范,多数科学研究者是陌生的,但是是极为重要的。科学哲学是一种逻辑思考与范式交织运用,从事创造性学术活动的思维。西方人运用这种独特的思维理论带动科学革命的浪潮,运用科学创造发展实力,影响人类历史数百年之久,迄今仍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2.
知识创新必定是以创造性思维为前提的。不能说哲学只是研究思维问题的,但至少可以说,思维始终是哲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笔者想从哲学的角度出发,就创造性思维谈三点看法。不要轻易言“创造”历史上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假如说,在17世纪的欧洲,学者们最喜欢使用的是“新”字  相似文献   

13.
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区分标志是1879年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分别是哲学心理学和心理学哲学。本文从中西方文化角度阐述了哲学心理学的发展;哲学对心理学的指导作用;并简单介绍了心理学哲学。笔者认为,哲学不能取代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却始终指导着心理学家的研究倾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信念的本质,信念和哲学、科学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人类认识活动离不开信念,在哲学研究中,人们依赖信念去揭开笼罩在客观世界表面的面纱和迷雾,探究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在科学发现中,人们依赖信念去定向、预测、调动和激发潜意识,不断向新知识领域挺进。信念激励着人们生存的激情,使人进发惊人的创造力和意志力。  相似文献   

15.
卜祥红 《科技资讯》2013,(5):211-211
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他曾经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动手动脑的确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有帮助,并且对于孩子创造性的萌发有利。小学生是人生的启蒙阶段,求知欲旺盛,如果能利用剪纸将孩子的好奇心理紧紧抓住,抓住时机开发早期的人类创造精神,从剪纸中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性游戏,这样就会有利于对孩子敢想敢干、丰富想象力和卓越创造力的培养。所以在孩子们剪纸活动的开展中,我对于创造力的培养进行了认真探索。  相似文献   

16.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是当今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实践思维方式来看,哲学与科学都是人类实践的方式和成果,是人类理性对世界的创造。哲学和科学创造都要以其他的实践方式为基础。哲学和科学在内容、形式和功能等方面有许多异同,异同的原因在于它们的实践基础。哲学和科学的关系还表现在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思维与人类活动关系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起来。以往人们主要对思维科学和生命科学学科内研究较多,科学思维与生命科学关系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方面的研究在我国处在空白,现就该领域进行初步探索,重点是科学思维与生命科学的相互关系,科学思维在生命科学中的运用等,这对于人类生命科学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科学界与艺术界的2个偶像——德国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西班牙画家巴勃罗·毕加索,在一定意义上也分别成了现代科学与现代艺术的象征。他们都相信,科学与艺术是探索感知之外和表象之外的手段,而他们在各自领域的开创性贡献,以及他们的高度创造力所展现的创造性本质与思维方法,则堪称西方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传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细胞凋亡研究的发展历史,联系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论述:1)科学假说在细胞凋亡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现代科学技术为探索自然奥秘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3)科学的进步离不开科学思维的创造力;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柳妞 《科技信息》2009,(26):135-136
本文讨论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问题。作者从两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一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作者指出,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该容忍学生不同的观点,并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该让学生有敢想、敢说、敢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为学生发挥创造力提供外部环境。二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应该在读书法、头脑风暴法和戏剧教学法中锻炼、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在读书法中,作者从语言与思维,语感与思维方式两个方面强调了读书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性。在头脑风暴法中,作者解释了小组讨论对于创造力的启发和促进作用。在戏剧教学法中,作者指出英语短剧的创作和表演,是帮助学生将英语知识与艺术创造相结合的完美方式。如何在英语课堂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同时强调了教师和学生这两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