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测定了碘海醇注射液在60°C、80°C下因受热分解而产生的碘离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研究了碘海醇注射液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碘海醇注射液的热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在60°C和80°C时,热分解速度常数分别为5.9×10-6d-1和7.2×10-5d-1,碘海醇的分解活化能Ea=122.1kJ/mol,热分解速度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为k=3.51×1013e-14716/T。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原始晶粒尺寸为 2 2 0μm的 Ni- 40 % Al(原子分数 )单相合金的高温变形行为 .结果表明 ,该合金在 1 0 0 0~ 1 1 0 0°C温区 ,5× 1 0 -4~ 5× 1 0 -5s-1的应变速率范围内呈现超塑性变形 ,在1 0 5 0°C应变速率为 2 .5× 1 0 -4s-1时 ,最大延伸率可达 340 % ,相应的应变速率敏感指数为 0 .3,表观激活能为 2 89k J/mol.原始大晶粒组织经超塑性变形后显著细化 ,而大晶粒超塑性是由高温变形过程中发生连续回复和再结晶所致 .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胺基磺酸盐水解反应动力学 ,分析了氢离子对水解反应的催化作用以及水解的盐效应 ,在所研究的离子强度范围内 ,胺基磺酸盐的水解反应呈负盐效应。胺基三磺酸钾 ( NTS)水解反应动力学方程为 :dc NTSdt =k NTSc NTSc H+ ,在 30°C~ 67°C、离子强度 I=0 .0 5 mol/L时 ,k NTS=3.5 77×1 0 9e-5.460× 10 4 / RTL/( mol· s) ;胺基二磺酸钾 ( IDS)的水解反应动力学方程为 :- dcIDSdt=k IDSc H+ c IDS,在32°C~ 72°C、离子强度 I=0 .1 0 mol/L时 ,k IDS=1 .40 5× 1 0 17e-1.0 65× 10 5/ RTL/( mol· min) ;胺基一磺酸钾 ( SA)的水解反应动力学方程为 :- dc SAdt=k SAc H+ c SA,在 5 0°C~ 84°C、离子强度 I=0 .0 5 mol/L时 ,k SA=7.964× 1 0 17e-1.2 77× 10 5/ RTL/( mol·min)  相似文献   

4.
针对湿法同时脱硫脱硝工艺 ,提出通过构造一个液相反应过程 ,将 NOx 和 SO2 溶解在溶液中生成的 NO2 -2 和 SO2 -3 经过一系列连续的液相离子反应生成有利用价值的 NH+4 ,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在 35°C~ 74°C,离子强度为 0 .5 5 mol/L时对羟胺二磺酸钾磺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得出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 :- dcHIDSdt =kc HON( SO3) 2 -2 · c HSO-3,其中 k=5 .5 0 9× 1 0 8· e-6.154× 10 4 / RT;在5 0°C、离子强度为 0 .31 mol/L~ 0 .65 mol/L时 ,研究了该反应的盐效应 ,结果表明该反应呈负盐效应 ,离子强度为零时 ,有最大的速率常数 k0 =0 .0 2 4 7L /( mol· min)  相似文献   

5.
对顺酐 (MA)均相加氢生成琥珀酸酐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当催化剂 Ru Cl3· 3H2 O浓度小于 1.2 5× 10 - 2 mol/L ,n(PPh3) /n(Ru) =6 ,MA浓度小于 3.12 5 mol/L和反应氢压小于 1.17MPa时 ,反应速率方程可表示为 :R0 =k1 · c(Ru)· c(MA )· p H2 ;当反应氢压 p H2 大于 1.71MPa时 ,反应速率方程可表示为 :R0 =k2 · c(Ru)· c(MA) .顺酐加氢生成琥珀酸酐的活化能 Ea 为 6 8.5 k J· m ol- 1 ,指前因子 A为4 .6 84× 10 1 0 L· m ol- 1 · h- 1 ,活化焓ΔH≠ 为 6 2 .5 k J· mol- 1 及活化熵Δ S≠ 为 - 5 8.2 J· m ol- 1 · K- 1 .  相似文献   

6.
用非等温热重法研究 β-环糊精、β-环糊精· 4 -( 4 -硝基苯偶氮 ) -1 -萘酚包合物的脱水反应动力学 .分别用 Coats-Redfern积分法和 Freeman-Carroll微分法求得β-环糊精及其包合物脱水反应动力学参数 :β-环糊精脱水反应级数为 0 ,活化能约为 6 0 k J/mol;β-环糊精· 4 -( 4 -硝基苯偶氮 ) -1 -萘酚包合物脱水反应级数为 1 ,活化能约为 2 2 k J/mol.该包合反应过程是客体分子 4 -( 4 -硝基苯偶氮 ) -1 -萘酚取代了 β-环糊精主体分子空腔内高能包合水的过程 .  相似文献   

7.
在HCIO4介质中用光度法研究了抗坏血酸 (HR)与钒 (Ⅴ )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 .通过考察溶液酸度和抗坏血酸浓度对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求得反应速率方程为-d[H2 R]/dt=k[V(Ⅴ ) ][HR][H ].在 2 5 2℃、μ =1 .0mol/L时 ,反应速率常数k=( 1 .2 2± 0 0 6 )× 1 0 3 (mol/L) -1·min-1;在氧化剂过量情况下 ,抗坏血酸与钒 (Ⅴ )的化学反应计量方程式为HR 2V(Ⅴ )→R 2V(Ⅳ ) H ;推测了可能的单电子转移自由基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8.
对-叔丁基杯[4]的热力学和热分析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热重TG和DSC对杯芳烃对-叔丁基杯[4]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用多升温速率法和单升温速率法相结合的方法推断出了对-叔丁基杯[4]热分解的可能过程,并推断出了其可能的裂解反应动力学方程及热分析动力学参数;得出了结论脱包结甲苯的过程为23号机理函数,为三级反应过程,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E)/(RT)(1)/(2)(1-α)3;;表观活化能E为166.97 kJ*mol-1,指前因子A为1.67×1016 s-1;自身热分解脱去叔丁基的过程为1号机理函数,反应过程为一维扩散,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E)/(RT)(1)/(2)α;活化能E为248.89 kJ*mol-1,指前因子A为42.89 s-1.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用热重法(TG)研究替硝唑(Tinidazole,TNZ)原药及片剂中替硝唑热分解非等温动力学以及药物的稳定性,并对用热重分析仪测定片剂含量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推断出原药热分解过程为零级反应,其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Ea)/(RT),热分解反应活化能Ea为99.7kJmol-1,指前因子A为3.60×107s-1;片剂中替硝唑的热分解过程为三维扩散级反应,其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Ea)/(RT)3/2(1+α)2/3/[(1+α)1/3-1],活化能Ea为105.1kJmol-1,指前因子A为1.08×106s-1.实验表明替硝唑原药具有较高的热解活化能,热稳定性较好;在片剂中热分解机理和分解活化能发生改变,说明赋形剂对药物的热稳定性有一定影响.根据得到的热分解反应的机理函数和动力学参数,得到片剂有效存贮期与贮存温度的关系曲线,估算出在室温(25℃)下,分解率为10%时药物的存贮期为26.7年,分解率为5%时所需要的时间约为6.9年.  相似文献   

10.
针对湿法同时脱硫脱硝工艺,提出通过构造一个液相反应过程,将Nox和SO2溶解在溶液中生成的NO2-2和SO2-3经过一系列连续的液相离子反应生成有利用价值的NH+4,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在35°C~74°C,离子强度为0.55mol/L时对羟胺二磺酸钾磺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得出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dcHIDS)/(dt)=kcHON(SO3)2-2*cHSO-3,其中k=5.509×108*e-6.154×104/RT;在50°C、离子强度为0.31mol/L~0.65mol/L时,研究了该反应的盐效应,结果表明该反应呈负盐效应,离子强度为零时,有最大的速率常数k0=0.024 7L/(mol*min).  相似文献   

11.
含硫油品储罐自燃火灾事故的根本原因是罐壁铁锈被含硫油品腐蚀生成具有自燃倾向性的腐蚀产物,这些腐蚀产物自燃而引起油罐火灾。通过硫化试验模拟储罐内壁氢氧化铁硫化产物,对其进行热分析试验,应用非模型法和"主曲线法"确定氢氧化铁硫化产物的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氢氧化铁硫化产物在氧化反应阶段的热重曲线可分为两个主要的失重阶段:第一失重阶段符合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反应动力学反应机制,其模型函数为g(a)=[-ln(1-a)]0.673 1,平均活化能E=124.25 kJ/mol,指前因子A=4.45×1013s-1;第二失重阶段符合相边界动力学反应机制,模型函数g(a)=1-(1-a)0.45,平均活化能E=218.42 kJ/mol,指前因子A=1.07×108s-1。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热重分析仪 ,采用等温热重法 ,在 91~ 1 0 2℃范围内 ,研究了过碳酸钠在氮气氛围中的分解动力学。在氮气氛围中 ,过碳酸钠的分解为自催化模型。以最优化法 ,求得样品不同温度下的动力学模型参数。过碳酸钠分解的活化能 Ea=1 50 .89KJ· mol- 1 ,频率因子 A0 =5.6× 1 0 1 8。  相似文献   

13.
用等温热重法研究了无水醋酸锌与无水草酸的固相化学反应,反应分2步进行,通过对转化率数据α进行动力学拟合得到了反应的动力学方程.转化率α较低时发生第一步反应,动力学方程(1-α)-1/2=Ae-E/RTt式中E=70.72kJ/mol、A=4.43×108min-1;转化率α较高时发生第二步反应,动力学方程(1-2α/3)-(1-α)2/3=Ae-E/RTt式中E=122.7kJ/mol、A=9.81×1014min-1.  相似文献   

14.
用一种新的方法求算热分析动力学的三因子 :(1)用迭代的等转化率法求出较为可靠的 Ea;(2 )用多升温速率等温法判定出可能的机理函数 ,并在 Ea和的基础上计算出 A.用该法对一水草酸钙 (Ca C2 O4· H2 O)脱水反应的热分析动力学三因子进行研究 ,得出其对应的机理函数的方程为 ;f (a) =n(1-a) 1- 1/n;Ea为 82 .83 k J· mol- 1;A为 1.14 2× 10 5~ 1.2 3 5× 10 5s- 1  相似文献   

15.
根据Marcus半经典模型,在B3LYP/6-31G**水平上,对支链中含酯基和酰胺基的四苯基[a,c,h,j]蒽衍生物的分子结构、电子结构及电荷传输性质进行理论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支链中酯基和酰胺基排列的对称性对电荷传输矩阵元t和传输速率常数k影响不同.所研究的4个分子中,含酯基支链的非对称性分子(a-TRO)正电荷传输矩阵元t+(2.81 kJ/mol)与速率常数k+(4.17×1012s-1)最大,有利于正电荷传输,可设计为正电荷传输材料.含酰胺基支链的非对称性分子(a-TRN)的负电荷传输矩阵元t-(4.94kJ/mol)与速率常数k-(9.02×1012s-1)在4个分子中最大,有利于负电荷传输,可设计为负电荷传输材料.  相似文献   

16.
用稍加改装的Vicotor Meyer法测分子量装置,跟踪NaHCO_3热分解产物CO_2体积变化,对常压NaHCO_3等温热分解反应动力学探索。实验表明,动力学方程为lg(1-x)=-Kt,表观活化能为103.34kJ/mol,在1atm CO_2中,NaHCO_3热分解产物只影响反应速度,不影响反应模式。  相似文献   

17.
洛美沙星的吸附伏安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Britton Robinson(pH8 80 ) 0 0 2mol·L- 1KCl底液中 ,洛美沙星 (Lomefloxacin ,简称LMF)在汞电极上有一线性扫描还原峰 ,峰电位Ep=- 1 4 0V (vs.Ag/AgCl) ,该峰具有明显的吸附性 .吸附粒子为LMF中性分子 ,测得LMF在汞电极上的饱和吸附量Гs=4 2 7× 10 - 11mol·cm- 2 ,每个LMF分子所占电极面积为 3 89nm2 ,LMF在汞电极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 .测得吸附系数 β =2 2 9× 10 6,2 5℃时的吸附自由能ΔG =- 36 2 9kJ·mol- 1,电极反应电子数n =2 ,不可逆体系动力学参数αnα=1 84 ,表面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s=0 2 9s- 1,扩散系数D =7 38×10 - 7cm2 ·s- 1.建立了吸附溶出伏安法测定LMF的最佳条件 ,检出限为 5 0× 10 - 8mol·L- 1.  相似文献   

18.
典型废旧家电印刷线路板热失重特性和热解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热重法研究了废旧电视机、电脑、手机和洗衣机4种典型家电印刷线路板的热解特性,发现在相同条件下不同印刷线路板的热解起始温度、终止温度、最大失重速率、峰温和反应时间随升温速率的变化规律一致,但总失重率存在着较大差异.建立了不定温条件下非均相反应的热解动力学模型,用Kissinger法和形状因子法求解了4种典型家用电器印刷线路板的表观动力学参数E、A和n.彩电:E=103.09kJ/mol,爿:8.17×10^8/min,n=1.73;洗衣机:E=98.15kJ/mol,A=1.50×10^8/min,H=2.73;手机:E=78.79k1/mol,A=2.48×10^7/rain,H=3.56;电脑:E=101.31kJ/mol,A=2.96×10^8/min,n=1.77.由动力学模型计算出的转化率与实验值之间能够较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热重实验研究了烧结矿作为载氧体的H2还原反应特性,将其与通过溶解法制备的Fe2 O3/Al2 O3载氧体进行了氧化还原反应性比较,在500~1250℃范围内研究了温度对于烧结矿还原反应过程的影响,在950℃下进行了30次循环反应实验,采用四种模型进行了反应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烧结矿的H2还原转化率大于80%,可以完全再氧化,并具有良好的循环反应性能.在500~95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还原反应速率及最终转化率都显著增加;而当温度高于1100℃时,在反应后期还原反应速率和最终转化率有下降的趋势.在500~950℃范围内,对烧结矿的还原过程第一反应阶段( Fe2 O3-Fe3 O4/FeO,还原转化率<25%)可采用二阶反应模型( M2)拟合,得到表观活化能为E=36.018 kJ·mol-1,指前因子为A0=1.053×10-2 s-1;第二反应阶段(Fe3O4/FeO-Fe,还原转化率>25%)采用收缩核模型(M4)拟合,得到的表观活化能为E=51.176 kJ·mol-1,指前因子为A0=1.066×10-2 s-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