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使用新浪微博的204名大学生的调查, 发现线上社会支持、社交媒体使用和社交自我效能感之间显著相关, 它们之间的关系因社会支持类型的不同而各有特点: 把社会支持看成一个整体时, 社交媒体上的社交互动在线上社会支持对社交自我效能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随着社交媒体的社交互动增多, 线上社会支持对社交自我效能感的正性影响越来越显著; 而从线上社会支持的归属感维度讲, 社交媒体上的社交互动在线上社会支持和社交自我效能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归属感促使大学生更多地在社交媒体上进行社交互动, 由此提升其社交自我效能感。研究结果可为理解人们为什么喜欢使用社交媒体以及线上行为如何影响线下心理与行为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675名民族院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学校归属感对民族认同和孤独感的影响,并基于学校归属感进行中介效应检验,以此构建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探究促进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机制.结果表明:民族认同感、学校归属感和和孤独感之间两两显著相关;民族认同感和学校归属感及其各维度,显著负向影响大学生的孤独感;民族认同感通过学校归属感影响大学生的孤独感水平.研究结果证实,学校归属感在民族认同感影响孤独感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的心理机制,为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3.
民族和国家凝聚力的社会心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把对家庭的依恋和归属感延伸到自己所属民族,是因血缘关系而产生民族凝聚力的社会心理基础。国家凝聚力来自国内各民族因政治关系而产生的国家认同感。多民族国家里各民族长期共同生活在同一个“民族图”内,形成国家大民族的特有性格,并对社会心理具有整合作用。民族和国家凝聚力的社会心理意识必须升华为社会意识形态──爱国主义思想体系,才能有效地正确引导社会心理的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4.
以坡月村为例,构建了乡村旅游地感知框架,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评价了养生型乡村旅游地感知水平,运用变异系数和回归分析法探究了乡村旅游地的感知关系.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地感知以及每一个感知维度的强度均处于较高的水平;归属感、依恋感和幸福感的强度差异较小,排斥感和满意度的强度差异较大.归属感、依恋感、满意度、幸福感与居住时间存在正向关系,与学历存在负向关系;而排斥感则相反.2000元是乡村旅游地感知及每一个感知维度与月收入相关关系发生变化的拐点.男性群体、中青年群体、旅游直接利益相关者、当地居民的乡村旅游地感知水平及每一个感知维度的强度均优于其他群体.归属感、依恋感、排斥感、满意度和幸福感相互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乡村旅游地感知模型是一个基于线性模型和指数模型的综合多元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5.
基于付出-回报失衡模型,以1 318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付出-回报失衡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积极心理资本问卷,探讨社会支持在付出-回报失衡与积极心理资本之间的中介作用及此作用在不同生源地类型群体中的差异性。结果发现:(1)付出-回报失衡感与过度投入显著正相关,与社会支持、积极心理资本显著负相关;过度投入与社会支持显著负相关,与积极心理资本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与积极心理资本显著正相关。(2)社会支持在付出-回报失衡感与积极心理资本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过度投入与积极心理资本之间存在社会支持的遮掩效应。(4)不同生源地类型学生能够调节付出-回报失衡感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在城市学生中,付出-回报失衡感对感知社会支持程度的影响相较于农村学生而言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服务场景是服务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顾客的消费体验有显著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感性工学的服务场景设计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获得消费者的感性需求与服务场景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探索最佳的服务场景设计要素组合.以服务管理中的等候场景设计为例,探讨了等候场景的感性词汇空间和场景设计空间的建立、基于感性词汇的场景样本评价、感性词汇与场景设计要素关系的分析等关于等候场景设计的具体问题,证实了所提出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以社会认同和组织支持理论为依据,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价值共创中顾客-企业认同和顾客感知组织支持在顾客资源对顾客价值影响间的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顾客的人力和关系资源显著正向影响顾客的实用和享乐价值,顾客的人力和关系资源显著正向影响顾客-企业认同与顾客感知组织支持;顾客-企业认同显著正向影响顾客的实用和享乐价值;顾客感知组织支持对顾客的实用价值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顾客-企业认同和顾客感知组织支持在顾客资源和顾客价值关系间具有中介作用,且顾客-企业认同和顾客感知组织支持是非递归关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依赖性量表(Dy)和学生生活应激问卷(SLSI),对43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探讨社会支持、依赖性与生活应激之间的相关关系.结论:大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程度与其生活应激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显著;大学生的依赖性与其获得的社会支持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个体的依赖性与其生活应激之间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依赖性是社会支持与生活应激之间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以及总体幸福感量表对247名在校高师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高师生的社会支持、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在0.230.89之间,P<0.01);回归分析发现,社会支持对自尊和主观幸福感回归效应显著;自尊在社会支持基础之上对主观幸福感回归效应显著,对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起到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进一步验证了自尊是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0.
以庐山风景区为例,实证分析了旅游者地方感对旅游者忠诚度的影响,并探讨了旅游者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自然风景感知维度、社会人文感知维度及旅游功能感知维度与情感依恋维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旅游者对庐山的情感依恋程度对其满意度和忠诚度产生直接影响,自然风景感知维度、社会人文感知维度、旅游功能感知维度主要通过情感依恋维度影响着旅游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旅游者满意度在情感依恋维度与忠诚度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实证方法考察了服务产品顾客的人际互动能力对顾客社会规范行为及服务满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这些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顾客的人际互动能力对顾客社会规范行为、服务满意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揭示了顾客在服务产品消费的过程中,个体的社会心理特征对其行为选择和服务感受的影响作用,提供了对影响顾客社会规范行为的前因变量更为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采用《心理一致感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调查1110名大学生的心理一致感的特点及其与社会支持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是否独生变量上,大学生心理一致感的意义感维度差异显著(t=-2.39,P<0.05);在年级变量上,可理解性(F=4.14,P<0.01)与意义感(F=2.86,P<0.05)两个维度差异显著;社会支持各维度与心理一致感显著相关,社会支持对心理一致感有预测作用;大学生中非独生高于独生,大四学生心理一致感最高,大二最低。  相似文献   

13.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学业自我效能量表以及主观幸福感量表对480名高职学生展开问卷调查,以测量高职学生社会支持、学业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统计结果表明:(1)高职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性别差异不显著,而在年级维度上达到显著水平即主观幸福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显著降低;(2)社会支持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均对高职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抑郁产生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法,以随机整群抽取的348名师范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师范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一般自我价值感与抑郁的关系。结果表明:(1)师范大学生在社会支持、一般自我价值感与抑郁方面的性别差异和家庭差异都不显著;(2)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社会支持对抑郁的主效应都很显著;(3)一般自我价值感与社会支持对抑郁有显著交互作用;(4)高一般自我价值感—高社会支持组的大学生抑郁最低,低一般自我价值感—低社会支持组的大学生抑郁最高。结论:心理健康教育应把一般自我价值感低且社会支持低的大学生作为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5.
以渭北旱塬黄陵县为案例区,基于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数据,比较土地流转背景下失地与未失地农民在土地依赖与地方依恋两个维度的感知异同,并从人口学特征和外部环境两个角度分析其地方感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依托"土地"理解"地方",未失地农民的土地依赖和地方依恋均强于失地农民,但各维度的因子得分存在差异。失地与未失地农民的感知网络核心均在于土地依赖维度,但失地农民感知负向且消极,未失地农民感知正向而积极。农村居民根植性随年龄增长而变强,随学历提升而减弱,整体较强;归属感与文化程度关系密切,文化程度上升,未失地农民归属感减弱,高学历者归属感更低,失地农民归属感整体较弱,但高学历者归属感稍强;满意度与人均收入关系最为密切,高收入则满意度高,同等收入状况,未失地农民满意度高,失地农民对收入期望更高;外部环境主要影响农村居民归属感和社交认同,自然-社会环境的改善,有助于增强农民与村落的情感连接。  相似文献   

16.
以排球运动员为调研对象,探究教练员自主性支持行为对内部动机的影响机制,并引入基本心理需求作为中介变量.结论表明:基本心理需求在教练员自主性支持和内部动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在3种基本心理需求中,归属感对内部动机的作用最为显著,其次为胜任力,而自主感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李蕊  李占乔 《科技信息》2009,(10):14-15
本研究在河北省6所高校内选取277名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显示,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两两之间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社会支持能显著预测自尊和主观幸福感,自尊在社会支持的基础之上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预测;运用结构方程AMOS方法进一步验证了自尊在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着部分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贵州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特征和心理健康之间关系密切。贫困大学生的客观支持分数较低。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兼职、不同来源地和父亲文化程度对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均有影响。心理健康各因子和社会支持中的三个因子显著相关,社会支持各因子能有效的预测心理健康各因子。  相似文献   

19.
地方感、地方依恋与地方认同等概念的辨析及研究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地方感、地方依恋与地方认同已经成为文化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但目前研究者对其概念的内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都尚未达成共识.鉴此,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在明确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明晰了概念间的关系.研究指出:地方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包容性概念,包括地方依恋与地方认同两个维度;地方依恋与地方认同是2个相关但各具独特内涵的概念,研究过程中应对其进行有效区分;地方依恋会影响地方认同,二者都有助于地方感的构建.文章最后指出,未来研究中应该从概念构建上突出地方本身的独特性和典型性,研究中应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空间上应区分地方感的不同空间尺度,时间上则应强调地方感研究的动态观点.  相似文献   

20.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修订版、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4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测量,在社会支持主效应模型、情绪ABC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的综合视角下,探讨领悟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领悟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抑郁呈显著负相关;(2)领悟社会支持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