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讨论了红外光谱方法以吡咯为探针分子研究固体催化剂表面碱性的起源、发展过程和最新进展。结合笔者在该领域的科研实践,可以认为,以吡咯为探针分子用红外光谱方法研究催化剂碱性,实属一种较理想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吡咯中试已在仙居合成化工厂获得成功,这是在省石化厅受省科委委托召开的吡咯中试鉴定会上所确认的。吡咯是一种有机化工原料的中间体,利用吡咯环可以生产高档的食用香精,可制造优秀风湿性消炎药,还可解决食品罐头贮、  相似文献   

3.
1 引言近年来,报导了许多阴离子掺杂的聚吡咯,但是,阳离子掺杂的聚吡咯还不多见报导。我们发现并合成出了二价铂离子和二聚吡咯形成的新型的二氯η—二聚吡咯合铂配合物,该配合物是黑色固体粉末,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电对空气、酸和碱稳定,不导电,对H_2O_2有可观的催化活性,在文献中未见报导。 2 实验 2.1 药品和仪器铂氯酸钾,分析纯,沈阳试剂三厂吡咯,重新蒸馏提纯,收集131±1℃馏分  相似文献   

4.
通过化学聚合和电化学聚合法在棉织物表面沉积聚吡咯,分别制备了两组聚吡咯/棉导电织物.测试了导电织物的表面电阻、厚度方向上的电阻、交流信号下的交流阻抗,以及电化学阻抗谱.结果表明,两种聚合方法制备的试样在表面电阻、厚度方向上的电阻及交流阻抗等电性能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然而试样的电化学阻抗谱之间存在不同的性能特征,电化学聚合制备的导电织物和人造汗液之间所形成的双电层电容大于化学聚合制备的试样,且前者在人造汗液中的转移电阻明显小于后者.试样表面的微观形貌观察结果表明,电化学聚合的聚吡咯不仅覆盖了棉纤维的表面,而且有向空间生长聚集的现象,导致聚吡咯比表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富里哀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固体~(13)C核磁共振(~(13)C NMR)等测试方法,对化学氧化聚吡咯的导电性及化学结构作了详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在氧化态的聚吡咯中,平均每四个吡咯环带有一个负离子(Cl~-),大分子链上的正电荷分布在氮原子上,各吡咯环主要以α-α相连接。经还原剂处理后。聚吡咯的电导率下降了7个数量级,这与大分子链上正电荷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新型铝电解电容器中导电聚吡咯对电极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铝电解电容器介质表面形成导电聚吡咯膜作为电容器对电极的方法。导电聚吡咯的沉积分为两个步骤。首先用化学聚合方法在介质膜上形成一薄层导电聚吡咯大此基础上再进行电化学聚合。实验分析了聚合条件对聚吡咯电导率的影响。制备出电导率力10S/cm的聚吡咯膜和以此为对电极的新型固体铝电解电容器。  相似文献   

7.
《中国白族白文文献释读》一书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块白文是白族历史上采用汉字的音读、训读、自造新字和汉语借词等方法来表达白语的一种文字。不仅在历史上使用过,今天仍然有在使用,收集其文献进行释读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煤中吡咯型和吡啶型氮热解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Gaussian98程序,采用密度泛函法,在6-311 G(2d,2p)基组水平上,对吡咯型氮和吡啶型氮这两种煤中氮的主要存在形态在热解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自由基进行了量子化学理论计算,通过对这几种自由基热裂解反应的活化能的比较,表明吡啶型氮较吡咯型氮稳定,在热解过程中吡咯型氮会比吡啶型氮提前发生环裂而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一种制备1-甲基-2-对甲苯甲酰基吡咯的方法,该方法以N-甲基吡咯为起始原料,先经过Vils-meier-haack甲酰化反应制得N-甲基-2-吡咯醛,后者经肟化脱水制得N-甲基-2-吡咯腈,该化合物与格氏试剂对甲苯基溴化镁发生格氏反应,经水解得到1-甲基-2-对甲苯甲酰基吡咯.在格氏反应中,尝试使用超声波辐射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经过工艺改进,各步反应均达到了较高的收率,总收率达到30.5%,同时对实验中的有关问题做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恒电位法在铝合金片(Al)上电镀吡咯单体电化学聚合形成聚吡咯(polypyrrde,PPy)镀层,研究其防腐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以及X射线衍射(XRD)表征样品微观形貌与结构组成,接触角测量仪与热重分析仪分别表征样品的疏水性能与热稳定性,采用腐蚀形貌图、极化曲线以及EIS表征样品的防腐性能。结果表明:聚吡咯镀层均匀、致密展现出良好的机械屏蔽性能。聚吡咯为无定形结构,吡咯单体之间以C—C键连接成链式聚吡咯。聚吡咯镀层表现为疏水性能,且热稳定性良好。浸泡在3. 5%Na Cl溶液中136 h后,铝合金出现大量点蚀现象,而聚吡咯镀层并没有出现严重腐蚀现象。聚吡咯镀层的腐蚀电流密度比铝合金更小,对铝合金保护率达到80. 8%。此外,聚吡咯镀层的溶液电阻与电荷转移电阻比铝合金高很多,表明其对溶液中电解质离子有更强的阻碍作用以及低电荷转移速率,防腐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1.
铂化微酶电极低极化电位下催化H2O2的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铂丝电极经铂化处理后,将3位取代的吡咯衍生物(3-羰基丁酸吡咯)与单体吡咯以适当的比例混合,与葡萄糖氧化酶(GOD)一起用循环伏安法共聚合到铂化的铂丝电极上,形成杂聚吡咯/GOD膜,制成微葡萄糖酶电极。酶电极在低的极化电位下对H2O2有较高的灵敏度,电极的稳定性良好,间断测定3个月,灵敏度仍达原来的70%左右。  相似文献   

12.
以1-Boc-4-哌啶甲酸为原料,通过酰化、酯交换、水解、缩合反应合成了新型的化合物1-Boc-4-(1,1-二(2-吡咯烷基)乙基)哌啶(4),产率为54.3%。然后在二氯甲烷中,化合物1-Boc-4-(1,1-二(2-吡咯烷基)乙基)哌啶(4)、吡咯及丙酮在三氟乙酸催化下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目标化合物Meso-七甲基-meso-(1-Boc-哌啶基)杯[4]吡咯(5),产率为54.6%。目标化合物的结构通过核磁共振与高分辨率质谱分析确定。  相似文献   

13.
影响聚吡咯铝电解电容器漏电流的因素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在腐蚀并赋能的铝箔试样表面合成了聚吡咯,并制备了聚吡咯铝电解电容器。在聚吡咯被覆的过程中,由于聚合溶液的毛细现象使电容器的阴极与阳极之间形成了微小的电气通路,另外聚合溶液对铝氧化膜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导致氧化膜的缺陷增加,这两种情况是聚吡咯电解电容漏电流增加的根本原因。研究发现,采用合适的阻断材料和缩短聚合时间均可以有效地降低它们的影响。通过热重-差热分析,说明了在贮存过程中环境对这种电容器漏电流的影响,并提出了保持该电容器长期性能稳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聚吡咯膜电极对茜素红的电催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电化学聚合的聚吡咯(PPy)膜电极对茜素红电极反应的电催化活性。在聚吡咯膜电极上,茜素红的阳极氧化电流比在铂电极上增加数倍。相应的阴极过程也较铂电极显出一定的催化活性。茜素红在铂电极上和PPy膜电极上都显示了吸附现象。在PPy膜电极上用电位扫描法载入一定的铂微粒时,载铂微粒的PPy膜电极上茜素红的电催化电流进一步增加.在较高的电位和扫描速率下更为明显;但载入的铂微粒过多时,则使电流峰变平坦。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电化学固定化方法制备聚毗咯/葡萄糖氧化酶膜电极(PP/GOD),并研究其电化学行为,在除氧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经不同极化处理后的PP/GOD电极在循环伏安图上表现出不同电流峰,归因于聚吡咯电极氧化态的转变,GOD的存在引起PP/GOD电极与聚吡咯电极伏安行为的差异,讨论了PP/GOD电极对葡萄糖的响应性能,指出聚吡咯的完全氧化态PP~(++)可能参与酶反应中的氧还原过程。  相似文献   

16.
导电聚吡咯具有合成方便、电导率可调、易聚合等优点,而且具有特殊的光、电、热等性能,在导电聚合物中最具应用潜力。聚吡咯纳米复合材料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它既保留了聚吡咯的原有特性,还赋予了与之复合的材料的性能,成为许多前沿科研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介绍了聚吡咯纳米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了复合材料的主要类别及应用领域,并对聚吡咯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1.中枢经系统无论处于药物兴奋或药物抑制状态均能使大白鼠肝脏中色氨酸吡咯酶活力增加,而使其诱导酶活力下降。此种酶活力的增加可能是通过腎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而引起的。 2.声源性癫癇大白鼠在癫癎样发作时肝脏中色氨酸吡咯酶活力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变化。 3.实验发现,黄鼠肝脏中也有色氨酸吡咯酶存在,其活力远较大白鼠为低,色氨酸吡咯酶在黄鼠肝脏中也能通过底物诱导生成,黄鼠处于冬眠时期此酶活力有显著的增高。 4.对于上述结果的机制进行了初步讨論。  相似文献   

18.
为了改善和提高聚吡咯的溶解性和导电性能,利用化学氧化聚合法设计实验,制备聚吡咯。采用木质素磺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和对甲苯磺酸三种掺杂剂,通过改变掺杂剂的种类、掺杂剂的掺杂量、氧化剂的掺杂量、氧化反应时间、氧化温度等反应参数来优化聚吡咯的制备工艺。采用XRD、FTIR、SEM和四探针电导率测试仪等对产物的组成、结构和导电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三种掺杂剂均可以成功制备聚吡咯,有效地改善聚吡咯的水溶性能,其中木质素磺酸钠掺杂的聚吡咯性能最佳,当木质素磺酸钠取0.002 mol、n(Py)∶n(Fe Cl3·6H2O)=1∶1.2、反应在0℃下进行16 h时,电导率最高能达到0.818 S/cm。  相似文献   

19.
在导电玻璃表面电化学聚合聚吡咯,通过改变掺杂剂和膜层数得到三种聚吡咯膜,利用Hitachi-530扫描电镜观测其表面性能,在阳极电刺激下,使用光学显微镜等观察接种神经细胞的黏附数量。由此得出:聚吡咯表面性能和医学性能可以通过改变掺杂剂,膜层数来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究竟有多少种语言和方言,其数字大得惊人。据世界有关方面统计。全球共有5600多种语言和方言,其中不包括1400多种已经死亡的语种。在5600多种语言中,经语言专家研究过的大约有500种,其中三分之二的语言没有文字或文献。地球上语种和方言密度最大的地区有喜马拉雅山区,有160种;尼日尔河流域,有280种;而更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