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分子免疫学从免疫化学发展而来,是现代免疫学的一个新分支。免疫化学主要研究抗原和抗体及其相互作用,范围仅限于体液免疫方面。抗体是免疫反应的关键分子,它一身而二任,具有识别抗原和发生效应(固定补体、结合细胞等)两类功能。抗原抗体反应的最显著特点是高度专一性。抗体分子如何识别成千上万结构不同的抗原,如何完成对抗原或靶细胞的效应功能?抗体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2.
科学信息     
·Progress in Neurobiology《神经生物学进展》Vol.36,No.1,1991年1.中枢神经系统中含P物质细胞的发生演化关键词:神经递质P物质;中枢神经系统中细胞的免疫学分析;细胞的早期胚胎发育;含P物质细胞的演化及其作用. 2.消化酶CCK在摄食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关键词:CCK酶的分子化学结构;CCK酶在摄食中的功能以及在其它方面的作用;CCK酶与摄食者年  相似文献   

3.
何继满  丰美福 《科学通报》2000,45(11):1173-1178
小鼠原代肝实质细胞和同种小鼠肝成纤维细胞在无血清混合共培养条件下,形成了复杂的三维结构,而且维持良好的功能状态:白蛋白分泌水平在第7天时仍维持10μg/10^6细胞以上,尿素合成水平平均达25μg/10^6细胞,通过无血清的培养方式,可避开血清中复杂成分的作用,研究肝成纤维细胞对肝实质细胞的活性、功能和三维结构形成的作用,表明间质成分对肝实质细胞活性和功能的影响中,成纤维细胞和产质细胞之间直接黏附  相似文献   

4.
免疫系统     
陈钰 《自然杂志》1996,18(1):30-33
一提起免疫学这个名词,大家都会说这是一个发展很快的学科,是先进学科.其中,懂行的学者们清楚地知道当今的免疫学早已不仅仅是细菌学的一个部分,也不是单纯地“就范”子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尽管它是以研究抗微生物感染而发展起来的,但并不是只有病原性微生物才能引起免疫反应.异种动物的成分或细胞,动、植物的蛋白质,多糖,甚至像青霉素这样的化学物质都能引起免疫反应.一句话只要是身体之外的物质,身体都将把它作为异物识别出来,排除出去.这将由身体的DNA决定.身体为什么把除了自己以外的物质都当成敌人呢?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自己的这种能力是在什么地方决定的呢?如果让控制识别能力的“机关”出了故障,面对非自己的物质入侵,身体是否仍然会举起拳头攻击呢?这才是当今免疫学要解释的问题.分子、基因手段是当代生命科学的最前线.在分子和基因水平上解释免疫学是当代免疫学中最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5.
犹如战场的皮肤 近年来,免疫学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免疫学对癌和艾滋病的治疗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过去,在人体免疫方面备受关注的主要是血液中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和胸腺、肠壁等器官。 但是,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皮肤在免疫方面也担负着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6.
附睾的免疫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宗梁 《科学通报》2005,50(18):1935-1941
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一门学科. 免疫系统由早期的天然免疫和后期的获得性免疫所组成. 免疫系统的任务是通过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其中包括长效的免疫记忆反应, 对病原体或外源分子予以识别和清除, 以保护宿主的自身稳定. 本文简单介绍附睾的结构、功能和附睾上皮细胞组成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通过分析炎症引起的附睾内免疫活性细胞的变化、大鼠附睾防御素的表达和防御素的抗炎症细胞反应, 介绍附睾的血-附睾屏障、免疫屏障以及附睾炎症和男性不育的病理机制, 揭示附睾与免疫学之间的密切关系. 最后对今后应关注的与附睾免疫学相关的学科研究领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T细胞受体的多面性李大卫译,何方淑校“人们认为受体相当简单和迟顿,但是它可能比你想象的更为灵敏。”不难理解免疫学者们为什么把T细胞受体当作一个具有强烈吸引力的目标。因为受体(实际上是位于免疫T细胞外膜中,具有收集作用的几个蛋白质)能够识别和结合外来的...  相似文献   

8.
癌症病人血清中存在抑制免疫功能的物质,已不断见诸报道。但利用T细胞集落(CFU-TL)结合血清免疫抑制活性存在情况的研究,则尚未见报道。我们采用T细胞集落甲基纤维素微量培养方法,研究20例经组织学确诊的癌症病人  相似文献   

9.
激光多普勒技术是近年来在生物医学中颇受重视的一项新技术,它可以在直径为10微米左右的探测区上以极高的空间分辨率测量单一细胞的流动信息,可以实时地观察和分析生物系统的瞬变过程,为微循环研究、血液流变学研究、药物学研究、祖国医学研究以及免疫学研究和血液病、血液循环系统疾病诊断  相似文献   

10.
朱益陶 《科学通报》1982,27(7):432-432
哺乳类胚泡和人胎盘已知能产生多种激素,包括类固醇性激素和促性腺多肽类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在妇女妊娠第7天的血清中就能测出。由于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由丘脑下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H-RH)直接调控的,因此若能观察到相应的LH-RH存在于绒毛组织中,并能用免疫组织化学做细胞内定位,将是很有意义的。人胎盘的生物化学分析已经提供证据指出,胎盘中可提取出纯化的LH-RH,它在免疫学、生理生化和生物学  相似文献   

11.
免疫学家在寻找体内起免疫监视作用的细胞时,发现了多种具有不同功能的淋巴细胞.如果培养条件适宜的话,有些类型的细胞会杀伤其他类型的细胞,包括肿瘤细胞.这些细胞包括T 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所以称为自然杀伤细胞是因为它从血液或者淋巴组织中分离出来时处于有活性的细胞毒(细胞杀伤)状态,而毋需活化或免疫措施.几种细胞毒细胞成功地起着免疫监视的作用,然而尽管这些细胞在培养中能杀伤一些肿瘤细胞,但是还未能证明它能在癌症患者中也有同样的效能.现在免疫监视再次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因为一种新的  相似文献   

12.
"免疫"最初是作为机体的一种抗感染的功能被认识的.当意识到是一些识别性成分在起关键作用时,曾引起了免疫学家们的担忧,如曾获得1908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埃尔利希(P.Ehrlich)就设想过免疫识别和排斥自身组织的景象,称之为"自身中毒恐怖"(horror autotoxicus).令人遗憾的是,免疫可能带来的问题并非仅是想象中的.免疫不仅是引起临床上许多病症的基本原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重症肌无力、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各种各样的自身免疫病,而且也使机体在接受治疗方面遇到了不小的障碍,如药物过敏、输血红细胞被溶、移植器官遭到排斥等.这些现象也使免疫学的核心问题被确立为它是如何区分不同抗原并分别对待的,常被简化表述为区分"自己"和"异己".现代免疫学就是围绕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而形成、发展的,近年来又有了一些重要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微管作为细胞骨架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在细胞生命过程,如细胞形态的建立和维持、细胞的迁移、细胞器在细胞内的运输以及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质的排列和分离中发挥重要的功能.不仅如此,微管还介入了病毒的复制周期.病毒作为一种寄生生物,它的存活依赖于它最  相似文献   

14.
周光炎 《科学通报》1982,27(9):569-569
植物血凝素PHA诱发的淋巴细胞转化反应(以下简称淋转)广泛地用于研究T细胞的激活和测定各种病人的非特异细胞免疫状态。我们发现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过短期培养去除了粘附细胞之后,即对PHA无反应。由于自身和异体粘附细胞在重建这一反应中具有相同的效力,而且血清所显示的重建功能也必需以一定量粘附细胞存在为前提,提示人体淋巴细胞对PHA的增殖必需要有大单核细胞的参与,而且两类细胞的相互作用不受组织相容性抗原的约束。  相似文献   

15.
鱼类生存环境特殊,黏膜组织与外界水环境直接接触,极易受到水中各种病原的侵染.在长期演化过程中,鱼类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黏膜免疫系统,即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s, MALTs),包含B细胞和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等重要的免疫细胞和效应分子,在抵御外界病原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功能.此外,鱼类黏膜表面定居着大量共生菌,其与黏膜免疫之间的互作共同维持了宿主的黏膜稳态平衡.类似于哺乳类和鸟类黏膜IgA,硬骨鱼类分泌型免疫球蛋白T(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T, sIgT)能够结合到共生菌群表面发挥免疫排斥作用,在维持黏膜稳态中具有重要的功能.解析MALTs在鱼类抗感染免疫以及黏膜微生物稳态调节中的机制对鱼类免疫学乃至整个脊椎动物比较免疫学的基础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鱼类黏膜免疫系统组成、黏膜B细胞和Ig抵御病原感染的功能以及黏膜Ig与共生微生物互作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鱼类黏膜免疫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从黏膜免疫角度为鱼类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心理免疫学     
心理免疫学(Psychoimmunology)是一门崭新的、迅速发展的学科,它揭示大脑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以影响疾病易感性的方式。免疫系统识别和抵制机体中外来物,如细菌和病毒。它与机体癌症反应、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关。对这些疾病的易感程度取决于免疫功能状况。过去生物学家认为免疫系统是一种独立的自我调节的体系。最近研究表明大脑会影响免疫功能,这意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细胞融合现象是1957年日本冈田善雄博士发现的。它是给动物细胞中加上HvJ(Hemagglutinating virus of Japan)病毒,病毒表面的受纳体即发生连接作用,使细胞与细胞凝集起来,产生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核的细胞。这一技术后来应用于体细胞遗传学之类的基础科学,作出了很多贡献。细胞融合技术最近引起了产业界的注目,其原因是:(1)1975年英国C.Milstein等人将此技术用于免疫学领域,利用淋巴球之类细胞和癌细胞融  相似文献   

18.
<正>分子编程或能逆转细胞凋亡及其他形式的细胞程序性死亡。2007年,邓浩雯停下她在爱荷华州立大学的本科学习,参加到在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博士的哥哥邓浩林的工作中。那时,邓浩林在冯明钊的免疫学实验室研究细胞骨架破坏对细胞凋亡(apoptosis)中线粒体破碎的作用。细胞凋亡是研究最多的细胞自杀形式,但兄妹二人认为一个更基本的问题还悬而未决:一旦细胞凋亡启动,细胞还能从一地鸡毛中重生吗?  相似文献   

19.
如果有人说,利用一个细胞就能行使营养、呼吸、排泄、生殖等功能,那你一定会认为这是天方夜谭。可是,世界上恰恰就存在这种奇迹般的细胞,只要有这么一个细胞,它就能单独行使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才能行使的所有功能。甚至于连生儿育女、传宗接代这样复杂的事情它自个儿也照样能够轻松搞定。  相似文献   

20.
辉煌的免疫学 由于免疫学研究在医学领域具有特殊地位,所以100年来免疫学研究成果18次获得诺贝尔医学奖:首届诺贝尔医学奖就授予免疫学成就;第一个10年中获奖5次;之后每10年都有1~2次获奖;20世纪70年代后每10年各有3次获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