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9年11月,JPL启动了彗星撞击计划. 2005年1月12日,NASA成功发射"深度撞击"号探测器.  相似文献   

2.
新京 《科学之友》2005,(17):34-37
7月4日,美国独立日的夜空被无数美丽的焰火点缀,但最引人注目的一朵焰火绽放在距地球1.32亿km处的太空中:美国宇航局的"深度撞击"号宇宙探测器发出撞击舱,以10.2km/s的宇宙速度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4日凌晨,人们甚至用肉眼都能看到这朵熠熠生辉的太空焰火.  相似文献   

3.
陈勇 《科学之友》2005,(17):32-33
美国东部时间7月4日凌晨1时52分(北京时间4日13时52分),在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之后,美宇航局的"深度撞击"彗星撞击器终于成功击中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表面,在太空中绽放出美丽的焰火,完成了人造航天器和彗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就在这一片焰火之中,人类仿佛窥见了太阳系的儿时容貌.  相似文献   

4.
2005年7月4日,在距离地球4.5亿千米的地方,由美国"深度撞击号"飞船发射的撞击器成功的撞击了"坦普尔1号"慧星,从而在太空上演了一场十分壮观的"焰火秀".  相似文献   

5.
乔梁 《科学24小时》2021,(10):24-25
据媒体报道,一颗名为"阿波菲斯"的近地天体正在加速前行,很有可能在2068年4月12日撞击地球,其后果恐怕是灾难性的.这颗近地天体是一颗直径超过300 米的小行星,它撞击地球所产生的威力,相当于8.8 亿吨TNT炸药同时爆炸.  相似文献   

6.
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深度撞击"号宇宙飞船,在今年7月4日发射撞击器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后,不久前首度发表的细节分析显示,彗星是由易碎粉末结块组成,在部分天文理论家的眼中,其周围的碳分子就是孕育地球生命的种子.  相似文献   

7.
2005年7月4日,在距离地球4.5亿千米的地方,由美国“深度撞击号”飞船发射的撞击器成功地撞击了“坦普尔1号”彗星,从而在太空上演了一场十分壮观的“焰火秀”。这次撞击的时间跟预定时间完全吻合。这次撞击的目的是探查彗星的构成。近距离环绕“坦普尔1号”彗星飞行的“深度撞击号”飞船(母船),是此次“深度撞击”任务中的主要角色,它将撞击舱发  相似文献   

8.
新知短信     
人类导演"关地大冲撞" 用核弹轰击小行星的设想早已提出,然而实现的则是用宇宙探测器撞击彗星。这是人类首次主动"攻击"一个宇宙天体。近日,美国航天局为寻找早期太阳系的冻结碎片,向一颗距地球1.3亿千米的彗星发射探测器,名为"深度撞击"的探测器发出的冲撞将在彗星表面撞出一个坑。  相似文献   

9.
四海 《科学之友》2007,(17):30-31
2007年6月30日是"通古斯大爆炸"发生99周年的日子,这个困扰科学家近百年的爆炸原因,不断又有新的解释被提出.最近科学家在爆炸地点附近发现了一个湖泊,这个湖宽300 m、深50 m,形状类似一个低速撞击坑,为行星撞击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0.
防劫机新装置有效反恐 欧洲研究人员正争取在2008年前研发出"不可劫飞机".新研发的系统将全程监视可疑旅客,并自动操纵飞机避免撞击建筑物和大山.这一系统可能在2010年-2012年间投入商业应用.  相似文献   

11.
1999年11月,JPL启动了彗星撞击计划。2005年1月12日,NASA成功发射“深度撞击”号探测器。美国东部时间7月4日凌晨1时52分,咖啡桌大小的近400kg重的撞击器以10km/s的速度和纽约大小的“坦普尔1号”彗星准确地做了“第一次亲密接触”。这需要极为准确的导航。JPL深度撞击项目负责  相似文献   

12.
这是史无前例的壮举.北京时间7月4日中午1时52分,全球瞩目的"深度撞击号"撞击器终于按预定时间与"坦普尔一号"彗星相撞成功.消息一传出,所有关注这一创举的人都兴高采烈、欢欣鼓舞,这次的太空"烟火"也为美国7月4日的独立日献上了一份厚礼.  相似文献   

13.
光明 《科学之友》2005,(9):38-38
“其实我们国家也有自己的‘深度撞击’计划,只是以前一直没有对外公布而已。”在媒体的新闻发布会结束之后,负责此次“深度撞击”观测的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专家赵海斌博士透露了这个消息。赵海斌说,在探月成功后,便将付诸实施,而他本人正是规划的成员之一。小天体对地球存在威胁  相似文献   

14.
未然 《科学之友》2005,(11):23-23
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深度撞击”号宇宙飞船,在今年7月4日发射撞击器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后,不久前首度发表的细节分析显示,彗星是由易碎粉末结块组成,在部分天文理论家的眼中,其周围的碳分子就是孕育地球生命的种子。洗衣机般大小的撞击器于7月4日撞击“坦普尔1号  相似文献   

15.
舒放 《自然杂志》2005,27(4):227-230
进入6月以来,在短短的几天里,两条与科学相关的新闻吸引了全世界无数的眼球:首先,世界第一个实验型热核反应堆最终花落法国,紧接着,首次人造天象--"深度撞击"炮轰彗星成功.这两个事件在科学的发展道路上都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绝对算得上是今年科技界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6.
新京 《科学之友》2005,(9):34-37
7月4日,美国独立日的夜空被无数美丽的焰火点缀,但最引人注目的一朵焰火绽放在距地球1.32亿km处的太空中:美国宇航局的“深度撞击”号宇宙探测器发出撞击舱,以10.2km/s的宇宙速度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4日凌晨,人们甚至用肉眼都能看到这朵熠熠生辉的太空焰火。耗资3.33亿美元的“  相似文献   

17.
王瑞良 《科学之友》2005,(17):84-85
大多数意外事件都能预测 2005年是"9·11"恐怖袭击事件4周年.如果在2001年9月11日以前,有人对你说,几名伊斯兰恐怖分子可能会发动自杀性袭击,用劫持来的大型客机去撞击纽约世贸中心的双子楼,你会怎么想呢?你大概会和大多数人一样,对此不以为然,甚至会认为是痴人说梦,一笑了之.  相似文献   

18.
基于"嫦娥一号"的月表形貌特征分析与自动提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嫦娥一号"CCD相机获得的遥感影像及其经三线阵数字摄影测量处理后的DEM数据(空间分辨率为500 m)进行了月表形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月球的平均高程为-742 m,最大高程点和最小高程点均位于月球的背面,其中前者位于Engel'gardt撞击坑东缘,后者位于Minkowski撞击坑的次级撞击坑内;月球表面相对平...  相似文献   

19.
正7月4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朱诺"号探测器到达其五年旅途的终点,开始环绕木星飞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有一个惯例——将高风险控制操作安排在美国独立日。1997年7月4日中午时分,火星探路者计划将第一部火星探测车"索杰纳"号(Sojourner)成功降落在火星上。11年前的同一天,"深度撞击"号(Deep Impact)探测器与坦普尔1号彗星成功相撞,该成就被天文学家伊  相似文献   

20.
田瑞芳 《科学之友》2005,(12):17-18
"弹簧土"的形态、深度和路基填筑厚度采用正确的处理方法,对于路基工程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浅谈了"弹簧土"的工程处理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