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7 毫秒
1.
在分析废旧汽车零部件回收再生方案及其回收经济性的基础上,讨论了汽车回收再生的技术方法和策略;并提出了汽车面向回收再生设计及面向可拆卸性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了可拆卸性设计系统模型;指出面向回收再生设计及面向可拆卸性设计是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实现汽车产品绿色化设计及创建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面向汽车零部件试验的通用测控平台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论述汽车零部件试验系统开发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车辆液力减振器试验系统的开发实例,利用VC++软件开发工具构建了面向汽车零部件试验的通用测控平台,划分了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设计实现了平台的类库对象,采用多线程技术保证了平台的实时性.这种平台具有最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够充分满足现代汽车零部件试验软件开发的各种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汽车发动机协同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对设计知识需求量大且存在差异性的问题,提出了面向汽车发动机设计的可拓知识推送模型。首先,建立了汽车发动机设计知识的可拓推送体系结构,给出了汽车发动机设计可拓知识推送模型的设计流程框架;然后,建立了汽车发动机设计知识的可拓基元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模糊化处理,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汽车发动机设计可拓知识库的构建流程;最后,基于可拓知识库构建了汽车发动机知识推送可拓关联函数模型,进而建立了面向汽车发动机设计的可拓知识推送模型。某车企汽车发动机协同设计实例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面向汽车发动机设计的可拓知识推送模型是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辅助可重组制造系统集成框架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目前缺乏能够结合我国制造业现状的具体实施与应用的可重组制造系统计算机辅助系统平台问题,提出了基于面向对象开放式架构、模块化技术方法的可重组制造系统集成设计框架。分析了集成框架的规划问题,给出了体系结构。建立了集成框架的系统功能模块,并就实现每个模块所采用的关键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依据该设计思想,结合某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开发了集工艺分析描述、布局规划、生产调度、仿真优化、成线监控和资源管理为一体的集成系统。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辅助可重组制造系统集成设计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目前缺乏能够结合我国制造业现状的具体实施与应用的可重组制造系统计算机辅助系统平台问题,提出了基于面向对象开放式架构、模块化技术方法的可重组制造系统集成设计框架.分析了集成框架的规划问题,给出了体系结构.建立了集成框架的系统功能模块,并就实现每个模块所采用的关键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依据该设计思想,结合某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开发了集工艺分析描述、布局规划、生产调度、仿真优化、成线监控和资源管理为一体的集成系统.  相似文献   

6.
面向产品自主开发的并行协同环境与支持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汽车关键零部件自主开发的特征和协同过程为研究对象,应用并行工程原理、INTERNET/INTRANET技术、CAD/CAM/PDM(Computer Aided De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Product Data Managerment)技术,归纳总结汽车关键零部件自主开发的领域知识,建立了一套面向车身覆盖件自主开发的并行协同集成环境和命名能支持关键技术,并采用KBE(Knowledge Based Engineering)二次开发方法,对企业的设计/制造经验进行了知识转化,在某企业新车产品开发的生产实践中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汽车制造企业精益生产的要求,结合远距离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循环取货特点,从供应商集并中心选址、循环取货车辆路径的设计、汽车零部件远距离供应商循环取货流程设计、循环取货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商务系统规划五个环节对远距离零部件供应商循环取货进行系统的研究。最后对W公司远距离零部件供应商循环取货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8.
面向拆卸的设计是绿色设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SolidWorks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介绍了SolidWorks在面向拆卸设计系统中的应用,具体分析了其关键技术——零部件信息提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知识的铝型材挤压模具集成设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基于知识的铝型材挤压模具集成系统的框架,研究了事例推理技术(CBR)在铝型材挤压总体事例建模中的实现以及面向铝型材挤压成形过程的仿真方法.总结了集成知识模型中的几何处理技术,提出了基于CAD平台进行几何处理的基本原理并建立了相应的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10.
将产品成本评估系统移植到产品数据管理(PDM)环境中,实现了产品成本评估系统与PDM的有机集成。该集成系统充分发挥了PDM和成本评估系统的优势,缩短了产品成本评估的时间,为企业实现面向成本的设计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1.
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进行汽车零部件物流网络规划研究.针对汽车零部件业务特点,以市场环境、运输配送和服务能力3大因素构建选址评价体系,根据评价的确定程度,建立确认度矩阵对层次分析法(AHP)进行改进.最后,以某著名物流公司的实例,验证了规划的效果和改进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汽车车身设计的特点,提出基于逆向工程技术的车身数字化设计平台框架,并对车身复杂曲面的造型方法和实施逆向工程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首先根据已有的汽车车身外形,采用逆向工程技术和数字化技术,依据STEP标准建立起车身数据的统一数据模型,建立相应的工程数据库;然后,通过分布式PDM解决数据集成和过程集成,把车身数字化设计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综合起来,最后,利用网络协议和分布式操作平台,架构车身虚拟数字化设计平台.  相似文献   

13.
综合了国内外汽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针对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开发的急需和整车数字开发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整车设计知识库的构建方案,在整合和利用现有资源的条件下,从知识库管理系统和整车开发的基本技术内容等方面给出了整车开发知识库的技术架构,并以实例车型知识库组建为例,说明了整车开发知识库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4.
CAD与CAM系统在机械制造业中已经得到广泛地应用CAD与CAM系统的集成是实现CIM的基础,而CAPP是实现集成的一项关健技术。本文介绍齿轮轴设计CAD系统——CADPP和CAPP专家系统——EXCAPP以及它们的集成,并给出一个齿轮轴零件的设计、信息传递和工艺过程设计的运行实例。  相似文献   

15.
针对摩托车零部件制造企业车间生产过程与市场、设计、计划、供应、外协和配送等环节间信息交互和业务协作能力急需提升的需求,构建了一种包括系统内部集成、向上与产品设计和计划管理系统集成、向下与底层设备和操作工人集成、向外与外协加工和供应链管理系统集成的摩托车零部件制造企业集成化车间生产管理系统集成框架,并对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系统集成实现方案、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的系统间数据集成与共享机制、基于多功能交互式信息终端的车间层信息实时交互技术等系统集成实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某摩托车零部件企业,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知识的集成化机械零件DFM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基于知识的集成化零件DFM方法。基于面向对象技术,采用框架和规则混合方式,表达可制造性评价知识,建立了零件可制造性评价体系和评价知识库。采用分层递阶的零件可制造性评价策略,在零件设计过程中,基于制造知识,对零件可制造性分阶段地进行评价与反馈,提供零件设计修改的反馈信息,从而指导产品设计。基于集成产品模型,通过STEP文件,DRM系统直接获取CAD中的零件设计信息,自动进行评价与反馈,实现了CAD/DFM的信息共享和信息集成。  相似文献   

17.
简单介绍了小麦农业专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系统内部框架结构,以及知识表达方法和设计流程。通过实例详细论述了知识库的构建和知识规则的编辑,同时采用山西省各乡镇的海拔、纬度、生态栽培区等作为前提条件构建了山西省小麦专家系统知识库的品种决策模块,并用具体实例给出决策推理结果。  相似文献   

18.
简单介绍了小麦农业专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系统内部框架结构,以及知识表达方法和设计流程。通过实例详细论述了知识库的构建和知识规则的编辑,同时采用山西省各乡镇的海拔、纬度、生态栽培区等作为前提条件构建了山西省小麦专家系统知识库的品种决策模块,并用具体实例给出决策推理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点,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践项目内容选取和创新实践教学方式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在机电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以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Web知识本体的Topic Maps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复杂产品设计行业信息系统应用集成中存在的Web知识的检索、共享、集成和重用问题,研究了复杂产品设计行业中异构设计本体和异构应用本体的抽象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本体与Web服务的主题图(Topic Maps)概念,构建了复杂产品设计行业知识本体的主题图,以复杂产品设计中的若干知识为例说明用主题图构建复杂产品知识本体库的方法.利用主题图对复杂产品设计领域的知识进行知识类型描述、信息抽取与表示,建立了复杂产品设计的本体库,实现了对知识的快速高效检索和对异构、分散知识的共享和重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