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河南省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格局演变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区域特征。利用DEM数据对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格局演变过程中的地形梯度规律进行讨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是河南省土地利用的基质类型,其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平原地区,林地和草地则分布在其北部、西部和南部的山地丘陵地带;(2)1988-2008年间河南省除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外,各土地利用类型均发生着波动变化,耕地面积在波动中面积不断减少,未利用地呈现较为激烈的变化态势,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正由温和型向加速变化型转变;(3)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地形和土地利用类型的过渡地带,集中在1 000m、10°以下地区,在0-200m之间主要以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在这一区域耕地与建设用地的矛盾更为激烈,在500-1 000m之间主要是耕地向林地和草地的转换。  相似文献   

2.
以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民勤绿洲为例,利用1992年、1999年和2006年三期TM影像资料,分析民勤绿洲15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况,包括土地利用/覆被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以及土地利用/覆被空间变化的主要类型,土地利用/覆被重心迁移的方向.结果表明:绿洲的面积先增加后又减少,但总量是增加的;绿洲的耕地面积一直呈增加趋势;草地面积在1999年急剧增加,增加的草地主要由沙地转化而来,后又急剧减少到1992年的水平;在空间分布上,绿洲有从下游向上游迁移的趋势,绿洲下游质量明显恶化.  相似文献   

3.
以恩施市2003年和2015年的遥感影像为基础,本文利用ENVI5.1将影像分成六大土地利用类型:林地、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和裸地。同时,采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幅度、动态度的数学模型和混淆矩阵的分析方法,研究恩施市2003—2015年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3—2015年,恩施市土地利用类型占比最高的为林地和耕地,二者总面积超过恩施市总面积的80%,林地和耕地是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最大的用地类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最剧烈的主要为建设用地、水域和裸地,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动态度K2分别达到28.43%、16.63%和7.74%;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化方面,主要是林地和耕地的转化,其次是草地、裸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方法、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生态贡献率方法对2005—2010年闽清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动态特征和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10年,闽清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主要表现为林地、水域的减少,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增加的趋势.(2)2005—2010年闽清县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0.718 8下降至0.715 7,局部呈现出一种下降的趋势.(3)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呈负向发展,其中林地锐减对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产生的影响最为深刻.  相似文献   

5.
马爱功  王杰 《松辽学刊》2008,29(3):81-84
以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民勤绿洲为例,利用1992年、1999年和2006年三期TM影像资料,分析民勤绿洲15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况,包括土地利用/覆被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以及土地利用/覆被空间变化的主要类型,土地利用/覆被重心迁移的方向.结果表明:绿洲的面积先增加后又减少,但总量是增加的;绿洲的耕地面积一直呈增加趋势;草地面积在1999年急剧增加,增加的草地主要由沙地转化而来,后又急剧减少到1992年的水平;在空间分布上,绿洲有从下游向上游迁移的趋势,绿洲下游质量明显恶化.  相似文献   

6.
选取海口市滨海旅游区作为研究对象,以1991,2001,2008年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面向对象信息提取技术,提取了海口市滨海旅游区1991~2008年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信息,并结合GIS技术手段.利用马尔柯夫预测模型,对未来20年左右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海口滨海旅游区有林地、耕地、湿地和未利用地将不断减少,至2029年,面积分别为2489.47.21474.88,1233.37,756.10 hm2;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至24605.34 hm2,水域缓慢增加到10870.14hm2.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在2008~2015年间变化幅度最大,而后变化的幅度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的利用光谱指数特征对城市V-I-S地表覆被格局特征进行研究,在深入分析研究区基本组分地表覆被类型特征后,通过创建改进型归一化差值不透水表面指数(MNDISI),并结合改进型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以及不同地表覆被类型在近红外和短波红外波段的平均反射率值等六组参数作为主要特征,基于Landsat TM影像,在面向对象的最邻近分类器中进行城市V-I-S基本组分地表覆被类型信息的提取与分类,精度评价得出生产者精度、用户精度、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达到92.5%、88.4%、87.5%和0.85以上.结果证明该方法实现了大范围区域城市V-I-S基本组分地表覆被类型信息和格局特征的自动准确提取.  相似文献   

8.
选取海口市滨海旅游区作为研究对象,以1991,2001,2008年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面向对象信息提取技术,提取了海口市滨海旅游区1991-2001-2008年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信息,并结合GIS技术手段、景观格局指数及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结合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LUCC景观格局特征以及景观空间格局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海口市滨海旅游区多样性指数有所增加,景观破碎化程度有所降低,部分景观类型斑块在空间分布上总体趋向于聚集,部分景观要素类型斑块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又趋向于分散.  相似文献   

9.
运用RS与GIS技术,以牡丹江市2005年和2010年TM影像和2015年Landsat8影像作为基础数据,运用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马尔科夫转移矩阵及景观空间格局分析等方法对该区域内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和景观格局特征变化进行分析,从而能够找出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一些主要自然和人为因素.结果表明,在研究的10年期间:(1)耕地所占的面积呈现出了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这些增加的面积主要是由林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等转换的.(2)林地、草地的面积表现出先减少再增加,而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面积则一直在增加,且水域面积的增长速率由缓变快,使得牡丹江市土地利用强度处于逐步上升状态.(3)景观格局的主要变化表现为:景观格局优势度整体有一定的增加,增加速率由快逐渐变缓;而景观多样性整体先下降后上升,所以景观均匀度一直比较平稳.(4)在众多人为因素中,人口的快速增长、经济的迅速发展、政府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政策对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产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郝天乐  王昱之 《河南科技》2023,(22):100-104
【目的】以甘肃省舟曲县为研究区域,对舟曲县2020年的土地状况进行模拟,并以此为基础预测其2035年土地变化趋势。【方法】运用GeoSOS-FLUS模型结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方法,实际测试结果与模拟结果相吻合。【结果】草地及建设用地大幅减少,林地、耕地和未利用地增加趋势显著。其中,未利用地增长最快,动态度为1.83%,主要从草地、建设用地转入。预计至2035年,舟曲县建设用地和水域增长微弱,林地、草地将会大幅增加,耕地及未利用地将成为减少最快的用地。【结论】通过综合分析舟曲县土地利用变化趋势,揭示了该地区在过去20年及未来15年的土地利用演变情况,同时反映出FLUS模型在实际模拟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舟曲县及其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30年来图们江跨国界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图们江跨国界地区为研究范围,采用1976年、1991年、2000年和2010年4期遥感影像,应用分类决策树法(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分类,进而利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土地利用相对变化度等方法对4期土地覆盖分类结果图进行了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林地和草地为主要的土地覆盖类型,其次为耕地.其中,混交林在林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旱地在耕地中占有较大比重.1976-2010年,图们江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各类型面积变化幅度巨大,其中面积增加最多的是旱地,其次为建设用地,针叶林减少面积最多.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表明,针叶林面积在逐渐减少,建设用地一直在增加.中朝俄3国土地利用差异很大,且朝鲜一侧的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程度大于中国和俄罗斯,俄罗斯一侧的土地利用变化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LUCC驱动力研究的背景及其重要性入手,在宏观研究、时空比较、研究方法和技术等方面初步探讨了我国LUCC驱动力研究的现状,认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加强系统化兼顾独立驱动因素研究、加强多学科合作、与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是我国LUCC驱动力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选取海口市建设用地作为研究对象,基于2010年海口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采用ENVI作为技术手段,运用渐变尺度研究法VCM,然后通过GIS空间分析与SPSS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叠加运算,获取研究区土地变化等级图.结果表明:1)在建成区周围1.5-9km以内的缓冲区,建设用地面积一直在呈下降趋势,在9-12km范围内,出现一个小峰值.可见,海口市建成区周围建设用地空间格局与距离建成区远近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建设用地发展模式呈跳跃式发展.2)在以高速公路中心线为基线的缓冲区范围内,随着高速公路缓冲距离的增加,建设用地面积呈缓慢下降的趋势,可见,高速公路周围建设用地总面积与距离高速公路远近的空间关联性不是很强,并且在4.5km以外,建设用地面积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5和2010年2期的厦门市SPOT 5遥感影像,从厦门市海沧区建设用地动态变化、转入变化及空间变化等方面对海沧区建设用地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0年间,海沧区建设用地扩张了1 496 hm2,年均变化率为7.27%.其中有1 118 hm2的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占2010年现有建设用地面积的19.9%;其次是水域、园地、其它土地(包括海域)及部分林地转为建设用地.在海沧区的西北部东孚镇、中部以及南部部分地区都有较多的耕地开发为建设用地;在海沧区的南部沿海附近则有较多的水域和海域开发成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5.
基于RS与GIS的海湾土地利用/覆盖及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海湾区域的土地利用/覆盖空间变化特征,探析其变化影响驱动因子的作用,文章以海南八门湾为研究区域,以遥感(RS)与GIS为技术手段,提取了1988年、1998年和2009年3年的土地利用,覆盖空间格局信息,研究其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并分析了自然驱动因素和社会经济驱动因素的作用.结果显示,研究时段内八门湾地区养殖水面、水田和果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而红树林、天然林和旱作耕地则呈现大面积的减少.自然因素是土地利用/覆盖基本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而社会经济和政策约束是土地利用/覆盖分布格局变化的主导因素.文章的研究可为海湾地区土地利用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济南市历城区孙村镇为例,运用分形理论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是否具有分形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孙村镇各土地类型的分布具有分形结构,其中独立工矿用地、农村居民点、水浇地、果园、城镇建设用地、荒草地的分维值偏离随机运动值(1.500)较大,说明这6种土地利用类型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比较接近规则体;而交通用地、旱地偏离随机运动值较小,说明这2种土地利用类型受该区域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交通用地、旱地的布局较复杂且不稳定.这一结论为定量地量度土地利用是否合理、科学找到了一个全新的定量化指标或参考参数.  相似文献   

17.
以位于中国东北农牧交错带的吉林省镇赉县作为典型研究区,利用遥感数据,相关专题地图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在GIS的支持下,运用马尔柯夫模型对镇赉县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空间统计分析,探讨了东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影响生态环境演化的机制,并从景观生态格局、土地荒漠化和水环境等三方面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由1985、2000年两期TM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图,分析了福建省福清市和建阳市1985—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两地共同变化趋势是建设用地、林地增加,草地、水域减少;两地差异在于福清的耕地减少,建阳反之.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的定量分析表明:福清土地综合利用程度高于建阳,两地土地利用系统均处于发展期.导致两地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的主要条件有自然地理、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增长及政府决策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