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元时期是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发展的高潮,而元代实堪称为其顶峰。文章探讨了元代科技发展的整体水平,及其与元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哲学思想、文化交流等方方面面的相互关系,从而探讨元代科技发展起伏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2.
关于蒸馏酒在中国的源起,至今尚无共识。学者根据自己掌握的史料,曾先后提出过元代说、宋代(含金代)说、唐代说、东汉说。究竟哪一种看法更接近客观的史实呢?该文对上述各种观点的主要根据,进行了认真的考辨和分析,认为根据目前的文献研究和出土文物的佐证,元代已生产蒸馏酒的论断较有说服力,但是这并不排除在元代以前,中国部分地区的少数人,特别是制药者已掌握运用蒸馏技术来制取蒸馏酒,而这种蒸馏酒只是少量制备,没有形成社会性的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3.
踏板生机是一种流行于自唐代至明代的重要机型,今已失传。在元代《梓人遗制》中对其有较为详细的记载,作者据此进行了踏板上机的研究与复制,获得了装造和织制的成功。研究及复原表明,踏板上机的机构非常巧妙,如通过踏板的刚性传动、由中轴控制经轴升降和单综开口,尤其是应用了张力补偿原理,使其成为古代踏板织机中最出色的一种。这一复原将为汉代斜织机的研究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4.
1949年以来,元史学界和科技史学界在元代科学技术发展史研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学术积累.本文针对元代农牧业政策及其相关领域的社会生产发展状况的成果进行梳理,认为七十年来随着学界对元代农牧业、水利、酿酒、棉纺织技术、饮食技术、生态环境等各方面深入研究,对元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认知发生了一个巨大的转型,逐渐从元代"落后、倒退...  相似文献   

5.
历史时期中国蚕桑业中心发生过明显的转移。元代以前黄河流域的蚕桑业虽迭经兴衰,但始终居于中心地位,元代中后期中国蚕桑业中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江南地区。气候变化是导致蚕桑业变迁和中心转移的直接因素。气候的转折期和冷期蚕桑灾害的发生剧烈而频繁,冷期的持续低温显著抑制蚕桑生产。因此历史气候的冷暖变化节律与黄河流域蚕桑业变迁高度一致,即暖期兴盛、冷期衰落。元代中后期中国气候由温暖急剧转冷,蚕桑灾害空前剧烈,随后进入长达6个世纪的明清小冰期,终使中国蚕桑业中心完成了南移。  相似文献   

6.
本概述了中国古代历法中计算日食三限与月食五限的算法沿革,详细论述了宋元时期日月食起讫算法之精度的演变发展。在元代郭守敬的《授时历》(1280年)之前的中国传统历法,采用的都是纯粹的数值方法去构造一系列相应的函数。自《授时历》起,开始利用日月食的几何模型构造一类十分不同的函数。研究表明,《授时历》运用的几何模型与唐代印度风格的《九执历》运用的几何模型与唐代印度风格的《九执历》(718年),及元代阿  相似文献   

7.
关于元大都高表结构的一种推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研究了假定设在大都由元代郭守敬设计的高表可能的铸造方法和安装问题,并认为郭守敬只作了高表设计而未实际铸造,设在大都的高表应与登封的一样,仅在40尺高的堂顶围栏架一横梁。堂为晷影堂,在表之南。堂、表、圭正南北排列。  相似文献   

8.
正清朝包括康熙、乾隆等10位皇帝都死在北京寒冬,寒冬固然正是老年人最容易心血管病发致死的关卡,但与此同时,北京从元代以来"雾霾"之害逐步加剧,从而成为皇帝们火上浇油的死因之一。康熙、乾隆死于"雾霾"符合史实吗?新闻背景:近日,有澳门医学界人士著书表示,根据作者对史料记载的分析,由于清朝包括康熙、乾隆等10位皇帝都死在北京寒冬,寒冬固然正是老年人最容易心血管病发致死的关卡,但与  相似文献   

9.
<正>"千湖之城""九省通衢""东方芝加哥"……武汉,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被人们赋予了各种各样的别称。它静静地矗立在长江沿岸,为华中的发展担当"引擎"。自元代以来,武汉就成为湖北,乃至整个湖广地区的真正中心。武昌、汉阳、汉口三镇的配置(元代汉口还没有出现),让武汉  相似文献   

10.
在云南省西北,四川、云南交界处风光秀丽的泸沽湖畔,住着一个是迄今中国唯一保存有母系氏族社会特征的摩梭族。他们属元代蒙古人后裔。  相似文献   

11.
《几何原本》曾是元代钦天监所用书籍,为何它所代表的西方科学思想核心未能影响古代中国思想传统?本文提出三个尚未见系统涉及的假设。第一是语言的障碍,元代阿拉伯天文学家的母语是阿拉伯语,他们来中国后的入乡随俗,应当是随"操蒙语的蒙古人"之俗,而不是随"操汉语的汉人"之俗。第二是元代中西天文学展现出"差异",它没有像明末清初中西天文学凸显出"冲突",这是由于回回历法服务于伊斯兰信徒,以及回、汉天文台独立运行,客观上减弱了交流的动力。第三是李约瑟所说的古代科学带有种族烙印性质,具体而言,回汉天文学缺乏共同的数学语言,古代中国天文学和数学均具有坚强的传统,使得《几何原本》只有留待近代科学的兴起后才重新在中国被赋予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徐元 《科学大观园》2011,(22):20-21
起源于元代、有着600多年历史的侗族傩戏"咚咚推",如今依旧在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天井寨上演着,但这个位于崇山峻岭中的村寨的傩戏却存在令人担忧的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衡 《科学大观园》2014,(14):51-52
<正>"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这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籍笔下所描写的古"丝绸之路"上骆驼队过沙漠的动人情景。其实,在北京也很早就有了数量可观的骆驼队,它们作为载人和运送商家货物的一支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已活跃了千百年,据史料载:安禄山叛乱时,就是用骆驼运送物资的。到了元代,北京还出现了骆驼市和骆驼车,元代诗人乃贤这样描述由骆驼拉的  相似文献   

14.
仲康日食古代推算结果的复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根据复原了的元代《授时历》交食术及有关史料,重新考察并研究了“仲康日食”的古代计算结果,并就僧一行(683 ̄727)、郭守敬(1231 ̄1316)和阎若璩(1636 ̄1704)的推算用《授时历》法进行了研究,确认了古代失算这次日食的日期对应于公元前2128年10月13日,是由僧一行和郭守敬给出的,但其食分的推算值却很小。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生产玉器历史悠久,元代时大都官营手工业已有专门制作玉器的玉工司。据说元初有道士邱长春在大都民间传授琢玉技术,这一说法以碑记形式铭刻在白云观玉器业公会善缘碑上。至今,北京琢玉匠师仍以邱长春(处机)为祖师。北海公园团城承光殿前石亭中陈列的“渎山大玉海”,传为元世祖忽必列储酒器物,可储酒30余担,是元代北京玉器的一件代表作。  相似文献   

16.
所谓多用水轮,就是用同一水轮,带动多个工作机同时工作。该文首先对中国古代所用的动力作了分析,指出水轮在水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并强调在古代的多用水轮系统中当有离合性能。该文又引用古藉中的有关记载论证了中国古代多用水轮发展过程,它大约出现于元代,至明代已达到很高的水平。文章最后还说明同济大学中国古代科技制作室对《天工开物》所记多用水轮的复原方案及其制作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元代太史令郭守敬撰有《授时历转神注式》一书,流传过程中析分为《转神选择》、《上中下三历注式》二种,至明末已淹没不传。通过文献检索可以发现韩国首尔大学奎章阁藏有一册《转神法式》,此书当是《转神选择》的朝鲜刻本。又通过对序文、各册内容和体例的比较,判定今存明抄本《大统万年历》是明人改换《授时历转神注式》书名、内容而成的,保存了原书的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授时历转神注式》是元代官方颁定的注历书,结合出土的授时具注历残片,可以进一步确认该书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关于空间无限性的论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中国古代存在着关于空间无限性的论争,指出:中国古代存在着空间有限与无限两种认识,古人在探讨空间有限与否这一问题时,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他们对空间性质的认识,达到了相当的深度。中国古人对无穷空间结构的探讨源于先秦,后来受佛教影响,形成了广为人知的“天外天”说,即认为在我们生存的天地之外还存在无穷多类似的天体系统。这一理论得到了后世学者的广泛赞同,但也受到了一些质疑,尤其是受到了元代思想家史伯深刻而又尖锐的批判。  相似文献   

19.
法国汉学家毕瓯是最早接触《周髀》以外中国数学著作并作研究的西方学者之一。他研究并向西方介绍了中国明代算书《算法统宗》的主要内容,中国人的位值制算筹记数法,全文翻译了《周髀算经》。但限于汉语水平,他未能读懂元代算书《益古演段》,因而与宋元数学失之交臂;他对《周髀算经》也颇多误解。因此毕瓯未能成为西方中国数学史领域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20.
花丝镶嵌又称细金工艺,是以金银或铜为原材料,制作成各种造型、再镶嵌珠宝玉石的手工艺。北京地区的金银制品在辽金时代得到发展。到了元代,北京已成为手工艺师的聚集地,花丝镶嵌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