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新疆兵团农九师中学儿童龋病调查,在于了解当地儿童龋病状况,针对性的开展龋病防治工作,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结果显示:检查1822名儿童患龋齿总数2443颗,乳牙龋1522颗,恒牙龋921颗,患龋率为52.85%,10岁儿童患龋率最高,女性患龋率(57.09%)高于男性患龋率(48.88%),龋均1.34。农九师中学儿童乳、恒牙患龋率均较高,因加强相关的口腔健康教育和龋病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2.
对120名老年人牙体病进行调查.受检者中,有105名患者有牙龋坏,龋坏率为87.7%.平均龋坏数为每人3.5个.有81名患者牙齿有缺失,缺失牙数为383个.龋病、缺失牙仍是老年人的主要口腔疾患,其患病率随年龄递增,治疗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笔者观察了在我科修复的90例活动义齿的患者,结果报告如下:年龄为17-65岁,戴牙时间为5个月-10余年。修复前,对所有牙齿进行过检查并对已发生的龋齿进行了治疗,在90人中,有285个牙齿分别与卡环、颌支托、固位体或义齿的邻接面相接触,对这些牙齿进行了检查。结果:285个牙齿中,发生龋齿、龋斑的共116个牙,占总数的40.7%。其中55个牙发生龋齿,占19.3%;61个牙发生龋斑,占21.4%。以下由三方面进行比较观察。1、戴义齿时间与龋齿发生的关系:由表1看出,戴义齿的时间越长,发生龋齿越多。2、患者夜间是否摘除义齿,与龋齿发生…  相似文献   

4.
日本科研人员最近指出,每天吃一块巧克力,可以防止发生牙洞。他们发现,作为巧克力糖主要原料的可可豆,其某些主要部分可以阻止口腔细菌的侵入,中止牙齿受到的腐蚀。牙洞一般是在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产生一种叫做葡萄糖的粘性分子时发生的。牙洞可以帮助细菌将自己固定在牙齿上并形成斑块。斑块中的这种细菌和其他细菌,将糖转化成酸,吞食掉牙齿的表面,导致牙洞形成。巧克力不像其他许多甜性食品那样对牙齿有腐蚀作用。科学家们相信,可可豆中的搞菌药成份会使其高糖含量趋于平衡。日本大阪大学的科学家塔卡什·欧什玛及其同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镧与龋病的关系。方法:利用电子期刊文献查阅检索。结果:镧可提高牙齿的抗龋能力。结论:微量元素镧对龋病的发生发展及防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企业幼儿园2—6岁儿童龋病情况调查分析瞿文芳,李淑云(兰化第一幼儿园保健室730060)龋病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其主要原因是不注意口腔卫生,使食物残渣发酵产生的酸性杆菌在牙齿表面滞留引起牙齿硬组织破坏。为了体现阶段龋病的发病情况,我国保健室对人...  相似文献   

7.
学龄前儿童龋病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娜 《甘肃科技》2009,25(4):138-139
对学龄前儿童龋病的众多可疑因素进行总结和筛选,找到主要的相关因素,为降低学龄前儿童龋病的发生提供依据。结果发现,儿童气质、喂养方式、家庭环境、社会行为4个因素与学龄前儿童龋齿的患病相关。  相似文献   

8.
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调查表明我国儿童的患龋率是上升趋势,且充填率较低.随着玻璃离子材料的开发应用与产品质量的提高,使发展简单的龋病充填治疗技术成为可能.现将我院采用微创修复充填乳磨牙牙合面洞(Ⅰ类)和邻牙合面洞(Ⅱ类洞)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郭剑峰 《科技潮》2010,(5):49-49
龋病、牙髓病是人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人类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不仅可导致牙体、牙髓组织的破坏、缺损,同时也是导致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俗语中的“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真正说出了牙痛病患者的感受。  相似文献   

10.
杨静华 《广西科学》2017,24(1):25-32,39
口腔细菌是引起龋齿的关键因素。口腔细菌和黏附在牙齿表面的唾液大分子相互作用,在牙齿表面形成早期牙菌斑生物膜,随后更多的细菌加入到生物膜中生长并最终导致龋齿和牙周炎等疾病。唾液为细菌的黏附提供配体,为细菌的生长提供碳源和氮源,但是细菌如何利用以及利用哪些唾液大分子进行生长还不清楚。许多口腔细菌细胞表面和细胞内有不同的糖苷酶水解糖链。本综述总结了笔者对口腔细菌的研究,揭示不同细菌利用人的唾液生长的能力不同,有的生长良好,有的甚至不能单独在唾液中生长;而口腔共生菌Streptococcus gordonii DL1在唾液中生长良好是依赖于细菌表面的3个糖苷酶,它们捕食唾液中富含脯氨酸的糖蛋白的N-糖链,是该细菌在唾液中生长关键的第一步;而且不同的糖苷酶对底物有严格的特异性,糖链只能被依次水解。不同细菌表面有不同的糖苷酶,能够合作水解糖链从而在唾液中相互喂养并在牙齿表面共生,是笔者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吴江 《广东科技》1996,(12):9-10
一、引言 在口腔疾病中,龋病和牙周病是造成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这两种疾病的病因较复杂,根据国外实验研究结果,一般认为龋齿是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Guggenhein的研究证明,致龋的变形链球菌(S.mu-tans)生长在含蔗糖的培养基上可产生大量的高分子量物质—葡聚糖,并同时观察到变形链球菌的富  相似文献   

12.
龋齿是牙齿健康的大敌,它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疾病。我国古人、亚述人和巴比伦人都认为龋齿是由于牙齿被虫子腐蚀而造成的,但实际并非如此。根据现代医学的观点,龋齿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外界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口腔中的细菌种类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会引起龋齿,其中致龋性最强的当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活动义齿与口腔龋齿之间的关系,我们科室观察了60树活动义齿的患者,其结果报告如下:年龄为18-65岁,戴牙时间为半年—7年有余,镶复前,对所有的牙齿进行过检查、并对已经发生的龋齿进行了治疗。在60人中有190个牙齿分别与卡环、支托、固位体或义齿的邻面相接触、对这些牙齿进行了检查。结果190个牙齿中发生龋齿、龋斑的共78个占总数的41%,其中36个牙齿发生龋齿,占总数的18.9%。42个牙齿发生龋斑,占总数的22.1%。以下由二方面进行比较。1、戴义齿时间长短与龋齿发生的关系:由表1看出戴义齿的时间越长、发生的龋齿越多…  相似文献   

14.
最近,有关专家在预防儿童牙齿变形方面取得的成就,使正牙学发生了变革:今后的主要方针是尽早预防,在恒齿萌出时即进行矫正,避免长成后再拔牙的麻烦和痛苦。正牙学专家费拉尼·捷韦尼博士就新方法的基本特点作了如下介绍: 儿童牙齿变形最常见的有三种。60%是牙齿之间的缝隙,即上  相似文献   

15.
茶多酚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天然防龋物质。已有研究表明,茶多酚能抑制致龋齿菌的生长、产酸及其在牙面的粘附和集聚,同时增强牙体硬组织的抗酸能力,从而减少龋病的发生。牙齿不仅关系到食物营养的消化吸收率,而且对消化道的功能有重要影响,更主要的是牙齿还影响到个人的美观。但是,目前牙齿疾病相当普遍,其中龋齿和牙周炎最为常见。口腔即是微生物的入口,又是微生物的温床,微生物成了牙齿疾病的主要诱因。据调查,人龋齿患病率为37%。龋齿不仅妨碍咀嚼、影响美观,而且可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等症状,甚至成为病灶而影响全身健康。因此,预防龋齿…  相似文献   

16.
当牙冠因龋、外伤等原因引起牙齿缺损较大时,牙本质不足,使牙体预备难以为修复提供满意的固位效果,临床上经常发生充填物脱落,导致牙齿修复失败,自攻自断螺纹钉是牙体缺损修复的最佳固位钉,它既安全、固位力又大,应用螺纹钉与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修复,不失为目前较理想的修复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龋病充填修复治疗后继发龋较常见,只有灭活致龋菌才是根除龋病病因的一个直接手段,粘结修复材料比传统齿科银汞合金在美观和保存剩余牙体组织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研制具有抗菌作用的充填材料很有必要,现将抗菌粘接修复材料的研究现状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北京地区古代人群的龋病罹患特点及发展趋势,观察和统计了北京西屯墓地318例个体4888枚牙齿的龋病情况,人骨标本分别属于汉代、北朝和明清时期.对西屯汉代人群的龋患牙位进行具体分析,并选取了6个古代组(新石器时代、殷商时期、三燕文化时期)同汉代组进行牙患率的比较.结果表明,汉代组和北朝组的牙患率都较高,明清组则远低于前两组;汉代组的龋均远高于北朝组和明清组,后两者相近.西屯汉代人群的下颌磨牙发病率最高;其次是前磨牙和尖牙;上颌中切牙与侧切牙的发病率最低.同其他古代组牙患率的比较结果表明,西屯汉代的牙患率处于较低水平.西屯汉代和北朝组的牙患率接近农牧兼营文化人群的数值,明清组的牙患率则接近以游牧为主的文化人群的数值.  相似文献   

19.
<正> 龋病是口腔常见病和多发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人类三种多发病之一。任何种族,任何年龄,任何性别,皆可罹患。在我国山顶洞人的头骨上,就发现有龋牙以及由龋病而引起的颌骨破坏,在殷墟及战国时期的头骨上,可看到龋牙已较普遍。关于龋病的文字记载,在殷墟甲骨文即有发现,而在《史记·仓公传》中,则有龋病的病例报告。我国幅员广大,地域辽阔,各地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地理环境和饮食习惯不同,龋患率也不相同,大体上南方和沿海一带龋患率较高,而西北内地则较低,此外,不同民族的民俗  相似文献   

20.
《今日科技》2001,(12):44-45
牙齿健康对提高生活质量可说意义非凡。感染细菌是造成蛀牙、牙周病的原因,这类口腔传染病与其他种种传染病密切相关。细菌会在牙齿表面建立栖所牙齿的上层部分为坚硬的珐琅质所覆盖,珐琅质下面有齿质神经、血管等通过的牙髓。牙周组织包括牙龈、齿槽骨、牙根膜,牙龈所包围的牙齿下部表现为齿垩质覆盖。牙痛是因蛀牙发展到神经造成的“牙髓炎”所引起的。牙齿疾病恶化的机制为:细菌有能力营造出对自己有利的环境,例如进入口中引起蛀牙的“转糖链球菌”,会利用菌体表层的蛋白质抗原轻轻粘在源自唾液、附于牙齿表面的名为“薄膜”的糖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