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利用纳米TiO2涂层来提高织物的防紫外性能,采用多种化学分散剂、机械搅拌等不同的分散方法分散纳米TiO2于聚丙烯酸酯涂层胶中,并通过可见光的透过率研究了分散剂种类、用量及机械搅拌和超声分散对分散效果和稳定性的影响.将最优分散工艺所得到的分散体系用于棉织物的涂层整理,研究了纳米TiO2浓度和涂层道数对织物防紫外性能等的影响,并与原始织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离子型分散剂的分散效果优于非离子型分散剂,但当分散剂的质量分数从4%提高到8%,体系的分散效果和稳定性变化不大.在一定的条件下,机械搅拌和超声分散都有助于分散效果的改善.涂层整理后织物的UPF随着TiO2浓度和涂层道数的提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量不同分散剂的质量分数和pH值以及纳米氧化锆悬浮液的流变曲线,研究了分散剂的质量分数和pH值对纳米氧化锆悬浮液分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MAA—NH4对纳米氧化锆有明显的分散效果,在pH值等于9以及分散剂的质量分数为0.3%时,分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液聚合法,以水为溶剂、丙烯酸和烯丙醇为功能单体、K2S2O8–NaHSO3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合成了一种双官能团的超分散剂.主要探讨了不同单体配比对超分散剂分散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双官能团的超分散剂的分散性能优于常规聚丙烯酸钠分散剂,其中烯丙醇质量分数为55%时的分散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载体、润湿剂、分散剂、紫外保护剂的筛选,确定了解淀粉芽孢杆菌Q426可湿性粉剂的最佳配方。最终所得制剂中载体D10%、润湿剂6%、分散剂6%、紫外保护剂0.5%。测得制剂的芽孢数量为2.82×10”efu·g-1,润湿时间为43s,悬浮率为76%,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及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5.
不同分散剂对二氧化钛颗粒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几种分散剂(PEG、PMAA、MN)对微米级TiO2陶瓷粉体在水中进行分散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各自最佳分散条件下,分散剂MN对TiO2粉体的稳定分散具有用量少、适用pH范围宽、悬浮液粘度低、粉体无团聚等特点.其分散效果优于分散剂PEG、PMAA.  相似文献   

6.
超细粉体在液相中分散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文章以纳米 Zr O2 的水悬浮液为例 ,通过粒度分布测量法和上层清液的光透过法等方法 ,研究水溶液中 Zr O2 粉体的表面特性、聚电解质分散剂的结构与数量以及悬浮液的离子浓度等对悬浮液稳定性的影响 ,提出了改善纳米 Zr O2 在水溶液中分散稳定性的几点措施。研究结果表明 ,分散剂的用量及 p H值是控制粉体悬浮液分散性和稳定性的主要参数 ,研究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7.
Sol-gel水热偶合法制备纳米AlOOH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AL2(SO4)3为原料,在pH值为3.5,溶胶浓度为0.3-0.5mol/L,分散剂0.3%,温度为80℃的条件下,胶溶4h,后经5h100-150℃的水热处理,制得平均粒度小于70nm的AlOOH;用TEM、X射线衍射、TG-DTA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不同介质、不同pH、不同分散剂用量对分散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碳纤维是一种高性能纤维,能有效改善水泥石的力学性能。为了克服碳纤维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分散的缺点,对碳纤维分散剂种类、分散剂加量及碳纤维加量进行优选,制备出一种碳纤维分散液,并对该碳纤维分散液在固井水泥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最后对加入碳纤维分散液的水泥石微观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碳纤维分散剂CDA-2能改善碳纤维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效果,当加量为0.6%时,形成的碳纤维分散液较稳定;当碳纤维分散液中碳纤维的加量为4%,此时形成的碳纤维分散液稳定性最好且碳纤维加量最优。使用碳纤维分散液配制的固井水泥浆体系与将碳纤维直接加入的固井水泥浆中相比,水泥浆体系常规性能相差不大,但力学性能明显提高,养护3 d后碳纤维分散液水泥石的抗压强度、抗冲击强度、抗折强度比直接加碳纤维水泥石分别提高6.8%、7.6%、10.1%。碳纤维分散液能使碳纤维更好的分散在水泥石中,形成网状结构,通过桥联阻裂、拔出耗能作用增强增韧水泥石。  相似文献   

9.
以96.7%苯磺隆为原药,润湿剂A1,A2,分散剂B1、B2,B3以及常用的崩解剂,粘结剂为辅料,进行了75%苯磺隆水分散拉剂的配方研究,确定了最佳配方。同时对该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产品悬浮率大于90%,润湿时间小于30秒,热贮分解率小于5%,对测试杂草靶标的生物活性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  相似文献   

10.
料浆状氢氧化镁是环境友好的水处理剂,广泛用作酸的中和剂,沉淀重金属离子,脱除二氧化硫。以唐山南堡盐场的卤水为原料,以氨水为沉淀剂制备了料浆状氢氧化镁,通过试验确定了卤水氨法沉镁制备氢氧化镁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了分散剂的种类、加入量对料浆状氢氧化镁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确定了制备浆状氢氧化镁聚分散剂环氧琥珀酸合成条件和最佳配比。浆状氢氧化镁最佳分散剂配比为:偏硅酸钠加入量0.3%,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溶液加入量2.4%,聚环氧琥珀酸的加入量为0.7%。在该条件下制备出的产品放置三周不分层,且具有很好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1.
从生产促进剂M废树脂中制取促进剂D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工业生产促进剂M的废树脂为原料,经过打浆,甲苯萃取、碱溶解、双氧水氧化合成了促进剂DM,平均收率8.3%,初熔点167.1℃,达到国标(GB11408-89)一等品标准.考察了不同分散剂对制备促进剂DM收率的影响,挑选脂肪酸聚氧乙烯酯(99#)作为分散剂,考察反应温度、双氧水滴加时间、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合成促进剂DM的影响,找到合成促进剂DM的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60℃,双氧水滴加时间40min,反应时间2h,分散剂、双氧水、EDTA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27%,5%,M的质量浓度为0.15g/mL.  相似文献   

12.
镍微粉的粒度对其最终产品的性能有显著的影响.本文采用激光粒度法测定了镍微粉的颗粒度,研究了分散剂种类、分散剂用量、超声时间、搅拌速度和循环分数对镍微粉粒度测定的影响,得出最佳测定条件为:添加的分散剂为正丁醇;分散剂用量为5.0%;超声时间为1.5min;搅拌速度为30%:泵循环分数为25%.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一种操作简单、省时的茶叶中铜、锰的快速分析方法.经烘干、粉碎后的茶叶样品在60%甘油——水体系中制成均匀的悬浊液,然后直接被引入石墨杯原子化器内,进行原子吸收测定.作者对用该法测定茶叶中的铜、锰的各种实验条件进行了充分研究,包括悬浊液体系的组成,茶叶样品颗粒大小的影响及石墨炉升温程序等.实验结果表明,该法除具有粉末直接进样原子吸收法的各种优点外,还保持了溶液进样法的精度高等许多特点.该法不仅可用于茶叶中金属元素的快速分析,同样还可用于其它样品中各种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一种操作简单、省时的茶叶中铜、锰的快速分析方法。经烘干、粉碎后的茶叶样品在60%甘油——水体系中制成均匀的悬浊液,然后直接被引入石墨杯原子化器内,进行原子吸收测定。作者对用该法测定茶叶中的铜、锰的各种实验条件进行了充分研究,包括悬浊液体系的组成,茶叶样品颗粒大小的影响及石墨炉升温程序等。实验结果表明,该法除具有粉末直接进样原子吸收法的各种优点外,还保持了溶液进样法的精度高等许多特点。该法不仅可用于茶叶中金属元素的快速分析,同样还可用于其它样品中各种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以水为分散相,丙烯腈(AN)和丙烯酸甲酯(MA)为连续相,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采用悬浮态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疏松多孔型丙烯腈/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用扫描电镜、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对共聚物的形态、粒径大小及分布进行了表征.系统研究了引发剂浓度、温度、水油比、分散剂用量等条件对共聚物形态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引发剂浓度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聚合物粒径分布变宽;低的引发剂浓度对孔径分布的影响较小,但当引发剂浓度进一步升高时,虽然孔径分布并没有显著改变,但孔体积迅速增大;孔径分布随温度和水油比的升高变化并不明显.悬浮态乳液聚合工艺制得的AN/MA共聚物粒径为10—500μm.  相似文献   

16.
17.
拓扑系统的(强)T2分离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提出拓扑系统的一种新的T2分离性——强T2分离性,给出了T2拓扑系统的网式收敛刻画和强T2拓扑系统的滤子式收敛刻画.证明了拓扑系统的(强)T2分离性都是T0拓扑空间类的T2分离性的良好推广,证明了一个loca le是T2loca le当且仅当它是强T2的拓扑系统.构造了例子说明T2拓扑系统不必是强T2的拓扑系统,讨论了(强)T2拓扑系统的loca le化、空间化、子系统、和系统以及积系统等方面的运算性质.  相似文献   

18.
根据生物素标记反应的不可逆性,设计了一种基于磁性分离的快速纯化方法。该方法使用固定在磁性粒子上的牛血清白蛋白(BSA)与生物素标记甲状腺素(T4)反应后过量的活性生物素试剂继续反应,形成磁性粒子-BSA-生物素复合物,再通过磁性分离可快速除去复合物。实验中用酶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过量的活性生物素试剂和磁性粒子的反应程度,并用竞争抑制反应证明了经磁性分离得到的上清液为高纯度生物素标记的T4。该纯化方法解决了小分子物质生物素标记后难以用传统方法纯化的问题,操作快速、简单,特别适用于小分子生物物质进行生物素标记后的纯化。  相似文献   

19.
利用低温含氢程序对某化肥厂的液氮洗涤塔工艺条件进行模拟计算,从而确定最佳现场操作条件。全塔23个点的计算结果表明,在所计算的几个因素中,以D(或D/F)与T_1的关系最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