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选择5口井19件珠江组泥岩样品,分析元素(包括常量、微量和稀土)地球化学组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地质意义,主要是该沉积时期的沉积环境、物源区性质、构造背景及物源区的风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泥岩的Al2O3,K2O,Mg O,SiO_2与PAAS的质量分数相近,富集Na2O和Ca O,贫Mn O和P2O5。不相容元素Th质量分数较高,指示物源区供应的中酸性碎屑组分较多,高强场元素Sr的平均质量分数接近于后太古宙页岩(PAAS)质量分数平均值而远低于大陆上地壳(UCC)质量分数平均值;Ta的平均质量分数介于UCC和PAAS的之间,而Hf的平均质量分数比UCC的低,比PAAS的高;w(∑LREE)/w(∑HREE)和[w(La)/w(Yb)]N均值分别为8.89和10.16,轻重稀土分异明显;陆丰凹陷早中新世属于潮湿气候下的海陆过渡沉积,总体处于弱氧化-还原、半咸水沉积环境,西北部和中部沉积水体较深,东北部次深,东南部较浅,而东北部和东南部的水体盐度要比西北部和中部的水体盐度高。珠江组源岩主要为来源于上地壳的长英质岩石,西北部源区的构造背景具有类似活动大陆边缘的特征,东北部源区的构造背景具有类似被动大陆边缘的特征,东南部源区的构造背景具有类似岛弧的特征,中部为东北部和西北部物源交汇区。利用指数CIA指数和ICV揭示出东沙隆起、华南沿海气候条件相似(温暖、湿润),其中西北部源区经历的化学风化作用最强,东南部次之,东北部最弱。  相似文献   

2.
以辽河盆地东部凸起下二叠统山西组-上石炭统太原组暗色页岩为研究对象,采用ICP-MS方法研究页岩稀土元素REE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泥页岩样品中∑REE、∑LREE、∑HREE都相对北美页岩(NASC)、澳大利亚后太古宙页岩(PAAS)和全球平均大陆上地壳成分(UCC)富集。化学参数及REE配分曲线表明样品富集轻稀土元素,具有一定程度的Eu负异常、弱Ce异常和极明显的Tm负异常,配分曲线平行表明各岩样物源基本一致。Ce异常值及Eu异常值表明研究区泥岩沉积时气候湿润,水体呈氧化还原过渡环境。(La/Yb)N比值与配分模式曲线表明样品整体沉积速率较慢,距物源区较远,沉积速率从下至上逐渐升高。据物源和构造背景图解,山西-太原组泥岩物源为沉积岩与玄武岩的混合成因,源岩构造背景为大陆岛弧切割的岩浆岩。  相似文献   

3.
导向剂室温老化合成低硅X型沸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导向剂室温(15~30℃)老化后高温晶化合成低硅X型沸石(LSX),用XRD测定样品晶型.对导向剂作用的研究表明,加入老化5h的导向剂17Na2O.6SiO2.Al2O3.250H2O可抑制LSX样品中的羟基方钠石(HS)杂晶,但没有加快LSX反应体系的晶化速度.对原料配比和反应条件的研究表明,产物对H2O/(Na2O K2O)摩尔比和Na2O/(Na2O K2O)摩尔比非常敏感,稍有变化就会引起杂晶的生成;随着室温老化和晶化温度的升高以及时间的延长,样品LSX结晶度增大.室温(25~30℃)老化12h、110℃晶化3h合成的LSX结晶度好、纯度高,Si/Al摩尔比为1.02±0.03.  相似文献   

4.
晋北吕梁群含石榴石变质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系统地研究了山西吕梁群含石榴石变质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该变质岩的原岩为泥、砂质和富铝的粘土质沉积岩,其特点为SiO2>65%;Al2O3平均为14%,且Al2O3>MgO;K2O的含量较高(平均为2.8),且K2O>Na2O,K2O/K2O+Na2O>0.5;CaO相似文献   

5.
对汉江上游谷地归仙河口剖面的常量元素分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归仙河口剖面风成黄土的化学成分以SiO2、Al2O3和Fe2O3为主,Ca、Na、Mg、Si相对于K表现为迁移淋失,Fe、Al相对富集,元素的活动性及迁移序列为CaNaMgSiKAlFe,Ca、Na、K的迁移特征说明其达到中等风化阶段.化学蚀变指数、K2O/Na2O、SiO2/Al2O3、(CaO+K2O+Na2O)/Al2O3和(Al2O3+Fe2O3)/(MgO+CaO+Na2O)等地球化学参数,说明古土壤S0形成时期的化学风化最强烈,黄土L1、Lt和L0形成时期的风化作用相对较弱;揭示汉江一级阶地抬升(18.0ka B.P.前后)以来气候干冷,11.5ka B.P.开始气候转向暖湿,8.5ka B.P.开始气候最为暖湿,3.0ka B.P.开始气候骤然恶化;并记录到4次洪水事件,分别发生在12.5~12.4ka B.P.、7.5~7.0ka B.P.、3.1~3.0ka B.P.和1.0~0.9ka B.P.期间.  相似文献   

6.
滇西碧罗雪山地区忙怀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西碧罗雪山一带,澜沧江岛弧带上发育了中三叠纪忙怀组火山岩,岩石类型主要是流纹岩.常量元素SiO2、K2O、Na2O、Al2O3明显偏高,MgO较低,TiO2中等的特征.里特曼指数σ1.39~3.01,为钙碱性系列,在log t-logσ图解中全部落入造山带区.碧罗雪山一带流纹岩的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变化比较小,微量元素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Ba明显富集,高场强元素Th也相对富集.Eu负异常明显,轻稀土元素富集,稀土分配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右斜型.微量元素在Rb-(Yb+Nb)图解及Rb-(Yb+Ta)图解中大多数落入碰撞带花岗岩区和火山弧花岗岩区.综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指示,碧罗雪山地区忙怀组火山岩为澜沧江洋由西向东俯冲消减,由被动大陆边缘转化为活动大陆边缘过程中形成的岛弧火山岩.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塔儿山—二峰山碱性偏碱性杂岩体各类岩石的野外地质特征和岩石化学研究,认为岩浆岩侵入顺序为闪长岩类→正长岩类→二长岩类→花岗岩→脉岩类。源区岩浆经历了钙碱性→偏碱性→碱性的演化系列。Al2O3、TFe2O3、Na2O+K2O、MgO质量分数呈现与SiO2相反的演化特点。岩浆源区随岩浆演化由上地幔到地壳逐渐变浅。  相似文献   

8.
对北黄海盆地X井钻遇中—上侏罗统暗色岩组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北黄海盆地X井钻遇中—上侏罗统暗色岩组中有2层火山岩,以夹层产出;火山岩为钙碱性系列,且两层火山岩Na2O含量差别较大,下层是钠质流纹岩,上层是钾质流纹岩-英安岩;2层火山岩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相似;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具微弱铕异常;Rb,Sr,Ba和K等不相容的大离子亲石元素以及和Hf和Zr等不相容的高场强元素富集,Ti,Nb和Yb等难溶元素呈现较强亏损,且(w(Rb)/w(Yb))N>1,岩浆具有地壳物质属性;Nb和Ta相对亏损,Ba相对富集,岩石具有火山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结合w(Ti)/w(Zr)-w(Ti)/w(Y)岩石成因以及w(Nb)-w(Y)和w(Rb)-w(Y+Nb)构造环境判别图,认为研究区火山岩形成于与俯冲有关的火山弧或弧后伸展环境.下层火山岩岩浆是盆地裂陷较深时深部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源区受幔源物质混染,Na2O质量分数高;上层火山岩岩浆是盆地裂陷较浅时浅部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Na2O质量分数低.  相似文献   

9.
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云冈石窟石雕风化物进行了研究,从微观角度分析了不同开凿年代风化样品差异的原因和不同深度样品在微观角度呈现的差异现象.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石雕风化物中的AhSi4O10(OH)8含量逐渐减少,而SiO2和KAlSi3O8的相对增多.元素Al和Si的含量开凿于晚期的相对高于开凿于早期的石窟,而开凿于晚期的石窟中元素K的含量则低于开凿于早期的石窟.纵向看,石雕风化物表层K,Al元素含量高于内层,Si元素的含量则低于内层的值.  相似文献   

10.
选取毛乌素沙漠东南部边缘萨拉乌苏河流域具有代表性的滴哨沟湾剖面全新统DGS1层段,通过测定样品的主量元素——Si O2、Al2O3、TOFE(全铁)、Ca O、Mg O、K2O、Na2O、Ti O2的含量并分析其特征,结合年代测定结果,探讨该地全新世气候演变.结果表明,主量元素表现出2个不同时期的不同波动方式:1CS~9P期间(0~3 760 a BP),Al2O3、TOFE、Ca O、Mg O、K2O、Na2O、Ti O2基本表现为在湖沼相中含量大于次生黄土,次生黄土中含量大于沙丘砂;10LS~21LS期间(3 760~11 000 a BP),Ca O、Mg O在湖沼相中出现峰值,尤其是在15LS(7 340~8 170 a BP)及其上下达到顶峰,其他主量元素表现为低值.通过分析发现,DGS1层段实际上是全新世以来多次东亚冬夏季风的交互演替过程下的堆积-风化产物,是气候地层的真实记录.依据CIA值与Si O2/(Al2O3+TOFE)比值,将DGS1层段主量元素信号记录的全新世气候可分为4个阶段:全新世早期气候好转、全新世鼎盛期、大暖期向寒冷期转变的波动期、降温不稳定和沙漠化频繁变化时期.  相似文献   

11.
位于松辽盆地北部的依安地区,其铀矿含矿目的层主要为四方台组.从岩相学、地球化学等方面对四方台组砂岩进行系统分析,目的是探讨依安地区的砂岩源区特征及岩石成因意义.结果表明:四方台组碎屑岩主要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具有高硅(SiO2含量为78.09%~85.41%)、富钾(Na2O/K2O=0.98~1.28)、铝含量中等(...  相似文献   

12.
沉积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记录了岩石沉积时的重要地质信息,是研究沉积古环境、源区构造背景及源岩属性的有效手段.采用X衍射荧光光谱(XRF)、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CMS350A型岩心扫描仪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塔然高勒地区中侏罗统直罗组地层岩心样品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黏土矿物含量进行测试分析,综合研究塔然高勒地区直罗组地层的沉积古气候特征、古水体氧化还原条件、古水体盐度及物源特征.研究表明:Sr/Cu、Rb/Sr、FeO/MnO、Mg/Ca及Al2 O3/MgO、化学蚀变指数(CIA)以及黏土矿物组合特征等指标综合指示出,研究区中侏罗世直罗早期为干旱气候,到直罗中期气候逐渐湿润,而后到直罗晚期气候再次变得干旱.古水体环境整体为富氧的淡水-半咸水环境.结合常量、微量、稀土元素各种构造背景判别方法,认为研究区直罗组地层源区构造背景主要是与大陆岛弧相关的活动大陆边缘,源岩可能为盆地北部阴山造山带内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和大青山-乌拉山-集宁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岩.  相似文献   

13.
在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西藏东南部朗县蛇绿混杂岩的岩石地球化学进行了系统研究.朗县蛇绿混杂岩的变质橄榄岩和变辉绿岩具有低Na2O+K2O,且Na2OK2O,低P2O5以及MgO和TiO2变化较大等特点;稀土配分模式为轻稀土略微亏损或富集的平坦型;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Sr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变化较大.变玄武岩的TiO2,P2O5与N-MORB十分接近;稀土配分模式为轻稀土略微亏损或富集的平坦型,拉索村和白露村-朗县附近地区玄武岩具有E-MORB特征,而里龙地区的玄武岩具有N-MORB特点;与典型的洋中脊玄武岩比较,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的丰度值普遍偏高,拉索地区的大离子亲石元素比较接近N-MORB,里龙地区的高场强元素十分接近N-MORB.体现具有典型洋中脊玄武岩的特征但又不完全相同,微量元素分布形式非常类似于阿曼蛇绿岩的特征,表明朗县蛇绿混杂岩可能形成于大洋中脊到岛弧的过渡环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康古尔塔格金矿床氧化带矿物,丰富我国氧化带矿物学。方法 野外地质观察和室内测试相结合。结果 在康古尔塔格金矿床首次发现钠明矾石和斜钠明矾,钠明矾石化学分析结果为(%)SO329.09,Al2O333.33,Fe2O32.55,Na2O6.60,K2O1.34,H2O26.21,总计99.12,计算晶体化学式为(Na1.05K0.14)1.19(Al3.21Fe3+0.16)3.37(S0.89O4)2(OH)6;X射线粉晶衍射主要数据为0.2970(10),0.2960(10),0.4905(8),0.5701(3)。斜钠明矾化学分析结果为(%):SO337.94,Al2O316.32,Na2O8.85,K2O0.06,H2O35.86,总计99.04,计算晶体化学式为Na1.12Al1.25[S0.93O4]2·6H2O,X射线主要粉晶衍射数据为0.4220(10),0.4210(10),0.3654(6)。结论 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数据及其他矿物学特征表明,钠明矾石和斜钠明矾为我国首次发现矿物。  相似文献   

15.
红石泉地区位于龙首山西部,对研究区内白岗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和地球化学分析,以探讨其岩石成因、岩浆源区特征和大地构造背景.结果表明,红石泉白岗岩具有高SiO2(67.46% ~75.56%)、富Al2 O3(11.46% ~14.80%)、贫MgO(0.11% ~0.99%)、低TFe2O3(0.53% ~1.10%),铝饱和指数(A/CNK)为0.86~1.12,全碱(ALK)为8.58% ~10.91%,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碱性花岗岩.白岗岩样品微量元素显示出铀、铷等元素相对富集,磷、钛、钡和铌等元素相对亏损,轻稀土元素(197.79×10-6~15.9×10-6)相对富集,重稀土(32.85×10-6~2.43×10-6)相对亏损,总体Eu负异常.上述地球化学特征均指示红石泉白岗岩具有I型花岗岩特征.综合分析认为,红石泉白岗岩可能形成于后碰撞伸展环境,是由于幔源岩浆底侵作用,提供充足外部热能,致使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Na2HPO4·12H2O和Na2WO4·2H2O在pH=4.8,恒温358 K的水溶液中反应得到Keggin型缺位杂多酸盐Na7PW11O39.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差热分析,原位升温XRD,31P核磁共振等的研究表明:合成样品的分子式为Na7PW11O39.11H2O.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中部乌拉山岩群孔兹岩系中,榴云片麻岩岩组为富铝质高级变质岩。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系统采样对富铝片麻岩的原岩组成和形成环境进行了分析。样品具高Al_2O_3含量、中等SiO_2含量的特征。所有样品的稀土元素具有∑REE总量较大、轻稀土元素富集的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为右倾型,与PASS相似。西蒙南图解和涅洛夫图解表明,富铝片麻岩原岩主要以复矿物砂岩、长石砂岩、泥质砂岩和陆相粘土岩为主的碎屑沉积岩。样品中Th/Sc(0.17~1.79)比值变化范围小,而Zr/Sc(2.04~145.83)比值变化范围较大,揭示了该区变质碎屑岩的源区成分可能经过多次沉积循环,其物源较复杂。Zr/Y(0.95~14.4)、Cr/Zr(1.03~5.16)、Cr/Ti(0.05~0.11)、Cr/Th(15.93~107.67)、CIW(63.5~78.6)表明物源以铁镁质为主。其Ceanom(-0.02~-0.05)和SiO_2-K_2O/Na_2O图解表明,富铝片麻岩原岩沉积环境为大洋岛弧沉积。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碱金属对垃圾衍生燃料(Refuse Derived Fuel,RDF)与褐煤共热解特性的影响,对样品灰进行X射线荧光光谱(X-ray fluorescence,XRF)分析,并对酸洗及酸洗后碱金属K和Na溶液浸渍样品进行热重红外联用(TG-FTIR)分析。结果表明:RDF与褐煤之间元素组成含量具有较大差异,但主要元素种类没有发生大的波动,主要含有Al,Si,P,S,K,Ca,Ti,Fe等元素。RDF与褐煤质量比为3∶7时的元素组成与褐煤相似。酸洗能去除样品中的无机碳酸盐,酸洗以及碱金属浸渍后将热解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生物质组分热解(173~433℃)和塑料类物质热解(402~566℃)。RDF与褐煤共热解产物主要为轻质气体(CO,CO2,CH4,H2O)及半挥发性有机物(C=O和C—O—C)。碱金属K和Na的催化作用是RDF与褐煤产生协同反应的原因。气体产物FTIR析出曲线中原样气体峰值浓度最高,碱金属K和Na浸渍样气体峰值浓度次之,酸洗样气体峰值浓度最低。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云南小中甸盆地湖相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特征及其相关元素比值的分析,结合14C年代测定,重建了小中甸盆地40cal.ka BP以来的环境变化过程.研究发现:小中甸湖相沉积物中氧化物含量表现出SiO2Al2O3Fe2O3CaOMgOK2OTiO2Na2O的特征,Na2O/Al2O3值分布范围较为集中,且相对于上地壳有较明显的亏损.小中甸沉积物地球化学记录了多次湖泊水位波动,以及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过程,其表现为暖干-冷湿-暖干的变化特征,并指示了40cal.ka BP以来西南季风演化的历史,其研究结果可与中甸纳帕海和鹤庆盆地进行对比.对云南小中甸盆地湖相沉积物地球化学的研究有助于重建西南季风的演化过程以及区域环境气候与全球变化耦合机制的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20.
靖边三道沟黄土剖面地处毛乌素沙地-黄土高原的交界地带,存在良好的地质环境变化记录。为了探讨靖边地区黄土的来源、成因、风化程度,选取靖边县的三道沟剖面地球化学元素进行分析并与其他剖面对比。其结果表明:(1)三道沟剖面常量元素百分含量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SiO2、Al2O3、CaO、Fe2O3、K2O、MgO、Na2O、TiO2,与其他典型风成剖面及UCC标准化曲线存在很好的对应性,佐证其风成成因。(2)三道沟剖面处在风化初期的去Ca、Na阶段,古土壤中元素迁移特征较黄土层中更明显。(3)根据元素比值的分布及示踪元素的分析,三道沟剖面黄土与武威黄土、洛川黄土、西风红粘土、下蜀黄土存在相似源区。(4)不同地区黄土在Na/K-CIA,Bc-CIA,Ki-CIA,Ba-CIA在对比分析图中分布不同区域,显示出风化程度的差异与季风变化存在相关性,其反映出的化学风化程度与CIA值、A-CN-K图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