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然的意义--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自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哲学主要是以人文的眼光看待自然,而不是以科学的眼光看待自然。自然的意义主要不在科学认知方面,而在人伦政治等精神价值方面,中国古代思想家侧重从人文价值方面发展自然的意义,从本质上说,中国古代的自然观是人文主义的的,古代思想家主要在伦理、政治、审美超越等方面开掘自然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日,美国一个为选美而生的3岁漂亮宝宝走红网络,萨瓦娜·杰克森选美照片让网友惊呼"神似秀兰·邓波尔"。萨瓦娜从出生第10个月就参加了"自然小姐"选美比赛。这个选美没有年龄限制,并且也没有必须带妆参赛的强行要求。当时的萨瓦娜还获得了冠军。自此,母亲萝拉就开始为女儿张罗起"选美之路"。为了顺应选美流行肤色,母亲萝拉还将2岁的萨瓦娜的皮肤晒成小麦色,并且随着萨瓦娜年龄的增长也渐渐开始化妆,每次比赛前,都有专业化妆师给她  相似文献   

3.
在科学活动中,科学审美具有巨大的心理功能、文化功能、认识论和方法论功能。科学审美是科学家从事科学探索的强大动机和动力,科学审美赋予科学以某种文化品位和价值、人性因素和人情味,科学审美是科学发明或科学发现的突破口,科学审美是科学理论评价或科学理论辩护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逻辑为何未能进一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几乎同时产生了逻辑,但前者逻辑却并未像后者逻辑一样得到长足的发展,原因是什么呢?古希腊传统逻辑中产生和使用了符号促进了其逻辑的发展,西方近代逻辑的进一步符号化产生了数理逻辑,带来了逻辑史上的重大革命,现在数理逻辑是世界逻辑发展的主流;中国方块文字的整体结构特点和语言表述上的特点,以及中国汉字的自我完善性,致使中国古代逻辑不易引入符号,缺乏符号障碍了逻辑的发展,这可能是中国古代逻辑未能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中国小姐关琦获得世界小姐季军,不但让我们意识到国产小姐也可以登上世界选美之巅峰,长了咱们的志气,更重要的是,历史可以改写: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人终于可以变成五大美人了。但选美等于时尚吗?由于全国人民欣赏美色的水平大大提高,因此近几年世界小姐这项活动越来越受到关注,并因此越来越丰富了劳动人民的精神生活。孔子曰,食色性也!说明自古以来,人们便意识到吃饱饭和欣赏美色是两件头等大事,此外人生别无更爽的活动。今年世界小姐决赛首次在中国举行,上苍保佑吃饱饭的人民能够近距离欣赏到世界级的美色,真是本年度一大幸事也。近来观看各…  相似文献   

6.
审美随附性概念最好地解释了审美属性对于非审美属性的依赖关系。审美随附性不仅可以为我们的审美判断和活动提供形而上学的本体论依据,还可以为我们决定审美判断正确与否提供客观的认识论依据。然而,审美随附性概念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主要有关于审美判断成立条件的语境挑战、基础属性范围界定的滑坡论证的挑战和艺术作品原创性的挑战,这些挑战有可能动摇审美判断的客观基础。我们可以通过扩大随附性的基础属性的范围,诉诸审美属性和非审美属性的“共同可感知性”或“共同可分辨性”以及对形而上学和认识论问题的区分来回应上述挑战,捍卫审美随附性概念和审美判断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7.
泛媒体时代出现的审美嬗变,与新媒介技术的影响紧密相关.网络新媒介技术的共享性与互动性,在感知世界的方式上,将审美主体从以往单一被动接受中解放出来,获得了主动创作的角色身份.新媒介技术的虚拟性,解构了审美对象存在的确定性,使美与不美之间的界限模糊,意义维度平面化、碎片化.新媒介技术的工具性、程序性,替代了审美创造过程中的个体性,进而剥夺了作为审美对象标志的"这一个"的独特性,失却了美之为美的魅力.新媒介技术拼贴复制程序,取代了审美对象创造过程中应有的历程性、历时性,导致审美对象的原创性缺失.新媒介技术的感官延伸与审美价值的缺失间具有因果关系.新媒介高技术性的功能指向感官强刺激与超满足,往往会排斥或逗蔽审美的情感元素,不利于审美价值中美的伦理意义--善的存在.功利性作为新媒介技术感官延伸的深层驱动力,在本质上与审关伦理价值冲突.新媒介技术作为一种预设性技术,对想象力、创造力的制约性亦不容乐观.传统审美价值观念面临后现代价值消解的考验与挑战.新媒介技术总是在发展中不断趋于完善,技术与审美的有机融合是其发展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13,(10):4-6
作为西非富拉尼人的一个分支,尼日尔博罗罗人至今仍过着几乎与现代生活隔绝的原始游牧生活。尽管生活条件恶劣,但他们仍然非常热爱生活、追求美,"男子选美"活动就是他们爱美之心的一个表现。"选美"通常在尼日尔的盖雷沃尔节上举行。  相似文献   

9.
休闲并不单纯是一个时间概念和简单的社会现象,更是一个意蕴深厚的文化范畴和美学命题.对休闲进行审美文化观照,将有别于传统美学"理想的乌托邦"式的宏大叙事,而是将休闲置入"人的存在"这一更具现实关怀品性的话语背景之中,使其成为一种"现实的乌托邦",既充分挖掘休闲本身丰富的美学涵蕴,又对人们的休闲实践作出审美评判和审美引导;既对休闲的"审美态"投以必要的关注,又注重对其进行"生活态"考察.  相似文献   

10.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8):114-119
所谓进化论美学就是用进化适应性原理,即自然选择理论和性选择理论,来解释美和艺术的发生、发展和影响。整体来看,美与进化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体美的标准与进化动因,二是自然美的特质与进化环境,三是审美偏好的进化根基与文化介入。而艺术与进化的关系也要分为两大部分来考察,一部分是动物的"艺术"与被动进化,另一部分是人类的艺术与主动进化。通过运用科学美学的研究方法,进化论美学研究不仅突出了人类审美偏好的进化根基,而且还总结出人类审美活动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1.
技术时代人的自由解放是马尔库塞技术哲学思索的中心问题。马尔库塞指出,技术时代的美学通过将审美艺术内在化和俗化已全然丧失其批判性和超越性的维度,从而成为压抑人的自由,为不合理社会辩护的工具。他的技术美学所要探讨的不是人们的审美技巧,而是人的生存意义和生存方式。他把"审美"作为人的一种本真性的思维方式和存在方式,这旨在强调:人类必须用一种新的审美感知方式取代技术性的感知方式来"认识"和"对待"自然和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也就是说,人类要培养一种"新感性",使压抑人的技术艺术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数学史研究中某些矛盾结论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数学史的研究结论中,在数学的思维方式、理论构造、珠等评价等方面存在互相矛盾的结论,造成这些矛盾的原因既有方法论层次上的问题,也有中西古代数学比较标准方面的问题,中国古代数学应当在运演工具、建构模式、价值走向方面建立起自己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3.
黎乔立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7(6):42-44,,45,
本文倡导一个新学科:审美生理学。作者认为审美心理学继续前进,就必须更深入地探讨人类审美心理的基础。审美生理学将是一个有别于传统学科的现代学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饭岛忠夫(1874-1954)其人其学的梳理和分析,探讨了他以《支那古代史论》为代表作的"疑古"论中的部分合理性及大量错谬之处。在《支那古代史论》中,饭岛从多个视角对中国古代天文学性质进行了重新分析,突出了其本有的星占与政治属性。同时,饭岛对《春秋》、《左传》等儒家经典中天文记录所存在的矛盾与问题进行了发掘和整理,通过对原有思路的逆向运用揭示出记载本身的不自洽,在客观上发展了天文历史年代学。但是,饭岛的治学具有两面性,存在强烈的政治动机。其"疑古"论在前提假设、古籍释读、推理方法三方面存在学理缺陷,因此其"中国古代天文学西来说"是立不住脚的。纵观饭岛的学术生涯,其"疑古"论实质在于改造儒教和追求真理,目标是"加强儒教在日本精神文化中的基础地位"。而今回顾以饭岛忠夫为代表的科技史"疑古"思潮,其主要意义在于改造了日本的尚古思维定式以及学术范式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金琛之所以会拍摄《战国》,其实是日本著名演员中井贵一给他的提醒。两人因在2007年拍摄电影《凤凰》而结缘。中井贵一表示希望再拍金琛导演的戏,并且最好是部中国古装片,演绎中国历史人物一直是中井贵一的愿望,二人一拍即合。"虽说讲得是中国古代的事,但我们都觉得那应该是个国际化的故事,中井贵一提示我,有关孙膑这一段在日本非常受关注,后来我又了解到这段故事也被美国人所熟知。"这就是金琛完成了电影《战国》的初衷。海内外对孙膑的关注源于人们对孙氏兵法这一"兵学圣典"的推崇。而孙氏兵法里除了《孙子兵法》还有《孙膑兵法》,这两者之间存在内在的师承关系。《孙膑兵法》与《孙子兵法》  相似文献   

16.
正不得不承认,整个女性偶像制造业的本质,是基于观众对于一个自己无法达到的"完美"和"期望"的想象。而主流标准,极像一个定制的套子,而追逐主流审美的女孩们就是往套子里钻的人。每年夏日来临之前,我们总能听到女孩们早早开始焦虑:夏天来了,还没减下去的肉该怎么办?这焦虑的背后,往往是因为  相似文献   

17.
论传统中国地图学的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中国地图学是中国式的,具有若干特征,展现中国风格,传统中国地图学至少具有10个特征:第1个特征是地方是其基础,即把地表视为平坦;第2个特征是计里画方的应用,第3个特征是祥于画水,略于画山;第4个特征在地图上表示绘图者的思想概念,许多地图以变形表示特别的观点:第5个特征是以使用者为中心的地图定位,即多方向定位;第6个特征是行政区变迁地图的绘制是中心的 定位,即多方向定位;第6个特征是行政区划变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的异常天象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常天象在中国古代受到高度重视,是历代天文观测的一项重要内容。象人类对所有事物的认识一样,中国古代对异常天象的认识也是以最初自发的直觉认识为开端,形成异常天象的概念,在阴阳说、五行说、元气说等关于自然的理论形成以后,对异常天象的解释随之产生。此外,按照占星术理解异常天象是中国古代异常天象观的一个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19.
儒学与古代数学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数学教育有其自身发展的一面,但它的产生和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深深地打上了中国传统思想和化的烙印,其本身也是中国传统思想化发展特点的具体表现形式。本从数学思想史和数学教育史的角度,就儒学与中国古代教学教育的发展,儒学对数学教育思想的影响,拟作一些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物理”一词原由来与词义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认为,就目前所知,中国古代“物理”一词厚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物理”在中国的广泛运用情况表明,其基本含义是泛指事理、道理、情理;通常是指万物之理,或称“大物理”,有时寓有自然规律之义。这种含义与西方古代“物理”一词的含义基本相同,该文还认为,日文“物理学”一词的翻译受到中国古代“物理”一词的深刻影响,且由西文PHYSICA或PHYSICS一词译成中文“物理学”的时间可能早于译成日文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