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11,(1):53-54
一部描写地球毁灭之后,地球人的星际战船入侵外星的美国3D分账大片《塔拉星球之战》于2010年9月30日在全国的两千块银幕同时上演。该片导演阿瑞斯托曼尼斯·瑟巴斯,曾经是《泰坦尼克号》以及《星际迷航》系列的特效师,影片根据导演2003年拍摄的同名获奖动面短片改编而成。  相似文献   

2.
<正>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最新科幻大片《星际穿越》由于其中涉及黑洞以及行星探索方面的内容所具有的科学专业性而受到赞誉。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濒临毁灭的地球派出人类最后一批宇航员,试图通过穿越时空中的隧道(虫洞),找到一个适合生命生存的新家园。这部影片甚至邀请到了加州理工理论物理学家基普·索恩(Kip Thorne)作为影片的执行制作人和科学顾问。他曾经为著名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的《超时  相似文献   

3.
一部描写地球毁灭之后,地球人的星际战船入侵外星的美国3D分账大片<塔拉星球之战>于2010年9月30日在全国的两千块银幕同时上演.该片导演阿瑞斯托曼尼斯·瑟巴斯,曾经是<泰坦尼克号>以及<星际迷航>系列的特效师,影片根据导演2003年拍摄的同名获奖动画短片改编而成.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09,(13):54-55
在威尔·史密斯领衔的《我是传奇》这部堪称2008年第一部重磅炸弹级的影片中。史密斯不幸成为地球上最后一个人。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你果真成为地球上最后一个人,你会有什么样的遭遇呢?最近英国《每日邮报》刊登文章描述了如果你成为地球上最后一个人,可能将面临的各种难题。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不断突破自身局限的过程。在刚刚过去的一个世纪内,我们先是离开了大地,而后又飞离了地球。现在,我们正在试图制造一种有着和我们一样的外表、智力和运动能力的机器,以突破自然对人类作出的最基本限制:我们的身体和我们的思想。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旦我们有能力制造出能达到甚至超越我们自身智力水平的机器,我们将会看到影片《无敌金刚》中的机器增强人或者《星际迷航》中的人机结合生化人那样的结合体出现,甚至会出现完全超出我们想象的个体。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13,(12):4-6
在好莱坞3D大片《阿凡达》中,"灵魂树"以它那充满活力的蓝色和紫色令观众着迷。在日本,一个一万平方英尺的紫藤葡萄林成为外星球"灵魂  相似文献   

7.
<正>经过13年的漫长等待,科幻电影《阿凡达》的第二部《水之道》终于在2022年冬天和我们见面了。当镜头再度从“潘多拉星”的密林上空掠过,我们便再度沉浸于影片中那个神秘的世界。经过13年的漫长等待,科幻电影《阿凡达》的第二部《水之道》终于在2022年冬天和我们见面了。当镜头再度从“潘多拉星”的密林上空掠过,我们便再度沉浸于影片中那个神秘的世界。这种仿佛漫游于异星的体验,  相似文献   

8.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正在开展一项名为"百年星舰"的宇宙探索计划,希望在百年内能够让人类冲出太阳系,抵达其他遥远的星球。该计划的第一个目标是火星,或是火星的两个卫星。不过,由于目标遥远和资金所限,这项计划存在致命缺点——是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票,宇航员几乎不可能返回地球。建人类星际殖民地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10,(19):55-55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影史最卖座影片《阿凡达》即将在全球范围内开始重新放映。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称此举是为了响应那些对潘多拉意犹未尽的观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作为科幻经典,电影《阿凡达》在场景预设、故事和思想内涵几个层面都表现了极强的原创性。潘多拉星球上的场景预设,包括紧密关联的"人"与动物和植物,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来自盖娅理论。电影中呈现了两种自然观的冲突,即地球人的机械自然观与纳威人的盖娅自然观;也展示了两种文明模式的冲突,基于机械自然观的工业文明与基于盖娅自然观的"原始文明",或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1.
“2012年12月21日黑暗降临后,12月22日的黎明永远不会到来……”这是古老的玛雅预言,同时亦是这部《2012》的缘起。《2012》投资2亿美元,号称电影史上最震撼的灾难片,其161分钟的长度也创造了灾难片之最。在影片中,我们目睹了地球面临毁天灭地的悲图,目睹了人类濒临绝境的惨景,因此难免有人把虚构拉进现实,对人类与地球的未来心生恐惧。  相似文献   

12.
圆石 《科学大观园》2014,(16):63-63
<正>据美国《纽约每日新闻》报道,美国莫特尔滨海野生动物园的两只2岁大的黑猩猩被带到电影院,与人们一同观看影片《猩球崛起》。它们在观看过后为电影竖起了大拇指。据莫特尔滨海野生动物园的园长透露,黑猩猩Vali和Sugrive在2011年已经看过《猩球崛起》和《指环王》。《猩球崛起》主要讲述人猿进化为高智能生物后攻占地球,取代人类的故事。据悉,两只猩猩看电影前不但给自己买票,还为自己购买了爆米花和饮料,没有选择观  相似文献   

13.
<正>霍比特人真的存在过吗?在看过《魔戒》和《霍比特人》的人们中,很多人对影片中的形色各异的"霍比特小矮人"一定印象深刻,那"霍比特小矮人"有没有可能在地球的某一个地方真实存在呢?英国伦敦帝国学院进化动物学家林德尔·布朗厄姆和马塞尔·卡尔迪洛在2007年4月出版的《生物学通讯》上发表文章说,电影中出现的"霍比特人",也许是原始人类的一支,由于进化压力才演变成矮小体型。也就是说,影片中的小矮人在人类进化史上可能确实存在过。"小矮人"真实存在过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宇宙人”已经可以随时随地展开星际旅行,由于星际旅行的速度非常快,甚至连人类的毛发都成为了障碍。所以未来进化后的“宇宙人”全部都是秃子,有头发的人反而会成为人们取笑的对象。一旦某一物种控制了它生存的环境,进化就已停止,现在,除了病毒和细菌之外,人类控制着地球上所有其它的生物进化,但终有一天,病毒和细菌也会处于人类控制之下,除非人类有机会移民外星球,否则就无进化的可能。如果人类的寿命足够长,那么为了生存,我们只能向其他星球扩张,从而形成新的人种。  相似文献   

15.
《科学大观园》2010,(17):32-33
据《每目电讯报》报道,从HG·威尔斯的“时间机器”到《星际迷航》中的“光炮”,科幻小说或者科幻电影总是在激发人们的想象力。一些科幻设想已经成为现实,比如,阿瑟·克拉克最先构想的人造卫星。当然。也有一些设想距离实现还需要很长的路,比如《侏罗纪公园》中的克隆恐龙已被证明仍是一个遥远的梦。  相似文献   

16.
海峰 《科学大观园》2014,(22):58-59
科幻电影《阿凡达》牛,潘多拉星球的飞行翼兽伊卡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我匡古生物学家却在辽西热河生物稍中,发现了两件与伊卡兰极为相似的翼龙标本,这一新物种被命名为阿凡达伊卡兰翼龙。伊卡兰翼龙之所以得名,与它独特的下颌结构有很大的关系。汪筱林表示:"在所有已知的翼龙中,仅具有下颌骨脊而不具有头骨脊的种类从来没有被发现过,在现生动物中也没有这一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17.
正《星际迷航》再次证明了它的剧情是多么超前于科技,而今美国宇航局开发的一款生物科技装备似乎就带有这部大片的影子。在科幻大片《星际迷航-下一代》中,当指挥官威廉·瑞克受伤之后,飞船上的同事立即使用一种手持式设备为他治疗。这种装置被称作"皮肤再生器",其原理是通过复制瑞克的皮肤细胞来达到再生目的。而这项技术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在国际空间  相似文献   

18.
美国宇航局的"好奇"号火星任务得出的证据显示,踏上地球一火星往返之旅的宇航员将面临宇宙射线的大剂量辐射和高能太阳粒子的侵袭。宇航局表示火星飞船受到的辐射剂量大约相当于地球上年平均暴露剂量的100倍。为了保护宇航员的健康,英国科学家正在研制一种星际迷航型防护罩。宇航局约翰逊航天中心研究辐射问题的健康专家埃迪·希蒙斯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表示,完全阻隔辐射的防护盾厚度将达到数米并且非常笨重,很难应用于宇宙飞船。相比之下,《星际迷航:暗黑无界》中出现的防护罩则没有这种缺陷。在这部科幻作品中,科克船长下令"升起防护罩"。"进取号"的船员们随着防护罩的升起,立即在环境恶劣的太空中受到保护。而英国卢瑟福-阿  相似文献   

19.
正科幻是什么?是基于科学对未来和世界的想象。童心是什么?是对未知世界的每一面都充满好奇。无论孩子还是大人,都喜欢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因为对世界的好奇,在少儿时代,都有过如饥似渴的阅读岁月。小时候,我们沉浸在《小灵通漫游未来》的世界里,在书中和杨鹏的《安卡拉星来的使者》相遇,在电影院里漫游《侏罗纪公园》《阿凡达》《星际穿越》的时空,又被刘慈欣、阿西莫夫、克拉克构建的广阔宇宙吸引至今。那些日子,想象力天马行空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观园》2010,(19):53-53
<正>《盗梦空间》是一部情节复杂的科幻惊悚片,剧情介于007系列影片和《黑客帝国》之间。《盗梦空间》中的许多剧情曾被《新科学家》杂志报道过。下面就是该杂志总结的有关《盗梦空间》背后的科学以及我们每一个人所需了解的有关梦境和潜意识的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