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在1957年10月4日发射成功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在人类和自然的斗争中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后来又发射成功两个人造地球卫星,一个比一个大。第三个人造卫星到今天还在绕地球运行。1959年1月2日苏联发射成功第一个宇宙火箭,使人类在征服宇宙空间的和平事业上又迈进了一大步。第一个宇宙火箭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的早期祖先前后二次失去尾巴,这说明了人类似乎并不适宜保留尾巴。这一发现不仅仅可以用来解释人类为什么现在没有拖着一条尾巴,而且也有助于理解人类为什么拥有尾骨,即人类在生命的最初阶段确实长有尾巴,但后来又逐渐消失了。研究项目负责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系教授劳伦·萨兰介绍说,“人类最早期的脊椎动物祖先身上长有一  相似文献   

3.
敦煌,自王道上发现藏经洞以米,人们一直以为匕天总是在飞流的黄沙上起舞。而在当下,作为全球语境和资本市场框架下的人类生存实地之一,敦煌又究竟是怎样一种生态样本和世俗生活?这四海仰慕的文明显影和宗教记忆又如何能够侄漫漫流沙中不致消失?  相似文献   

4.
由于地球生态环境的剧烈恶化,造成生物的多样性迅速减少,这使人类也面临着生存危机,而人类又在全力改造自身的营养和医疗水平等生存条件,使目前人类的生存环境达到了极其优越的程度,从而使自然选择对人类的作用松懈到了极点,导致人类出现了遗传病种类和患的数量剧增,生育能力下降,抗病机能骤减等多种不断退化的现象,从而使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受到了严重威胁。并且这种现象正在日益加剧,却又无法逆转,使人类逐渐走向深渊。据此本作提出了人类的最终归宿是走向终结的观点,并阐述了通过应用环境生物技术改善地球环境、以人工选择代替自然选择等对策,可以防止人类的退化,延缓人类的终结。  相似文献   

5.
官学饭食     
汪朗 《科学大观园》2009,(22):32-33
中国过去的读书人,会写两段八股文,混口饭吃,一般不成问题。不过后来读书人越来越喜欢独立思考,这给统治者又构成了麻烦。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存在的极大威胁,但目前在我国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故反式脂肪酸是食品安全的又一威胁。本文指出了我国对人工添加的反式脂肪酸进行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提出了当前应采取的一些管理措施,最后介绍了我国食品业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将主要体现在增进人类健康,提高营养品质和生活质量(QOL),满足人们消费多元化及崇尚生活情趣、个性化定制食品以及提供人们以回归自然与绿意享受等,建议我国应建立食品安全与食品健康并重的管理制度,并进行相应观念更新与制度变革。  相似文献   

7.
这里针对两个问题展开讨论,一个是工程的社会影响究竟有多大?从历史发展脉络中我们看到了电气化工程促进了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加快了人类社会城市化发展;改变了人类社会农业生产方式;改善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和家庭生活质量;推动了人类社会全球化变迁;但也对生态环境造成相当程度的破坏。另一个问题是电气化工程的社会影响何以可能?通过实证主义、实用主义、历史主义和建构主义等哲学思想,我们看到了在工程中所蕴合的科技理论的逻辑性和经验性;工程运行的实用性和简单性;工程范式的历史性和转换性以度工程实践的建构性和境遇性等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8.
数字城市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世界图景,使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本文从信息化对城市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等角度出发,详细论述了数字城市的结构化模型,提出了数字城市建设的若干原则。  相似文献   

9.
张丽 《科学大观园》2012,(18):44-44
进化生物学家至今也不十分清楚人类(以及绝大多数四足动物)为何每只手长有5根手指。如果我们拥有6根手指,我们的生活又会变成怎样?或者说,额外的一根手指对我们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10.
动物学是生命科学的一支,故其内容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其涵盖的科学范围包括理、农、医学等也最广阔,而其被使用的人口亦众多。近几十年来,又因分子生物技术的突飞猛进,导致了英美新名词的创新日多,而海峡两岸因政治因素的分离,各地的科学家在做教学与研究时,常常又各行其是,于是一个英文名词,常常有多种中文翻译,例如Soft-Ware在中国大陆叫软件,而台湾则叫软体,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12,(1):10-10
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中,有无数杰出的发明创造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如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发明和创意的理念也随之深入到了生活的每个细节当中。  相似文献   

12.
物种入侵是种恶例外来物种入侵,是指外来的能在移居地的自然或人为生态系统中定居、自行繁殖和扩散的物种,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它们会明显影响当地生态环境,损害当地生物多样性。然而,追溯最早的物种入侵其实就是物种迁徙,只是刚开始的时候,物种从甲地迁徙到乙地或丙地,没有对移居地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带来破坏,到了后来,移居的物种对迁入地的生态和  相似文献   

13.
技术开发与环境问题——全球问题与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技术开发的后果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提高了人类获取自然资源、改造自然环境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形成了一系列的技术文明;另一方面又在开发的过程中消耗了有限的自然资源、产生了危及人类持续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反过来要求人类的技术开发必须走节约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的道路,最终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同进化、互利共生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影响着自然世界,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对人类思维品质的冲击更甚。思维品质可归结为灵活性、创造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四个方面。思维品质是思维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大数据技术对人类思维品质造成重大影响,导致思维灵活性从开放性走向了封闭性,思维创造性从价值理性走向了工具理性,思维深刻性从因果性走向了相关性,思维批判性从自主性走向了依从性。以大数据技术应用为分析视角,挖掘人类思维品质异化的根源,由此寻求人类思维品质兼容并蓄的可能出路。  相似文献   

15.
曹劼 《科学大观园》2011,(14):12-13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阿尔德林首次在月球留下了人类的足迹,包括他们在内,人类历史上先后共有12名宇航员成功登月。40年过去了,这些曾经的登月者现在的生活如何呢?  相似文献   

16.
两性之谜     
两性之爱,是人类生活中最深沉的爱;两性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生活中最隐秘的关系.千百年来,人们为它的烈举所惊叹,又为它的神奇所困惑.  相似文献   

17.
从技术设计视角看当代人类生活方式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设计与人类生活方式密切关联.在当代工业社会,技术设计在促进人类生活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的同时,也导致人类生存面临种种困境和危机.人类生活方式全方位与技术设计溶合,构筑了一种技术化、功能化和消费主义的崭新生活方式.技术设计为达到人的自我解放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技术在当代已经成了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产生正面效应,给人类带来丰富的产品和服务;又可以产生负面效应,给人类带来自然、社会、人本等层面的危害。人类是为了更好地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才发明了技术,而技术的使用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在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负面效应。虽然人类极不情愿看到这种结果,但这却是不得不面对的事实。这些负面效应是如何产生的,怎样才能减少乃至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08,(7):45-45
抗菌素是人类战胜感染性疾病的有力武器,但同时也给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医源性公害:临床上使用广谱抗菌素治疗时,往往引起患者非感染部位微生态菌群失调,而导致抗菌素伴联性疾病(如阴道炎、肠胃炎等);衣牧业、水产养殖业大量使用抗菌素,导致各种农产品中残留抗菌素,危害人类健康制药企业、大型医疗机构任意排放的含抗菌素废水,既污染了环境,又加速了环境中耐药菌出现和传播。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中,除计算机之外,都是以解决体力劳动、以扩展人的体力为目标的。唯有计算机,以解决脑力劳动、以扩展人的智力为目标。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不是因为我们体力强,而是因为我们的脑力和智慧。因此,计算机在全世界已成为高新技术的领头羊,融进了每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