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21,(9):6-7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中,火星是除金星以外,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到目前为止,火星也是除了地球以外,人类了解最多的行星.已经有超过30枚探测器到达过火星.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167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计划在2035-2040年,借助有史以来最大的——太空发射系统(SLS)火箭到达火星。这个比美国自由女神像还高重型运载火箭具备能够将宇航员送往小行星或火星的超强动力,将成为未来人类探索宇宙深处的主要工具,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猎户座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规划中,设计载重量为70吨的SLS将在2018年进行第一次飞行:在飞行过程中运输无人猎户计划的太空舱绕月飞行并  相似文献   

3.
邓琦 《科学大观园》2020,(16):56-57
正即使研究发现火星可能支撑人类居住,开展火星移民也还有漫长的路,代价非常高昂。火星探测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火星移民还有多远?火星探测哪一步最难?人类为什么要探测火星?近日,记者采访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天问一号"首席科学家助理、鸿鹄专项首席科学家魏勇,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鸿鹄专项行星光学遥感首席科学家何飞,揭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的奥秘。  相似文献   

4.
每个太空爱好者都知道,20年之内人类将登上火星.当然,过去半个世纪里,我们一直在这么说.1950年到2000年期间,NASA(美国宇航局)和各种独立团体设计了超过1000个详细的人类登陆,但没有一个接近成功.至少在理论上,火星依然是NASA最终的目标,2012年8月5日,好奇号成功在火星着陆后,NASA局长查尔斯·博尔登说,"今天,‘好奇号’的车轮开始为人类的脚印探索道路."可事实上,火星并不在NASA的雷达上.除了定于2013年发射的"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探测器之外,近期NASA并没有为红色星球安排其他的探索计划.太空历史学家大卫·波特里说:"毫无疑问,现在没有人真的想把人类送上火星."但是,在民间却不乏各种火星探索构想,有野心勃勃的——比如技术大亨艾伦·马斯克希望在20年内派人登上火星;也的古怪至极,比如自杀式火星单程旅行.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电影《阿波罗13号》中有句经典台词,"休斯敦,我们有麻烦了。"而在当地时间2018年11月26日,这句台词可能会变成"休斯敦,我已着陆。"推迟了25个月的美国宇航局"洞察号"火星着陆探测器在经过"恐怖7分钟"之后已着陆火星,与它一起着陆的还有全球240多万航天爱好者获得的"火星船票"(其中包括26万中国内地网友的签名)。中国首位卡尔·萨根奖得主郑永春博士曾多次在科普报告中谈到未来100年人类将移民火星,同时人类在未来20年内或能登陆火星。  相似文献   

6.
火星,这颗神秘的红色星球,能否成为人类下一个驿站?美国NBC新闻网2月3日报道了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研究人员终于研制出了一把开启火星生命绿洲的"钥匙"--人工温室效应。该研究表明如果把人工特制温室气体运往火星或者干脆直接在火星上建立一个"加工站",大量生产该气体,火星上就可能变成生命的家园。  相似文献   

7.
李奇 《科学大观园》2011,(10):67-67
美国《宇宙学》杂志称,人类最快在20年后就可以展开私人赞助的火星单程之旅,没想到该报道刊登后,至少400人争相通过电子邮件和该杂志社联系,表示愿意报名充当首批有去无回的"火星移民",虽然单程前往火星之旅形同流放和自杀,但他们都已做好了"壮士一去不复返"的心理准备,即使有去无回也不害怕。壮士一去不复返美国两位科学家建议美国宇航局,最好派两名60来岁的老年宇航员分别乘坐单程太空船飞往火星,并将该太空船作为他们以后在火星  相似文献   

8.
据美国媒体1月25日报道,随着人类对火星的了解越来越多,许多科学家、尤其是美国宇航局的研究专家都已经开始探索人类未来移民火星的可行性。美国火星协会甚至制定出了一套详细的千年改造火星计划,这套计划可以让人类像愚公移山一样在1000年内将毫无生机的火星逐  相似文献   

9.
据美国媒体1月25日报道,随着人类对火星的了解越来越多,许多科学家、尤其是美国宇航局的研究专家都已经开始探索人类未来移民火星的可行性。美圈“火星协会”甚至制定出了一套洋细的“于年改造火星”计划,这套叶划可以让人类像“愚公移山”一样在1000年内将毫无生机的火星逐步改造成一个可供人类居住的绿色星球。  相似文献   

10.
<正>登陆火星是人类的宏伟梦想。参加俄罗斯"火星-500"计划的中国人王跃及迭戈·乌尔维纳(欧洲)、罗曼·查尔斯(欧洲)、阿列克谢·希特夫(俄)、苏克罗伯·卡莫洛夫(俄)、亚历山大·  相似文献   

11.
行至未来     
正飞行汽车穿梭往来,地面上不见了拥堵的行人和暴躁的上班族;随处可见的三维投影屏幕上滚动播放着人类在火星上建立家园的相关报道;人造身体和电子脑的配合使人类超越了生理构造的极限;地球资源临近警戒线,外星资源开发刻不容缓……这样的情境,出现在科幻作家笔下的2020年。作为科幻界的宠儿,  相似文献   

12.
<正>地球磁场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磁场结构,它是地球生命的强大守护者。许多科幻作品都曾畅想过人类未来如何改造火星环境以让其更适宜人类居住。其核心理念在于使火星大气更为浓密,增加其中的氧气含量。尽管改造火星的具体实施方案五花八门,但都离不开在火星的表面释放二氧化碳。这一操作不仅能够提升火星的大气压力,同时通过温室效应提高表面温度,使水能够以液态存在,从而创造适宜地球生物繁衍的环境。通过光合作用逐渐增加大气中的氧气含量,最终使得火星成为适宜动植物或人类呼吸的环境。马斯克提出的“核爆”火星计划的目标是通过核爆炸使火星极地冰帽蒸发。他认为,这将使火星变得足够温暖,从而为移居火星的人类提供相对宜居的生存条件。  相似文献   

13.
自从1957年人类迎来航天时代以来,世界各国已经向火星发送了数十颗探测器。就在此刻,在这颗红色星球的轨道上仍然有三颗正在工作的轨道探测器,在火星的地表也有两辆正在开展考察工作的漫游车,当然就是长寿的"机遇号"和2012年抵达火星的"好奇号"。然而,可能在2014年,这些探测器就会发现它们正身处一个完全不同的星球之上。火星是一个干燥,寒冷并且找不到生命踪迹的荒凉行星。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近地天体项目办公室的唐·耶麦斯博士表示:"尽管可能性很小,但是一  相似文献   

14.
火星是太阳系中除了地球之外,人类最感兴趣的行星,它的环境曾经与地球非常相似. 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在2012年8月6日以有惊无险的复杂过程登陆火星,之后一直在火星表面忠实地进行着探测工作.如今,它正在向地球发回越来越多的探测信息,人类也正在为它在火星上做出的每一个发现而兴奋不已.  相似文献   

15.
正无论从火星身上发掘出何种奥秘,人类都能从探测中获得对自身命运的启示。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踏上征程,中国人离探索火星的梦想更近一步。早在2300多年前,诗人屈原就用一首长诗《天问》,发出了对宇宙洪荒、天地自然的疑问。"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尽管现代天文学已经可以非常精确地回答这一问题——太阳系的引力维系着八大行星绕其公转,然而关于生命、人类、太阳系乃至宇宙的起源,还有太多的未解之谜。  相似文献   

16.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正在开展一项名为"百年星舰"的宇宙探索计划,希望在百年内能够让人类冲出太阳系,抵达其他遥远的星球。该计划的第一个目标是火星,或是火星的两个卫星。不过,由于目标遥远和资金所限,这项计划存在致命缺点——是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票,宇航员几乎不可能返回地球。建人类星际殖民地  相似文献   

17.
文文 《科学大观园》2014,(14):67-68
<正>火星或存在过微生物生命科学家在火星上发现一种被称之为"斯蒂文石"的黏土矿,证明这颗红色星球可能一度出现生命。因为科学家发现地球上最早期的微生物能够形成这种矿物,说明火星上也可能出现过类似微生物,形成这种黏土矿物。人类自古代以来便开始使用斯蒂文石,埃及的努比亚妇女会用这种矿物美容,不过,科学家一直认为这种矿物只能在极端环  相似文献   

18.
正火星,这个与地球最相似的星球,一直以来都让人们跃跃欲试。今年是火星探索第56周年。5月5日,洞察号火星探测器带着2429808个人类的名字飞往火星。这个太阳系里人类最偏爱的行星,又一次成为关注的焦点。与地球相近的自转轴偏移角度以及自转时间,使火星和地球一般四季分明。其元素构成与气候条件,也与曾经的地球很接近。一旦人类  相似文献   

19.
自从载人火星探险计划进入实操阶段,人类距离实现"移民太空"的梦想似乎越来越近.由一家荷兰非营利性组织主导的"火星一号"火星探测计划,自从4月22日招募工作启动以来,短短两个星期内就已收到来自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8000多名申请者报名,其中美国和中国的申请者人数最多.该计划负责人兰斯多普表示,这可能是历史上最受欢迎的工作.这些数字表明我们在正确的轨道上,希望最终能收到50万份申请.  相似文献   

20.
胡杨 《科学大观园》2009,(18):72-72
人类首次登陆月球40周年庆典已经结束,但是美国宇航局能否把人类送上火星仍是一个谜。 当前的科技水平可能刚刚达到,也有可能还远远不及前往火星的载人任务所需的技术水平。因此前往这颗红色行星的载人任务仍是一个巨大挑战。但是美国宇航局仍坚持远征火星,而且有关火星探索的新想法层出不穷。休斯敦美国宇航局约翰逊太空中心月球和火星综合研究部研究人员布雷特·德雷克说:“火星是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向往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