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杰克的图像     
瑞利急于要租房子.他轻轻拍打那本半开着的支票簿,装作要找个地方写字的样子,接着马上又说:"喔,对不起,习惯成自然--我忘了,这回付现款.证明材料待会儿再看吧."  相似文献   

2.
徐玲 《科学大观园》2005,(13):49-50
她和他交往初期,他就不断暗示自己有家庭阻力.她对他的各种说法深信不疑. 恋爱过程中她发现了一些异常情形,但他总能进行"合理解释",她也不断轻信. 忽然有一天,他说自己可能"生癌"了,又说得了"肝炎",为她着想不如分手吧……  相似文献   

3.
坂田昌一是日本的一位优秀的理论物理学家.他曾在1956年访问我国,在我国报告了他的关于基本粒子的"复合"模型.他在这篇文章中扼要地介绍了他的"复合"模型的基本思想.坂田教授是日本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汤川秀澍的学生和合作者.  相似文献   

4.
沃纳·冯·布劳恩(Wernher von Braun,1912-1977)是20世纪液体燃料火箭技术和宇航工程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二战期间他在德国主持开发成功著名的V-2导弹.战后他在美国主持研制成功"红石"(Redstone)火箭、"丘辟特"(Jupiter)导弹,并发射成功美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他领导完成"土星"巨型火箭,为"阿波罗"计划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本文介绍了他的生平、主要科学技术贡献以及独特的工作方法和技术观.  相似文献   

5.
他是数学界泰斗、是院士、是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是我国最具国际影响的数学家之一.他在拓扑学领域作出了奠基性贡献,他在机器证明数学定理领域作出先驱性工作.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影响深远、享誉世界.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21,(23):36-37
他是我国第一个研究电动式激振器的科学家,也是我国超声电机的奠基人、开拓者. 他带领团队研制的超声电机已应用于"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墨子号"量子卫星、智能炮弹、医疗仪器、光学系统等高端装备,打破了国外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他就是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淳生.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Hyperstealth生物科技公司研发出一种先进的伪装布料,能够在将来的某一天让士兵变成"隐形人".这种被称之为"量子隐形"的伪装布料能够弯曲周围的光波,进而达到隐形效果.Hyperstealth公司表示"量子隐形"布料的作用与小魔法师哈利·波特的隐形斗篷类似,甚至能够骗过夜视镜.不过,这项技术的研发是一个高度机密.Hyperstealth公司首席执行官盖伊·克拉默表示,他并不在意一些观察家对这项技术的怀疑态度,因为了解这项技术的人都知道它能够发挥作用.克拉默说:"美国军方的两个独立指挥机构和加拿大军方的两个独立机构,以及应急反应部队(反恐部队)已经见到了这种新材料,他们能够证明我没有对相关视频或者照片进行处理.这些机构现在都知道这种材料能够在不使用摄像机、电池、电灯或者镜子情况下实现隐形效果.它是一种轻型材料,造价也不高.美国和加拿大军队均已证实这项技术能够骗过红外镜和热成像光学设备."  相似文献   

8.
11岁,我们还无法随意变形. 进家门的时候.他皱了皱眉头.以前进进出出没有感觉到过屋子里的潮湿与霉味,现在却显得如此的强烈. 他走路的样子有些小心翼翼,父母欢喜地迎上去要他坐下.他从包里拿出了一包纸巾,那是城里的"父母"临走前送他带回来的,他用纸巾认真地把那破旧的凳子擦了又擦.  相似文献   

9.
他,励精图治、发愤图强,潜心研究出适用于大线能焊接工艺的新钢种,结束了我国原油储罐用钢全部依靠进口的被动历史;他,执着科研、呕心沥血,用自己近半个世纪的光阴无私地奉献在钢铁材料领域;他,心怀感恩、躬耕是乐,心胸豁达的人生处世张显出博大的人性光辉.他就是我国著名的钢铁材料专家、当代发明家、2009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陈晓教授.  相似文献   

10.
他从事着"不登大雅之堂"的事业;他是中国的"公厕大王",把移动厕所摆满了大街小巷;他的厕所将被"神舟七号"宇宙飞船带往太空;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上,主场馆外会出现一批披挂着蓝色"协力"广告牌的移动厕所,全球各种肤色的人们都将使用他的厕所.对于一个商人而言,这将是一个辉煌的开端.  相似文献   

11.
与沈岩教授谈话十分轻松.他领导的课题组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找到了与遗传性乳光牙疾病(Ⅱ型牙本质生长不全)相关的基因,这实在是不可思议.据了解,这是迄今国际上发现的第二个口腔遗传病基因.获得如此了不起的成绩,沈教授却说是让自己"捞"着了.如同人们吃馒头,吃三个才能饱,而他就是那第三个.在艰难险阻的科研道路上真有"天上掉馅饼"的事吗?在与沈教授聊过之后,我们不能不被他的聪明才智所折服,他赢在一个"巧"字上.作为科技攻关的领头人,他布局排阵机动灵活,瞄准国际最高水准,借力使力,真是用兵之妙,存乎一心.  相似文献   

12.
华里司(W.Wallace,1768-1843)是一位逆境成才的苏格兰数学家,他发现了许多几何定理,最著名的是"华里司线"和"华里司点";他最早译介勒让德和拉格朗日的有关论文并引入莱布尼茨的微积分记号;他为《爱丁堡百科全书》所写的"流数"篇是英国第一篇采用莱布尼茨记号的微积分专论;他撰写了许多数学论文,特别是分析方面的论文;他发明了数种数学仪器;他还把微积分应用到自治市征税方法上;他为《大英百科全书》所写的"流数"篇和"代数"篇被译为中文,成为晚清中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微积分和代数学教材。华里司在英国长期被忽略,但墙内开花墙外俏,英国传教士傅兰雅(J.Fryer,1839-1928)成就了他在中国的名声。  相似文献   

13.
他是一个很喜欢用诗表达情绪的人.探月工程被批复的那天,他写下了一首诗: 地球耕耘六万载,嫦娥思乡五千年. 残壁遗训催思奋,虚度花甲无滋味. 对于探月工程,他有着很深的感 他就是中国探月工程的"守望者"—栾恩杰.  相似文献   

14.
万尼瓦尔·布什(Vannevar Bush,1890-1974)以美国"大科学的先驱"而闻名于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布什创建并领导了美国著名的科技研究发展局(OSRD),因此被认为是"有可能决定战争胜负的人";战后他所发起撰写的"布什报告"成了美国制定科学政策的"圣经";他还预见到了个人计算机和数字化图书馆的无限前景,成了信息时代的预言者.本文叙述了布什的生平和他在上述几个领域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科学大观园》2021,(2):52-55
从探月工程到逐梦火星,他见证了中国航天的脚步不断迈向深空.76岁的叶培建,从事航天已经50多年. 2019年9月17日,他从电视里听到了自己的名字,紧跟着接到祝贺电话,才确定自己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叶培建很激动.随后,他感到一阵惭愧. "中国航天界有多少优秀人才,但这个荣誉给了我,我受之有愧."他说,"但既然已经给了,我只有把今后的事做好,在任务中把队伍带好,才对得起这个称号."  相似文献   

16.
一、主要技术内容 "高效无卤素聚合物阻燃剂及其应用"系"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项目编号为96-545-03-02.高分子材料的阻燃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国近几年陆续制订了一系列阻燃标准和法规,限定了某些场合使用的材料必须具有阳燃性.  相似文献   

17.
"人生路必曲,仍须立我志.竭诚为国兴,努力不为私."是陈芳允写的一首小诗,也是他人格和精神的真实写照. 一生埋头研究的陈芳允,成就极其丰富.他先后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测控方案,解决了"远望号"航天远洋测量船多设备电磁兼容问题,提出了发射同步定点通信卫星计划;他在花甲之年从军入党,联名其他三位科学家建议发展中国的高技术,这就是中国后来的"863计划"……这位可"上天入海"的院士对待工作一直保持着一份本真和热爱.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21,(13):70-71
对邓小平的知遇之恩,陈景润铭记在心,虽然他因沉迷数学而被人认为"不谙世事",但他心中自有一杆秤. 1978年1月,《人民文学》上刊登了徐迟的一篇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正是这篇文章,使一个"科学怪人"变成了大众心目中的科学英雄.关于陈景润的话题至今还不时被人提起,其知名度用家喻户晓来形容毫不为过. 1954年夏天,陈景润被分配到北京第四中学做数学教员,由于不能适应教学工作,他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调回到厦门大学.回到大学,陈景润努力开展数学研究,并获得了一些成果,其中包括《他利问题》,即推进华罗庚关于"他利问题"的成果的论文.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要想改进著名数学家的成果,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也需要有非凡的智慧.陈景润的老师李文清把这篇论文寄给了华罗庚.华罗庚看完,感到很高兴.然后他推荐陈景润参加1956年的全国数学会议宣读论文.  相似文献   

19.
上个世纪,14名飞行员通过层层筛选入选我国首批航天员.23年过去了,如今,在这14名航天员中,有一人还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他就是年已55岁的邓清明.因为微小的差距,他多次与梦想擦肩而过,但他努力不懈,时刻准备着飞天.这一过程中,他经历了两次手术.他的经历足以为"英雄"的内涵增写一笔:虽未披甲出征,也是当世英雄. 在航天员的序列里,就执行飞行任务而言,有主份和备份之分.这绝非是为了分出"高下"而设置,而是为了保证任务的圆满完成而作出的科学部署."宁可备而无用,决不用而无备",就是对这一部署意义的精准说明,这也是"邓清明"们的核心价值.他们是战场上的"预备队",是先锋身后的"后援团",是具有"即插即用"功能的神秘力量.我们为有着如此铁血如此优秀的"备份"而感到骄傲.  相似文献   

20.
<正>冶金学、航天材料专家、火箭材料及工艺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22年,姚桐斌出生在江苏无锡黄土塘镇一个贫苦家庭,但他靠着自己的拼搏与卓越的天资以及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怀,一步步走出国门,走进了世界顶尖的英国伯明翰大学。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身在英国的姚桐斌激动不已,在英国各地奔走,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宣传。他高调的爱国活动却引起了伦敦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