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历史上一直有这样一种说法,正是因为康熙帝看中了孙子弘历,所以才在最后把大清江山交给了雍正帝。弘历后来登基成为乾隆帝使,特地在牡丹台题写了一块匾额,名字就叫"纪恩堂"。这一方面表明他对祖父感恩戴德,同时也说明他念念不忘自己就是从这里发迹的。祖孙三代赏牡丹圆明园的由来是康熙帝提笔命名的。为什么叫圆明园?园子的第一位主人雍正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13,(18):48
中国古代炼丹术的主要目的,一是修炼长生不老的丹药,二是想把贱金转化为金银等贵金属。但由于中国炼长生不老丹的主要以五金、八石、三黄为原料,因而炼成的多为砷、汞和铅的制剂,吃后会中毒,甚至死亡。但是在炼丹术发展初期确实有人服食丹药,首先是三国时期何晏大将军(曹操的义子)带头服用"五石散",说是可以强身健体,于是在社会上"服石"之风盛行。由于"五石散"中主要成分为砷制剂,服后全身发热,甚至要泡在冷水中才能解脱,所以社会上就又流行起穿宽肥的服装,甚至有人索性躲在竹林中,脱光了衣服混日子,还被誉为高士。后来炼丹家们进一步又炼出了升华的砒霜(三氧化二砷),只要服用一剂就可得到同样的"药效",结果不是  相似文献   

3.
由明代发端、历经清代而至民国的中国主流火药史学,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西方火药史学,形成了以火器史和火药史"捆绑"研究为共有特征的近代火药史学。从科学史学史角度看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的以丹药学为基础的火药史研究,成为一种新的现代火药史学。这一研究视角和方法的转型是由曹焕文最早开创的。  相似文献   

4.
《参同契》与中国古代炼丹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魏伯阳所撰《参同契》,标志着中国古代炼丹学说体系的初步建立,并对后来道教炼丹术中各种理论的创立、实践和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唐宋以后,各代学者对《参同契》的内容颇多歧见,但通过对《参同契》炼丹内容的具体释读,发现其炼丹学说可概括为“丹鼎小宇宙论”、“丹药生成化合论”、“丹药五行反应论”和“铅汞大丹论”4个方面,同时还揭示了道教炼丹学说中的时空浓缩效应以及决定炼丹药物是否珍贵的“金精”、“水基”实质与“两孔穴法”原则。  相似文献   

5.
明代,道教在宫中盛极一时,尤以嘉靖皇帝最为热衷。宫中现存两大道场:钦安殿和玄穹宝殿,即为明代遗构。清代,臧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在宫中占主导地位,道教地位明显衰落,除雍正帝与道教有些接触外,其余诸帝明显缺乏热情。  相似文献   

6.
《太上八景四蕊紫浆五珠降生神丹方》与外丹黄白之关系,学界迄今未有详论。此经大约于晋哀帝时出世,而且该经事实上给出了目前已知最早的火药配方雏形。不仅如此,它还首次在丹药的炼制中获得了游离态的单质砷结晶、获得了“彩色金”,同时也是最早制得硫酸亚汞的丹方之一,而等比数列的描述和放大镜的应用,也都为该经添色不少。因此,无论在火药发明史、单质砷和“彩色金”炼制史,抑或在数学和光学发展史上,该经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明末清初,传教士开始将西方科技介绍到中国。1723年雍正帝下令驱逐传教士,乾隆二十二年清廷又发禁海令,实行闭关锁国。从此至19世纪中期,正是近代科学技术在西方迅速发展的时期。鸦片战争后,近代科技又逐渐传入中国,其规模是空前的。这一传入过程十分复杂,各学科的情况不尽相同,但都遇到了一些相同或类似的问题。原因何在?学术界众说纷纭,论著甚多。本文仅就中国社会接受近代机械工程技术作初步的探讨。这里笔者所理解的机械工程技术包括机械理论、设计方案、工艺方法、技能、技巧、经验,以及工具、仪器、机械设备、机械材料等。  相似文献   

8.
刘锴 《科学大观园》2014,(13):58-58
<正>在非洲考察的动物学家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非洲肯尼亚大草原上,一天夜里,发生了一场激战——12只大小狮子,围住了一母一子两只长颈鹿。幼鹿刚出生不久,毫无抵抗能力,只能瑟缩在母亲的肚腹之下。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斗:母鹿既要独自面对12只狮子的进攻,又要保护自己的孩子。双方在草原上对峙着。凶狠的狮子知道,母鹿身高力大,一脚  相似文献   

9.
李奇 《科学大观园》2012,(10):68-68
英国巴克莱银行埃塞克斯郡的一家支行犯下大错,它的员工在下班之后竟连大门都没锁便跑了个精光。而一名进入银行想要取款的顾客首先发现了这一错误。她和另外两名顾客开始还以为是银行的职员碰上了麻烦,可他们前前后后转了一圈,甚至连楼上的内部办公区都去了,也没发现一名银行员工,这才确信,银行是真的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一家园艺公司在报上刊登启事,重金征求纯白金盏花,一时间应征者趋之若骛。自然界中的金盏花不是金色就是棕色,从没见过白色的,很快人们知难而退,那则启事逐渐被人遗忘。20年后,那家园艺公司收到一封热情洋溢的应征信,还附了一粒种子。纯白金盏花"出世"了,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了很大轰动。记者采访了那位应征者,她是一位年过古稀的老太太,20年前看到了报纸上的启  相似文献   

11.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6):106-112
具有数学家和哲学家双重身份的莱布尼茨,在对语言进行哲学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自然语言的符号特质,通过对语言的数学化,他创建了普遍特征,试图借助严谨的数学创建一种更完善的人工语言。虽然建造人工语言这一宏伟目标没能实现,但是,作为一种符号方法,普遍特征对符号逻辑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不管是作为一种理想语言还是一种符号方法,普遍特征都完美诠释了莱布尼茨的数学化思想。  相似文献   

12.
约翰 《科学大观园》2009,(12):60-61
一座座火山矗立在草原旁边,山上覆盖着厚厚的白雪。在火山脚下的草原上,一对似马非马的有蹄类食草动物、一头长得像羚羊的南美有蹄类动物和一只地獭安静地吃着鲜草。突然,一座火山爆发了,岩浆沿着陡峭的山坡呼啸而下,冲到了草原上,这群动物没有来得及作出任何反应,就被厚厚的火山灰掩埋了。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12,(19):32-33
一项新研究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大约5亿年前,在海底有一条无脊椎生物经历了两次成功的DNA复制——这是一次"程序错误",但这个"错误"却意外地触发了包括人类在内的其它生物的最终出现。而且这一次古老的基因"突变"极大地改善了细胞通讯系统,因此我们的身体细胞整合信息的能力比现有最先进的智能手机还要好。不过也有坏消息,那就是这种信息通讯偶尔会出现崩溃,导致这一现象的基因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寒武纪时期,这一缺陷会导致糖尿病,癌症和神经错乱。有关这一研究的论文作者之一,英国邓迪  相似文献   

14.
保罗 《科学大观园》2011,(16):37-39
在北美圣劳伦斯河谷,一条水上毛皮古道重新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这是拜动物社会研究会与动物保护协会所赐,而这条毛皮古道在完成了一部辉煌的殖民史、开拓史、地理志的同时,也完成了一部掠夺史和血腥史。皮草的雏形可追溯至原始社会,古人为御寒避体,发明了以野生动物毛皮制衣的方法,丝绸棉帛出现后,"原始皮草"作为不开化文化的一部  相似文献   

15.
在肯尼亚马赛马拉的一条鳄鱼出没的河中,一只非洲牛羚在过河时被卡在河底岩石中间,孤立无援。就在它的生命危在旦夕之际,附近又来了一群河马经过,这使得情况看上去变得更加不乐观了。但让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或许出于动物间的同情心,  相似文献   

16.
微软的秘密     
曾经有这样一位刚加入微软的中国经理,带着微软某个著名的软件产品参加了一次软件展示会,会后,他兴高采烈地给整个产品组的所有员工发了一封电子邮件。  相似文献   

17.
开口说话,看似简单,实则不容易,会说不会说大不一样。古人云:"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以误国。"苏秦凭三寸不烂之舌而身挂六国相印,诸葛亮靠经天纬地之言而强于百万之师。传说古代有一位国王,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满嘴的牙都掉了。于是,他就找了两位解梦的人。国王问他们:"为什么我会梦见自己满口的牙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天。在美国佛蒙特溜冰场的座位席上,一个年轻人静静地坐着,看着在眼前不时闪过的那些溜冰人,此时溜冰场上空的温暖阳光可以让他很享受着这种美好的时光。自从他卖掉了家传的卷烟纸厂后,得到了一笔可观的资金,他正琢磨着如何借着这笔钱再发一次横财。  相似文献   

19.
圆石 《科学大观园》2011,(22):67-67
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照片证实,有鲜花爱情才会更长久,即使在动物界,这仍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一只栖息在一株植物顶端的雄性捷蜥蜴用一束鲜花吸引了异性的注意。当一只雌性捷蜥蜴小心翼翼地顺着植物的茎爬上去,到达雄蜥蜴的位置时,它接受了这位"浪漫  相似文献   

20.
乔治.多纳是英国一家小服装公司的老板。由于近一年英国经济的不景气,他的服装公司也是每况愈下,欠下了银行大笔贷款,即将濒临倒闭。对此他一筹莫展。一天,乔治在看电视时突然被一条新闻所吸引了,原来此时画面出现的正是刚刚新婚不久的凯特王妃,她身着一身裁剪别致的红裙出席一场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