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复兴是在乡村经济繁荣基础上的乡村精神文化的重建,包括乡村景观、产业、生态、文化的复归及农民生活品质的提升。通过对重庆市万州区凤凰茶乡凤凰村乡村公园建设的实证研究,认为乡村旅游对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人文环境重塑从而实现乡村复兴具有重要作用。以凤凰茶乡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条件和乡村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为基础,通过完善配套设施和旅游功能区建设打造乡村公园,乡村公园模式扩展强化了凤凰茶乡乡村旅游产业链,从而有效推动凤凰村乡村景观、文化、产业、意象的重塑和复兴,并使乡村对城市形成一种有效的"乡村文化"输出。  相似文献   

2.
乡村复兴是在乡村经济繁荣基础上的乡村精神文化的重建,包括乡村景观、产业、生态、文化的复归及农民生活品质的提升。通过对重庆市万州区凤凰茶乡凤凰村乡村公园建设的实证研究,认为乡村旅游对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人文环境重塑从而实现乡村复兴具有重要作用。以凤凰茶乡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条件和乡村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为基础,通过完善配套设施和旅游功能区建设打造乡村公园,乡村公园模式扩展强化了凤凰茶乡乡村旅游产业链,从而有效推动凤凰村乡村景观、文化、产业、意象的重塑和复兴,并使乡村对城市形成一种有效的“乡村文化”输出。
  相似文献   

3.
六安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具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发展乡村旅游条件得天独厚。文章采用RMP分析方法,从资源、市场和产品3个方面对六安乡村旅游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乡村旅游深度开发对策,提升乡村旅游的地方特色和品位,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客家乡村文化旅游作符号学视角的探讨。客家乡村文化旅游实施“符号化旅游”.有利于吸引游客,提升乡民参与乡村旅游业的积极性,增强客家乡村旅游产业的竞争力。促进客家乡村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在旅游规划、旅游景观、旅游产品、旅游营销中进行“符号化”的策划,为探索客家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提供一些建议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以大湘西为研究对象,从乡村旅游视角分析乡村文化振兴困境,探索乡村文化振兴路径.结果表明,乡村旅游视角下,大湘西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空间缺位""精神缺位"和"主体缺位"等困境.要走出这些困境,应充分借助乡村旅游发展契机丰富乡土文化展示平台,提升乡村文化精神内涵,扩宽乡村文化人才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隐逸文化的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逸文化沉淀着大量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成为一种具有很高旅游价值的文化旅游资源。充分认识隐逸文化的内涵,发展隐逸文化旅游,有助于进一步开拓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内容、提升旅游品位。发展隐逸文化旅游应突出个性原则、主题原则、文化原则。提出了若干发展隐逸文化旅游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凤溪村是典型的瑶族村落。凤溪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农民致富提供了宽阔的道路,加强了乡村的文化建设,促进了文明乡风的形成,有利于实现民主管理;凤溪的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不绝的文化源泉,提升了乡村旅游的接待水平,增加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凤溪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实现了初步的良性互动,但乡村发展的趋势也必然对它们进一步结合的路径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经过近30年发展,罗平旅游形成良好态势,正在为更多的人所瞩目。怎样进一步提升文化品位,打造成熟的旅游品牌,形成更为巨大的影响力,这是新的时代环境中罗平旅游业必须重视的。为此,应抓住新的发展机遇,重启思路,再次探讨罗平旅游发展定位和旅游文化建设路径,推动罗平旅游进入一个新境界。一、发展与问题罗平旅游的发展可以从一些数据中体现出来,对比2013年和2014年的情况就可以看到其  相似文献   

9.
龙岩市乡村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文化底蕴丰厚,政府政策扶持发展的优势突出,但乡村旅游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龙岩市应进一步发挥政府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战略规划职能,推动乡村旅游沿着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结合的方向发展。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是实现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全国旅游主题定为“2006中国乡村游”,使我国乡村休闲旅游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本文着眼于乡村休闲旅游的“体验经济”实质,提出针对该旅游年主题,要从文化的角度重新审视乡村休闲旅游。文中强调文化是乡村休闲旅游的灵魂,文化是乡村休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乡村休闲旅游由当前的粗放式局面向精细型格局转变的前提是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以提升其文化吸引力和旅游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品牌是同质产品竞争的关键,随着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走品牌化营销之路是乡村旅游地的必然选择。在分析了安徽乡村旅游资源及乡村旅游营销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旅游品牌建设的理论,提出了安徽乡村旅游品牌营销的策略,认为安徽乡村旅游地应从品牌定位、品牌文化、品牌联合和品牌传播和保护等方面入手,打造出特色化、有竞争力的品牌,推动安徽乡村旅游向更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重点村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文章以中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探析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整体上以“胡焕庸人口线”为界,呈“东密西疏”的凝聚型分布特征;以“中心城市-城市群-旅游重点开发区”为依托,区域尺度上集中连片聚集分布;省级层面上其空间分布密度差异较大,空间分形特征显著且结构复杂.2) 乡村旅游重点村随着海拔升高而数目递减,具有明显的沿河流、海滨分布的特点;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主要分布在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东北农业文化地区、黄土高原等文化副区.3) 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密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客源市场和专业人才共同驱动其布局发展;另外,交通走廊串起乡村旅游“经济链”,推动了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中,茶文化因其雅俗共赏的特点在都市和乡村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形态。都市茶文化和乡村茶文化一雅一俗,不仅满足了茶文化旅游的不同细分市场,而且二者统筹互动,都市茶文化开拓了客源市场,乡村茶文化丰富了旅游资源,共同推动了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以此为基础,探讨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乡村旅游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获得蓬勃发展,成为了当地居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文章以白庙村为例,分析了拥有优势资源的民族地区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呈现的问题,并提出在深度挖掘民族传统文化、提升旅游品质理念指导下深入发展乡村旅游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的互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相互影响的角度出发,介绍了乡村旅游产品蕴涵深厚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的紧密联系,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中许多旅游开发常常忽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等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恶性互动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采取加强乡村居民参与,乡村传统文化的展现要具有根基和生命力,实行乡村连片开发等措施来实现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良性互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恭城县生态农业旅游开发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恭城县生态农业的发展概况,分析恭城县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的现状,认为目前恭城县生态农业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旅游资金短缺,一些规划项目难以实施;旅游专业人才缺乏,旅游管理水平低;村民的旅游服务技能欠缺,旅游服务质量差;生态农业旅游内容单调,缺乏深层次的旅游项目开发;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较差等问题.提出恭城县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应该进一步丰富生态农业内涵,做大做强生态农业旅游;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全县生态环境;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解决旅游专业人才缺乏问题;继续探索旅游开发市场机制,多渠道引进资金;继续强化旅游管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深入挖掘与创造乡村文化,提升生态农业旅游的文化品位;打造生态农业旅游精品,让恭城生态农业旅游产品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况宗红 《科技信息》2010,(3):390-390
在都市人渴望回归自然的今天,作为旅游产业链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力培育和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旅游业嬗变和提升的最佳之路,是将巨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必然选择。文章就如何搞好模式创新,推动乡村旅游又好又快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对于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研究在分析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基础上,以新时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凝练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底、智慧转型、文化赋能和产业优化”思想内核,识别了绿色生态冲突、产品创新不足、服务体系滞后、内生动力不足等关键性障碍,针对性地提出了以绿色和生态优先为发展主调、以文化与品牌IP为产品的主打、以游客体验感为消费驱动内核、以人才与运营管理为关键保障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研究拓展了新时代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构建,实践路径可为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实践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隐逸文化是以隐士为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文化复合体。隐逸文化具有丰富的旅游内涵。充分认识隐逸文化的旅游内涵,有意识地开发利用隐逸文化资源,发展隐逸文化旅游,对于丰富旅游内容、提升旅游品位、突出民族文化特色,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开展乡村旅游发展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研究,在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农村精准扶贫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运用遥感影像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PRA(参与型农村调查与评估)半结构访谈工具等方法,深入分析五峰县、英山县、监利市和微山县等案例地乡村旅游发展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四个案例地的乡村旅游发展和土地利用情况在十年间发生了较大变化,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五峰、英山、监利和微山四县中土地利用的强度、功能、布局均发展迅猛,土地利用效益也因此得到了提高.总体来看,乡村旅游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土地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土地利用质量.表明了乡村旅游能够正面影响土地利用变化.该研究结果能够为乡村旅游和土地利用相关理论提供新的参考,为乡村旅游发展与土地利用模式优化和旅游用地相关政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