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军  刘喆  赵媛 《甘肃科技》2011,27(4):8-10
生态脆弱区具有生态系统对外界的干扰非常敏感、生态环境恢复能力很弱的特点.随着生态旅游的不断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程度日益加剧,尤其对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及其明显.因此,不适当的生态旅游将加剧脆弱区生态环境的退化,破坏生态环境的完整和健康.为此,在分析我国当前生态旅游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考虑环境污染的生态足迹分析修正方法对生态环境现状研究表明:广州市2002—2007年生态环境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生态赤字逐年上升;78.8%的生态足迹由化石燃料用地构成,经济高速发展和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导致对能源的需求剧增;广州市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主要表现为对资源能源的需求,同时广州市资源利用效率的不断提高,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城市生态不可持续状态加剧恶化的势头.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建设生态居住小区对改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沈阳市8个典型的居住小区的实地调查,应用生态学原理提出了生态居住小区的内涵,并制定了生态居住小区的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是事关人民福祉的长远大计,关乎国家与民族的未来。积极营造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助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其战略意义重大、现实影响深远。本文从生态哲学角度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语言生态问题,包括语言的濒危及消亡、语言规范意识薄弱、英语教育地位过高等,切实关注语言生态系统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并尝试提出相应对策解决现有问题,促进我国语言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网络信息生态失衡透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普及程度的提高,日趋严重的网络信息生态问题已制约信息网络的发展。在探讨网络信息生态结构的基础上,多角度分析了网络信息生态环境失衡的现象、根源和危害,并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生态美学丛书》由《在世纪之交的分界线上》、《文艺生态审美论》、《生态环境美学》、《生态批评》和《生态美学视野中的中外文学》五部著作组成。该丛书以当代生态存在论哲学为基础,不但为当代生态美学与生态文艺学学科的成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前提,而且还可以看作是我们的哲学理念由传统认识论向当代存在论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本丛书是我国学者在生态美学领域辛勤劳动的重要实绩,它的问世必将对当代中国方兴未艾的生态美学与文艺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推动、借鉴和启发意义,对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从生态哲学的角度,对科学发展观进行解读,认为随着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环境权利是环境哲学研究的核心任务之一,生态文明时代,生态环境利益被视为人类社会永久、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环境权利的真正享有成为人文意识、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关注的焦点。作为法律调整的手段和方式,环境权利有其独特的运作机制,是人类生态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重视环境权利有利于为环境哲学的学科构建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9.
奥康纳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劳动的范畴,更加准确地确立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视域。他的马克思生态价值观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通过进一步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的矛盾,更加深刻地深化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研究的理论价值,为我们当前研究生态问题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生态存在是生态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它有自己独特的涵义、特点和构成要素,生态存在和生态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生态哲学的基本问题。学术界存在着脱离生态存在而单纯研究生态意识的倾向,必须加以批判。不是人们的生态意识决定人们的生态存在,相反地.是人们的生态存在决定人们的生态意识,生态意识是生态存在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生态安全与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生态安全研究是近年发展起来的研究领域 ,本文分析总结了生态安全的概念 ,提出了生态安全研究内容基本框架 ,并对国内外生态安全研究趋势进行了初步介绍。认为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态环境的状况能持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社会经济发展不受或少受来自于生态环境的制约与威胁的状态。生态安全包括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两方面含义。生态安全研究内容应该包括生态 (资源环境 ,下同 )安全评估、生态安全监测、生态安全趋势预测、生态安全政策、生态安全恢复方法对策等主要方面。生态安全研究开展的时间较短 ,目前 ,主要集中在生态安全认识、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方面 ,生态安全评估研究已经起步 ,生态安全监测、预测等研究则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查新,在阐述和界定生态移民概念内涵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生态移民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状况,即生态移民环境容量分析、生态移民生态环境影响监测分析、生态移民生态环境影响驱动机制、生态移民生态环境效应分析、生态移民生态风险5个主要方向的研究重点和不足.今后,要紧密结合国家新10a扶贫开发的总体部署,以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为目标,以区域生态移民生态管理为研究主题,注重生态移民安置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生态风险源与受体分析、生态风险预警机制研究等,不断拓宽研究领域,完善生态移民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应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和分析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的基础上, 引进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的驱动力, 得到以下结论: ( 1) 江苏省11 个地级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出现年份不一致, 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 2) 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整体趋好; ( 3) 江苏省11 个地级市生态环境质量驱动力是不同的, 存在客观差异; ( 4) 整体而言, 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的主导因素是自然因素, 其次是人口的增长与人地矛盾的不断加剧.  相似文献   

14.
闫晓红 《科技信息》2009,(23):I0222-I0222,I0257
生态文学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发端,迅速地在90年代成为文学研究的显学,并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加剧而日益高涨。生态文学研究挖掘了生态文学的内涵特征,对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功能区是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定的重要功能区之一。过去以来黄土高原区内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严重地制约着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21世纪以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生态工程建设对该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善发挥重要作用。由此,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功能区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对于认识国家生态保护政策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利用2000—2020年MODIS数据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结合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数据,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功能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监测与分析。研究表明,2000—2020年研究区以生态用地为主,面积占比57.31%。以半生态用地转入生态用地为主,占变化总面积的51.74%,生态用地的转入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2000—2020年研究区RSEI均值由2000年的0.39增至2020年的0.57,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以中等为主,平均面积占比为45.61%,优、良等级面积共增加38.08%,极差、差等级面积减少60.79%。中部区域RSEI增加速率较快,显著增加区域占总面积的11.59%。研究区热量充足,水分是限制植被生长的主要因子,RSEI...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荒漠化及生态保护与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已十分突出,特别是其荒漠化程度加剧,这已经对整个盆地的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就该盆地的生态现状与保护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生态系统服务经济价值评价的前沿问题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通过查阅现有的文献和信息资料,论述了生态服务经济研究中的前沿问题、评价体系和主要测评内容与方法,以促进我国区域生态环境服务价值的研究与实践,为区域生态损失的估价和绿色经济账户的建立,以及实行区域生态环境经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确保区域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8.
老子哲学博大精深,是人类的智慧宝库,尤其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面对日益严重的现代生态危机,人类亟需从老子生态智慧中获得智力支持。本研究植根现代哲学思想,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入手,提炼老子哲学核心概念,勾勒出老子生态哲学体系的概貌。这在一定意义上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老子生态哲学的内涵,有助于全方位发掘老子哲学的生态价值,深化老子生态哲学研究,为建设好人类的生态家园提供智识。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包头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定量研究,并从中国可持续发展等级角度和生态足迹指数角度对包头市的生态环境综合压力进行可持续发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包头市的生态需求大于生态供给,人均生态赤字为2.63hm2,处于弱不可持续发展状态,生态欠账主要为能源消费.  相似文献   

20.
从生态美学的角度看张承志的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鲜有人研究,张承志的小说中蕴涵着博大的生态哲学,它小说中的生态智慧、生命哲学等都显示出传统古老的生态哲学及现代生态美学的融合,显示出一种美的极致,把他放在中国现当代代文学中进行研究,对打开张承志小说研究视野与突破前人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