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福建各地鸡住白虫病的感染率、发病率与死亡率。福建鸡住白虫病原经形态比较后鉴定为沙氏住白虫(Leucocytozoon Sabrazesi Mathis& Leger),并对宿主血液中配子体的活动规律有详细观察。 本文还首次报告斑蜗是我省鸡沙氏住白虫病的传播媒介,其自然感染率达38.18%。对于鸡住白虫种类季节感染和本病的防治等也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2.
牛、羊胰脏枝睾阔盘吸虫的生活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我省北部山区浦城县九牧公社所发现的牛、羊及野生反刍动物獐,麂枝睪阔盘吸虫病纯一的流行区,当地耕牛本吸虫病的感染率高达83—100%,平均93.6%。病牛普遍瘦弱无力,经常死亡。首次报导了:枝睪阔盘吸虫的全部生活史及其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同型阔纹蜗牛自然感染枝睪阔盘吸虫幼虫期,经人工感染试验发现针蟀是本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并介绍了人工感染的针蟀喂饲则断奶的山羊羔的试验。对本病的传播媒介针蟀种类进行观察,认为是和小针蟀(Nemobius caibae)同种。此外,叙述寄生在耕牛胰脏表面小胰管中一种圆睾阔盘吸虫新种。  相似文献   

3.
观察了、猪、牛的发育生长过程,研究在发育生长过程中不同组织发育生长速度不同的现象,并首次对其分形表征的外显特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大学多年来在牛、羊体外受精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相关研究领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建成了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学科群,形成了自身的研究特色和优势.本文回顾、总结了该研究领域的创立过程、发展进程及现状,同时梳理了主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构造变形特征等方面对韧性剪切带的识别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并结合实际工作,对韧性剪切带的构造变形史进行了探讨,尝试性地提出了其发育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将采自屠宰母牛卵巢的未成熟卵子在含有促进性腺激素和胎牛血清的TCM199培养基内培养成熟后,使用以钙离子载体Ionophore A23187诱导获能的牛精子进行授精处理.在受精卵发育用培养基中添加了谷氨酰胺,并以此与无添对照进行了对比,探索了培养基内谷氨酰胺的存在与否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另外,在发育用培养基内还分别添加了胎牛血清(FCS),阉牛血清(NSS)以及发情母牛血清(OCS)以观察其培养效果,结果表明,谷氨酰胺对胚胎的发育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添加谷氨酰胺的处理组与对照组中发育为桑椹胚、囊胚的胚胎比例分别为23.4%和6.6%,具有极显著的整异.而在含有FCS、NSS和OCS的TCM199培养基内培养的卵子中分别有81.4%,70.7%和82.9%发育为二细胞期胚胎,将胚胎继续培养至授精后第8天时,三个处理组中发育为桑椹胚、囊胚的胚胎比例分别为30.0%,40.2%和47.1%,以OCS的培养效果为最佳.本研究的结果证明,谷氨酰胺和发情母牛血清对牛体外受精卵的体外发育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三平正肺吸虫的生活史及其流行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三平正肺吸虫生活史的虫卵发育过程,毛蚴的形态结构,第1中间宿主淡水螺的人工感染实验,以及三平正肺吸虫流行区淡水螺和第2中间宿主淡水蟹的剖检结果,证明放逸短沟蜷不是三平正肺吸虫的第1中间宿主。此外,发现平和华溪蟹和台湾南海溪蟹是其第2中间宿主。三平正肺吸虫(Paragonimus cenocopiosis Chen)是陈心陶(1962)在广州郊区的锯齿华溪蟹(Sinopotamon denticulatus)的围心腔内发现其囊蚴(图9),经人工感染狗3个月后取得成虫而描述的。本虫囊蚴的排泄囊不越过腹吸盘(图5)和后尾蚴的火焰细胞数目72个为其显著特征。本种成虫的卵巢分支细而多(有2级和3级分支)。左右睾丸呈星状,每睾有5-6个分叶,体棘簇生等为其主要鉴别特征。目前已知本虫在福建、江西、浙江等地各有报道(林宇光等1980、1983;林金祥等,1979;李友松等,1985)。本虫的生活史尚未全面阐明。作者等于2001年对本虫开展生活史和其流行学的考察。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正常大熊猫、牛、羊、人、人工乳等乳汁中Ca、P、K、Na、Fe、Cu、Mn、Zn、Mg、Co等10种无机元素.结果表明:大熊猫乳汁中的Ca、P、Zn、Mg等元素的含量低于成都麻羊,高于牛、人、人工乳的含量。大熊猫乳汁中元素K、Na、Fe、Mn、Co的含量均高于成都麻羊、牛、人、人工乳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10.
福建将乐县肺吸虫病流行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75年福建建瓯县发现肺吸虫病流行区以来,相继证实了邵武、建阳、松溪、政和、漳平、屏南和永安等县普遍流行肺吸虫病。1981年三明地区防疫站反映将乐县有肺吸虫病例,我们在将乐县调查了白莲公社陇西山林牧纸综合场的肺吸虫病流行状况、现将调查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首先推导出六轮月球车运动学方程 ;其次 ,给出了在崎岖地形中运动的月球车的受力分析 ;最后 ,在考虑月球车多关节动力学问题条件下 ,建立了月球车的动力学模型 ;通过仿真实验表明该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解决月球车在崎岖地形中的复杂运动问题 .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流行特点、病原形态、传播媒介、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和防治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明确了近年来流行于玉田和丰润两县的牛焦虫病病原为瑟氏泰勒焦虫(Theileriasergenti),传播者为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掌握了该病的流行规律和防治方法,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黄土体中的裂隙对其工程性质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使土体的整体性减弱、强度降低;另一方面裂隙增加了土体的临空面,加剧了大气营力对土体的影响,使水分的入侵和土体的风干更为剧烈,因此研究干湿循环作用下黄土节理裂隙发育演化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延安市安塞县取样,通过CT扫描成像技术研究土样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土样内部裂隙的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黄土体节理裂隙发育扩张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土样CT数的ME值不断减小,SD值不断增大,4次干湿循环后,裂隙逐渐停止发育。土体产生裂隙的机制是在湿温耦合作用下,土体含水量在空间分布不均匀,进而产生较大的水力梯度,然后在土体内部产生拉应力;当土体某处的拉应力大于该处的抗拉强度时,裂隙就会产生。  相似文献   

14.
国立或全国性的科学机构和组织的历史研究与编撰,是存史、资治和促进学术研究的重要手段,在科技发达国家倍受重视.如法国国立科研中心专设历史委员会,编辑出版有探讨该中心历史的专门刊物;俄国科学院有专门的院史研究机构,发表了大量著作;英国皇家学会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科学团体,该会出版有两种该会历史刊物,有关的研究著作更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丝虫病文献的简述和问题的提出丝虫病在世界热带及亚热带各地,流行的地区极为广泛,给与人类以严重的、健康的损害与生产力的摧残,使它被列为最重要的寄生虫病之一。由于我国南方各地的气候、雨量、湿度与气温适宜于丝虫病的广布,它成为了我国广大地区中农业生产劳动的极大障碍,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为着保障劳动人民的健康和提高农业的生产,此病急待扑灭和预防。在我国,尤其在福建省,丝虫病的研究虽有了科学上光辉的成果,但作为防治计划的参考,一些关于流行学的问题尚未明了,调查研究的工作仍感到迫切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人体姜片虫病流行于东南亚地区。虫体首次在英国伦敦船员医院的一印度船员十二指肠中发现(Busk,1843)。经Odhner(1902)形态比较后命名布氏姜片虫(Fasciolopsisbuski(Lankaster,1875)。病原生活史早期由Nakagawa(1921)在我国台湾阐明,后又经Barlow(1925)于浙江进一步以自身感染证明此虫在人体中的发育过程。我的姜片虫病区首先在浙江绍兴、萧山一带发现(Barlow,1925;陈万里、蒲南谷,1937;吴光,1937—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日本棘隙吸虫Echinochasmus japonicus生活史各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补充了未被报告的蚴虫期,使生活史得以完整;调查并感染实验证实在我国纹沼螺是该吸虫第一中间宿主,18种螺、鱼和蝌蚪充当第二中间宿主(其中6种为新的中间宿主);首次报告本省纹绍螺及家禽自然感染情况;同时找出该吸虫病传播的新途径,为防治本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老鹰茶、虫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许乾丽  孙向彤 《贵州科学》2000,18(3):191-195
对贵州两种民族民间古茶种-老鹰茶和虫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老鹰茶和虫茶的脂肪酸组成,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19种氨基酸和部分矿质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及用经典化学测试了一般营养成分,并与贵州几种名优绿茶的相应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老鹰茶和早茶许多化学成分与名优绿茶相当,同时也有许多独特性。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的南亚热带河谷,地处川西南,指的是金沙江下游河段及其支流雅砻江、安宁河等江河下游海拔1300米以下的地区(位于北纬26—28°28’与东经101° 30’—103°30’之间).河谷深居于川滇山地和高原之间,仅在东北角以深窄的穿通河谷与四川盆地相连.在形势上具有封闭和半封闭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次报告我省锡兰钩虫(Ancylostoma ceylanicum Looss,1911)人体感染二例及其在动物中的流行情况。动物检验发现豹猫(Felis bengalensis Kerr,1792)、小灵猫(Viverricula malaccensis pallida Gray)锡兰钩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度颇高,豹猫、小灵猫是本虫在我国动物宿主新纪录,也是人体锡兰钩虫病的重要传染源。对锡兰钩虫形态及其近似种的鉴别特征作了描述。文中讨论了巴西钩虫(Ancylostoma braziliense de Faria,1910)和锡兰钩虫在我国的分布和流行学问题。首次证实我国大陆确有人体锡兰钩虫感染。报导福建省龙海县港尾公社省山大队寄生于人体的钩虫的种类及流行状况,发现一例人体犬钩虫(Ancylostoma caninum Ercolani,1910)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