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光照和氮素等因素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因子,植物光合作用依赖于光照提供的能量,其中光强、光质对植物生长发育、生理生化和氮代谢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肥料为植物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条件,特别是氮肥,氮供应水平影响植物体内的生理特性,其在参与调控植物体生化反应中的酶及其辅基的合成方面必不可少.然而,植物生长发育往往受环境中多种因子的共同调控,光照和氮肥互作对植物的影响十分显著,本文综述了光照、氮素及光氮互作对植物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阐述了光氮互作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重要性,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各影响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更好地提高植物特别是农作物生产效率及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集天然湿地中的狐尾藻、凤眼莲、睡莲3种水生植物,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3种水生植物表面附着细菌群落,探究其细菌群落结构的季节演替,并分析环境因子对群落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a)3种水生植物附着细菌主要有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这3种植物表面附着的细菌群落结构在门水平上类似,在属水平上丰富度及演替特征存在差异,主要与植物茎叶面积、植物分泌物质及植物茎叶光合作用强度等因素有关;(b)在属水平上,这3种水生植物附着细菌群落季节演替是具有一定方向性的自发进行的过程,不受外在单一因子的限制,是宿主植物和外部水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c)通过聚类分析发现,环境变化对附着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程度高于植物种类,环境因子的CCA分析表明温度、pH、TN是水生植物附着细菌群落演替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浅谈环境因子对硅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杨平  黄迎春  王鹤立 《科技信息》2009,(33):I0333-I0333,I0256
概述了几种环境因子对硅藻生存和生长的影响。在适宜的范围内,光照越强,越有利于硅藻的光合作用,光质和光周期也会对硅藻的细胞活动产生较大的影响。温度升高时,会促进细胞内的化学和酶促反应,温度过低和温度过高都会对硅藻细胞造成损害。酸碱度会影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膜电荷的变化、酶的活性、生长环境中营养物的溶解度、离解度或分解率等理化过程。盐度对硅藻生活环境中的水活度、细胞的渗透压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方面等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光照、盐度、温度和溶解氧四个方面简述了环境因子对鱼类胚胎及幼鱼、成鱼的影响,旨在为鱼类的健康养殖提供依据。光照通过光照强度及光周期变化对鱼类胚胎发育及幼鱼、成鱼生长产生影响,且因种而异;盐度在一定范围内不影响鱼类生长发育,但超出适宜盐度后,会对鱼类生长发育产生影响;温度主要对鱼类代谢反应速率起控制作用,影响其生理生化进程,从而成为影响鱼类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环境变量;溶解氧在一定适宜范围内不影响鱼类生长发育,但不在适宜范围内(偏高或偏低)则会影响鱼类正常的胚胎发育及生长。  相似文献   

5.
范航清  郑杏雯 《广西科学》2007,14(2):180-185,192
生活在潮间带和潮下带海水中的单子叶植物海草,在生理生态方面对海洋沉水环境形成了一系列的适应,其光合作用受到光照、温度、无机碳和盐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其中光照和无机碳常常成为限制因子。为了适应低无机碳的海洋环境,海草具有利用HCO-3能力,并在光合代谢上形成一定的适应性。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可以通过改变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进而影响到海草床的演化。  相似文献   

6.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受到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比如光照、温度、水分等,其中温度的高低对植物分布情况起着主导作用。生长在青藏高原高山环境中的植物,长期经受着高寒缺氧、强烈的太阳辐射等生态因素以及气候急剧变化的严重胁迫。文章主要分析了近年来青藏高原植物抗寒性与生物膜系统、抗氧化酶、渗透调节物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为了找出豫南夏玉米高产稳产的气象限制因子,趋利避害,增产稳产,选取了豫南驻马店和豫北新乡地形地貌较为相似的两地,从温度、降水、光照几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豫南温度资源丰富,能满足夏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但平均温度偏高且温度日较差较小是玉米生长限制因子.豫南45%的年份降水量都远远超过夏玉米全生育期所需要量,洪涝和渍害频发,对玉米产量影响最大.日照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从属于降水和温度,在降水和温度都正常的情况下,日照越多,增产的潜力越大,但寡照年份不一定减产.和豫北平原相比,光、温、水在豫南夏玉米高产稳产中的限制作用由大到小排序为降水、温度、光照.  相似文献   

8.
茶粮间作和谐共生生态经济效益显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茶园间作玉米技术问题的提出 茶树生长的生态环境条件优越,茶叶品质就好,而生态环境条件与茶树生长发育有关的主要有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空气、地形、海拔和纬度几大因素,其中温度、水分、光照因子受气候的变化影响较大,特别是茶中件在夏秋生长季节,由于温度过高,光照太强对茶叶品质影响较大。我国南方大部分茶区四季分明,一般是春茶品质最好,秋茶次之,夏茶最差,主要是茶树在夏秋生长季节时温度过高,光照太强有较密切的关系。因此,茶树在夏秋生长季节中,对茶树进行适度的遮荫,降低茶园的温度和光照强度,优化茶园的生态环境,使茶树体内氮代谢加强,芽叶嫩绿、叶片肥大、持嫩性好、茶叶滋味鲜醇、提高茶叶产量。  相似文献   

9.
自然条件下,农作物的生长和代谢极易遭受外界胁迫条件的影响,最直接的是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以黄土高原苹果树叶片为试验材料,分析了苹果树叶片在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的环境、生理因子日变化规律,探讨了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以及主要生理因子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表明,在天气晴朗的条件下:(1)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总体上呈先升高后降...  相似文献   

10.
长白松是我国珍稀濒危树种,仅分布长白山北坡的二道白河镇附近和三道白河阶地上,由于近年来的人为活动,长白松数量愈来愈少,已达到绝灭的边缘,本文通过对长白松生长发育与生态条件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1)长白松是一个速生树种,高生长速生期可持继到65年以后,但由于立地环境和气候条件的不同,长白松生长过程中表现出明显差异。(2)温度和光照等因子是影响长白松生长发育的重要限制因素,气温在15—20℃时是长白松生长的速生期,长白松为阳性树种,光饱和点为30000lux。(3)长白松苗期高生长曲线,可用logistc方程式描述,通过实验统计其结果为y=8.134/(1-9.94e~(-5351x))  相似文献   

11.
水环境中营养盐磷在生物膜上吸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养盐磷是浮游藻类生长繁殖乃至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最重要的限制性元素之一,受到水环境中生物膜的强烈吸附作用,探究生物膜对磷的吸附特性对水环境治理有着重要意义.采集天然水体中的生物膜吸附不同初始浓度的正磷酸盐溶液,并分析了多种环境因素对吸附作用的影响,研究了天然水体生物膜吸附磷的热力学特征,获得了多种环境因素影响下的吸附等温线.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水体生物膜吸附磷的热力学特征符合Langmuir模型;温度和振荡速率能显著影响生物膜对磷的吸附作用,25~30℃为最佳吸附温度,振荡速率越大,饱和平衡吸附量越大;pH对吸附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碱性条件下天然水体中生成的絮状体的间接作用;磷负荷是影响平衡吸附率和单位干质量生物膜平衡吸附量的主要因素,磷的总质量和生物膜的总用量是影响总吸附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水生高等植物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多种角度分析了水生高等植物在湖泊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和其它生物的关系,并从覆盖率、群落结构、植物配比等角度讨论了湖泊水生高等植物的最佳保有生物量。表明水生高等植物在湖泊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环境生态功能和初级生产功能,水生高等植物的消退与过量生长都会导致湖泊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变得脆弱和不稳定;维持湖泊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水生植物的生物量至少要大于1000g/m2,水生植物的覆盖度要大于30%,除了控制水生植物在水体中的总体生物量,还应重视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之间生物量的合适比例,并需密切注意水生植被群落结构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天然湖泊湿地水生植物的天然净化能力,不仅能够为污水的净化提供低耗高效的处理途径,而且能够充分满足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文中利用水生植物茂盛期天然湖泊的水质监测结合空间分布,对银川市天然湖泊湿地——黄河湿地中水质开展空间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农田退水水流进入湖泊的运动方向,水质污染物的空间分布与水生植物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对应性,水生植物密集地区,污染物浓度有所下降,其中BOD5削减能力最强,CODCr次之,初步指示了天然植被的净化作用;不同的水生植物区域,净化能力略有差异,认为菖蒲的净化能力略强.  相似文献   

14.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引起的有害藻类水华是重要的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水体景观、生态功能以及人类健康.如何有效防治水华是目前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通过植物的化感作用来抑制藻类生长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抑藻技术而备受关注.而从水生植物中提取、分离出的化感物质更是对控制水华爆发具有专一、高效的特点.综述了从自然环境里较易获得的芦苇中得到的化感物质EMA对常见水华和赤潮藻类的影响,对抑藻效果和抑制机理进行了分析阐述,并提出了目前仍存在的问题和该领域内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study,67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collected from Nam Co in central Tibet were analyzed for total carbon,total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itrogen,and 51 of these samples were also analyzed for n-alkanes.The origi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organic matter were then investigated using these proxies,and the control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paleolimnological significance were discuss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origin of organic matter in surface sediment of Nam Co is consistent with the sources of n-alkanes,which were primarily submerged plants,followed by terrestrial plants,and then aquatic algae and bacteria.The organic matter in surface sediments of the lake showed typical spatial variability.Because of the great influence of underwater topography,river inputs and water quality,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organic matter is enriched from the source to the deposit center.This spatial variability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lake indicates that the sediments in different areas have different sensitivities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which is important to reconstruction of paleoenvironments and paleoclimate using lake sediment cores.  相似文献   

16.
太湖湿地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80—2019年Landsat长时间序列遥感影像,结合近40 a的水文和气象数据,综合最大似然、空间质心模型、小波连续变换等方法,分析了太湖水生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及水位周期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40 a来太湖水生植被总面积呈现出先减少、后大幅增加、又小幅减少的趋势,动态相对指标为217.50%.沉水植物在总植被面积中占比最大,并在2014年达到峰值340.59 km2;浮水植物面积波动较明显,波动范围为1.32%~19.74%;2014年挺水植物面积达到最低值,为13.35 km2,面积整体上呈下降趋势.2)1980—2019年,太湖水生植被群落空间分布向湖区西北部偏移,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空间质心整体向湖区西北方向分别移动11.45、25.19、7.01 km,偏移方向分别为北偏西39.74°、6.32°、69.88°.3)近40 a来太湖年均水位呈上升趋势,水位变化的主周期为28 a,经历2次丰枯转换,今后将逐渐进入丰水期;年降雨量、年均温、年日照时间也发生了一定的波动.4)太湖水位周期变化对于水生植被影响较为明显,沉水植物面积与年均水位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气象因子与植被面积变化相关性较弱,但是风向对于水生植被迁移影响较大,除此之外人类活动也是影响太湖水生植被时空分布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水生植被时空动态及其驱动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参考,对于太湖湿地生态恢复提供一定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长江口青草沙水源地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分析历史数据资料和2005~2006年现场调查数据,全面探讨长江口青草沙水源地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青草沙水域水质总体良好,主要水质指标满足地表水Ⅱ类标准;陆域植被分布面积11.3 km2,常见植物种类22种,以芦苇、菰和青蒿为主;水域水生生物多样性较高,水生生物生态类型主要以淡水性和趋淡水性为主;在流域污染排放与上游来水水质、重大工程建设与河口咸潮入侵等环境变化背景下,青草沙水源地开发将对库区水环境以及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建议关注水库运营优化、水源保护区划定、环境污染控制和生态环境补偿等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8.
绿色屋顶技术控制城市面源污染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绿色屋顶技术控制城市面源污染在欧美国家已得到广泛认同和应用,但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根据国内外最近几年的研究情况,从绿色屋顶消减暴雨径流、绿色屋顶径流水质、绿色屋顶构建方法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绿色屋顶技术在控制城市面源污染中的应用研究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绿色屋顶暴雨径流消减量与影响因子的映射关系仍需要大量的、长期的...  相似文献   

19.
绿色屋顶技术控制城市面源污染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绿色屋顶技术控制城市面源污染在欧美国家已得到广泛认同和应用,但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根据国内外最近几年的研究情况,从绿色屋顶消减暴雨径流、绿色屋顶径流水质、绿色屋顶构建方法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绿色屋顶技术在控制城市面源污染中的应用研究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绿色屋顶暴雨径流消减量与影响因子的映射关系仍需要大量的、长期的研究;植物生长介质的理化性质是影响绿色屋顶径流水质的关键.在国内构建绿色屋顶,应遵循构建目的多元化的原则,逐步建立起适合国内国情的新的绿色屋顶构建导则,其中,植物生长基质搭配方式和植物选取是需要重点明确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