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根据小麦所常规室小麦产量试验7年的数据,研究了同一品种不同年份各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及主要性状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主要性状与气候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气温、降水对籽粒产量的影响比较突出。不同生态类型品种产量要素与产量间的相关差异较大,根据不同生态类型试验品种的特征特性探讨克字号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的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方向,即西部应在保持新克旱九号小麦千粒重的基础上,增加株粒数;东部则应在保持克丰三号小麦林粒数的基础上,增加千粒重。  相似文献   

2.
信息博览     
小麦新品种豫麦49 优质、高产、强抗倒小麦新品种“豫麦49”的选育及应用课题由温县祥云镇农技站、河南省种子管理站、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完成。豫麦49属半冬性中早熟品种,产量三要素协调,丰产稳产性好,抗倒伏性强。参加黄淮生产示范平均单产461.7公斤,品质达到优质面包小麦和优质方便面标准。经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该品种高抗条锈病、中抗叶锈病、白粉病和叶枯病。该品种是将优质、多穗与抗倒结合于一体的高产、超高产品种,经济效益突出。(沃 文)棉花新品种豫棉19号豫棉19号是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而成的…  相似文献   

3.
小麦优质高产高效益栽培技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所李国恒李俊秀李绍伟康宇静根据省政府关于开展小麦“一优双高”的精神,1992—1995年对本市区25万亩小麦进行了开发示范,通过对多项小麦增产技术的综合开发,实现了小麦优质、高产、高效益。万亩开发区单产稳定...  相似文献   

4.
马香花 《河南科技》2003,(9X):10-10
我省小麦育种家培育出了一大批小麦新品种,栽培技术研究也不断更新,优良的品种必须有合理的栽培技术才能有高产优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国优一号"是由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国麦中心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站联合选育的,集优质、高产、多抗、广适于一体的强筋小麦新品系.  相似文献   

6.
“国优一号”是由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国麦中心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站联合选育的,集优质、高产、多抗、广适于一体的强筋小麦新品系。  相似文献   

7.
“九五”以来,我省积极开展优质专用型育种和抗逆性育种,取得重大突破。如在小麦品种方面,先后育成了综合性状优异的高产品种豫麦34、豫麦47等适合加工饼干、蛋糕、面包、面条的优质专用型小麦品种。我省广泛开展生理生化、遗传规律和种质资源创新等农作物育种基础性研究工作,先后采用了诱变育种、太空育种、花药培养、离子束及同位素辐射、转基因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先进的育种手段,促进了育种水平的提高,缩短了品种选育周期,加快了品种选育步伐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工作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8.
“豫艺夏绿55”是由河南农业大学豫艺种业培育的白菜新品种,是目前国内少有的可以在5月份播种的白菜品种之一。该品种兼有早熟、抗病和优质等特点,克服了普通夏白菜品种春性差、早栽易抽薹的缺点,其综合性状可与进口白菜品种相媲美。  相似文献   

9.
小麦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项目取得新成效我省自1995年实施国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计划“小麦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项目以来 ,成功建立了1万亩超高产样板田、10万亩试验区、100万亩示范区和1000万亩辐射区 ,1999年 ,偃师万亩超高产样板田平均亩产达到609 14公斤 ,提前两年实现了项目计划产量目标。在保证产量水平稳步提高的前提下 ,围绕小麦种植结构调整开展研究和开发 ,取得了比较显著的阶段性成果。一是加强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和示范 ;二是开展了食品加工与优质小麦指…  相似文献   

10.
我省花生育种攻关取得新突破由濮阳市农科所承担的省市“八五”、“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高产优质多抗花生新品种选育”,历经15年努力攻关,在筛选鉴定5000余份杂交后代材料的基础上,选育出了集大果、高产稳产、早熟、优质、多抗、广适、等重要经济和生物学优...  相似文献   

11.
《河南科技》2009,(10):7-7
“驻大麦7号”是由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二棱高产优质啤酒大麦新品种,于2009年5月通过河南省种子管理站大麦新品种田间鉴定。该品种成熟早、品质优、综合性状好,有望成为河南省和黄淮流域下一代主栽大麦品种。  相似文献   

12.
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在两条路线、两个阶级大博斗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一九七六年,我们育成了高产、稳产、优质、抗倒的小麦新品种-郑州761.三年来,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战略决策指引下,我们对郑州761小麦进行了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得到广大贫下中农的欢迎.  相似文献   

13.
<正> 作物性状间的相关性是作物育种后代选择的重要根据。小麦品质性状测定困难,掌握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有助于利用农艺性状对品质性状进行间接选择,节省人、财、物,提高育种效率。为此,本文目的在于研究小麦主要籽粒品质性状同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为优质小麦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科技部公示了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领域重点专项拟立项项目清单。我省牵头申报的7个项目获得立项,创历史新高;共获中央财政经费支持2.3亿元,比2016年度获批经费翻了一番多,实现了立项数量和获批经费的双突破。这7个项目分别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鲁传涛研究员主持的"黄淮海冬小麦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许为钢研究员主持的"黄淮冬麦区南片高产优质节水小麦新品种培育"、中国农业科学院棉  相似文献   

15.
<正> 为了提高我省大豆产量和品质,改小粒豆为大粒豆,发展商品生产,扩大外销能力。1983年从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引进大粒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诱变号进行品比试验示范。通过试验选出了适宜我省种植的高产、优质、早熟、抗病、抗倒、抗逆性强、丰产性能好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省农科院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精神 ,围绕促进河南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深化内部改革 ,转换运行机制 ,使各项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调整科研方向和任务1 强化农作物新品种选育 ,重视物化技术和技术物化研究。我院始终把新品种选育作为农业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 ,以培育出不仅高产、优质、多抗 ,而且高效、适销的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 ,并不断完善优良品种的繁育、引进、销售、推广体系。近年培育出的豫麦47面包专用小麦新品种 ,不仅解决了优质不高产的问题而且适应了市场的需求和当前…  相似文献   

17.
中油杂9号     
《河南科技》2006,(8):7-7
中油杂9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采用高科技育种手段,经多年强力攻关选育而成的双低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200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该品种不仅高产优质,而且抗病、抗倒、抗冻,综合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18.
王炜 《河南科技》2000,(7):13-13
这是由河南省温县祥云镇农技站育成的优质、高产面包型小麦新品种。该品种突出优点是优质、高产、抗倒,综合性状优良。属半冬性、中熟,株高80cm。产量三要素协调稳定,大分蘖多、成穗率高、茎秆粗壮、高抗倒伏。灌浆速度快、籽粒饱满,平均亩产572.5kg。粗蛋白16.19%,湿面筋 33.5%,稳定时间13分钟.面包体760cm3,面包评分83.5分。适宜在黄淮流域高产、超高产地区种植。 中棉所36品种,1996-1997年参加全国夏棉区试,并在河南、天津、新疆等省市试验示范,1999年5月先后通过国家和天…  相似文献   

19.
<正> 利用花药培养进行新品种选育是一种新的育种方法,把花药培养同常规育种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大大缩短育种周期,节省土地和劳力。但是,目前小麦花药出愈率和绿苗诱导率还不能满足育种需要。为了提高小麦花药出愈率,筛选出适合一定材料的基本培养基及其最佳成份配比,并从量的角度对影响小麦出愈率的若干因子加以分析,我们于1985—1986年做了这个正交试验,得到了预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为及时动态掌握我国小麦培育过程中对抗性基因的使用情况以及对优势生理小种的抗性水平,同时为小麦的安全生产和育种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采用Yr5,Yr9,Yr10,Yr18及Yr26的分子标记对78份2017—2018年国家冬小麦区试品种中可能含有的抗性基因进行检测,配合使用我国当前流行生理小种CYR32和CYR34进行成株期抗性鉴定,了解我国新培育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情况以及抗性基因的分布。在供试的78份材料中,成株期对CYR32具有抗性的有52份;对CYR34具有抗性的有42份;同时对CYR32和CYR34具有抗性的有26份(包括来自四川麦区的全部13份材料);分别占鉴定材料的66.7%,53.8%和33.3%。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在78份鉴定材料中,可能携带Yr5,Yr9,Yr10,Yr18及Yr26的材料分别为0,21,5,1及9份,分别占鉴定材料的0%,26.9%,6.4%,1.3%及11.5%。鉴定材料中有效抗性基因的使用率低,1B/1R易位系的使用率高,成株期对当前流行小种CYR32以及新小种CYR34的抗性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