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党的富民政策的不断落实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改善生活居住条件的要求日趋迫切,在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必然会引起以农村宅基地为主的建设用地的增加。在农民新建住宅的过程中,由于村庄规划严重滞后,加之部分农民法律意识淡薄。  相似文献   

2.
农村的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村宅基地使用的合理流转问题一直是学术界有争议的问题,宅基地使用权应该不应该进行流转主要体现在赞成派和反对派两种意见。本人根据农村从事土地管理工作多年实际经验,赞成允许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自由流转的观点,原因之一是势在必行的城市化进程要求放开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限制;原因之二是解决"三农"问题需要从制度上允许宅基地的转让;原因之三是宅基地转让有强烈的现实需求;原因之四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将推动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原因之五是开放宅基地使用权市场并不必然造成农村土地流失。  相似文献   

3.
胡新华 《河南科技》2013,(16):130+142
在宏观调控对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日益严厉,城镇化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因而实际上减轻了农村居民点用地需求情况下,应该建立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的联动机制,将城镇用地规模增加建立在农村村庄用地减少基础上,这样既迎合了城镇化发展对城镇土地规模增加的需求,也符合了宏观调控对建设用地尤其是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依据现行《土地管理法》及有关条例的规定,所谓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又称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或简称为农村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的、一般是地处农村的,并经依法批准使用的兴办乡镇企业用地、村民建住宅用地、乡(镇)村建设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5.
张博  李光 《河南科技》2011,(17):24-25
<正>依据现行《土地管理法》及有关条例的规定,所谓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又称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或简称为农村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的、一般是地处农村的,并经依法批准使用的兴办乡镇企业用地、村民建住宅用地、乡(镇)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德州市自2008年以来通过6年的改革,从合并村庄到建设农村居住社区和产业园区即两区同建,不断探索城镇化建设道路,成效显著。近年来,德州市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到2013年底城镇化率达到了47.74%,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也存在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需引起足够重视。本文拟通过对德州城镇化发展现状的分析来剖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符合德州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旧问题相互交织,情况更加复杂。为此,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特点,在保持农业政策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之策,增强政策的灵活性,增加资金投入,加快制度创新,确保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小产权房问题的由来 近年来,小产权房问题频频发生,看似是房产问题,实质上却是土地性质问题.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城乡之间宅基地禁止流转,同时禁止城镇居民购买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开发的房产.我国国土资源部也下发通知,明确城镇居民不得以长期租赁的方式,变相购买农村宅基地.但近年来,由于城市地价飞涨,而农村集体土地的价格相对较低,城镇居民购置农村宅基地建房、购买在农民集体土地上开发的住房的行为,不但没有被禁止,反而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9.
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的高低对于山区村庄规划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南省永顺县为例,从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空间分析及景观生态学方法,对各影响因子开展单因子评价和多因素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永顺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分散,以散点状分布为主,农村居民点用地整体适宜性程度较低;(2)农村居民点分布受耕地、坡度、道路、高程的影响显著,其中,耕地影响最大,道路、高程、坡度次之,河流和集镇对居民点分布的影响较弱;(3)根据整治适宜性综合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集中建设型、优化发展型、控制发展型和生态迁移型4种整治模式。研究结果可为山区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和村庄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工业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与渐近成熟,以及服务业的兴起与发展,我国正从农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大国,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在城市化进程中.作为城市化对象的农村地区也发展迅速,无论是在市郊还是乡镇地区的村庄,越来越多崭新的楼房建立了起来,越来越像早期的城市地区的锥形.  相似文献   

11.
黄臻 《河南科技》2013,(14):227
由于农民整体科学素质比较低,思想观念陈旧,在发展"三农"问题的过程当中并没有足够的人才与科技支撑。要想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与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着,这就必须下大力气做好农村科普工作,以便做到对科学技术在农村的普及,让农民科学素质得以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2.
问:农民建房需要办理哪些手续? 答:农民如果需要在宅基地建房,应当按照村镇建设规划的统一安排,依照下列程序办理申请建房用地手续:1.建房户向村民委员会提出建房申请.2.经村民代表会或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后,按规定办理批准手续.3.批准手续.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转型期,随着社会建设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社区建设面临各种挑战:社区规划科学性不强,农民群众参与性低,基础设施不健全,缺乏产业支撑,养老体系亟待完善等。对我国社区建设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加强社区管理队伍建设,加大社区建设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4.
<正> 农村宅基地纠纷一直是影响农村稳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农村邻里间因水路、出路、通风、采光、伙墙等问题诱发的纠纷增多,甚至发展为恶性案件等。这些纠纷不仅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也不利于农村的稳定。所以正确处理农村宅基地纠纷,是做好农村工作,保证农村稳定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在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的一个村庄内,一个农民的名字随着温棚瓜菜种植的快速发展而声名鹊起,他就是连续三年荣获市、县、乡"科技致富能手"称号的内黄县农业技术员武文生.  相似文献   

16.
利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对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内的两个村庄进行调查,了解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社区、保护区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宅基地管理,既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实际利益,也是确保农村经济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关键。因此,做好新农村宅基地管理成为当前重大社会课题。本文重点分析了新农村宅基地管理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湖南省湘乡市村庄规划11个试点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得到参与主体对宅基地整理的意愿数据,结合自然及区位、社会经济等方面限制因素,运用人均宅基地标准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测算出11个村的宅基地整理现实潜力。村庄规划将11个村划分为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拆迁撤并类、集聚提升类和其他类5种类型。本文通过比较5种类型村庄的整理潜力测算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1个村平均理论潜力占宅基地总面积的39.70%,现实潜力占理论潜力的72.62%。不同类型的村庄整理潜力存在较大差异,拆迁撤并类和集聚提升类村庄理论潜力较大,城郊融合类与其他类村庄理论潜力较小。城郊融合类和集聚提升类村庄自然及区位和经济限制性较小,农户整理意愿相对更低,现实潜力较小;而拆迁撤并类、特色保护类和其他类的村庄自然及区位和经济限制性较大,但农户整理意愿更为强烈,现实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9.
国土资源部近日发出通知,强调严格宅基地管理。 通知说,土地产权是农村土地管理的核心。要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产权明晰和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要求,大力推进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